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02800000003

第3章 回归生命化的教育(1)

“教育的话题沉重而充满希望”

教育的话题沉重而充满希望,我们从这里祈想明日。

在诸多累于外骛的措辞黯然失色后,教育再度返回到人生的亲切处寻找它的元始命意。比起政治、经济等有恃于某种力量感的领域来,教育有其超功利的一度。这一度使教育有可能独立于世俗的“力”或“利”以留住那份审度与成全人生的从容,并由此确定自己无可替代亦未可推诿的职志。教育当然不会对来自政治、经济的多方祈使置之不理,但重心自在的教育永远不可萎缩其批判而超越的性状。它以自己的理念相应于政治、经济的理念,却并不充任当下政治、经济的仆役。它的职责的多维度只是因着人生价值的多维度,它的当有内涵最终取决于人生的当有内涵。如果说政治依其本分在于为社会厘定一种合理的秩序以实现人生所期许的“公正”价值,经济依其本分在于为族类提供更佳的生存境遇以成就人生所趣求的“富强”价值,伦理依其本分在于指示一种天人之际、人人之际的和谐关系以践履人生所默祈的“和谐”价值,艺术依其宗趣在于借重审美形式创造另一种世界以陶育人生所向往的“美”的价值,道德依其主旨在于反省中的人自律地提升心灵境界以涵养人生不可稍缺的精神内向度上的“善”的价值,那么,教育的职分便在于诱导人的价值自觉,把握好多维度的价值间的张力以陶冶人的生命。我们期待中的明日的教育是意识到自身职分的教育,凭着这职分,它不必屈从于任何外在的威压,只是一味地致力于如何在人生价值的恰当分际上成全一个又一个健全而富有个性的人。

不执着于某一畸变了的功利价值而以诸多价值之生命主体——人——为鹄的的教育,必定要求教育过程的生命化而非知识化。教育的知识化是知识在教育中对于活生生的人来说的外在化,教育的生命化则意味着自觉到生命价值之真谛的人对蕴于知识中的智慧的统摄。“知识就是力量”(培根语)这一几乎成为几百年来人们信守不移的格言的论断,其实自始就带着一个时代的偏狭的印记。随着“力量”被非批判地崇尚,人们把“征服”和“竞争”视为人生的常态。“知识”既然只是被关联于“力量”,求知便可能游离人的生命本真而为急切的功利所驱遣。这一时潮下的教育的知识化即是教育的功利化,功利化的教育在使人异化为功利的工具时,使自身降格为工具的工具。教育的尊严的凭借是人的尊严。由知识化教育向生命化教育转变的底蕴在于人的真实生命的复归。知识化教育把人淹没在种种程式化的知识中,生命化教育则把知识归结于创造性的智慧,把智慧归结于时时处在价值抉择中的人的灵动的生命。正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那样,真正灵动的生命只属于一个个永无重复的个人。因此,教育的生命化在一定意义上也正可说是教育的个人化或个性化,生命化或个性化教育格局中的人不再是对于教育程序来说的“偶然的个人”(马克思语),教育在尊重人的个性并依其个别的天赋把受教育者培养为“有个性的个人”(马克思语)之外别无目的。这种教育把每个人都视为一个运思和创意的原点,把每个人都视为一个智识和灵感的凝结中心。它不在个人与所谓社会间畸轻畸重,对于它来说,社会的盎然生机仅仅在于社会得以最大限度地成全每个活生生的心有存主的个人。

——摘自《对明日教育的瞩望》

(原载《明日教育论坛》总第1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心灵三“觉”

生命化的教育并不弃置或轻蔑知识,它只是力图使逻辑化、体系化了的知识与新的生命主体创思、立命(确立生命祈向)的生长点相契接,由生命主体既有的知识而拓辟出别一种格局中的生命的深度。这里,个性化的创思、立命的生长点的萌生是教育的要旨所在,与此相应的施教方式则在于切近个我心灵的诱导。古汉语中的“敩”字兼有两义,亦“教”亦“学”,无论以“敩”(xiào)称“教”,还是以“敩”(xué)称“学”,其义皆归于“觉”。这个有趣的字源学上的事实透露着古人施教从学难以尽喻的心曲,它启示我们这样拟议可托望于明日的教育的意境:生命化教育的归趣,倘一言以蔽之,亦可谓为“觉”境的求达;此“觉”略可分为三个层次,一为人文本体之“觉”,一为生命个性之“觉”,一为灵思创发之“觉”。

所谓人文本体之“觉”是指对人生的终极意义的觉解与体悟。人有此一“觉”,才得以生发人生的元始信念。而有了未可轻易摇夺的元始信念,人才可能有价值取向上的清醒决断和人生道路上的自主选择。人是这世界上唯一能够反省其生命并就此究问天人之际的存在,他以其有终极关切而能超越自己经验的当下,以其不为经验所囿而从相接于感官的感性的真实询问那虚灵的真实。教育自始就该正视人的这一潜在的穿透世俗的心灵眷注,启迪受教育者在对待性的世界(人以对象化活动获得对象性存在的世界)中心存一份忧患意识,在非对待性的世界(人的内在的精神世界)中自勉于良知烛引的高尚追求,使人在不懈奔竞的形而下的生命运作中默默葆有一种进退从容的形而上的境界。古人所谓“学以致其道”,其谛义乃在于“觉”以“致其道”。此“道”自始就不是此岸或彼岸的一种实体,而是被把握在人的本然而应然的人文祈向上的虚灵的真实之境。学以致“道”涵盖了学以致用却并不委落在过分逐求功利的实用上,“道”由此也可理解为希冀中的人生的诸多价值无所偏颇地达于极致。学当然涉及人对自处于对待性的世界中所必要的智识与能力的致取,也意味着人在反观自照中对非对待性的世界(亦即纯粹的心灵世界)的发现与掘进。对“学”本身即人之所以为人的凭借之一的觉悟是教育与人的生命相接的契机,受教育者倘没有这一“觉”的策勉便不可能有真正向学的内驱力。

所谓灵思创发之“觉”,则是指一个人的独立决断的精神性状或隐有创造之机的精神端倪的萌朕与觉醒。这一“觉”与知识的博闻强记间没有确定的当量可计算,但它的不期而至不能没有足够的知识作准备;它并不是寻常生命流程的溢出物,但没有拙真而深切的生命体验便永远不会遭逢那乍来的灵感。严格地说,灵思创发之“觉”既然不可能程式化,它便很难由先觉者像传授知识那样逻辑地输送给后觉者。真正称职的教师,决不会把受教育者紧紧拴系在知识的因果之链上,但他会以淹贯在知识中的智慧去启迪受教者,使受教者凭着智慧出入于知识而不为知识所累;他会诱导受教者以自己的生命体验逼近那些留在创造性成果中的前人或时贤的生命的真迹,由先觉者的“觉”的既成现实诱发后觉者的有着现实化冲动的“觉”。

无论是人文本体之“觉”,还是灵思创发之“觉”,都是切近个体生命、个体心灵的。生命化教育对上述“觉”境的开启,在于使每个受教育者能够以富有个性的方式学以致“知”、学以致“道”;只有个性自觉的体“道”者才能以活的生命祈向人文本体之“道”,也只有有知识的个性化才会有以个性化为特征的精神创造。生命化的教育并非以原创性的智慧苛求每一个人,但创造机制的生成既然总是一个过程,而且每个个人参与和完成这个过程的潜能又都未可轻易否认,那么,教育从一开始便应对人文本体之“觉”与灵思创发之“觉”在每个受教育者那里的可能发生存有信心。

“觉”的境地非理辨或逻辑之路可通,它与濡染、熏炙、陶冶、潜移默化等心灵相感方式的机缘更近些。但无论是人文本体之“觉”、生命个性之“觉”,还是灵思创发之“觉”,虽可说是人终其一生修身治学的要津所在,更多地诉诸课堂教学的中小学乃至大学教育于此却并非没有方便之门。近年来,由王永、余文森、张文质诸先生在福建各地中小学倡导的“指导—自主学习”教改试验,即引导学生入“觉”境以立人求学的有效门径之一。新的教学方式认可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自主”使先前纯粹被动于某一权威知识体系的受教育者有了以自己的个性契入知识的主动。被一向作了定论既在而理致一元预设的教学内容,现在打上了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的烙印,依附性的记忆与背诵也更大程度地为寻求新思路的心智的自我发动所替代。教师的角色依然是重要而受尊敬的,不过,这时他不是作为权威知识体系的唯一权威阐释者,而是作为能够以自己的灵思感动、启悟学生的灵思的个性丰盈的个人。“指导”意味着学生以其学习上的主动要求教师以更大的主动与之配称;“指导—自主”所蕴含的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间的可能的张力,给了双向度——而非传统的由“教”而“学”的单向度——的教学以全新的生命。

——摘自《对明日教育的瞩望》

教育的职志在于立人

教育的职志在于立人,但立人并不是把一个活生生的个人绳削为某种模式化了的“人”的例证。把对每个人——因而一切人——的成全,始终视为目的而不只是手段,是教育的本然命意。

人文教化的一个永远耐人寻味的事实是:前人在为后人留下可资承继的文化遗产的同时,又赋予了后人一副副有着大体相应的承继能力的身心。人文的赓续不同于天然的绵延,真正的人文继承是不可能没有创造的性状生发于其中的。创造意味着一种能动,一种对既得文化遗产的超越,这超越的契机隐伏于每个活生生的人同被继承的文化遗产的张力中。教育既然是对以社会方式而又以个我形态存在着的人的成全,它便应当在尊重文化遗产的族类属性的同时也给予受教育者的个性以相当的尊重。把文化遗产程式化乃至把程式化了的遗产绝对化,是对受教育的个人的偶然化,然而,文化遗产的生机的获得只能托望于“有个性的个人”,而不是那种“偶然的个人”。

“指导—自主学习”教改试验,本质上是涉及整个教育视界的教学观的一种转换。这转换的深刻而切近的意义在于:传统教学法中实际上被当作“偶然的个人”的受教育者,现在正被改革中的教学方式真正认可为“有个性的个人”。

初中学生尚未形成富有个性的人生视界,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他们的已见端倪的个性趣向。知识的汲取似乎以记忆和模仿为能事,其实更重要的却是理解。理解总是某种理解结构中的思维活动,而理解结构的形成与更新往往须有智慧的参与。对于没有自己的理解结构的人来说,因灌输而得到的知识难免成为外在的负累;在生命智慧终于隐而未显的情形下由模仿而获致的理解结构也绝不会有创发的机制。“指导—自主学习”教学法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这一转,转出了学生的无可推诿的主体责任心,也转出了先前可能处在压抑或非觉醒状态的那种自决、自断的智慧。这期间,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因此有多少淡化或削弱,相反,学生由接受型的静态从学到参与型的动态趣知,要求教师出于更高的境界给予他们以智慧的理解结构层面的指导。学生的主动逼使教师以更大的主动与之配称,“指导—自主学习”教学法把知识授受引向智慧的启迪,而这智慧的启迪又牵动着整个生命的投入。

“指导—自主学习”教学法尚在探索中。诚然,它在德化、尤溪、长汀、龙岩、安溪、宁德、南平、长泰以至福建更多的县市已经初见成效,但这项教改试验的倡导者、参与者们却宁可把它的可能要大得多的辐射力蓄养在一个又一个的个案中。审慎与希望同在,“指导—自主学习”教学法也许正因着这审慎中的希望,又添了几分含蓄、动人的魅力。——摘自《教育的职志在于立人》

同类推荐
  • 中国模式研究(解析)

    中国模式研究(解析)

    本书作者多年从事经济、哲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对中国模式有自己较为全面系统的理解,将多年积累整理为章节完整的专著,从中国模式的概念与外延出发,系统梳理了中国模式在基本制度体系中的含义,以及中国模式的溯源与发展,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是一部探究媒介、传播与国家命运关系的学术专著。以“传播何以改变国家命运”为研究命题,通过概念界定、理论推演、模型建构、案例分析来揭示国家兴衰中的传播奥秘,启发中国和平崛起的传播战略。在复杂系统理论的逻辑框架下,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典型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背后的诸多传播问题,清晰呈现媒介传播在历史兴衰中的动力机制,丰富发展了媒介理论,展示了传播思想的学术魅力。引证材料翔实,理论思考严密,宏大叙述鞭辟入里,精微分析智趣横生。
  • 浙江省“科研兴校”百强

    浙江省“科研兴校”百强

    本书介绍了杭州、宁波、温州、金华、台州、绍兴、嘉兴、湖州、衢州、丽水、舟山和义乌12个科研兴校的城市。
  • 勇士谷诺干:蒙古族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勇士谷诺干:蒙古族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反映了掠夺战争的缩影。把氏族公社解体前后的经济形态、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宗教信仰和人情风俗等,做了形象的记录,真实的写照。故事情节单纯朴素,从容舒缓,中间穿插着大段的祝赞、浓笔重彩的铺写和诗意的描绘,大刀阔斧地塑造焕发着神异色彩的英雄形象。来自民间语言艺术融汇了诗歌凝炼、响亮的音乐美和散文质朴自然的特色,其独特的风格散发着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
  • 李贽:告别中庸

    李贽:告别中庸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本套丛书以近代文化怪杰为主题,集结十位文化名人,由专家分写,详述其不同于凡俗的言行。作者深入浅出,对文化名人中的怪杰现象研究分析,以故事化哲理。图书叙述通俗,笔法精彩,立意新颖的同时具有严谨考为基础。兼具可读性与收藏性。民国人物及历史图书的热度始终在持续中升温,内容概有名人轶事类、今人印象类、崇古比今类等。
热门推荐
  • 帝后天下不换

    帝后天下不换

    被巫术市场大叔坑了之后的宋世妍成了当朝宰相之女,若不是江敬晚的拼死相救,宋世妍又怎会识得这人世间唯一的灵圣,青羽唯一的帝后之位也不会被她收入囊中。接下来的路看似简单,安然无恙闯过鬼府,大摇大摆进入神界殊不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非人非神非鬼的大叔闹的一场笑话。
  • 司马迁之志:《史记》之“继《春秋》”辨析

    司马迁之志:《史记》之“继《春秋》”辨析

    撰《史记》的缘由,司马迁自己在《史记》末篇表述得很清楚,即是承父志而继《春秋》。于此,历来论家多无异议。然而,在今天看来,《史记》的根本著述动机并未因此显明,仍存在需要澄清、辨析的地方。本书从文质之辨、君臣之际、《论六家要指》的意义等角度,详尽辨析了《史记》之“继春秋”说。
  •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娇妻动人,总裁大人惹不得

    娇妻动人,总裁大人惹不得

    (全文免费)某天晚上,时悦然忽然扑通的一声被推进江水!她以为她会一命呜呼,怎没料到被约翡市影响力很大的项家养子项权御所救。听说这个项权御在外坏名声远扬,样样沾染。时悦然当然想远离他。他说:“我救了你,你不是要报恩么?现在给你一个报恩的机会,当我的女人!”时悦然泪目:“……”这算哪门子的报恩方式?然而,这个男人想尽办法把她囚禁在自己的身边,她千方百计的想远离他。后来她才得知,这个男人是竟是当今业内传奇神话的G.Y财阀的神秘大总裁?男人勾唇一笑,道:“时悦然,在很早前,我就喜欢你现在,你还想逃么……”
  • 冬天 芳邻 爱情

    冬天 芳邻 爱情

    在这幸福的表象下,我仍然感到某种不满足、某种隐痛,我知道我的内心出现了一个黑洞,一个我自己都不敢面对的黑洞,它吞噬着我,使我站在这所谓的幸福上却如履薄冰,既贫乏又饥渴。去年这时候,我正住在凉城路400弄的一套房子里,打算专心写作博士学位论文。我是元旦过后搬进去的。我在复旦大学南区的宿舍是好几个人一套,同住的还有一个低年级的女孩,正在谈恋爱,因为初恋的缘故,成天悲悲喜喜,我简直成了她的知心大姐兼情绪垃圾箱。
  • 傲世圣霄

    傲世圣霄

    中位界天赋异禀之人,惨遭同门陷害,因机缘巧合重生改头换面。凭借努力傲骨杀回中位界,俯瞰众生,笑傲圣霄!天要阻我,我必捅破这片天;地要挡我,我必裂尽这大地;人要叛我,那我必杀尽这些人。
  • 惠新集:红学文稿选编

    惠新集:红学文稿选编

    本书收录了作者55篇研究《红楼梦》的文章,附录5篇,收录有媒体不同时期对作者的采访。作者在自序中说:“三十多年来,我一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曾担任过红楼梦研究所所长、《红楼梦学刊》杂志社主编,2004年当选为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这些工作经历使得我与新时期红学发展的许多事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的一些文章、讲话以及接受的采访等,对了解新时期红学的发展,或许还是有一些价值的。”
  • 三天读懂五千年黄金传奇

    三天读懂五千年黄金传奇

    跌宕起伏黄金历史,错综复杂财富传奇。黄金历史发展脉络、趣闻故事、黄金开采冶炼过程等奇闻异事,让您从历史、文化、宗教、生产、生活诸多方面领会黄金的魅力,了解真正的黄金时代。
  • 千叶咸鱼传说

    千叶咸鱼传说

    “你要是不把这些东西给我收拾干净,今天晚上的饭你就自己想办法把。”夏知指了指那堆由手办和杂物堆积起来的小山头说道。“略略略略略!”立花彩吐了吐舌头,然后赶紧跑到厨房去了:“呜呜呜,夏知又在欺负我了,小莉花帮帮我。”白石莉花苦恼地说道:“我正在做晚饭。立花姐你再闹的话晚饭就真的没有了,你去找梦梦,夏知君听她的。”立花彩脸色都变了:“你是魔鬼吗?”“你好像对我有什么意见的样子。”轻飘飘的一句话传来,立花彩又熟练地换上了讨好的笑容。“没有没有,您听错了。”夏梦稍微有些头疼地看着她。所以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 前言:本书含有以下元素,请酌情观看。 ……算了,主角臭弟弟PS:我有群了!(临时起意)759265427,带唯一答案的问题那种!PSS:球球里们来看我写的小说吧,1551。
  • 小猪弗莱迪:弗莱迪与火星来客

    小猪弗莱迪:弗莱迪与火星来客

    《小猪弗莱迪》系列童话故事书每册都是一个精彩独立的故事。或是迷案重重、悬疑跌宕的侦探故事,或是意外横生、步步惊心的冒险故事;或是斗智斗勇、充满惊险的间谍之战;或是想像奇特、笑料十足的太空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