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刚爱站如家,敬职敬业,2005年以来他连续当选为武汉铁路局职工代表,先后6次被铁路局评为“双文明先进个人”和“安全生产标兵”,年年当选车务段职工代表,被评为“双文明标兵”,去年他通过业务竞聘考试被车务段聘为值班员工人技师。
(来源:2011年3月15日武汉铁路局网)
呕心沥血谱写安全篇章
——记路局模范共产党员、十堰车务段副段长唐红平
在任职4年的时间里,他有1095次下站检查的纪录,几乎每天都待在现场;
在下站检查的过程中,他发现并解决安全问题1979个,确保了安全无事故的纪录;
尽心尽责、不辞劳苦,为了全段的安全生产呕心沥血。他就是十堰车务段安全副段长、共产党员唐红平。
4月1日,刚刚从手术台上抢救过来的唐红平一苏醒,就要挣扎着起来:“我要去白浪站,那里还有事要布置。”医生一把按住他,他才知道自己已经躺在了病床上。
4月3日,一心想着新旧运行图交替过渡期安全,想着去现场检查的唐红平再次发生脑出血。路局领导、车务段干部职工闻讯而来,昏迷中,唐红平看不见,听不见,却含糊不清地不停地说起六里坪、丹江口等车站的名字,说起调图、改造等术语。主治医师王辉深为感动,他拉着武汉局局长余卓民的手说:“想不到铁路干部如此敬业,想不到铁路职工如此有凝聚力,真是太厉害了。”
当记者赶到医院的时候,已经经历了三次脑出血的唐红平,凭着顽强的毅力,再次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从氧气舱里被轻轻地抬出来,唐红平的身体异常虚弱,他轻声地问了声妻子吴丹:“我的手机呢?”现场的人一片嘘唏,吴丹知道,他是对他的安全工作不放心啊。
就是这样一个让所有人放心的干部,却永远对自己主抓的安全工作不能放心。2009年3月29日,距离新图的实施不到48个小时,从早上6点开始,唐红平和安全科的几位同事对管内车站继续进行检查。十堰车务段管内共有262公里的运输线,26个车站,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唐红平已经对全段彻底检查了好几次。这一次,从马棚站开始,唐红平带着大家一口气走了11个车站和两处二线建设施工工地,直到19点40分时,才回到车务段办公室。
快速吃了碗泡面,唐红平就俯在办公桌上查看当天的文件,整理检查发现的问题,并拟出相关的处理意见和方案。办公楼的旁边就是十堰站,唐红平闭上眼睛稍微休息,在办公椅上进入了梦乡。这时,一列进站列车响起了鸣笛声,唐红平一下子想起了即将实施的新图,立马惊醒。23点30分,他又带着安全员李刚驱车来到鲍峡站,连续检查完三个车站后,直到次日凌晨3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单身宿舍。没想到这一倒下,就是几十天的卧床不起。
“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实现安全生产没有捷径,只有常抓不懈一条路。”唐红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十堰车务段管内点多线长,再加上武康二线紧张施工,频繁进行设备换装、站场改造、道岔拨接等操作,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酿成苦果。为了牢牢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唐红平沉下身子,放下架子,尽可能多地接近每个生产岗位,了解职工工作状态和思想动态,确保安全基础工作平稳有序地开展。他几乎牺牲了自己所有的休息时间,天天在管内车站里,平均下来,每个月休息的时间不到三天。
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要把控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还需要管理者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段里的人都知道,唐红平是个“夜猫子”,抓安全几乎达到了“神经质”的程度,经常在半夜警醒,一骨碌爬起来到现场进行“夜查”。对此,全段的职工对他又爱又恨,爱的是他常常在深夜里给值班的同志端上一杯热水,聊上几句贴心的话,让值班的长夜有了许多温暖;恨的是打个瞌睡都会被他抓到,而且他处理起来从不手软,先后有11名干部、178人次受到了定责处理。
在单身宿舍,车务段党委书记杨真桥就住唐红平楼上,最了解他的工作特点。“他对安全从不心存侥幸,哪些职工作业欠标准、哪些职工爱偷懒,他心里都有数,晚上起来抓瞌睡,一抓一个准。”杨真桥说。自2005年以来,唐红平累计“夜查”438次,平均每个月8.6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唐红平的带动下,薄弱的夜间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
“我的工作方法就是多研究、多观察、多商议、多思考。”唐红平1992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铁路运输专业,先后干过调度员、分析员等岗位,逐渐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土”方法。点多线长,各个车站的情况各不相同,他就反复的深入一线,把问题解决在现场,把好的做法加以推广;安全生产受多种因素影响,他就加强调研,掌握车站的每一个细节,对于职工的思想动态、业务素质等都做到心中有数,一一研究对策;安全管理重在抓干部职工作风和管理制度,他就坚持“腿勤、脑勤、嘴勤”,带领安全干部队伍多动脑筋,多想办法。2006年,在车务段整章建制工作中,为使各项管理制度更贴近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唐红平先后12次深入改革较大的车站,蹲点了解各站实际困难,对17项制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使全段的基础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近几年,十堰车务段实施车站垂直化管理改革,先后撤销了7个车站,将87个生产班组优化为32个,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管理层次理顺了,部分被调整岗位的干部职工心里却不顺畅。唐红平从劳资部门找来一整套职工的详细资料,对职工的住址、经济条件、家庭状况等进行了全面了解,在工作调动、工种调整中予以综合考虑,为干部职工办了大量的实事、好事。职工张连党家住丹江口,家属没有工作,上下班单程要3个多小时,工作十分辛苦。唐红平了解到情况后,及时向段党委反映,调整时将张连党就近调配到丹江口站,解除了张连党的后顾之忧。
解除了张连党的后顾之忧,唐红平却总是愧对自己的家人。唐红平的老家在湖北应城,到十堰工作以后,他竟连续3年没有回老家。身为长子,连年不归,每每想起长年瘫痪在床的母亲,腿脚麻木走路不便的父亲,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不禁潸然泪下。妻子吴丹原先在襄樊站上班,常常加夜班,没有时间照顾家里。段长陈艳斌了解到情况后,主动出面帮吴丹调动了工作。十几年来,吴丹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家里的大事小事全部一个人打理,但始终默默支持着丈夫。“我知道安全的重要,所以我理解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工作上。”吴丹说。
工作之余,唐红平是一个爱好广泛的人,他喜欢看书,特别是业务书、历史书,最近又迷上了高速铁路的书籍。唐红平喜欢运动,只要有时间就会在十堰站站前广场上、办公楼的楼道里跑步。职工们笑称:“只要看到唐段长运动的身影,我们就知道又实现了安全生产的一天。”连续8年,十堰车务段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截至2009年6月20日,实现了安全生产2950天的好成绩。
接触唐红平的都知道,他对安全工作有着最严谨的态度,时时刻刻用“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要求,以自己身体力行求真务实的作风和苦干实干拼命干的精神,确保着安全生产持续稳定。保安全没有惊天动地,只有日常点点滴滴的积累。作为发生在干部职工身边活生生的事例,唐红平把所用平凡的工作汇集到了一起,成就了不平凡的壮举。专程赶来的武汉局党委书记张友松高度评价:“心系人民,一心扑在安全事业;严抓严管,勇于承担领导责任;不辞劳苦,工作作风求真务实。唐红平不是小说、电影和电视里的人物,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物,我们要提倡这种工作作风和爱岗敬业精神。”
青山、绿水、汽车城。在鄂西北这片奉献的热土上,有人说,有了汽车,才有了十堰这座城市。对于铁路人来讲,正是有了唐红平这样呕心沥血、不辞劳苦的干部,才有了万里铁路线的持久安全和稳定。医院洁白的病床上,唐红平孱弱的身躯旁边,放满了干部职工自发送来的鲜花,那些五颜六色的花朵,恰是怒放的生命,绽放出最灿烂的生命的色彩。
(来源:2012年1月10日中国铁路货运服务网)
陈艳斌:唱响武铁西域和谐之歌
29年来,他与铁路结下了不解之缘,212公里线路区间,35个车站,他带领十堰车务段1000余名干部职工,用心服务,用心承诺,用心交流,数十年如一日践行着自己的承诺。2012年以来,在他的领导下,十堰车务段完成客货运输收入7.8个亿,连续实现安全生产17年无一起重大责任事故。他用激情和智慧唱响了一曲武铁西域和谐之歌,他就是十堰车务段段长陈艳斌。
“从小我就喜欢火车,觉得当铁路工人是一个很崇高的职业。1982年我从武汉铁路学校毕业,怀着一种对铁路事业的执着与渴望,来到了六里坪火车站,参加工作以后,尤其是在沿线小站工作,条件特别艰苦,工作也很辛苦,看到身边一些老师傅忘我的工作,那种敬业爱岗的精神激励着我,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在铁路岗位干出点成绩!”谈起钟爱的铁路事业,陈艳斌如数家珍。
从一名小站的调车员做起,一路摸爬滚打,陈艳斌先后做过连接员、调车长、车站值班员等,由于踏实肯干,工作出色,逐步担任火车站副站长、站长,到车务段副段长,2003年8月,陈艳斌被任命为十堰车务段段长。急职工之所急,想职工之所想,始终和广大干部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陈艳斌的工作准则,也是陈艳斌这些年来从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一名领导干部的做事原则。
求真务实 科学管理上台阶
陈艳斌上任后从优化站段管理结构入手,按照专业管理的原则,结合车务段实际,将原隶属于车务段管理的老丹支线工务、电务分别交由襄樊工务段和电务段,消除了专业管理不到位的安全隐患;采取强力措施,对武当山站商检外勤与列尾操作员岗位实行兼职并岗,撤销了商检外勤岗位,使人员结构更加合理。
求真务实、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坚持安全第一理念不动摇,他始终对全段安全生产抱有“如坐针毡、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三如”意识,加强了安全管理力度,严格落实各项卡控措施,加强了下站、添乘、夜查等现场检查工作的力度。在自身量化任务完成上,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五定三率”量化要求,每月超过二分之一的工作日下现场,深入到车站、班组,了解掌握现场安全、管理、队伍稳定情况。注重说真话、鼓实劲、做实事、求实效。每年下站检查在200天以上,夜查超过50次,添乘列车70多趟,亲自参与各类施工改造,检查、督导施工工作40余次;参加基层车站各类安全专题会议、下发违章整改通知书,每到一处做到“三本一谈”:检查站长巡视本、安全生产指导本、干部写实本和找干部职工谈话,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决不让问题过夜。不回避矛盾,不遮掩问题,带动了其他干部作风的转变。
强力推进自控型班组建设。建立健全自控型班组考核办法,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将职工月度岗位达标考核成绩与月度安全质量考核奖直接挂钩,体现奖优罚劣的原则。科学设置班组划分。按照作业方式、作业区域、作业性质相近,作业环节联系紧密的原则,将全段16个车站划分为38个班组。实行班组长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制度,有力促进班组长的工作积极性。加强班组日常基础管理工作,使班组管理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细化、规范作业标准。结合各岗位作业实际,对各岗位的一日作业标准、一次(批)作业标准进行了再次修改和完善,并在站务公开栏进行公布,接受职工的监督,以体现自控型班组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使自控型班组建设切实融入到职工的日常工作和车站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去。
以干部作风为切入点,严格管理。完善干部考核管理制度,明确了车务段、车站、班组的三级管理职责和从领导、干部到职工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建立了段主要领导全面负责,主管领导分工负责,职能部门系统负责,车站、班组具体负责的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的责任机制。明确领导干部下现场检查量化任务,对全段领导、参与包保的干部、车站干部和管理人员等,制定了下现场检查量化标准,采取月度全部复核的方式,监督领导干部量化任务的真实性。实行领导、干部包保制度。将全段16个车站划分为三个片,每个片分别安排段领导、机关中层干部和安全、业务专职人员进行包保,每季度进行轮换一次,要求包保领导干部加强对各自片内车站的动态检查,对片内各站的安全管理情况全面负责,发生问题后与车站进行挂钩考核。严肃干部上岗和值班纪律。规定了十二项干部上岗监控制度,对干部在岗、在位期间值班纪律和应负责任做出细化规定,对离岗不汇报或擅离职守者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