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89600000010

第10章 可卿原来是闯王(1)

未嫁先名玉 来时本姓秦。

前文已说,贾瑞的扮演者,正是朱明王朝的亡国之君崇祯。书中第九回,顽童大闹学堂,与贾瑞直接发生矛盾冲突的双方,有秦钟香怜,还有金荣。第九回以贾瑞逼金荣向秦钟跪下认错结束行文,可是矛盾并没有彻底解决。第十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张太医论病细穷源》开篇,作书人就写金荣心怀不满回至家中,向母亲抱怨了此事,正好姑妈璜大奶奶来家,听说此事之后,气愤难平,坐车去宁国府欲寻秦钟之姐秦氏讨公道,谁想到了宁国府,见了尤氏,殷殷勤勤叙过寒温之后,方问道:

今日怎么没见蓉大奶奶?

尤氏便一口气说了好大一段话:

他这些日子不知怎么着,经期有两个多月没来。叫大夫瞧了,又说并不是喜。那两日,到了下半天就懒得动,话也懒得说,眼神也发炫。我说他:‘你且不必拘礼,早晚不必照例上来,你就好生养着吧。就是有亲戚一家儿来,有我呢。就有长辈们怪你,等我替你告诉。’连蓉哥我都嘱咐了,我说,‘你不许累他,不许招他生气,叫他静静的养养就好了。他要想什么吃,只管到我这里取来。倘或我这里没有,只管望你琏二婶子那里要去。倘或他有个好和歹,你再要娶这么个媳妇,这么个模样儿,这么个性情的人儿,打着灯笼也没地方找去。’他这为人行事,那个亲戚,那个一家的长辈不喜欢他?所以我这两日好不烦心,焦的我了不得。偏偏今日早晨他兄弟来瞧他,谁知那小孩子家不知好歹,看见他姐姐身上不大爽快,就有事也不当告诉他,别说是这么一点子小事,就是你受了一万分的委屈,也不该向他说才是。谁知他们昨儿学房里打架,不知是哪里附学来的一个人欺侮了他了,里头还有些不干不净的话,都告诉了他姐姐。婶子,你是知道那媳妇的:虽则见了人有说有笑,会行事儿,他可心细,心又重,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这病就是打这个秉性上头思虑出来的。今儿听见有人欺负了他兄弟,又是恼,又是气。恼的是那群混账狐朋狗友的搬事扯非、调三惑四那些人;气的是他兄弟不学好,不上心念书,以致如此学里吵闹。他听了这事,今日索性连早饭也没吃。我听见了,我方到他那边安慰了他一会子,又劝解了他兄弟一会子。我叫他兄弟到那府里去找宝玉去了,我才看着他吃了半盏燕窝汤,我才过来了。婶子,你说我心焦不心焦?况且如今又没个好大夫,我想到他这病上,我心里倒像针扎似的。你们知道有好大夫没有?

从尤氏这段长篇大论之中,可以看出,金荣与秦钟的矛盾之火,已经烧到秦可卿身上。前文之中,作书人未曾提过可卿之病,而此处不仅说她已经生病,更借尤氏之言,指秦钟与贾瑞的矛盾,令她病情加重。

可卿是何人?

作书人写她是贾府重孙媳妇中的第一人,相貌美若天仙,情商极高,做事稳妥,上上下下无人不喜,无人不爱。就连精明厉害的王熙凤,也对她另眼相看,常去探病谈心。公婆对她,更不用说,就连秦氏自己都说,公婆待她跟亲生女儿一样好。如此一个完美幸福的人物,从第五回出场,到第十三回,在贾瑞死后,作书人便迅速安排其离世。她在贾府的舞台之上,零星上场,最后又死得异常离奇,短暂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21世纪初,著名小说家刘心武先生,在“曹学”的大路上,又开辟出一条小径,号称“秦学”。他说秦可卿是废太子胤礽的女儿,此后秦可卿便成为现代红学中最为著名的人物,其盛名远超书中其他角色。作书人笔下可卿的扮演者,究竟会是谁呢?假若真如刘先生所说,是胤礽的女儿,那么其弟秦钟又会是谁呢?与她关系最为密切的王熙凤,其扮演者,又是何人?刘先生都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说明此路未必正确。我们先来理一下,这位人见人爱的大美人,在作书人所搭建的荣宁二府的戏台上,虽短暂虚空却又精彩绝伦的演出。

十二回贾瑞之文,作书人一再表明时间,至贾瑞死时,是1644年的春天。作书人简单交代完贾瑞的后事,在这回结尾处,又对时间进行了明指:

谁知这年冬底,林如海的书信寄来,却为身染重疾,写书特接林黛玉回去。贾母听了,未免又加忧闷,只得忙忙的打点黛玉起身。宝玉大不自在,争奈父女之情,也不好拦劝。于是贾母定要贾琏送他去,仍叫带回来。一应土仪盘缠,不消烦说,自然要妥帖。作速择了时间,贾琏与林黛玉辞别了贾母等,带领仆从,登舟往扬州去了。要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

十二回行文在此结束。贾府在1644年冬底收到林如海的书信,打点行程,择了时期,待到贾琏、黛玉出发,估计也要到1645年开春之时。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一开篇,作书人写道:

话说凤姐儿自贾琏送黛玉往扬州去后,心中实在无趣,每到晚间,不过和平儿说笑一回,就胡乱睡了。

这日夜间,正和平儿灯下拥炉倦绣,早命浓熏绣被,二人睡下,屈指算行程该到何处,(甲戌侧批:“所谓计程今日到梁州”是也。)不知不觉已交三鼓。平儿已睡熟了,凤姐方觉星眼微蒙,恍惚秦氏从外走来,含笑说道:

“婶婶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子,故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

熙凤之所以要和平儿一起屈指算行程,说明贾琏出发已有一段时日。这一段时间,书中都无半字提及熙凤去看秦氏,而且在贾瑞由病至死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作书人也从未再提过秦氏之病。记得在第十回中,张太医论病细穷源中曾经说过:

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

张太医说这话之时,是在九月贾敬寿宴之前,那时贾瑞还没有在宁府花园偶遇熙凤。根据时间推算,应是1642年九月之前。照张太医这一说法,秦氏只要熬过1643年的春分时节,她的病就无大碍。

秦可卿第一次出场,是在书中重中之重处。第五回《游梦幻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作书人在戏中写道:因东边宁府中梅花盛开,尤氏治酒,请荣府诸人赏花,宝玉先茶后酒,一时倦怠,欲睡中觉。贾母命人好生哄着,歇一会再来,尤氏之媳秦氏便去安置宝玉。先领去一间房,宝玉不愿在那里睡觉,秦氏只得领他去自己房中。此后有一段甚是好看之文,只见宝玉刚至可卿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房中还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又有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

嫩寒锁梦因春冷,

芳气袭人是酒香。

此后,作书人不厌其烦,对可卿卧房进行了一番极其详尽的描写: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甲戌侧批:设譬调侃耳,若真以为然,则又被作者瞒过。)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连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甲戌侧批:一路设譬之文,迥非《石头记》大笔所屑,别有他属,余所不知。)……

这一段文字,连连设譬,读来颇有荒诞之感,然而侧批却点明:

迥非《石头记》大笔所屑,别有他属,余所不知。

批书人在书中多次点明,读此书要反读。批书人说不知是否别有他属,便肯定是有他属。所以这一段文字,绝非只是作书人无意义的假设,而应有大深意隐在其间,值得细细品味和推敲。武则天、赵飞燕、太真、寿昌公主、同昌公主,都是各朝各代皇宫之人。武则天、太真、安禄山和寿昌公主之间,有非常直接紧密的关系,而她们之间的联系人,正是大唐皇帝李隆基。武则天是李隆基的祖母,太真是李隆基之妃,而寿昌公主是李隆基之姐。安禄山亦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之时,安史之乱的发动者之一。安史之乱意欲推翻唐朝中央政权统治,夺取皇位,是一场对大唐政治影响极其深刻的叛乱,是唐朝由盛至衰的历史转折点。由此可以看出,作书人这一段连连设譬之文,实为引出大唐皇帝李隆基。然而李隆基是唐朝之人,与书中所隐历史背景相距极远,他肯定不是秦可卿的扮演者。作书人应是借李隆基隐射另一个历史人物。这个人与李隆基,在地位和名姓等方面,应该都有极其相似之处,同时,与“寿昌公主”和“同昌公主”的相同的“昌”字也应有大的关联。此人会是谁?他与崇祯有何关系呢?熟悉明史的看官,反复读李隆基三个字,不知有没有想起一个人来?

明朝末年,有一位叫作李鸿基的草莽,举起了反明大旗,后在西安称帝,国号“大顺”,年号“永昌”。他率领部将,于1644年三月,打进明朝皇宫,崇祯皇帝因此自缢身亡,李鸿基夺得传国玉玺,取得正统皇位。大唐、李隆基、寿昌、同昌这几个词,对应大顺、李鸿基、永昌。看官们对李鸿基这三个字可能会比较陌生,可是说到他的另一个名字,则众所周知。他就是李自成。

李自成这个大名,威震四方,流传至今,而他原名李鸿基,却鲜有人知。秦可卿的扮演者,会是李鸿基、也就是闯王李自成么?作书人为何要借李隆基来隐射李鸿基三字呢?

关于这一段公案,作书人在书中也有所隐。仍是第五回中,宝玉在可卿房中午睡,梦游太虚幻境之时,坠入迷津,吓得汗下如雨,失声喊出“可卿救我”四字,随后作书人写道:

却说秦氏正在房外嘱咐小丫头们好生看着猫儿狗儿打架,忽听宝玉在梦中唤他的小名,因纳闷道:

“我的小名这里从没人知道的,他如何知道,在梦里叫出来?”

书中第七回中,宝玉第一次见秦氏之弟,方知他学名唤秦钟。甲戌本有双行夹批:

设云“情种”。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

这处夹批,含有多层深意。此处只讨论与可卿相关之处。据此批文可知,秦氏名秦玉,荣宁二府无人知道她还有一名叫可卿。这与李自成原名李鸿基鲜有人知有异曲同工之妙。

批书人说“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由此可知,这是全书关键批语之一,切不可小觑。楚国有美玉,名为和氏璧。秦统一天下之后,奉秦始皇之命,秦朝把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又称“传国宝”,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此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当年李自成打进紫禁城,夺得传国玉玺,成为名副其实的大顺皇帝。这一处批语,就是暗喻可卿原本持“传国宝”,是拥有传国玉玺之人,暗示秦可卿的扮演者是位皇帝。再来看戚序本第十回总批:

欲速可卿之死,故先有恶奴之凶顽,而后及以秦钟来告,层层克入,点露其用心过当,种种文章逼之。虽贫女得居富室,诸凡遂心,终有不能不夭亡之道。

“贫女得居富室”这六字之间,又会藏有多少故事呢?来看一下李鸿基,也就是大顺皇帝李自成的身世。他生于1606年八月,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绝对的贫苦孩子出身,长大后为银川驿卒。因政府缩减驿卒数量,本为基层小吏的李自成不幸失业,为了生计,只得加入高迎祥的农民起义军队伍,后贵为大顺皇帝,正是“贫女居于富室”。而这个富室,远远超过宁荣二府,是大顺的皇宫。这时再来看前面关于熙凤与平儿屈指算行程句后,批文中提到的一句诗:

计程今日到梁州。

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同李十一醉忆元九》。梁州是古代行政区划名,曾是古九州之一。三国时始设梁州,治所在陕西汉中,后唐德宗改其为兴元府,位同京都长安。从此,“梁州”一词正式淡出汉中的行政称谓名。批书人何等高明,就这一句看似漫不经心的调侃之诗,竟然隐藏了李自成的“李”姓与其籍贯“陕西”两个非常明显的特征。这里的批书人,不是作书人,还会是谁?

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周瑞家的去薛姨妈处寻王夫人,回了刘姥姥之事,刚要退出,薛姨妈命周瑞家的带十二枝宫花,送三春每人两枝,林黛玉两枝,剩下四枝给凤哥。周瑞家的来到凤姐处,作书人写道:

平儿便到这边来,一见了周瑞家的便问:

“你老人家又跑了来作什么?”

周瑞家的忙起身,拿匣子与他,说送花一事。平儿听了,便打开匣子,拿了四枝,转身去了。半刻功夫,手里拿出两枝来,(甲戌侧批:攒花簇锦之文,故使人耳目绚乱。)先叫彩明吩咐道:

“送到那边府里给小蓉大奶奶戴去。”(甲戌侧批:“忙中更忙”,又曰“密处不容针”,此等处是也。)

送宫花之事,看似只是一件平常小事,实则不然。来看此回回前诗:

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

同类推荐
  • 明媚正当时

    明媚正当时

    青春已跌跌撞撞地走过,但人生还有很多迷惑,随时等待着选择。过去已逝,未来未知,看得见的此时此刻总像置身于十字路口,不知明媚在何方。这是一本献给那些在成长过程中陷入迷茫和彷徨的年轻人的文集,关于生活、关于失去、关于拥有、关于青春、关于梦想……重新拾起勇气,把过去清零,把想要的未来试图过成每一天的日子,活在当下,相信明媚正当时。
  • 姹紫嫣红开遍

    姹紫嫣红开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天还未亮,项忆君便被父亲的唱戏声弄醒。她爬起来,轻手轻脚地开了门。客厅里,父亲项海把四周门窗关得严严实实,拉上窗帘,穿一身褶子,舞着两只水袖,腰肢柔柔软软,身段袅袅婷婷。头一扭,嘴一撇,眼神再一挑,翘个兰花指——便活脱是杜丽娘了。声调压得有些低,好几个音该往上的,都硬生生吃回了肚里。项忆君知道父亲是怕影响隔壁邻居。不够尽兴了。但也不要紧,客厅不是舞台,父亲不是为了博台下的喝彩,只是自娱罢了,为的是一刹那的迷醉,像鱼儿游回大海,鸟儿重归林间。
  • 中华诗词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中华诗词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本书搜集了大量的中华诗词中的经典名句,并配有解析,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树欲静而风不止”、“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等。荟萃了流传久远、脍炙人口、有欣赏和实用价值的名言佳句两千多条,编选的典籍从孔子整理的《诗经》到民国时期的著作,历两千多年。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诗文词曲千古绝唱;开卷有益,领略宠中华民族文化千年辉煌。注释准确疏通词义,言简意赅,权威考证。鉴赏精辟,深入浅出,优美精当,陶冶情操。
  • 百合开在月亮湖里

    百合开在月亮湖里

    在人类生活中,爱的出现,或爱的信仰的出现,带来的不一定都是绚丽的色彩和悦耳的声音。在很多时候,爱情会不可避免地成为忧伤、孤单、仇恨,甚至毁灭的前夜。
  • 西风残照中的雁阵:徐志摩谈文学创作(再读徐志摩)

    西风残照中的雁阵:徐志摩谈文学创作(再读徐志摩)

    《西风残照中的雁阵:徐志摩谈文学创作(再读徐志摩)》收录了天下本无事;再来跑一趟野马;关于《一个不很重要的回想》的讨论;从小说到大事;近代英文文学;丹农雪乌的作品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夙念成诗忆锦年

    夙念成诗忆锦年

    有人云,凡间种种情爱欢畅,仙家往往无福消受。不知此生位列仙班,是福是祸?是幸亦或是不幸?如果注定是一场彼此真情的消耗,还不如各自安好,相忘于江湖。可是注定这天上地下,没有如果,只有结果。人间少女化身天界仙女,经历磨难却真心不改;仙山神医却是来历不明,身处何地都仁厚正义;妖界公子苦于亲情爱情,一念成佛又一念成魔;仙界闺秀囿于善恶争斗,迎风沐雨终收获幸福……他们注定相遇,却又注定分离;世间纷扰,爱恨纠缠,矢志不渝。这世间的情,相聚的不相爱相爱的不相亲相亲的不相信莫不如一开始就没有爱如此便可以安稳一世了吧可是为什么到如今时,想起你时,我依旧泪眼朦胧连这漫天的云霞,也看不清楚
  • 苦雨斋

    苦雨斋

    车开了,那些狗紧跟着车跑,Aki从后窗望着它的一群朋友十分激动。瓠家梁的狗随着车跑出七八里,车拐了几个弯,看不见了。Aki趴在座位上低声呜呜叫唤,可能在哭。到北京,我搬回了望京自己的家,家里东西少了许多,架上的书籍一本没动。老猫发来信息,说小树香花槐被皇贵妃扔了,皇贵妃说槐树的“槐”字里边有鬼,不吉利。
  • 欺世盗国

    欺世盗国

    五十年前黄巢晚死,五十年后历史变样,这里是架空的五代十国。基层官员陈佑穿越成乱世一将领,是怎样一步步成为国之柱石,又为何蜕变成朝臣口中的窃国大盗。算计、野心、感情、理想,陈佑该如何抉择?景瑞三年四月,外有敌,内不安,上不可依,下不可信,只能靠自己搏出一条生路。
  • 极简中国史

    极简中国史

    本书以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时间为线索,以生动客观的语言为载体,收录了从三皇五帝起,历代王朝的重大历史事件及优秀人物的事迹,全方位介绍了历朝历代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科技文化的突出成就,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科技等各个领域。本书以浅显易懂的文字,让读者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真切而直观的感受,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和学习。此外,本书严格尊重史实,公正评述历史人物与事件,注重故事的文学性、趣味性,使历史人物栩栩如生,读者阅读历史事件时如亲临其境,感同身受,既能从中学到历史知识受到教育,又能得到文学陶冶。
  • 关东第一喝

    关东第一喝

    土匪头子李大喝在辽西地区有很多的传奇故事,老一辈人都还能叫得出他的名字。他的原名叫李季宇,黝黑的脸膛,一张阔嘴,长得虎背熊腰,带着一杆子人马,经常活跃在辽西地区。因为他能喝酒,人们都叫他李大喝。李大喝的绰号的由来还是从他父辈开始的。清宣统三年,最后一任凌州知府马尔泰利用春节假日回到义州县省亲,亲朋故里们为家乡能有这么一个大官喜不自禁,在他回来的几天以前便将县城打扫得干干净净。当马尔泰的一路人马吹吹打打走进县城时,知县已经组织了千余人守候在道路两旁夹道欢迎。
  • 半城烟色

    半城烟色

    女主楚茉是黎国齐云王爷之次女,因一个算命先生的话而被送到茉砚山,十五岁时,被师傅送下山。下山之后,路中偶然撞见一具被毒杀的尸体,楚茉因好奇案情,深夜前去探听,不想竟被一陌生男子发现,几番追逐后,败下阵来才知晓此人正是江湖人称“少年神算”的洛衍,楚茉以为是衙门仵作的男子,竟是江湖“民医”宋廉!
  • The Second Jungle Book

    The Second Jungle Boo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项少的大神老婆

    项少的大神老婆

    【甜蜜】【独宠】【爆笑】【狗粮文】【双洁】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人前玩世不恭的暖帅关系户主编,连蒙带骗住进小编辑家里,交房租,做家务,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变身有暖床功能的小保姆,排除千难万险只为抱得金砖归——除夕夜。“项彧,只要这七天你好好表现,这个月的房租就免了。”某男拍拍胸脯,“放心吧颜颜,包在我身上了!”宋颜白满意地点点头,按了门铃,拿着一叠相亲对象照片的某老娘刚打开门,只见一道黑影从门口窜进来,一把握住自己的手,张口就是一句——“妈!”美女望天,不禁感叹,这贤惠的小保姆真不错,戏真好!有种自己把自己给卖了的错觉o(╯□╰)o然而,这肯定不是错觉啊!于是,生活就很精彩了——“谁让你帮我洗胸罩的!”“妈说这个不能丢洗衣机,要是手洗。”“谁让你跟总编说我结婚了!!”“妈不是说把你下半辈子都交给我了吗?”“谁让你睡床的,滚下去——”某男趴在床边,可怜兮兮地开口,“妈说,明年要带外孙一起回去,才让进家门。”……深藏不漏的被催婚女青年,外表无害的心机迷弟,一场我追你,如果我追到你,我就“嫁”给你的脸红心跳真爱游戏。
  • 致命的败局:企业绝境案例研究

    致命的败局:企业绝境案例研究

    在日益多元化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今天,危机情势的出现甚至成为企业必须有效应对的一种常态。事实上,每一次危机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又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拯救、培育,以便捕捉这个潜在成功的机会,便是危机管理的精髓;而忽略或者错误地估计形势,令事态进一步恶化,则是不良危机管理的典型特征。
  • 李自成第八卷:崇祯皇帝之死

    李自成第八卷:崇祯皇帝之死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