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观于淄上[1],与晏子闲立。公喟然叹曰:“呜呼!使国可长保而传于子孙,岂不乐哉?”
晏子对曰:“婴闻明王不徒立,百姓不虚至。今君以政乱国、以行弃民久矣,而欲保之,不亦难乎?婴闻之,能长保国者,能终善者也。诸侯并立,能终善者为长;列士[2]并学,能终善者为师。昔先君桓公,方任贤而赞德之时,亡国恃以存,危国仰以安,是以民乐其政而世高其德。行远征暴,劳者不疾[3];驱海内[4]使朝天子,而诸侯不怨。当是时也,盛君之行不能进焉。及其卒而衰,怠于德而并于乐,身溺于妇侍,而谋因竖刁[5],是以民苦其政,而世非其行,故身死乎胡宫而不举[6],虫出而不收。当是时也,桀、纣之卒不能恶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7]。’不能终善者,不遂其君。今君临民若寇仇,见善若避热,乱政而危贤,必逆于众。肆欲于民而虐诛于下,恐及于身。婴之年老,不能待君使矣。行不能革,则持节以没世[8]耳。”
注:
[1]淄上:淄,指齐国淄水。上,指岸边。
[2]列士:众多的读书人。列,指众多。
[3]劳者不疾:劳者,指劳苦大众。疾,痛恨。
[4]海内:指四海之内,此处指各地的诸侯。
[5]竖刁:指齐桓公时期的宦官刁,在齐桓公死后扰乱齐国朝政。
[6]胡宫而不举:此处指不能发丧。
[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语出《诗经·大雅·荡》,意思是做善事的人往往都有良好的开端,但很少有一直能坚持到最后的。
[8]持节以没世:持节,指加以节制。没世,指一生。
译:
景公到齐国淄水边观赏景色,跟晏子悠闲地站在岸边。景公叹息着说:“啊!假如齐国可以一直延续下去,并且传给子孙后代,岂不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吗?”
晏子回答说:“臣听说,英明的君主不是谁随便就能当的,百姓不是平白无故就来归附他的。如今君上施行的政令让国家混乱、所作所为使民心丢失已经很长时间了,还想让国家延续下去,那不是很难吗?臣听说,能够长期延续国家的君主,是始终能施行善政的人。当今各国诸侯并存,只有始终施行善政的君主能成为诸侯中的霸主;众多读书人一块学习,只有德行始终高超的才能当老师。从前我们的先君桓公,当他任用贤人,崇尚道德的时候,濒临灭亡的国家靠他才得以延续,处境危险的国家依仗他才得以安宁。因此百姓服从他的政令,世人推崇他的道德。他去远方征讨残暴的诸侯,随军的士兵和国内的百姓都不痛恨他;他号召天下的诸侯去朝拜周天子,诸侯们也都没有怨言。那时,古代盛世之君们的行为也没有能和他相比的。但到了桓公倦政的晚年,他荒废了道德,纵情享乐,自身沉溺女色,政务全交给竖刁等奸臣,因此百姓对他的政令感到痛苦,世人都责备他的品行。所以他死在胡宫里却没有人为他发丧,尸体生出的蛆虫爬到门外而得不到收殓。那样的情形,就是夏桀、商纣等暴君的死亡也没有比他更悲惨的了。《诗经》上说:‘行善的人都有良好的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底。’而治理国家不能一直施行善政,就不能始终坐在君主的位子上。如今君上面对百姓就像面对仇敌一样,见到善行就像躲避炎热一样,搅乱了国内的政务,伤害到贤良,必定会违背民心。君上随心所欲地搜刮百姓的财物,残暴地诛杀无辜的臣下,恐怕君上就要惹上祸患了。臣已年老,不能再供君上使唤。如果您的德行不能改变,那就请加以节制,或许有生之年还能让齐国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