登陆注册
575100000009

第9章 犹太文学 (3)

《约伯记》是《圣经》中最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它描写了一个和罪恶势力斗争的人的遭遇,最后,他因为不屈不挠的忍耐与坚强的意志力而得救。这是以人、恶魔和上帝为主要人物的规模宏大的戏剧,可以说是我们近代戏剧的雏形。这个早期的戏剧观点被后来的莫里斯·贾斯特继承发扬。学者们是如何研究《圣经》的也不属于我们的讨论范围。但是从《约伯记》所表现出来的戏剧因素上看,莫里斯·贾斯特有独特深刻的见解,他认为,约伯本来是与恶魔、恶鬼或普罗米修斯一样,是天国可怕的叛逆者,但是不管遭受什么样的苦难,他总是不屈不挠。后世的文人就将他的罪过降低、减弱了,只是让他经受了长期的磨难,为了使他坚定的信仰有所回报,他们给他安排了幸福的老年。

不管这样的解释是否有历史根据,但是很明显,这是具有史诗性和人文性价值的,假如不做任何解释,反而丰富了这个故事的内容。这出戏以大团圆的结局而告终,正如我们当今的戏剧一样,为了对约伯开始所受的磨难以及他曾经被夺去子女的不幸做出补偿,戏剧的结局就把更多的财富和子女赠给了他。其实这种补偿无论是从人性的角度还是从戏剧的角度来说,都是很肤浅的。孩子并不像牛、羊、骆驼那样可以从数量上做出赔偿,即使赐给他的是七个儿子和三个美貌的女儿,但他所怀念的肯定是那些最初被夺走的孩子们。不过,即使这出戏剧有漏洞,但这些“诗篇”,一章接一章,从头至尾,只要你沉浸在其中,你就会发现,这里无处不是完美名句,无处不是闪闪发光的金子。

现在,我们从《约伯记》跳到“诗篇”,是我们该谈谈《圣经》中的《诗篇》的时候了。读过希伯来文的人们都认为,原始版本中的美言是以在转译成另外一种语言的时候表现出来的,这句话也许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阅读英文版的《圣经》的时候,我们仍然觉得很愉快,即使我们因为无法读懂希伯来语版本而丧失很多美好的东西,但我们仍可以从英语中获得很多。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圣经》来到我们手中的情形,就可以明白这点了。《旧约全书》原是用希伯来语和另一种塞姆语,即亚拉米亚语写成的,在公元前不久就翻译成了希腊文。希腊文译本称其为“The Septuagint”,这是由拉丁文的七十个字母组成,据说是由七十位学者共同智慧的结晶。那时,还没有拉丁文译本,公元4世纪末罗杰姆,翻译的“The Velgate”(普及版《圣经》)虽然做了很多修订,至今仍是天主教会公认的译本。17世纪之前,《圣经》的节选或完整的英译本有很多种,其中最重要的是16世纪的威廉·廷代尔翻译的那本。廷代尔不仅是精通希伯来语、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杰出学者,而且是朴素的品位很高的英语作家,他的人格光辉至今仍在英文版《圣经》中的每一页闪耀,人们把他尊为“英语散文之父”。所以,无庸置疑,近代英语的一切重要的作品都受到了这个版本的《圣经》的影响,甚至那些看起来在风格语调和主旨上与它相距甚远的作品也不例外。

17世纪之初,《圣经》的官方译本是由詹姆士王钦定的。许多虔诚的英国人都相信,这一伟大的事业是在主的特别眷顾下促成的。许多极具牺牲精神的、最优秀的翻译家们在一起通力合作,他们几乎浏览了《圣经》早期的所有译本。这样,他们就掌握了大量的古代语言的资源,而且他们都通晓希伯来语、希腊语和拉丁语的语法和韵律。而这时他们也丰富了英语,并且做到了没有违背原来的结构和章节。

时机成熟了,这时的英语正处于发展的大好阶段,正适合翻译那些富有诗意、朗朗上口的文章。因为这是伟大的诗的时代,这是莎士比亚的时代,这时的散文既柔美又庄重,既奔放又厚实,它还没有被18世纪的理性化理论所约束。在伊丽莎白和詹姆士的光辉时代,几乎所有的散文大家都是采取《圣经》式的英语来写作,或者换种方式而言,《圣经》的翻译者们都是用伊丽莎白时代的英语来写的。

所以,如果说希伯来文、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圣经》有着英文版所没有的美或立体感,那么我们也可以骄傲地说,钦定的英文版《圣经》也有其特定的价值。实际上,精通古代和近代译本的几个实力雄厚的批评家们坦率地宣称:无论和哪种译本相比,我们的译本都可以算得上是文学中的杰作。

我们坚持从“文学”的角度考察,所以我们不必关注那些当时存在的问题,那些问题无疑已经被一群英国和美国的学者完美地解决了——他们在19世纪又给了我们许多《圣经》的修订本。我们中的许多人,并不是墨守陈规的人,也不是那些宁愿喜欢“钦定”版本中的诗句也不喜欢修订版本的人。“faith、hope and charity”是一组可爱的词语,它们不能被单音节的字来替换“faith、hope and love”。修订者告诉我们,赞美诗作者不是说“我们要用琴对你唱歌”而是“我要对你弹琴”。也许是这样吧,而诗人们确实是用琴歌唱的啊,“歌唱”这个词在一切过去的和将来的权威学者那里会永远地“歌唱”下去。

尽管我是个美国人,但这不是国家主义的,而且我也相信,不会由于州、省的界限原因而仅限于我所知的一种语言,我建议在各种语言版的《圣经》,如英文版的,法文版的,还有路得·马丁德文版的,把这些放在一起作个比较。我这仅仅是建议,并不是评论什么。

然而,无论英语的天才们对希伯来人的创作作了多少修正或修饰,英语的翻译者过分减弱或曲解原著的精神。而且正如《圣经》中三番五次强调,重要的是精神而不是文字。在《约伯记》、《诗篇》、《箴言》、《传世书》、《雅歌》中,尤其可以看出翻译者的独具匠心的用意。以上这些篇章都在充满了隐喻,就像蜂巢充满了蜂蜜一样。不管其诗句的旋律是否动听,它们总像上等的银器那样,闪闪发亮。

“我的美人呀,求你快来,你就像那香草山上的羚羊和小鹿”,《雅歌》在这样美丽的诗句中结束了。接下来的一章是《以赛亚》,以赛亚的抒情和可爱与那些严肃古板的先知们的面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若论先知,以赛亚当然比不上古老的先知有摩西,稍微近的先知我们至少可以回溯到以利亚。先知们为百姓的罪恶而叹息,用神的惩罚威胁他们(在巨大的压力下,他们早就接受了),在劝说他们要信奉神明的时候,这些先知是最为雄辩的,不管他们当时是怎样的悲哀、厌世,或是热情和倾慕的。这些诗歌是暗含在文字里的预言,这些看似传统的预言形式是每个文法学校所必须学习的。而这些形式有时明显比近代任何一篇精雕细凿出来的诗歌还要显得深思熟虑、充满个性。举个例子来说,那些经常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句子或者是短语都始于《以赛亚》这章中:“灾难的翅膀给大地笼罩上了阴影”、“负累就是大海的沙漠”、“负累就是幻想的空谷”。像这样的优美的诗行,不管是否是原创,不管是否是偶然得到的,但确实是一件凝结了高度艺术的作品。

即使是大致地一瞥,我们也可以发现:在诸多有关先知的书的背后,僧侣们的加工使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此它总是带有各自明显的风格痕迹,在英文版的《圣经》中,这些差异也存在着。最高贵的以赛亚先知既是审判者又是安慰者,他痛斥坏人,歌颂拯救耶路撒冷的耶和华(耶和华,是犹太人梦想中的复国君主。)他是正直与慈悲的化身。这两种特质几乎形成了戏剧性的情感对照,《以赛亚》的结局就像是交响乐中优美的渐强音。有些学者认为,《以赛亚》中的冲突表明这部分的篇章可能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就这一点,他们提出了相当有力的证据。不过,就让他们去争论吧,从人类艺术的观点来看,天才的诗人们的内心都是充满着矛盾的。假如犹太人的编辑和书记员在很早以前把《以赛亚》分散的原始材料放在一起的话,那么他们这样做简直是极具高超的艺术技巧,在《旧约全书》中也就又多了一部完美的篇章。

同类推荐
  • 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泽东读史说史,在于适当的应用。他一生走遍大江南北。解放以后,每外出必自备中国地图,找好路线和方位;每在一处会议,就要向所在地的图书馆查阅大量图书;每到一地,还要查阅地方志和有关本地历史文化书籍,和当地人员畅谈、作情感交流。这也是读史的别致处,也是他不断深化自己研读历史的一个方法。毛泽东对历史的评说,虽然很多是片言只语,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闲话,但却能折射出这位历史人如何运用历史,恰到好处。
  • 天下三国

    天下三国

    本书由著名作家李国文话说三国157题,据史实,讲故事,说权谋,道忠奸,探寻世界分合之道,分析博弈消长之谜,梳理人生成败之路,内容丰富,文字精炼。
  • 岁月如歌: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文集

    岁月如歌: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文集

    推出这部文集,一是要让宝贵的财富得以传承;二是要激励后来者奋发有为;三是在感恩中前行。
  • 批评论

    批评论

    《批评论》是蒲柏第一部重要的作品,是用英雄双韵体写成长诗。诗歌对于文学批评和创作给出了有价值的建议,代表了蒲柏的文学理念,对现在的文学爱好者依然有所助益。《批评论》带有作者一贯的机敏风趣,其中众多名句已经成为英语习惯用语。
  • 遇到你我就圆满了

    遇到你我就圆满了

    该丛书分为4本,选取国内知名作家,知名杂志专栏作家、杂志签约作家,以及知名公众人物的作品。在内容方面,以现在较为热门的一些作者,以及部分故事、题材来重造的。每一本书都有一个主题——人生、情感、世事、成长,相应的的主题下面是励志、纯美、爱情故事,以及各种类型的的感悟故事、心灵文章。通俗易懂,切合当下读者的心灵和需求。是一套适合青少年读者的丛书。
热门推荐
  • 长蓁

    长蓁

    穿越有、重生有、穿书也有,金手指巨粗,女主心理有些扭曲、变态,虽行事狠辣、杀戮果断、睚毗必报,但思怨分明。坐收美男,坐看美男各种争宠的宅斗文……简单来说这就是一本女主吊炸天的文…………
  • 中国最美的散文

    中国最美的散文

    本书提炼的散文不仅是被公认的上乘之作,更分门别类,意蕴宽广。此外,每一篇散文更是加入了编者的心路花语,与读者分享。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登堂入室,管中窥豹,领略中外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人生品位,为自己的人生添上光彩亮丽的一笔。
  • 这山这水这人

    这山这水这人

    采访的艰辛,写作的甘苦,发表的快慰,读者的反馈,获奖的惊喜……我们不是都曾经历过吗?借读他的作品来谈自己的感受,并有机会用这种感受来感染别人,那不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
  • 裙上之臣

    裙上之臣

    杜渐逢人便说自己已有妻室,一副贞洁烈夫的模样。长缨对此嗤之以鼻,她满脑子只想着建功晋职,带领她的拥趸们跟随未来的某皇子走上人生颠峰,谁会有那份闲工夫觑觎他?
  • 武锋传

    武锋传

    武锋传是一款虚拟网游,也是一款已实现精神链接的超科技虚拟网游。玩家在里面可以自由发展,要么成为一代宗师开山立派,要么成为市井小民混混度日,也可以执掌江山呼风唤雨,也可以遁隐红尘求仙问道,甚至可以堕落无间毁灭天地。……乱世烽火四起,魔祸灾劫不断,神秘诡谲之地,超越规则之力。在这里,玩家将要面对前所有的挑战。主人公凌锋,是一名散人玩家,他以拳入道,以剑通神,败尽一切不服!且看他如何搅动风云,动荡乾坤!
  • 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本书将百部外国艺术名著精华汇聚一册。外国艺术博大精深,时间跨度长,风格流派多,名家名作更是不胜枚举。怎样让广大读者朋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能以最少的时间,去了解和欣赏外国艺术这一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呢?本书精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外国艺术名作百余件,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对它们进行较全面的介绍,使读者朋友能够在轻松的阅读和欣赏中含英咀华,增知益智,并以此为阶梯,步入神圣的艺术殿堂。
  • 九死一生

    九死一生

    这位老人,这位老兵,叫徐钦林,是1949年10月参加过金门战役的老战士。现住在故乡山东省广饶县大码头镇央上村。金门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我军唯一打败了的一场战役。我军出动9086人(内有船工、民夫350人),其中牺牲5000多人,被俘3000多人。国民党军阵亡(一说伤亡)9000多人。徐钦林是这场战斗之后唯一逃回大陆的战士。他的右小腿受伤后,靠身上穿的国民党军装才幸免被俘被杀害,并“混入”了国军。1950年2月,他随国民党部队去了舟山群岛。5月份在敌军撤退时,他乘机跑到了山里,后找到了攻岛的我军部队,才返回了大陆,返回了部队。先介绍一下金门战役。
  • 让身心与梦想齐飞(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让身心与梦想齐飞(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杰克·伦敦短篇小说集

    杰克·伦敦短篇小说集

    这部文集精选了杰克·伦敦最著名的七篇短篇小说,其中包括几部科幻小说。
  • 宠妻100式:爹地放开我妈咪

    宠妻100式:爹地放开我妈咪

    “你都是有孩子的人了,为什么还揪着我不放?”“因为,我爱你?”她心中一软,但还是不愿意就范:“你孩子他妈怎么办?”“你来做孩子他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