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客
好友赵连斗要出新闻作品集了,嘱我做序,这让我既欣喜又惶恐。我自幼喜爱文学,在文学的道路上笔耕多年,又在媒体工作近二十年,仍自感学识浅显。正在纠结之际,连斗来了电话:“我们十几年的交情,只有你最了解我对新闻工作的挚爱,你不作序,谁还能为我作序?”连斗的一番赤忱话语,着实让我感动,于是欣然提笔,谨以表达对这位执着耕耘的同行的一份敬意。
回想起和赵连斗的交往,已有十几年了。自2004年开始我先后在《郧县日报》、《十堰晚报》工作,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们就开始打起了交道。尚记得第一次谋面,是在胡家营火车站。那时的十堰车务段还在六里坪办公,连斗作为该段的宣传管理人员邀请我们媒体一起到胡家营火车站,采访一对铁路职工夫妻坚守五等小站的故事。那是2006年的8月,正是炎热的夏天,只见他背着一个摄影包,跑前跑后,既忙着摄影,还忙着摄像,又要忙着配合媒体记者的采访,一直忙得一身大汗。回来后,我们合作的通讯《小站,通向幸福的远方》在《十堰晚报》发表后,又被《人民铁道》报转载。这对曾被中央电视台报道的“小站小夫妻”坚守小站的感人事迹再次随着媒体的报道传遍千家万户,感动着千千万万的铁路职工。我知道,这篇生动感人的故事背后,凝聚着连斗的艰辛与汗水。
连斗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诚恳、踏实、细心。和他接触,你会被他的真诚所感动,更会被他热爱宣传工作的那一份执着劲头所感动。
2009年9月,十堰要开通动车,这在十堰的铁路史上是一个里程碑。但是这一历史事件能否提前报道?连斗果断地决定让媒体提前介入,加大宣传攻势,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修建动车站时,他邀请我合作完成可《十堰—武汉下月开通动车组全程只需3小时》这一报道。这篇稿子在《十堰晚报》头版头条发表,引起了极高的关注。但是,这一事件由于是预告性新闻,动车能否按计划顺利开行,一切都是未知数。为此,他也没少挨批评。后来,十堰人民期盼已久的动车组终于顺利开通了。事后,我们俩兴奋地感慨道,这一新闻抓得太及时了!敏锐地把握新闻点,敢于超前策划,这正是一个媒体工作者的素质所在。这篇报道的成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连斗对宣传工作的执着追求。
回想与连斗合作的点点滴滴,无论是十堰开通直达上海南列车的首发仪式,还是全程跟车采访重庆北始发途经十堰到达哈尔滨的列车,还是武广高铁开通后,十堰可售到武汉联乘武广高铁的火车票……在这些新闻事件上,连斗都表现出了强烈的新闻捕捉意识、策划意识以及吃苦精神。为了在第一时间将事件报道出去,多少个夜晚,连斗挑灯夜战,整理采访资料,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还记得,在报道首趟十堰直达哈尔滨“天路之旅”这个事件时,他白天联系采访列车长、乘务员及旅客,晚上就在宾馆里和我一起连夜写稿,在两人合作下,终于完成了长篇通讯《今晚喝罢三合汤明晚去那疙瘩吃猪肉炖粉条》,还在火车上,稿件就已经在《十堰晚报》发表。从那时起,我就被连斗对宣传工作的挚爱所折服。
在十多年的合作、交往中,我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欣闻连斗要出一本自己的作品集,我十分高兴。这本《灯下不寂寞——赵连斗新闻作品集》,可以说是连斗在新闻战线执着耕耘的心血与成果,透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铁路职工的风采,感受到铁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也从中深深地体会到一个宣传工作者的情怀!
翻开这本集子,有很多故事都是读者所不曾了解的。许多人在乘坐舒适快捷的火车时,眼前只看到仪容整齐、专注敬业的乘务员、服务员,现代化的设施设备,有多少人会去了解铁路这个大联动机背后无数个无名英雄的默默奉献呢?诸如调车工、桥隧工,这些人们所不熟知的工种。让更多的人了解铁路、关注铁路、支持铁路,我想,这就是连斗出这本集子的意义所在。
连斗的文字是朴实的,如他的人一样,没有刻意的包装,没有卖弄的矫情,只有娓娓道来,只有平实坦诚的叙述,或许,这正是他文字打动人的地方。《侯汉文:深山独守“无名站”》勾勒了一位在艰苦岗位流下太多汗水和苦涩泪水的女工形象,语言朴实无华,于细微处见真情,在不知不觉中触动读者的心灵。《散红雁:最美的青春献小站》撇开了写人“高大全”式的误区,而是以“和其他的女孩一样,红雁也爱玩、爱笑、更爱美,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对着小镜子梳理头发,希望拥有美好的爱情……”这样的表述来展现一位年轻女站长的追求。无疑,这样的表达更真实,更具人性化和感染力。我相信,连斗的朴实表达会把铁路人的工作、生活真实地告诉社会,把他们的无悔追求传递给更多的人,形成一股社会正能量。这何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呢?
连斗的文字是简单、明快的,短小精悍的。他的作品多半是小稿子,讲究的是“短平快”,注重的是用情节吸引人,以数据说话,这可能和铁路“半军事化”作风有关吧。从事宣传工作的人都有体会,有时为了新闻时效性,抓的就是“小而精”。这一点在他的文章里都有充分体现。如《开往春天的幸福列车》《备好一桌“恭请宴”迎接八方客货源》《跑营销四海为家争货源心诚则灵》等小故事,在连斗的笔下信手拈来,拿捏自如。读者在饶有兴趣地咀嚼这些故事时,一方面感受了铁路人的爱心和追求,同时也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量。我想,这也是不经意间的收获。当我们看到美好的东西时,我们的心灵也会变得美好。
连斗的文字有着一定的思想深度,这得益于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在做好一般性宣传报道工作的同时,他还开始尝试做一些新闻调查,力争在一些表象上找到问题的关键,从而提升新闻作品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多花7亿,火车为武当山文物让路》一文中,连斗抓住铁路部门保护武当山文物、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这一新闻线索,多方采访,了解背景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完成了这一篇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报道,树立了铁路部门顾全大局的良好形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连斗还做新闻工作的有心人,当他发现拥有武当山等众多优秀景点的十堰,从2010年起就没有外地旅游专列开进十堰时,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于是,他积极走访十堰市旅游局和有关旅行社,提出了“守着名山,更要有大手笔运作”的思路。他写的《开往十堰的旅游专列何以为零》在被《湖北日报》采用后,引起了有关部门重视。不久,从北京、西安等方向就开来6列旅游专列。一篇小小的文章,竟然能够扭转十堰旅游市场的被动局面。由此,我不得不佩服连斗身上的一股钻劲,这不仅仅是对工作的热爱,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
诚然,以一个专业的媒体工作者的角度来看,连斗的文字还有些稚嫩,理性深度还需进一步提炼。但可喜的是,在老师和朋友们的提醒与帮助下,“半路出家”的连斗已深刻地认识到“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个道理,明白唯有大量的读书,不断地磨砺,才能厚积薄发,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媒体工作者。是的,我一直坚信,这个不知疲倦的人,这个痴迷宣传的人,会一直在路上。因为,他说过,“只要职工需要我,我就觉得我有价值”。
随着时光的流转,许多故事会被人淡忘,但故事里的精神会留下来。人们终其一生所追求的,不正是一种向上的、积极的精神吗?十多年来,我和连斗在一起,因为铁路这根主线,我们成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十堰车务段的新闻宣传有着他重重的一笔,十堰车务段的正能量以及对外的形象宣传,都凝聚着赵连斗的辛勤努力。《灯下不寂寞——赵连斗新闻作品集》传递的就是一种精神。这本书既是连斗执着追求新闻宣传事业的见证,更是无数平凡者为铁路建设发展奋斗拼搏的见证。
路在脚下,梦在远方。连斗,就像一列驶向远方的火车,满载着希望和梦想,一直向前,向前。我衷心地祝愿,在铁路新闻宣传这条路上,连斗的脚步将会走得更踏实、更有力。
是为序,谨以记下我们十多年的友情。
2015年9月30日
(作者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十堰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诗集《河西村》《总有一条路通向故乡》《乌鸦》及报告文学《真实的人生》《执着是首歌》等多部作品,曾获第六届湖北文学奖提名奖等多种奖项,现供职于《十堰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