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52300000009

第9章 小村小河(8)

他一直和娘和媳围在一块儿,死眼盯着桥上那个洞。脸色蜡黄蜡黄,眼珠半晌都没转一下。光亮过去了,他突然立起身,没看娘,也没看竹子,只瞟了瞟竹子怀里嗷嗷叫着的小娃儿,一个箭步就登上桥,卧下来,趴在桥梁上,蟹子一般,几下就快爬对岸了。

一见这情景,立马就有人骂出口:“就你妈的命金贵,咋不死在越南的枪口上!”正骂着,就见梁柱身子歪一下,落进水里了。

有人说:“活报应!”

“柱子!”一声尖叫,梁婆疯了一样,朝着桥上扑过去。竹子,“娘!”一声,跪下抱住了婆的腿。

一个浪头落下去,人们看见梁柱的手还抓在桥梁上,脚在水下扑腾着,好像在找啥子。一会儿,不动了,他的双腿蛇一样缠在一根桥桩上,头探出桥梁来,肩膀和桥梁一般齐,扭头叫:

“干爹!”

没有应声。

“干爹!你是聋子!!”

麦黄跑到桥上来。

“快把面桌搁在我的肩膀上!”

这是他回七姓窝第一次高声说话,第一次训别人,就像他在部队训他班的战士那样儿。

赵麦黄灵醒过来,抱起面桌,一头放在桥梁上,一头正巧放在他的肩膀上。麦黄叫:“一个一个过!”

人都站着没有动。

“过呀!都死了?!”

还是没人动。

从面桌下传来一声唤:“竹子,过!”

听得唤,竹子把娃往麦黄手里一塞,背起娘,上了桥,她在面桌前迟疑一下,猛地单脚踩在面桌上,跳一下,过去了。

是谁从麦黄手里抱过梁柱的娃,跟着过去了。

有了头,就有了尾,一个接一个,翠娥和娃儿,翠娥爹,翠娥娘,竹子弟,竹子娘,光亮爹……一村老小,一个一个过去了,就像过河时小心地去踩踏脚石,轻轻落下脚,猛地跳过去,三步五步就跑到对岸了。

几十口子人,过了足有吃半顿饭工夫。最后过的是麦黄。他跳过去,把面桌掀下来,唤:

“上来吧,都过来了!”

这时,他身上像抽了筋,又颤又软,扭脸看了麦黄一眼。那是一张盖满了泥沙的脸。那张脸上的嘴动了动,一个浪头打下来,他就落进水里没影了。

麦黄一怔,忙把面桌扔进河里去,指望他抓住面桌有个救。可面桌都冲得没影了,他也没露头。

雨还在下,像一桶水倒进了筛子里。

五十三

又下了三天三夜,雨小了。

七姓窝的人,都住在山梁上的马路边。乡里来了救灾队,送了帐篷,送了吃食。

梁家婆媳在帐篷里坐了三天三夜,泥胎一般,不动弹一下,没有哭,木木的,一天到晚就那么盯着狂怒的十三里河。

竹子娘来劝道:“哭吧,哭出来好受些……”

村里人都劝:“哭吧,大声地哭!”

还是没有哭,神情木木的,痴望着十三里河。

五十四

水落了。这是离村的七天后,投奔亲戚的人也都回来了。

七姓窝依旧还在。老木桥没有了,只剩下泥糊着的桥桩子。

村子里淤了几寸厚的黄泥糊,泥糊里到处埋的是死鸡、死猫、死老鼠。谁家的黄狗还卧在老槐树的树杈上,抱下树,已饿得不能叫,不会走。

田地里的秋庄稼全都趴下了,埋在淤泥里。玉蜀黍露着一个缨,两个叶,艰难地张望着这茫茫的黄泥世界。

这是大灾年,百年不遇!

村里人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梁柱。

一村人散开来,东西两岸,朝着下游走。

也没费大事。在七姓窝这麻坑的口儿上,有个坑,淤平了。平平的泥糊里,露出一只脚,扒出来,那就是他。

他已不成人形了。眼里、嘴里、鼻里、耳里,塞满了黄泥。翠娥挑来一担水,又挑一担水。竹子一把一把给他洗,极认真,手也极轻,连鼻孔里的淤泥都给洗净了,洁洁素素的。

他还是没有大伤,只是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没有原肤色。额头宽宽的,方脸、方嘴,嘴角微微向上挑一点儿,好似要笑,可没笑出来。细看,模样很安详,躺在那儿,看着娘、竹子、村人们和七姓窝的山、河、草、木,仿佛该办的事情全都办过了。失的,得了;欠的,还了;无牵无挂了,也就平平静静,毫无愧意地离开了。离开了这块生他养他的土地,无愧地去了。永远也不回来,没有烦恼,没有愧疚,没有从南疆带回来的那压在心头上的大山。

村里人都哭了,呜呜的。

竹子没哭。婆也没哭。她们很平静,好似这一切,她们早就知道要发生。

竹子把他从部队拿回的全套军装给他穿上。

他还躺着,像没退伍前一样,躺在他在部队时睡的铺板上。他的眼望着竹子,似乎还有一句话要对竹子说;又好像全都说完了,只是想最后望望她。

竹子用手把他的眼皮往下抹,可手过来,他又睁开了。

梁婆过来,跪在地上,把手轻轻盖在他的眼皮上,暖一会儿,往下抹。他到底把眼睛闭上了。梁婆的手很迟缓,下来眼皮,又摸他的脸,他的嘴,他的鼻,他脸上的每一处。当她的手从他嘴上抬起时,他的嘴唇微微一动,像是轻轻地叫了声:

娘!

五十五

他今年二十五周岁,去了,救活了一村人。为了纪念,就把他埋在十三里河的桥头上。

送葬那天,十二个人抬着棺材绕村走了一周。按理,他年轻,辈分小,孝子也只他一个娃,可村里人,凡比他年纪轻的,全都给他戴了孝。请来了响器,走在棺材前,吹着送葬调,棺材后是一旗子不一家一姓的孝子们,头顶白孝帽,一个挨一个,如同一片雪。哭声悲天悲地,惊破了山,沉沉地呜呜响,响满了七姓窝,又溢到山外边。

棺材走得慢极了,地面吸着人们的脚,每走一步都像很吃力。半空的棺材,像是人们抬起的一个大山包,缓缓朝前移。过河时,没一人弯腰脱掉鞋,就哗哗啦啦趟水过去了。水冲着人们的腿,人都站不稳,但他们没叫棺材晃一下。

下葬时,没有一人哭。全村老少齐声唤:

“柱子——换房了,你小心点!”

“柱哥——换房了,你小心点!”

“柱叔——换房了,你小心点!”

盖土时,静得像周围没有活物了,人们只说了三句话:

“柱子,你没有对不起谁,安心走吧!”

“柱子,你没办过亏心事,放心升天吧!”

“柱子,家里事你不用操心,到那里照顾好自个就行了。需要啥,就夜里回村说一声!”

再也没人说话了,直到坟头堆起来。

盖完土,远处传来了一声牛叫。人们抬起头,见是吴天那头黄牛,它还活着,远远站在坡上朝这儿望。这会儿,人们才发现,全村老少都来给梁柱送葬了,唯吴天没有来。

一村愤怒的目光,盯住了吴天家里人。

吴天家里人惊惊地说:“他走两天啦,不知去了哪儿。”

于是,人人都开始骂吴天。骂够了,坟上的后活也都干完了。男女老少,不论辈分高低,包括八十老翁,都在梁柱坟前磕了三个头,才默默离去。

这一天,七姓窝没一家烧饭吃,村子像死了。

五十六

来天,吴天回了村,到村口就破口骂起来:

“娘的×!我跑到县政府,要求给梁柱评烈士,家伙们都不接我话茬儿!”

村里人都出来,这当儿都认定:梁柱是应该评为烈士的!梁柱要不评为烈士,那天下就没有烈士了。

“你没找县长?”

“找啦!县长听我把梁柱的事一说,笑了笑,以后就没露脸儿。我又找到民政局,求他们来七姓窝问问梁柱的事,娘的说,忙得抽不出人手来。我又找到宣传部,求他们在报上把梁柱登一登,他们说县里先进事迹多得很,写不完,也登不完,还说宣传梁柱,社会后果不好,娘的×,啥后果?!”

五十七

夜里,月溶溶的。

睡到半夜,都听见桥头有哭声,风吹着,凄惨得撕人心。人们都起了床,到桥头一看,是梁婆和竹子,哭疯了,跪在梁柱坟前比着哭,头发散在肩上,嗓子哑得不行,边哭还边扒着坟上的土,新坟已被这婆媳扒平了。手都扒得流了血,还是扒……好似一定要把梁柱从坟里扒出来。

这是梁柱死后她俩第一次放声地哭。先前,只落泪,婆媳谁也没有放过声。今儿听吴天回来说,这百年不遇的水灾全县为了别人死去的共有十七个,烈士评了十六个,唯梁柱没有被评上,而且压根没人来七姓窝过问一声梁柱的事,若不是吴天,乡里、县里还不知道梁柱已经死去了……

哭声悲惨、凄楚,十三里河水都跟着呜呜地哭。人们过来拉,死也拉不起,拉的人也跟着哭起来。

麦黄过来拉,拉不住。站到一边,掉了几滴泪,突然他抬起手,一巴掌接一巴掌打着自己的脸,打完了,坐在干儿的坟上,扯着喉咙叫:

“怪我呀!怪我赵麦黄!我咋不死呢……我活着干啥哩……”哭叫着,又一巴掌接一巴掌猛打自己的脸。

村人们都来了,看见坟上这样子,谁来谁哭。一村人,男的、女的全都坐在梁柱的坟前哭,悲天哀地,死去活来,像崩了山,呜呜的声音,沉沉地压着夜,压着七姓窝的山和河。

七姓窝的人管不了乡政府,也管不了县政府。他们只知道梁柱是为了村民们死去的,才二十五周岁,上有老,下有小,就为了大伙离去了。全村人不会忘掉他。他们集资两千七百元(吴天卖了牛,一人就拿了五百块),由麦黄和吴天乘汽车,坐火车,带着钱到黄河以北,买了一块上好的大理石。这石,黑褐色,透着亮,宽三尺,高五尺,厚半尺,背面刻了梁柱的生平;正面,刻了磨盘儿大的六个柳体字:

梁柱烈士之墓

这墓碑,在全县所有的烈士墓中(包括烈士陵园的)质地最好,造价最高,也是最高大的一块碑。

竖在梁柱他的坟前,就像竖起了一座山。

十三里河,依旧老样子,成年累月汩汩地从他的坟前流过去。有谣说:

有河就有村,

有村就有河。

村是河的家,

河是村的歌。

同类推荐
  • 侠盗神捕轶事

    侠盗神捕轶事

    男孩子向来都有英雄情结,小时候听那些大孩子吹牛,不是说孙悟空厉害,就是说李向阳本事大,所以玩游戏时全都要争当这些人。不过老是扮孙悟空或李向阳也会烦,有一次,一个孩子说那就扮一扮胡大烟杆。那时谁也不知道胡大烟杆是什么人,有人便问了,那孩子说,胡大烟杆是一百来年以前当地的一个捕快,本事非常大,那些小偷强盗有句俗话叫:“不怕地,不怕天,就怕胡家大烟杆。”
  • 求雨

    求雨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夺命鱼骷髅

    夺命鱼骷髅

    凌年丰是出车祸死的。郝勤怎么也没想到,凌年丰就这么死了。他俩曾是初中同学,凌年丰现在是资产超亿的大老板,而郝勤则是秀湖县刑警队副队长,两人都算得上是有脸面的人。半年前在远大公司新厂区落成典礼上,两个人相谈甚欢。郝勤还指望表弟大学毕业后,能到凌年丰的公司工作呢,没想到,事情会是这个样子。那天,郝勤正好开车路过现场,现场情景,让郝勤目瞪口呆。这是一条盘山公路,左边是坡,右边是施工时削出来的石壁。凌年丰的那辆大奔贴在路旁的石壁上,已经成了一堆焦黑的残骸。
  • 山村复仇记

    山村复仇记

    新中国成立初期,桂北地区的土匪活动十分猖獗。作者以自身剿匪经历为素材,写下了《山村复仇记》。书一出版便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效应,以至时有“北有《林海雪原》,南有《山村复仇记》”之说。小说塑造了王群、徐翠、黄干等一批基层青年干部形象,他们在严峻的斗争形势下,通过组织发动群众,与土匪斗智斗勇——粉碎敌人暴动计划、挖出内部隐藏奸细、配合大军进行围剿……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根除了桂北地区的匪患。小说文笔流畅,情节曲折动人,真实再现了桂北地区惊心动魄的剿匪斗争过程。
  • 莫清烟探案之未名谷

    莫清烟探案之未名谷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莫清烟惬意地骑在马背上,偶尔抬头望一眼天上或聚或散的云,心里闪过无限憧憬。此刻,她是快乐的,没有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而她,现在也只想安安静静,自由自在地欣赏无边春色,犹如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姑娘。沿着湖边蜿蜒的,是一片茂密的草坪,正酝酿一场美丽的绽放,草坪深处,有一个入口,那里便是她此行的目的地:未名谷的人口。未名谷其实是一个小镇。据说那里是天下最有意思的地方,每个人身临其境,各自感觉均会不同。
热门推荐
  • 战碎苍穹

    战碎苍穹

    白凡,重生在一万年前玄武大陆,身为巅峰大帝被弟子暗算,这一世他要杀回九天之上重掌苍穹
  • 此岸,彼岸

    此岸,彼岸

    光打在教室的墙壁上,影子有些斑驳和怀旧的感觉。墙壁上的反光,依稀映出下面坐着一个个身影。陈江苏就坐在其中,看了一会儿,她悄悄起身,从有些昏暗的教室里走了出去。这是摄像课的观摩时间。几个月前,陈江苏报名参加了一个纪录片拍摄计划,现在这个摄像课,就是专门为她们这些毫无拍摄经验的人准备的。每周两堂课。周日上午是观摩时间,大家一起观看学员拍摄的生活片断,有时也要进行讨论。站在二楼的栏杆边上,陈江苏发现,外面不知道什么时候下起雨了。台北的春天多雨。其实这算是个明媚的春天了,校园里的草坪养护得绿油油的,像是油画系学生失手打翻的绿漆。
  • 秘传外科方

    秘传外科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极品神魔妃

    极品神魔妃

    都说离国长公主殷离离是个贱婢,人人可以使唤,人人可以凌辱,还不带还手的!可偏偏,凤家那个老不死的在进宫的时候,却看到了这个小姑娘在喝人血玩解剖,于是狂喜之下,给他家那个“欺师灭祖离经叛道”的小畜生定下了一桩好姻缘……
  • 最强武尊

    最强武尊

    神武大陆,宗门林立,武道盛行!一代强人陈庄,得惊世传承,修武道,踏九霄,破天地,傲苍穹!一壶浊酒、一曲情殇、一世尽张狂!英雄仗剑行天下,豪情踏血染青天!
  • 清朝绝对很有趣

    清朝绝对很有趣

    清朝是一个饱受争议的王朝。其前期入关,扬州七日、嘉定三屠,汉人纷纷抗争,历经三朝方才平息;其后期,外敌入侵、丧权辱国,将中国带进了一个多世纪的屈辱黑暗期……清朝又是一个神秘的时代。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被刺、乾隆身世,这四大清宫谜案悬疑数百年,至今仍是坊间津津乐道的话题……
  • 鬼手医妃,王爷求放过

    鬼手医妃,王爷求放过

    二十一世纪的国院外科女医师,一朝穿越成为当朝太医院首辅的废物二小姐。天生愚钝,医道不通?暗纹胎生,肥胖如猪?还有个大婚当日就要给自己下马威的未婚夫!罢罢罢!你看不上我,我也不甚稀罕你。如你所愿,奉上休书,再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

    国际文学大会副主席,“俄国文学三巨头”屠格涅夫影响最大的成名作。《猎人笔记》以一个贵族猎手驰骋乡间的行猎之旅为线索,描绘了美丽的俄国景色和乡间习俗,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在猎手的眼中,有美丽的俄罗斯乡间美景,有痛饮格瓦斯的好客农家,有庞大惊人的马市,也有遭情人背叛的美丽乡村少女,两情相悦却注定天人永隔的恋人,天籁之音的怯弱农民,正直乃至固执的地主老爷,苦苦追求理想最终重病而亡的大学生;当然,还有最重要的,等到黄昏林隐,带着猎物,痛痛快快的来上一杯格瓦斯,期待着明日新的乡间狩猎之旅。而猎手眼中的这一切,组成了他热爱的俄国。
  • 流年负韶华

    流年负韶华

    关于回忆,太多阴谋算计;关于爱情,虚实交替;关于我们,只字不提!
  • 林纾:译界之王

    林纾:译界之王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本套丛书以近代文化怪杰为主题,集结十位文化名人,由专家分写,详述其不同于凡俗的言行。作者深入浅出,对文化名人中的怪杰现象研究分析,以故事化哲理。图书叙述通俗,笔法精彩,立意新颖的同时具有严谨考为基础。兼具可读性与收藏性。民国人物及历史图书的热度始终在持续中升温,内容概有名人轶事类、今人印象类、崇古比今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