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01400000002

第2章 自由的沃野(1)

自由源于广阔而又朴素的沃野。

1.孔子:追寻可爱的教育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一生学习的写照。依据“志于学”、“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构建现代终身教育体系,或许这是中国教育学一条不错的建设之路。

三十而立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一位身材高大、力气惊人的将军,在一次战役中,他居然靠自己的力气把城门顶了起来,立下了大功。孔子遗传了父亲的这一特点。

孔子的父亲与母亲颜氏是老夫少妻,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孔子的童年生活有些艰难。他多次说自己出身较为贫贱,或许正因为如此。岁月磨砺出了孔子这一副贫苦劳动人民的好身板。

鲜为人知的是:孔子身高九尺六寸,相当于现在1.9米以上。他臂力过人,跟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相差甚远,并且,孔子的酒量超凡,据说他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

巧合的是,苏格拉底也具有强壮的体魄,他曾经单枪匹马闯入敌阵,成功救出自己的学生色诺芬。无论是孔子还是苏格拉底,都历经过磨难,但一直很达观。的确,身心健康应该是教育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目标。

不过,在现实教育中,迫于压力,在“身心健康”与“学习能力”之间,我们倾向于选择“学习能力”;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我们倾向于选择“智力因素”;在“考试知识”与“非考试知识”之间,我们倾向于选择“考试知识”。最后,现实的教育就只注重“考试知识”的教学,其余一切,如德育、艺术等活动则围绕“考试知识”转。

教育如此窄化,以致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摧残。但不时地还有人提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不相矛盾”的怪论,怎么不矛盾?应试教育以考试为本,一切活动围绕“考试知识”转;而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一切活动围绕“人的发展”转。这些功利色彩浓的“精英”不可爱,因为他们总“和稀泥”,总让人看不清他们的立场。而孔子不同,他既有立场又可爱。

孔子十七岁丧母,而恰巧在丧母的那一年,鲁国权贵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赴宴时,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年少气盛的孔子相当郁闷。此后,孔子更加发愤图强,他废寝忘食地学习,并在学习中获得了很大的乐趣。

他有两条学习途径:一是认真学习书本知识,二是注重社会实践。

他先后做过两次小官,一次是管理仓库,另一次是管理畜牧。事无大小,他均做得近乎完美。

二十七岁那年,孔子开办私学,也取得不错的成绩。此后,人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一米九几的大个子,带着一帮学生东跑西颠。

在三十岁的时候,孔子已经有了明确的政治主张,包括教育主张。尽管他一生中备受冷遇,一再遭受挫折,但其基本的价值取向从未改过。他潇洒地面对人生,一直以真性情示人,是谓可爱。

何谓“立”?孔子之所以说自己“三十而立”,至少有两条标准:一是在社会与集体中能立足,工作干得不错,受到了肯定,私学办得很好,有人追随;二是在思想与精神领域有自己的立场,政治上主张“仁政”,为人方面崇尚“君子”,有自己的处世原则,如“君子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等。

我们也可以用这两条标准来衡量教师专业发展。衡量一个教师有没有“立”,一要看他有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如果得到了学生、家长、同行、领导的认可,说明他在这个社会、集体中能立足;二要看他有没有自己的教育主张和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准则,如果有,说明他有立场。

如果一个教师既“能立足”又“有立场”,说明他“立”了。然而,我们的许多教师甚至教授直到退休都没有“立”,其关键是他们没有自己的“立场”,这不能不说是其教育生涯的遗憾!

一生的学习

学习的真正意义是自我了解。正确的学习,意在唤醒生活的智慧,培育一种完整快乐的生活。这或许是孔子学习的不同之处。

孔子给自己制定了三项任务:

一是办学。他收了学生,在年纪不大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学术团队,更可贵的是他主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然而,当今的教育只注重“考试知识”的教学,却忽视了团队合作。

二是游历考察。游历考察,使得他和学生们的社会阅历日渐丰富,这一成长方式已被日本基础教育成功借鉴。

三是问政。他带领学生们给各种各样的政治人物与军事人物提建议,或给他们做专题讲座,希望他们实践自己的“仁政”主张。

从三十岁到五十岁左右,孔子基本上就做了这样三件事,而这正是孔子的学习法门。事实上,许多大人物都有类似的成长经历,他们都重视“团队学习”、“游历考察”、“参议政事”。

许多教育家都心系政治,强调“躬身实践”。他们的命运极其相似:失败于政治,成就于教育。孔子也不例外,但他能坦然面对失败。

孔子不到四十岁时,步入齐国,受到齐国上下热烈欢迎。

齐景公礼贤下士,数次问政。孔子说:“君臣父子各安其位、各谋其事,国家就能得到治理;如果上下错位,国家就会混乱。”齐景公听了,甚是佩服。

当齐景公真想起用孔子时,晏子阻挠,理由大概是:儒家知识分子能言善辩,滔滔不绝,不喜欢法令约束,且自我感觉良好,不容易合作;另外,他们要匡复周礼,这相当烦琐,花数十年可能都学不会,就更别说指导人民群众了。齐景公一想,觉得有道理。不久,齐景公逮着一个机会,就对孔子说“我老了,不能用你了”,言外之意是“你可以走了”。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晏子的理由也是各诸侯国君臣不愿意任用孔子的理由,孔子的政治经历大体如此。较为成功的一次,是孔子在老家鲁国官运亨通,一路飙升为代理宰相,但这一职位他仅担任七天,之后还是到处“流浪”。

最惨的一次,是孔子在离开陈国去蔡国的路上,不小心误入战场,被围困其中,七天都没有吃东西,但他依然乐呵呵地唱歌、弹琴。面对挫折他泰然处之,这并非常人所能做到的。以下是孔子和弟子的对话:

孔子:我们不是犀牛、不是老虎,为什么总在旷野里流浪?

子路:是不是因为我们的仁德不够,别人不信任我们?或者是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够,别人无法实施我们的政治方案?

孔子:如果天下的仁德都能获得信任的话,就没有伯夷和叔齐的悲剧了;如果天下的智慧都能被人接受的话,就没有比干的灾难了。你们不能以他人是否接受来判断自己的仁德和智慧。子贡,你说说,我们为什么会走投无路呢?

子贡:老师啊,是不是因为你的理想太高了,一般人接受不了?如果我们把理想降低一点,让大家都能接受,那该多好啊!

孔子:(看了子贡一眼)你错了。天下最优秀的农民,不一定有最好的收获;天下最优秀的工匠,不一定能够让大家都满意。我们即使找到了循序渐进的办法,一步步实现我们的理想,也不见得能被天下人完全接受。子贡,如果为了让人们接受就降低我们的标准,你的志向也太小了吧?(转向颜回)你说呢?

颜回:老师的理想这么远大,一般人不接受,这恰恰证明老师是真正的君子。如果我们的政治方案不完善,别人不接受,那是我们的耻辱;但是如果我们的方案很完善,别人不接受,那是他们的耻辱。

孔子:(满意地笑了)颜家后生什么时候赚了钱,老头我来负责管账。

君子何处安身?以不俗的姿态,坚守着理想的天空。这“不俗”,是一种坚定,是一种坦然,是一种潇洒,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教育智慧和人生智慧。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六十而耳顺”的境界。

“六十而耳顺”,这里的“耳”是语气助词。台湾学者傅佩荣结合孔子的境遇指出,“六十而耳顺”是指顺其自然、顺应天命的意思。这种解释是比较令人信服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一生学习的写照。依据“志于学”、“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构建现代终身教育体系,或许这是中国教育学一条不错的建设之路。

好的教育

孔子虽然到处碰壁,但他从不悲观,也很少愤怒。孔子非常可爱、幽默、真诚。

有一次,孔子问子贡:“你与颜回相比,谁强一些?”子贡自谦不如,结果孔子说:“是不如他呀,我赞成你的话,我和你都不如他。”

孔子曾经在一个叫匡的地方被围困,颜渊落在后面。孔子说:“我以为你已经死了!”颜渊这家伙也很幽默,回了一句:“您老人家还健在,我怎么敢轻易死呢?”

孔子还颇有孩子气。有一天,他到了子游治理的武城,这是个很小的地方。孔子先是莞尔而笑,然后说“割鸡焉用牛刀”,意思是:在这么小的地方用得着这么努力吗?子游当时搬出孔子曾经说过的话来应答,孔子便正色对自己的弟子说:“我刚才是开玩笑,子游的话是对的。”

孔子不仅喜欢开玩笑,还会在学生面前发誓。卫灵公的宠姬南子非常漂亮,孔子在重返卫国时又见到了南子。孔子回来后,子路有意见。孔子说:“假如我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上天会厌弃我!上天会厌弃我!”后来,他还说了一句话——“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仿佛是自我解嘲。

孔子从不掩饰自己的想法,更不会隐藏自己的观点。叶公对孔子说:“我们乡党有个正直的人,他父亲偷了羊,他便去告发。”叶公认为这是一种正直的行为。孔子不认同他的观点,反驳道:“我们乡党的正直之人和你所讲的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的品德就在其中了。”虽然现在是法治社会,但我还是非常赞同孔子的“正直观”,在我看来,这种大义灭亲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尽管这样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孔子对质疑“三年守孝”的宰予本来就有成见,当看见宰予白天睡大觉时,就骂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还加了一句:“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这里就有点儿过分了。孔子带着情绪批评人,对别人的伤害的确很大。然而,我们也应该思考:教育真的应该拒绝教师的真实情感吗?孔子之所以这样批评宰予,是因为宰予连“三年守孝”这最基本的道德规范都不愿意遵守。尽管这样的道德规范的合理性还有待商榷,尽管有人认为宰予是一个勇于独立思考的人,但我能理解孔子,他是在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情绪,在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孔子还骂过原壤,原因是原壤的坐姿不雅。孔子说:“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说着还用手杖敲了敲原壤的小腿,让他坐好。

孔子的确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好恶,从来都以真面目示人;他教得真诚,无疑是内心真实力量的倡导者;他很可爱,追求“文与人”、“言与德”不分离的“人课合一”的境界。

在我看来,孔子首要的教育思想是“真诚”。现在,学生说话时违背自己内心的现象屡见不鲜,那么,又有多少教师说话时始终能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呢?

汤普金斯的《沮丧者教育学》直接描述了美国教师自我分裂的状态,他非常直白地写道:“作为一个教师,他的困扰在于没能帮助学生学习他们想要了解和需要了解的东西,而是向学生显示我有多聪明,向他们显示我知识多渊博,向他们显示我备课多认真。我就是在进行一场演出,其真实目标不是帮助学习,而是以此使他们对我有一个好的评价。”

为了一个“好的评价”,教师学会了掩饰与炫耀,而不是真诚地表达自己。可想而知,学生也会为了一个“好的评价”而学会不真诚地表达自己。

真诚不仅是教育的逻辑起点,而且是一种言语人格。以培养言说者为己任的语文课程,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回避健全言语人格这个话题。但很多人更重视言语能力而非言语人格,常常放过甚至自己也演绎着那些“不忠实”。潘新和教授在《语文:表现与存在》一书中呼吁:“卸下言语‘画皮’的负累,让灵魂裸奔。”

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写道:“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孔子的教学就是“真正好的教学”。

在孔子的“大课堂”里,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呢?孔子的学生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孔子及其弟子倡导的是“反省式学习”。正如孔子所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弟子们追问的是,如何想、说、做,才能成为“大儒”、“君子”,或者“成仁”,这种追问是主动的,是问、学、思、习的整合。这种学习方式也正是孔子的生活方式。

或许,怎样生活,就怎样教育、怎样学习,这才是“真正好的教学”。“修身”是教师的必修课,能不断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唯有不断“修身”,教师才会“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也才会有好的教学。

“修身”需要进行反省,而反省必须是主动的追寻与感悟,因此,孔子运用的是启发式教学。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反映了孔子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不到苦思不解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学生思考且有所领悟,但不能用言辞表达出来,这个时候才去启发他。

同类推荐
  •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王为十年主持工作实践的提炼和总结,主要探讨了面对日益激烈的广播媒体竞争环境,如何从主持人的素质层面入手,提高主持人的竞争力,树立主持人品牌和品牌节目,从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媒体。《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提供了作者一线主持实践的思考和心得,还有对广播媒体产业形式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着重阐述了面对当前及今后的媒体环境,作为广播节目的主体一主持人所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和能力。
  •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

    师生关系能否和谐融洽,直接影响着教育成果。学生喜爱并佩服老师,就会喜欢你所教的科目;学生热爱并尊重老师,就会听从你讲的道理。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师获得青春的活力与气息,并且学生也可以吸收民主精神。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由于教师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健全人格获得了充分的培养,使得他们能够并且敢于坚持真理和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们共同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真心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如果教师错了,也要自我批评;“有错就改”是师生共同遵循的原则。学生犯了错误就要虚心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批评教育,教师有错也不例外。
  • 六度理论

    六度理论

    地球经过46亿年的演化,生态系统已经形成了复杂的、相对稳定的相互制衡机制。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与稳定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个生态系统是包括“自然—人—社会”在内的复合生态系统。当这个复合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支点的时候,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就会被破坏,其结局就是人类社会的土崩瓦解。
  •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本书对传统国学经典中的精华,历代名著中的名言警句,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歇后语、俗语、谚语、谜语、绕口令,经久不衰的经典对联,历久弥新的各种典故等等进行了整理汇编。把这些形象鲜活、言简意赅、历经千年沉淀却盛传不衰的语言文字,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再现于读者面前。无论是先哲的至理名言,还是才子的诗词歌赋;无论是智者的真知灼见,还是平民的家长里短,都让人受益匪浅。它们或音韵优美,或意味深长,或幽默风趣,或哲理深刻,使人在文化享受中提高文化修养。
  •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UPR视域下的中国人权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UPR视域下的中国人权

    本书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UPR这一独特视角,通过梳理和分析中国接受第一、二轮审议时形成的国家报告、联合国信息汇编、利益攸关方报告、各国问题清单和工作组报告,系统总结中国第一轮审议以来在人权保护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和尚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第二轮审议时各参与国提出的建议,对即将到来的第三轮审议中中国面临的新旧问题做出预判,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方法,以期为中国顺利接受第三轮UPR提供现实的和现成的解决方案。
热门推荐
  • 世界惊天谋杀秘密档案

    世界惊天谋杀秘密档案

    他们是领袖,是轰动一时的大人物,然而却以不为人知的方式被人谋杀,究竟是什么原因?里面又存在什么惊天阴谋?这就是本书欲向读者揭露的秘密之所在。
  • 帮你达成梦想的60个希望法则

    帮你达成梦想的60个希望法则

    心思灵动,就会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眼界开阔,就会插上飞往梦想的翅膀;思维创新,就会跨过挫折与磨难,抵达梦开始的地方。本书为亲们提供了60个实现梦想的希望法则,从内心意志,婚姻感情,职场智慧,人际关系,心态调整等方面,给亲们以明晰的指导,以点燃生命的亮色。
  • 异界星巫

    异界星巫

    巫族后裔辰枫,在家研究古书却引来了妖人的袭击!黑洞将它吸进异界,重生为小皇子!有为青年在化身光屁股的皇族后,能否称霸异界?上古神器加上灵异魔法能否擦出火花?别小瞧这小皇子,虽然胳膊短腿短,但是一样修炼巫术,惹小爷,你就死定了!
  • 新编摩托车故障检修精选280例

    新编摩托车故障检修精选280例

    本书精选目前比较流行的多款新型摩托车故障为例,详细介绍了故障的诊断思路及检查方法,分析故障产生的根源,讲解故障排除的方法,让读者分享维修实战过程,学到故障检修的经验与技巧。
  • 浴像功德经

    浴像功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帝国老公别太猛

    帝国老公别太猛

    被军长老公扫黄扫到,送局子是种什么体验?宣笑笑表示很委屈,解释一句之后就理直气壮的说:“那就离婚吧!”“你婚后行为不检点,还敢跟我提离婚?!”军长大人勃然大怒,“我告诉你,门都没有!”以后宣笑笑就开启了苦逼的新婚生活,穿着军装道貌岸然的男人其实属狼,夜夜喂不饱。一二三四,二二三四,换个姿势,再来一次。“顾雷霆,你到底有完没完?”“没完,体能太差,预计再战999次才能把你训练出来。”宣笑笑终于是明白什么叫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妈妈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洞察孩子的心理,与孩子快乐沟通,每天改变自己一点点,接纳孩子一点点,相信妈妈会越做越快乐。
  • 偷拍男神99次

    偷拍男神99次

    第一次见面,是在偷拍现场。她拿着蛋糕,想要和他来张合照。第二次见面,是在片场。她把她爱吃的冰激淋分给他,而他竟然对她说,要负责——“先生,你是来搞笑吗!”男人抬眸看她,纤纤玉指甩出了一张支票:“一千万,协议结婚,有名无实,到了合适的时候我会和你离婚。”一千万……“啪——”雪糕落地,她呆若木鸡,等回神之后,手里就多出了一张红果果的结婚证——她瞪大了眼睛,满脑子都是——这特么是九块九买来的!
  • 佛说圣多罗菩萨经

    佛说圣多罗菩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迷维幻影

    迷维幻影

    白天她是一个平淡无奇女学生,想维护的只有一个妹妹和爱自己的奶奶,夜晚她是梦中的杀神,是梦的主宰者。莫翎池想着这些事只能无奈的笑着,她要的真相真难找,不过呢,现在需要先报了仇再说,谁让她讨厌欺诈呢。幻灵系统:“宿主你先完成任务我们再谈重生的事。”嗯?!要完成这么多任务,人性呢?不过看在我玩的还不错的份上就同意你的任务吧。幻灵系统默默擦汗,这宿主也是变态的一种吧?心理压力好大……玩够了就该走了,命运的转轮一旦开启无人能阻止,希望你有改变命运的能力。不要再度在那里跌落,殒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