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沙拉夫在这一点上态度是强硬的,他认为无论是军队还是情报机构都没有卷入刺杀案,穆沙拉夫还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基地”组织领导人马哈苏德和盘踞在西北边境省的伊斯兰执法运动领导人法兹鲁拉赫。穆沙拉夫说,经调查,在过去三个月里巴基斯坦发生的19起自杀性袭击事件中,绝大多数是上述两人指使的。当然,如果三军情报局真的被证实涉嫌这起刺杀案,那么这将成为巴现政权最大的丑闻,这也是穆沙拉夫总统本人最不愿看到的。
无论如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谁能拿出充足的证据证明巴军方或情报机关真的涉嫌制造了刺杀事件,或者是放任“基地”组织对贝·布托下了黑手。但专家们在一个问题上达成了基本共识:那就是穆沙拉夫总统本人不会下令刺杀贝·布托。
就像其他政治谋杀案一样,在贝·布托遇刺案中,围绕谁是凶手已有多个版本,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理由。不过,2008年1月4日,就在穆沙拉夫召开记者会后的第二天,对于贝·布托被刺杀事情又有了新的变化。
巴基斯坦人民党负责安全事务的官员哈桑·鲁尼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贝·布托在拉瓦尔品第遇刺当天,一名贴身随从行迹相当可疑,但就在警方即将对他进行传讯调查时,这名随从却匆忙地秘密出逃了。
这位秘密出逃的贴身随从名叫哈利德·萨哈恩沙,主要负责照顾贝·布托的饮食起居。媒体后来公布的现场录像显示,哈利德·萨哈恩沙当时就站在贝·布托的左侧,当贝·布托正在发表演讲时,哈利德·萨哈恩沙竟然在自己的喉咙部位做了一个切喉的手势,这一举动显得既不合理也不正常,很可能是暗示恐怖分子可以发动暗杀行动了。
哈桑·鲁尼尔说,根据巴基斯坦人民党的安全惯例,在贝·布托公开露面结束准备离开时,哈利德·萨哈恩沙通常要最后一个登上轿车,如果乘坐轿车的人多而空间不够,哈利德·萨哈恩沙还要步行或者乘坐出租回家。但让人感到可疑和无法理解的是,贝·布托当天演讲结束后,哈利德·萨哈恩沙竟然一反常态第一个登上了轿车,而且也没有先将车门打开让贝·布托尽快上车。哈桑·鲁尼尔说,哈利德·萨哈恩沙极有可能对即将发生的暗杀行动事先知情,否则这一切根本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
更令人民党感到奇怪的是,贝·布托遭暗杀遇害后,哈利德·萨哈恩沙整整两天没有公开露面,甚至连人民党在信德省为贝·布托举行葬礼也没有参加,只是在贝·布托死后的第三天,哈利德·萨哈恩沙才前往她的墓地悼念。
哈利德·萨哈恩沙的种种不正常表现不仅引起人民党的怀疑,巴基斯坦警方也因此开始介入调查,他的秘密出逃也更使人民党和警方坚信此人可能熟知内情,是破解贝·布托案的关键人物。目前,巴基斯坦警方正在加紧追捕疑犯,哈利德·萨哈恩沙到底是条大鱼,还是小鱼,还有待警方的调查结果出来后方能知晓,至少他应该对自己一系列的奇怪举动给警方一个合理的解释。
事实上,在贝·布托遇刺身亡事件中,美国扮演的角色同样值得关注。众所周知,贝·布托在流亡8年后能够重返巴基斯坦,和美国政府的鼎力相助密不可分。正是在美国政府的压力下,穆沙拉夫出于政治上的需求,才最终决定与贝·布托和解,并于2007年10月5日签署“全国和解令”,赦免贝·布托面临的腐败指控,允许她及家人回国。
贝·布托在返回巴基斯坦后就高举民主和反恐大旗,与美国政府遥相呼应,几乎成了白宫在巴基斯坦的代言人。这也是她在返回巴基斯坦后立即被“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武装列入黑名单的主要原因。
对于贝·布托回国后可能面临的人身威胁,美国政府和情报机构当然十分清楚,那么美国方面到底为贝·布托提供了哪些安全保卫措施呢?
2007年12月30日,也就是贝·布托遇害的第三天,美国官员就向外界列举了一大堆美国向巴基斯坦政府提供的帮助。他们说,在贝·布托第一次遭到自杀性炸弹袭击后,美国高级外交官就与人民党高级官员就贝·布托的人身安全问题举行了多次讨论,其中包括两次私下的面对面会谈。他们审查了贝·布托的安保措施,美方也向巴基斯坦政府提供了这些情报。不过,美国外交官也承认,这些情报中的大多数内容涉及来自塔利班极端分子和“基地”组织同情者的一般威胁,不是确切具体的情报。
美国外交官还向人民党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建议人民党雇用巴基斯坦当地和地区保安公司来加强贝·布托的安保工作,并主张贝·布托减少公开露面的次数、对她乘坐的车辆进行装甲防护升级、要求她穿防弹衣。但是没有迹象显示贝·布托的团队接受了这些建议,其中包括雇用私人保镖和减少她在大量人群前露面的次数。官员们称,贝·布托的丈夫扎尔达里拒绝了雇用巴基斯坦私营保安公司的建议,因为他担心它们可能被巴基斯坦极端分子所渗透。
从美国官员的讲话中,可以看出美国似乎在告诉世人,美国方面在保护贝·布托的人身安全方面尽到了责任,该说的都说了,该建议的也建议了,失误是在人民党身上,因为他们没有听从美国的建议才酿成了这一后果。
事实上,贝·布托的助手们也曾设想向美国方面寻求帮助,他们在与美国官员的会谈中曾询问了有关雇用美国或英国私人保镖的可行性,但由于美国人对此持不鼓励的态度,他们也只好作罢。美国官员认为雇用西方安全人员并不好,只会加大威胁,这些西方保镖本身就可能成为被攻击的目标。
可见,贝·布托的遇害多少与美国政府和人民党间的相互扯皮有关,美国建议人民党雇用当地保安,人民党因担心当地保安可能被渗透而拒绝了这一建议;人民党期望雇用西方国家的保安,但因美国认为这样做只会加大威胁而被迫放弃。双方说法各有道理,结果最终受害的是贝·布托本人。
不过,细想起来,美国的说法真的就那么有道理吗?穆沙拉夫总统在1月3日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某个国家在贝·布托遇害前就曾向巴基斯坦政府提供了情报,情报称贝·布托的生命已经面临非常严重的威胁。虽然穆沙拉夫没有明确提出是哪个国家提供了这份情报,不过人们都知道这个国家就是美国。那么,在贝·布托的生命面临如此之严重的威胁情况下,美国政府却仅仅动了动嘴皮子,只刮风不下雨,就多少让人匪夷所思了。是因为他们的行动缓慢,处理欠当,还是另有隐情?对于这点,只怕也只有当事人双方才心知肚明了。
对于贝·布托遇刺身亡的原因,人民党和政府的说法不一,只要是稍微有些政治嗅觉的,一看就知道双方的说辞都隐含着各自的政治利益和政治目的。巴基斯坦政府早已明确指出,“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武装是杀害贝·布托的幕后黑手,暗杀酝酿已久,是对贝·布托的报复行动。而人民党表示,贝·布托在遇刺前正准备揭露一个操纵即将举行的全国议会选举的阴谋。该党一名资深官员称,贝·布托遇刺前正准备将一份160页的文件公之于众,这份文件据称将证明有人计划操纵这次选举的结果。这份文件谴责巴基斯坦选举委员会、巴基斯坦执政党以及大权在握的国内情报局共谋操纵这次选举的结果。贝·布托原定于12月27日晚举行新闻发布会,但她在当天下午就被人暗杀了。
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只怕谁也说不清了。
在政治这一盘纵横交错的棋局里,黑子与白子交相错落,彼此牵制。任何的事件,哪怕是芝麻大小,放在这局棋子中,有时候也足以改变整个局面。贝·布托的刺杀事件,各种政治利益交织在一起,想要抽丝剥茧,巴基斯坦警方做不到,那些受穆沙拉夫邀请而来的苏格兰破案专家也做不到。
究竟谁才是杀害贝·布托的幕后黑手,也许,和历史上许许多多的政治刺杀事件一样,永远也不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了。
二、深远的影响
贝·布托遇刺身亡后,各地发生的骚乱使巴基斯坦经济遭受重挫。据当地经济专家估计,到贝·布托去世的第四天,这起事件已给巴造成上百亿卢比(1美元约合61卢比)的直接经济损失。据官方统计,有超过450家银行被抢,直接损失达17亿美元。巴股票市场31日遭重挫,卡拉奇股市综合指数大跌近700点,创历史单日最大跌幅。巴局势持续动荡对外来投资造成重大影响,有人预测,近30%的投资者已撤离巴基斯坦。
由于交通运输不畅以及加油站、批发市场及商铺关门,引起燃油和食品紧缺,物价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巴局势动荡对其工业生产和出口的影响更是难以预测,推迟交货和外商转移订单将使巴出口蒙受巨大损失。另外,由于各地发生骚乱,社会秩序受到影响,巴基斯坦选举委员会在很多地方的办公室遭到纵火破坏,投票箱、投票显示屏、选民名单等选举设备和材料被焚毁,南部一些选区选票的印制工作无法按照原定计划进行。选举委员会经与各参选政党协商决定,最终将原定于1月8日举行的议会选举推迟至2月18日举行。
巴基斯坦媒体的反应相当激烈,贝·布托遇袭身亡几乎成了各大媒体唯一的新闻。当地各大电视台不停滚动播出最新消息,紧密追踪事件发展,并制作了很多有关贝·布托的专题片。在一档电视节目里,负责现场连线的记者在报道最新的情况时,说到激动处哽咽了起来。而坐在直播间的女主播也一反常态,多数时间低着头说话,间或抬起头时,眼眶中已满是泪水。各大报纸都用醒目的、煽情的标题进行了报道,报纸上到处都是贝·布托的照片。《每日时报》用“东方之女被害”,《黎明报》用“另一个布托走了,另一个黑色日子”、“喧嚣的生命,悲剧的结局”、“梦灭了”等标题进行了报道,《新闻报》的标题是“为深爱的国家哭泣——永别了,布托!”并且特意被设计成了黑底白字,上面还有斑斑血迹,见过这个标题的人无不为之震撼。《新闻报》还刊发了贝·布托专版,介绍她的生平,其中有两个整版是她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照片。
贝·布托的遇刺身亡,首先是加深巴基斯坦国内政治危机。
贝·布托遇刺后,巴基斯坦反对派立即警告说,这一事件可能导致巴基斯坦“发生内战”。巴基斯坦国内的政治评论家们认为,贝·布托遇刺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大选推迟,从而进一步引发动荡。“巴基斯坦正义运动党”领袖里亚兹·马立克表示:“这次影响会导致巴基斯坦局势更趋动荡,内战由此开始,现在巴基斯坦濒临着极其危险的内战境地,因为此次暗杀让现政府脱不了干系。”
事实上,这次袭击选在穆沙拉夫所在的总部拉瓦尔品第进行,很说明策划者故意挑起穆沙拉夫的敌对情绪。国际问题观察家们也认为,贝·布托之死必然会让巴国内局势更混乱。事实上,自今年以来,巴基斯坦境内先后发生过40余起自杀炸弹的袭击,导致770人遇难。由于贝·布托生前以及其领导的人民党一直将国内政局动荡的矛头指向穆沙拉夫,因此,她死后其领导的人民党必然会进一步逼迫现政府,从而让两者的分歧进一步加大。另一位反对派领袖谢里夫也肯定会利用眼下的局势,直接向穆沙拉夫政府发起更猛烈的挑战,从而形成三方政治混战的格局。
其次是对反恐战争产生一定的影响。
巴基斯坦是美国为首的全球反恐战争的重要一环,穆沙拉夫因为坚定支持反恐战争而受到极大的政治压力与冲击,现在,支持美国反恐战争政策的贝·布托惨遭暗杀,因此,巴基斯坦未来不论谁掌权,那么他们在反恐力度和政策上会趋于温和,从而发生让美国人最为担心“反恐阵营”遭突破。这是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
印度政治分析人士表示,贝·布托亲美立场旗帜鲜明,是巴基斯坦激进分子、巴国境内的阿富汗前塔利班与“基地”恐怖组织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目标。曾任印度外交部长的纳特华·辛赫表示,继贝·布托之后,最近也结束流亡生涯回国角逐明年初国会大选的巴国另一位前总理谢里夫是一位民族主义者,他领导的反对党“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一向秉持反美立场,因此,他所招致反美集团仇恨的程度就没有贝·布托那么强烈。
贝·布托在27日遇刺当天稍早曾公开表示,将寻求与谢里夫合作,共同防止明年1月8日国会大选发生舞弊情况。在同一天,在布托遇袭身亡之前,据巴国媒体引述警方的话说,谢里夫的竞选团队也遭到身份不明枪手攻击,造成三人丧生、并有多人受伤。在此之前,巴国情报部门已经严重警告说,有恐怖集团计划袭击高层政治人物,即明显直指贝·布托等人。
贝·布托遇袭,各方一致认为她的亲美立场是主要因素,包括她接受美国安排与穆沙拉夫谈判返国共组政府条件。巴基斯坦一位资深媒体人士指出,巴基斯坦民间反美情绪高昂,尤其受邻国阿富汗影响,极端势力庞大,对美国试图操控布托以影响巴国政局相当反感,因此欲置她于死地。引人关注的是,巴基斯坦是个核武国家,而且自2001年以来扮演防堵塔利班和“基地”的角色,因此巴基斯坦的动荡不安,预料将为区域乃至于全球安全形势带来重大影响。
第三是地缘紧张影响经济。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被刺身亡的消息令市场情绪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