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上海文学》文学新人大奖赛落下帷幕时,我的心情可以说是交织着欣慰和欣喜。
说欣慰,是由于这次文学赛事取得了超乎预料的成果。大奖赛信息发布后,八方响应,征稿的时间不到半年,全国各地的文学爱好者纷纷寄来了他们的新作。编辑部先后收到了一千余篇参赛的短篇小说,作者几乎遍布中国的所有省份和地区,他们之中,有十几岁的少年,也有七十多岁的老人,有初次试笔的新手,也有驰骋文坛多年的小说家。令人欣慰的是,参赛者大多是年轻人。这样的盛况,消除了大赛开始前有些朋友的担忧:现在这样浮躁的时代,会有人静下心来写小说参加比赛吗?精心构思写好一篇短篇小说,谈何容易。面对着编辑部堆积如小山的来稿,这样的担忧顿时烟消云散。参赛来稿的分布面之广以及数量之多,使我真切地感受到,文学创作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依然占据着应有的地位,关心文学、热爱写作的年轻人依然大有人在。这次文学新人大赛,分短篇小说和大学生文学论文两部分,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也寄来了他们最新的文学论文,文学论文的参赛作品当然不可能像短篇小说那么多,但数量也很可观。他们的文字很有说服力地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对文学的执著追求和理性思考。如果对文学的前景没有信心,看看这些踊跃参赛的年轻人,读读这些以活泼的文字描绘生活和理想的新作,就会一扫心头的忧虑。这难道不令人欣慰?
说欣喜,是读参赛作品时的感觉。作为这次大奖赛的评委,我仔细读了经编辑部筛选出来的入选作品。这些参赛作品,题材广泛,写作手段多样,大部分作品表现的都是和我们的时代同步的生活,其中有大都市各色人群的喜怒哀乐,有乡野边地人生的粗犷辽远,也有回溯历史沧桑的故事,社会的变革,生活的跌宕,人性的嬗变,在这些短篇小说中表现得生动入微,引人入胜。小说中表现出的情境,或激越,或平淡,或热烈,或凄凉,或清醒,或惆怅,这正是生活中的七情六欲和五色杂味;小说的表现手段,有浓墨呼啸,有清音委婉,有曲折夸张,有简朴平实,短篇小说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在参赛的作品中得到了生动体现。而参赛的大学生文学评论,以敏锐的眼光,新鲜的角度,对当前被人们关注的文学现象,对现代文学史上值得研究的作家和作品,作了有新意的分析和思索。获奖的作品,不能说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作品中表现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以及对生活观察的细腻和思考的深切,却足以让人由衷地感到欣喜。既是文学新人大赛,不求成熟,但求清新活泼,不求老到,但求不拘一格,不求深不可测,但求生机勃勃、神采飞扬。这些特点,在这些获奖的作品中都展现出来了。
现在,首届《上海文学》文学新人大赛获奖作品选和读者见面了。我相信,文学爱好者会对这本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也相信,这本书不会使读者失望。因为,从中透露的,是当今中国文坛的春天消息。
2004年2月15日于四步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