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红平:三次脑出血妻子助他创造生命奇迹
唐红平是一名铁路职工,5个月前,他因为工作过度劳累导致连续3次脑出血。他竟然通过了三次手术的生死考验,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走近这个铮铮硬汉,我们发现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他心中只有工作
今年4月1日,铁道部再一次对火车运行时刻进行调图,负责襄渝东线200多公里的火车运行时刻调图的是十堰车务安全副段长唐红平。为了做好这次提速调图工作,早在一个星期前,他就亲自到管内车站进行检查。
3月29日,距离新图开始实施不到48小时,从早上6点开始,唐红平带着安全科的同事一口气走了11个车站和两处二线建设施工工地,直到19点40分时,他才回到车务段办公室。23点30分,他又和一名安全员驱车赶到鲍峡车站检查,直到次日凌晨3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单身宿舍。突然间,他感到眼前一阵眩晕,倒在了地上,直到第二天早晨,才被同事发现。
唐红平被送到医院后,确诊为脑出血,必须马上动手术。原来唐红平早在一年前就被查出患了高血压,医生交代他必须注意休息,尤其晚上不能熬夜,可一忙碌起来,医嘱被他全部抛在脑后。30日,神经外科副主任王辉博士为唐红平做了微创手术。
4月1日,唐红平醒了。鼻子上接着氧气,手上正打着吊瓶,可他浑然不知自己刚刚做过手术,还对妻子吴丹说:“我躺在床上干吗?我要去现场,那里还有事要布置,快把手机给我拿来。”妻子安抚他,等休息好了再去也不迟。可唐红平哪里肯听,像个小孩一样闹个不停,一会儿叫妻子给他拿手机和拖鞋,一会儿叫司机把车开来去现场。看他挣扎不止,吴丹和其他人只有想办法把他的手捆在病床的栏杆上。
“他第一次只是少量出血,术后只要好好休息就能康复,哪知道……”王辉叹了口气。因为没有心思静养,唐红平又连续两次出血,生命受到极大威胁。
经历三次脑出血劫难,他奇迹般挺过来了。
“捆得住他的人,可管不住他的心啊!”看到虚弱的丈夫,吴丹伤心地抹泪。吴丹回忆说,丈夫从4月1日到3日虽然躺在病床上,可无时无刻不牵挂着新旧运行图交替过渡期安全上的事。3日那天,唐红平还在闹着要手机,吴丹感觉他的头部似乎在出血,她立即叫来主治医生王辉。让所有人害怕的事发生了,唐红平第二次脑出血。
提起这一幕,王辉也摇头:“他当时嘴里还闹着说铁道部要来检查,他要去开会。”因为这一次出血严重,为清除血肿,医生不得不为唐红平做了开颅手术。从手术台下来,他直接被推进了重症监护室。焦急的吴丹以泪洗面,看不到丈夫,每分每秒都在心惊胆战中度过。“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万一他倒了,我和孩子该怎么办啊?”她唯一能做的就是诚心祈祷丈夫能逃过这一劫。
情况更严重的是4月7日那次,唐红平再次被推进了手术室,医生第二次为他做了开颅手术。经历了三次脑出血,连医生都对唐红平的生死担忧。王辉告诉记者,脑出血对脑细胞破坏极大,大量出血后大多数人会死亡,少数活过来的也会长期昏迷或瘫痪。当时,专程赶来的省神经外科专家会诊后说,唐红平的情况非常不好,就算能苏醒,也可能是个植物人。这对吴丹和其他关心唐红平的人来说,真是一个晴天霹雳啊。
出乎意料的是,在唐红平进入重症监护室的第24天,他竟然度过了安全期。这在大家看来,又是在意料之中,因为唐红平是个意志顽强的人。看到被推出来的丈夫被病魔折磨得骨瘦如柴,吴丹心如刀割。
因为右脑出血,唐红平的左臂和左腿失去了知觉。他苏醒后的头一个月意识也极为模糊,对一切都比较陌生。但没多久他就恢复了记忆,偶尔还是会惦记起自己的工作。吴丹只得安慰他:“等病养好了再去工作啊。”唐红平的情绪才慢慢稳定。
唐红平的事迹感动了铁路系统的职工,武汉铁路局书记张友松等人专程到医院探望了他。张友松说:“像你这种感人的事只在电视中看到过,你真的是所有铁路职工学习的榜样啊!”一席话让唐红平感动得哭了。
夫妻分居两地,孩子总被送到托管中心
这5个月来,吴丹和唐红平的弟弟一直在身边照顾他。他们特意在医院附近租了住房,每天变着花样为唐红平做好吃的,为他加强营养。在他们的精心照顾下,唐红平身体一天比一天强壮。为了恢复身体机能,唐红平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去做康复治疗,现在,他的左腿已经能弯曲了。王辉高兴地说,正常人的肢体肌力是5级,唐红平的肢体肌力已经恢复到了3级。“对于这样一个经历了三次手术的病人,能恢复到如此好的状态真的很少见。”
8月27日中午,在唐红平结束康复治疗后,记者在神经外科病房看到了他以及照顾他的妻子和弟弟。回忆在生死线挣扎的这段经历时,唐红平起初的情绪很平静,但渐渐地他不再吭声,而是听妻子吴丹说。吴丹哭了,他的眼中也泛起泪花。弟弟喂饭时,唐红平大口大口地吃,拼命掩饰自己的心情。
对于丈夫,吴丹又爱又恨。“我知道安全的重要,所以我理解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工作上。”她欣赏丈夫的爱岗敬业,却又恨他的固执。“我希望他向领导提出我们家的困难,可他只字不提,还一直劝我,很多夫妻都是分居两地,我们要克服困难,不能因为是领导就干特权化的事。”
吴丹也是一名铁路职工。唐红平和吴丹在襄樊车站工作时相识相爱,结婚已经12个年头了,孩子已经上小学六年级了。他们的家在襄樊,2004年,唐红平被调到十堰车务段,从此,一家人过起了两地分居的生活。吴丹说,他和丈夫以前常常加夜班,没空管孩子时只有丢给母亲。可3年前母亲去世了,丈夫不在身边,一个月顶多回去一次,无奈之下,她只好把孩子送进了托管中心。去年,领导发现了他们家的困难,主动把吴丹调到了后勤单位,她才可以照顾到家庭,孩子不用再去托管中心。唐红平出事后,吴丹专程过来照顾,孩子又被“丢”进了托管中心。“孩子今年上六年级,我得照顾,可这边也得照顾,我是分身乏术啊。”吴丹越说越伤心。“昨天他还问我孩子呢?我说送托管中心了,他听完就哭了。”听到妻子提起孩子,唐红平将头扭到一边擦泪。
8月31日,唐红平第四次被推进了手术室,这一次,主刀医生王辉为他做了头颅修复手术。“他才40岁,还年轻,他还想上班,真希望他能早点好起来。”这是吴丹最大的期望。我们相信,如此顽强的唐红平一定可以再次创造奇迹,有一天,他能回到工作岗位,继续他热爱的工作。
(原载2009年9月12日《人民铁道》)
走进襄渝东线,无论在火车上还是在车站里随时都能听到湖北与陕西两省交界口上一位传奇人物,人们常常三五成群地相互讲述着他的传奇故事,他就是多次防止安全事故发生,被单位破例加一级工资,连续15年坚守在悬崖小站上的十堰车务段胡家营车站值班员郭建刚。
“双界口”站上的汉子——郭建刚
人物素描:身高1米76的他1992年参军,在四川武警部队服役,1995年从部队复员后参加铁路工作,新工业务安全知识学习结束就直接分到了现在的“双界口”站——胡家营车站,在这里他先后干过调车员、助理值班员、信号员、车站值班员,去年通过业务竞聘考试被单位聘请为车站值班员工人技师。
看上去他很普通,也很平淡,与一般铁路职工没有什么两样,在工作上也找不出惊人之举,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但就是在这个似乎平平常常的岗位上,平平常常的人身上,人们发现了很多不平凡的地方,他的先进事迹覆盖到千里襄渝铁路内外。
胡家营车站位于湖北省与陕西省交界处,也是武汉铁路局与西安铁路局交界口站,这个“双界口”站地处襄渝线174公里加409米处,是一个货运三等小站。这个车站有“鄂之门户,川陕咽喉”之称,每6分钟就一趟列车从这里通过。因受地理环境限制,这里自然条件极其恶劣,车站建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悬崖峭壁上,站房设在两隧道洞口之间,站场是利用两座桥梁搭建起来的平台,平台下面是100多米的深渊和汉江河畔,在站上走路一不小心就会跌入深渊,为保证职工安全,车站站房周围和人行道路两边都用安全栏围了起来,说难听一点,在里面上班就像囚禁的笼子。这个站上没有客运列车停靠,离这个站山下一公里多的地方有一条鄂陕公路,每天早上6点和中午12点有一趟班车,但都是长途路过车,车上满员时等班车来了也走不了,多半次数都是以失望返回车站。回到车站上班就更不用说了,除有一趟汉口—成都的K961/2次在站上有技术停点外再也没有其他车次了。车站离最近的十堰也有100多公里,公路艰险崎岖,站上电视信号也是时有时无,连一部电视剧都看不完整。车站上没有一个像样的活动场所,唯一建在山顶的一个篮球场四周还用高达三米多的铁丝网围着,防止打球时人员和篮球掉下悬崖,在这个站上班的员工没有一个愿意留下,站上领导频繁更换,职工也是来了一批走一批,走了一批来一批,有些职工进进出出这个车站都好几回了,而郭建刚在这里一干就是15年,在这个站上其他几个职工站龄加起来还没有他在这里待的时间长。郭建刚说他来这个车站后站长换了6任,书记也换5任了。
郭建刚父母远在江西农村,兄弟姐妹四人,父母都已年过六旬,母亲身患高血压,多次在种地时眩晕倒地抢救,弟弟妹妹结婚生孩子他都没能回家道喜看望过一次。父母虽爱子心切,但在电话里还是安慰郭建刚好好工作,不要出差错,把家庭过好。可是哥弟们就不理解了,在电话里常指责他、骂他:“你参加工作15年了就知道上班,哪个人没有事业啊!就你会工作!父母都不管了,亲属也不认了。”一次他弟弟四岁的儿子因为爷爷奶奶没有照看到位掉到水塘里淹死了,一家人乱作一团哭得死去活来,痛苦万分,亲戚电话里要郭建刚回去安慰一下。当时车务段正在搞业务练功比武选拔,他在演练队里担任助理值班员,一个萝卜一个坑,他看到这种情况就没有回家去安慰弟弟和父母老人家。后来弟弟就在电话里告诉郭建刚说: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就当没有你这个哥哥好了。郭建刚听到心里真不是滋味,事后郭建刚耐心给弟弟一家人解释才把这个关系给缓和下来。郭建刚参加工作15年来没有回老家陪父母和亲人们过过一次春节。如今郭建刚女儿郭楠芯已经9岁多了,爷爷奶奶想念孙女时只能在电话里听听孙女的喊声。郭建刚说:我不是心狠,我也想念父母,也想回老家给家人一些安慰,可是每当看到岗位缺少人手时,心就惦记着这份工作。
2001年郭建刚结婚时,小站本身就缺人员,车站又没有富余值班员,他看到单位人员上班紧张,如果请婚假,其他值班员就得上连班或者站上领导就得替补,而且回老家结婚至少需要十几天时间,他放弃了这一想法。车站领导得知郭建刚要在站上结婚连个结婚的窝都没有,就破例为他腾出一间宿舍来做新房,就这样一场仅有13名工友参加的简易婚礼在车站活动室举行了。新婚第一天正常情况下轮到郭建刚上白班,站长考虑到郭建刚刚结婚就自己上岗替班,班前点名时郭建刚得知后,硬是把站长从岗位上拉下来。“站长你刚刚值完夜班,白天还要上岗巡视检查,哪能让你上班。”郭建刚说。
为了安个家,2005年郭建刚东借西贷好不容易凑齐13万元在十堰买了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到现在还有3万多元欠款没有还清,郭建刚说:“为了还账我和老婆结婚到现在都没有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和鞋子。”前几年车站分来4名职工,调来没两天就闹着要调走,天天找站上领导扯皮,给段人事打电话,郭建刚得知后主动找到他们现身劝说:“我也想到环境好的车站去上班,天天都在想,可是这里的工作总要人干啊!你不来他不来,大家都不来这项工作谁来干?我也是人啊!我家里也有老婆孩子和父母啊!现在车站工作的职工哪个家里没有点事情啊!”通过比对几名新工才答应留下来好好工作。车站每调来一批职工郭建刚都会这样主动去开导他们,郭建刚说他也记不清给多少名新来站上的职工做过思想工作了。
郭建刚在胡家营站工作时间最长,车站上安全注意事项、站场作业环节、设备使用他都了如指掌,他心里天天就装着一件事,一定要把每样工作干好,把每件小事干好。上班时他总是第一个到达岗位,工作上他时时处处总比别人高一档严一格,他常告诫自己不能去违章违纪,也不让班组其他职工违章违纪,作业期间相互提醒是他的习惯,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干行车这一行就是要眼睛放亮一点,手脚放勤一点,嘴巴多说一点。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干调车员和助理值班员期间,防止路外伤亡、篷布脱落、货物偏移、车辆抱闸等各类行车事故43起,还有很多起他自己也记不清楚了。前年他在接车时防止一起客车燃油事故,被铁路局重奖,因为他防止事故最多为安全生产立了大功,上级单位专为他加一档工资作为奖励;担任车站值班员期间,他多次发现信号员错排进路并及时防止一起又一起的事故出现,受到上级单位数次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