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铁蝴蝶”的一生
生如夏花,死若秋叶——这八个字,大概就是贝娜齐尔·布托一生最好的写照。正如她在自传前言中所写的一样:“我并没有选择人生,而是人生选择了我。”
贝娜齐尔·布托,简称贝·布托,1953年6月21日生于巴基斯坦南部港口城市卡拉奇市,受过西方教育的父母给她起名为“贝娜齐尔”,在巴基斯坦的国语乌尔都语里,这是“独一无二”的意思。
信德省位于巴基斯坦东南部,奔腾不息的印度河纵贯国境,从这里汇入阿拉伯海。印度河流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发祥地,曾经灿烂辉煌的文明在如今的巴基斯坦仍是遗迹处处可寻。古老的布托部落是信德省最大的部族之一。贝娜齐尔·布托所属的布托家族,是布托部落著名首领萨尔塔尔·达都·汗的传人。
布托家族是信德省最大的地主。在布托家族内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英国殖民者乘车在信德省旅行。他望着一大片一大片的土地反复问司机:“这是谁家的土地?”司机每次总回答:“布托家的。”后来英国人困了,就对司机说:“离开布托家的土地时叫醒我。”一觉醒来,他埋怨司机没有叫醒他。司机委屈地说:“咱们还没有离开布托家的土地呢。”
她的父亲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是巴基斯坦人民党的创始人,也是巴基斯坦1971年到1977年的总统和政府总理;母亲努斯拉特·布托同样是位优秀的政治家,在阿里·布托被政变者杀害后她便承担起来领导人民党的重任。
贝·布托就是在这样一种带着浓厚政治氛围的家庭中长大,她从来没有质疑过自己的信仰以及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她从小就接受了西式的教育,5岁时,她被送进卡拉奇的耶稣和玛利亚女修道院学习。那是一所爱尔兰人开办的教会学校,英语成为贝·布托最常使用的语言。
1951年,巴基斯坦发生政变,陆军总司令阿尤布·汗赶走了前任总统,开始实行军事独裁统治。阿里·布托是阿尤布·汗的心腹,在十多年的军事独裁统治中,阿里·布托平步青云一度成为巴基斯坦最年轻的内阁部长。
在贝·布托10岁那年,阿里·布托带着她和全家人造访中国,并和中国总理周恩来以及副总理陈毅合影留念。他代表巴基斯坦政府在北京与中国政府签订了中巴边界协定,毛泽东主席送了他一顶解放帽,他十分珍视这一礼物,把它挂在自己的更衣室里。他还经常在孩子们面前提起中国的领导人。
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对巴基斯坦进行友好访问。身为外交部长的阿里·布托全程陪同中国代表团,阿里·布托特设家宴款待贵宾。11岁的贝娜齐尔·布托特地穿上父亲从纽约给她买的漂亮衣服,为的是见见父亲说的“中国重要人物”。周恩来学识渊博,和蔼可亲,贝娜齐尔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位中国总理,并在以后的岁月里一直保持着对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的友好感情。
1968年,年仅15岁的贝·布托告别了故乡,飞往美国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求学。当时,她的父亲阿里·布托已经是著名的政党领袖了。年少的贝娜齐尔对政治缺乏兴趣,她曾想攻读心理学,但因为不喜欢医学和动物解剖课程,最终选择了比较政治学,这令她的父亲欣喜若狂。
在美国求学的几年时间里,贝娜齐尔学会了西方式的生活方式,并且运用得得心应手。1970年12月,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举行了13年来的第一次大选,阿里·布托和人民党获胜。贝娜齐尔在美国听到这一消息,欣喜若狂。然而好景不长,1971年,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叶海亚·汗派军队镇压,印度军队在苏联的支持下,大举入侵东巴基斯坦,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贝娜齐尔接到父亲发来的电报,说他要到联合国就印度进攻巴基斯坦问题进行申诉,让她到纽约与他会面。
在联合国紧张的外交活动中,贝娜齐尔和父亲一起出席安理会会议,与各国代表会晤磋商,也从中学到很多经验。这段经历是贝娜齐尔在外交问题上的一次重要实践。但是父亲艰苦的努力最终未能取得成果,安理会没有做出决议。阿里·布托拂袖而去,飞回巴基斯坦。贝娜齐尔也从纽约重新回到哈佛大学,继续她在那里的学业。
1971年12月17日,第三次印巴战争结束,结果是巴基斯坦被肢解,原东巴基斯坦成为新的孟加拉国。几天后的21日,阿里·布托临危受命出任巴基斯坦总统,标志着巴基斯坦历史上布托时代的开始。它也深刻地影响了贝娜齐尔的一生。
第二年夏天,阿里·布托与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就印巴第三次战争后未解决的问题在印度西姆拉举行首脑会谈。此时恰逢贝娜齐尔回国度假,阿里·布托希望女儿亲眼目睹这次将成为巴基斯坦历史转折点的会谈,便把女儿也带到西姆拉。贝娜齐尔第一次见到印巴次大陆上的第一位女总理英迪拉·甘地。英迪拉·甘地直直地盯着贝娜齐尔,似乎回忆起自己少女时代跟随父亲尼赫鲁出席各种政治场合的情景。这一次印巴谈判时至今日仍被人津津乐道。一位是后来巴基斯坦历史上举足轻重的“铁蝴蝶”,一位是在印巴次大陆上叱咤风云的“铁娘子”,这二人的会面变成了后来脍炙人口的段子。
1973年8月,阿里·布托当选为政府总理,开始按照自己的蓝图打造巴基斯坦。这个时候,贝·布托已经从哈佛毕业并被父亲派往牛津大学继续深造了。
1976年夏天,她以优异的成绩从牛津大学毕业,返回巴基斯坦。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识和研究能力,1976年秋天,贝娜齐尔又返回牛津大学选读一年的国际法和外交研究生课程。这其间,贝娜齐尔致力于竞选牛津辩论社主席之职。
牛津辩论社是一个“由保守派控制的俱乐部”,在10年前妇女还被禁止去辩论社所在的顶层的楼座。贝娜齐尔当选后,辩论社成员的比例至今仍然是七男一女。可以说,当时年轻的贝娜齐尔,以她出色的天赋和努力,打破并且创造了牛津的历史。
1977年1月5日,贝娜齐尔返回巴基斯坦参加父亲的生日宴会。在宴会上,贝娜齐尔见到了6个月后发动政变推翻她父亲的政府并改变了他们一家命运的人——布托亲手破格提拔的陆军参谋长穆罕默德·齐亚·哈克将军。
1977年7月5日凌晨,陆军参谋长齐亚·哈克发动军事政变,并对巴基斯坦实行军管。阿里·布托也被送往穆里山监管了起来。7月28日,阿里·布托与其他被捕的人民党领导人一起被释放。但这不过是个假象罢了,哈克不会就此罢手。9月3日,阿里·布托再次被捕,这次的罪名是谋杀。贝娜齐尔心里清楚,哈克是在想方设法要她父亲的命。
1979年4月3日,贝·布托母女被警察强行带到了拉瓦尔品第中央监狱,和父亲阿里·布托见了最后一面。翌日清晨,阿里·布托双手反绑,在警察的押送下,走出牢门。伴随着《古兰经》的诵读声,这位年仅51岁的政治家在绞刑架下结束了他的一声。
当阿里·布托被绞死的消息传出,世人无不为之感到震惊、遗憾和痛惜。对于他的遭遇,支持者悲恸万分,反对者长吁一口气,中立者唏嘘不已。但在当时,还没有人想到,对于布托家族来说,命运的诅咒才刚刚开始。这个巴基斯坦的政治望族命运之坎坷,堪比美国的肯尼迪家族,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阿里·布托被绞死,只不过是开启了布托家族的命运魔咒而已。
5月底,贝·布托母女在回到老家祭拜过父亲之后,贝·布托重回政坛,恢复了人民党的工作。9月,人民党在地方选举中获胜。哈克原本以为阿里·布托死了,人民党就废了,却没想到贝·布托一个女人用自己的肩膀托起了人民党。眼看着人民党四处获胜,哈克修改了选举原则,设置了种种限制试图把人民党限制在外。10月16日,恼羞成怒的哈克索性取消了大选。同一天,贝·布托母女再次被捕,被软禁在拉卡纳的一所乡村住宅内。
从此,贝·布托开始了她人生中长达5年之久的牢狱生涯:斗争,被捕入狱;再斗争,再被捕。1983年,贝·布托的耳病急速恶化,被派来为贝·布托治病的医生向政府建议立即送她出国接受显微手术。
1984年1月,她终于得到当局的批准来到了日内瓦保外就医。然而,即便是远在他国,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同样在关注着贝·布托和她的家人。1985年7月,贝·布托在法国跟母亲努斯特拉、妹妹萨纳姆及小弟弟沙阿团聚时,一个中午,27岁沙阿突然身亡,结论是服毒自杀。
1985年8月21日,贝·布托带着弟弟沙阿的灵柩回到了巴基斯坦老家拉卡纳。安顿好沙阿的后事,贝·布托再次返回日内瓦继续她的耳病治疗。同年12月,齐亚·哈克被迫取消军管法。
1986年4月,贝·布托病愈后重新回到巴基斯坦,向齐亚·哈克发起挑战。贝·布托发表政治宣言说:“有人劝我退出政治舞台,说我可能重演我父亲和我弟弟的悲剧。还有人说,巴基斯坦的政治舞台不是为女人准备的。我的回答是,我愿意走艰险之路,并准备跳进死亡之谷。”回国的这一天仿佛是巴基斯坦的节日一般,到处飞扬着彩色气球,地上铺满了玫瑰花瓣,人民党的黑、绿、红三色党旗迎风招展。人们将一切象征祝福和美丽的东西都给了贝·布托,希望她能带领人们找到幸福脱离苦海。
按照巴基斯坦风俗,贝·布托的婚姻全部由她的家庭和男方家庭包办。1987年12月23日,在双方进行了近一年的“谈判”后,35岁的贝·布托才亲眼见到了未来的夫君、建筑业巨头扎尔达里。扎尔达里与贝·布托同岁,出身于巴基斯坦南部一个阔绰的地主家庭。两人在见面后的第五天便闪电般订婚了。在举行婚礼前,布托从未和丈夫单独相处过,就算有家人在场也不相互握手。为了振奋人民党自阿里·布托身受绞刑后的低迷士气,他们有意将婚礼办成了一场热闹、隆重的“嘉年华”。当时,婚礼请柬在黑市上曾卖到上千卢比,甚至还出现了伪造的请柬。
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阿西夫·扎尔达里算不上是个非常理想的结婚对象。他生于信德的地主家庭,年轻时是花花公子,名声欠佳。人民党内部许多人都不喜欢他,认为他不适合做贝·布托的丈夫。而他在贝·布托当选总理后的所作所为,也正印证了这一点。
在与扎尔达里结婚后,贝·布托便继续全心全意地经营父亲留给她的人民党。
1988年5月,齐亚·哈克宣布举行11年来的首次大选。但不久,巴基斯坦历史上最大的悬案发生了。1988年8月17日,齐亚·哈克总统在首都伊斯兰堡以南约500公里的巴哈瓦尔普尔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美国驻巴基斯坦大使拉菲尔陪同哈克去观看武器试验,这些武器是美国提供给巴基斯坦军队的。观看完毕后,齐亚·哈克总统和一大批陪同人员乘坐美制C-130运输机,准备飞往伊斯兰堡附近的恰克拉拉军用机场。
当地时间下午4时30分左右,飞机开始返航。然而,刚起飞不久,飞机就上下翻滚,数秒之后,爆炸坠毁。飞机坠毁地点在旁遮普省苏特里杰河岸边的卡穆·卡里尔村庄附近,飞机残骸和尸体分溅在方圆上千米的地面上。执政长达11年之久的64岁的哈克总统以及美国驻巴基斯坦大使拉菲尔等共31名机上人员无一幸免。许多尸体是通过死者生前佩戴的军衔、勋章和奖章才辨认出来的。一本《古兰经》在哈克总统的尸体附近发现。据说,他生前一直把这本《古兰经》带在身边。
齐亚·哈克执政11年,比巴基斯坦历史上其他执政者在位的时间都长。他在国内坚决压制反对派,很少考虑自己的接班人问题。爆炸事件发生时,巴基斯坦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该国即将举行11年来的首次大选。齐亚·哈克的突然、意外离去,为后来者让开了道路。
齐亚·哈克的死至今还是个谜。人们推测,飞机不是被地对空导弹打下,就是被事先安放的定时炸弹炸毁的。在巴基斯坦,就像当时的一位政府发言人说的,“爆炸,不是99%,而是100%,是一起有预谋的事件”。亲手把阿里·布托送上绞刑架的齐亚·哈克总统自己也不能善终,他的死因至今还是个谜。
1988年11月,尽管哈克死于非命,但大选依然如期举行。11月16日,大选正式拉开帷幕。20多个政党争夺205个议席,人民党独占鳌头获得了其中的92个议席。6天之后,贝·布托与总统伊沙克·汗达成协议,新政府的组建和权力移交将在下个月进行,而且军方也表示给予支持。12月2日,贝·布托正式宣誓就任巴基斯坦总理。那一年,她年仅35岁,当时她创下了好几个世界之最:她不仅是巴基斯坦第一位女总理,还是整个伊斯兰世界第一个女总理;她不仅是巴基斯坦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还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女总理。
然而,贝·布托政治上的不成熟很快就导致了她的第一次下野。
执政初期,贝·布托继承了父亲的理想主义热情,试图推行民主化改革,但在军队和总统的牵制下倍感无力。她命令40多名陆军高级军官退役,并限制情报机构的权力,与军方矛盾开始激化。反对党也借机联合起来。1990年8月,就在她当选后的20个月后,伊沙克·汗总统以“滥用职权、任人唯亲”等理由解除了贝·布托的总理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