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使用基础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有三个本质特征: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主体,创造性脑力劳动是核心动力,智力资源是主要资源。《冬吴相对论》有一期节目是谈论知识经济的,“富豪作家的商业启示”。在这期节目中,两位主持人说,知识经济有两个不同于其他经济的逻辑。第一,知识经济的成本和最终效用极不对称。你的首创成本可能很低,但是结果可能是全天下的人都在用,效用非常高。比如曹雪芹写《红楼梦》,他的首创成本不过是“举家食粥”,但是这本书后来拍成了很多电影、电视剧,养活了很多红学家、出版商。再比如流行歌曲《老鼠爱大米》,不见得有多么高的艺术价值,但是依靠彩铃,产生了过亿的收入。你随便讲的一个笑话,如果被中国移动收购,用短信发出,就可能创造出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价值。第二,知识的质要比知识的量重要得多。你可以用一千一万个人做一个工程,但是写《红楼梦》只能让曹雪芹一个人来,没有此人,来两千个人也没用。独创性是最重要的,独创性决定了它的价值。
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应该注意知识经济这两个逻辑对于教育的影响。第一个逻辑,知识经济的成本和最终效用极不对称。有可能很小的投入就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情况经媒体一渲染,就可能刺激孩子们“一夜暴富”的幻想,不愿做长时间艰苦的努力。“超级女声”之类的节目就有类似的负面作用。我们应该教育学生保持清醒,不要目光短浅,不要总想走捷径,否则将来一个李宇春红起来,会有千万个女孩子倒下去,从整个国家来看,失大于得。第二个逻辑,质大于量。这个思想很重要,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这个道理,注重独创性。应试教育最大的缺点之一是重量不重质,过分强调传承和复制,忽视创新。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无法引领知识经济的时代,而只能跟在别人后面爬行,这对于国家很不利。因为我们的考试制度和考试题目并不鼓励创新(这也确实难办),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适当淡化考试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必要的。时至今日,仍然反复强调考试的重要性,实际上是和知识经济背道而驰,十足的短期行为,不识大体。
2012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