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03700000002

第2章 好学校的思考与愿景(1)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智慧,教育是一种力量、一种能力,教育是人类心灵的闪光,教育是人类先贤灵智光芒对后生的辐照。

第一节 问个“愚蠢”的问题

我曾经傻傻地想,学校会使人越来越聪明吗?也许你会说,这是一个“愚蠢”的问题,学校就是使人变聪明的地方。那么,为什么有的孩子越来越不喜欢学校?他们由一开始的兴致勃勃,渐渐变得麻木,甚至厌学、逃学。既然学校是使人变得越来越聪明的地方,那么学生逃学就是离开使人变聪明的地方,使学生失去了变聪明的可能。学生不聪明正是学校的杰作之一,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此论是否成立?

学生越来越喜欢学校吗?

学生真正意义上的上学的第一天,是上小学的第一天。上幼儿园时,他们还懵懵懂懂、不谙世事,上小学就不同了,他们有了很多期待,有了很多憧憬,有了很多向往。学校既然是孩子们的期盼之地,能否让每个孩子如愿以偿,成为真正的乐园圣地呢?

学生第一天到学校,对他们来说很多事情的确比较新鲜:教室里的桌椅不像幼儿园的小椅子,不能像幼儿园那样有小床可以午休,总是换着老师上不同的课……新鲜感过去之后,他们觉得学校不过如此,老师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学习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有趣,他们期待中的美好事物在一天天减少。今天重复着昨天的生活:端坐在课桌前,听熟悉的声音讲解课本上的内容,然后是做作业,老师批改后进行订正。面对周而复始的学习生活,学生坐不住了。学校没有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没有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把握;没有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克服。学校没有给更多的机会让孩子去体验生活之和乐、人性之善美、创新之愉悦、智慧之真趣,而是让呆板的学习内容、机械的学习方式、索然无味的抽象知识充斥着孩子们本应多彩的童年。

学校的光环在孩子们面前渐渐褪色,学校成了孩子们最想逃离的地方,渐渐地就有孩子跟不上学习的步伐了,就有孩子因为讨厌那“牢狱”般的生活开始自己找乐子去了。这些孩子占多大的比例,各个学校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比例随着年级的增高而不断增大。这才是每个有教育良知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在一次深港两地小学生游学互访活动中,香港某学校的学生与本校的学生共同学习了两天,座谈时香港的学生说:“你们学校这么好,怎么整天都在上课!这有什么好啊?”孩子童言无忌,却警醒我们深入思考学校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教育是为了什么,孩子真正喜欢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教育——一个复杂到没有标准答案的概念

教育是什么?关于它的释义真是多样,以至没有标准答案。传统的教育定义是为新生一代进入社会生活奠基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其分类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上述说法大都直接或间接源自书本,经不起仔细推敲和考量。那么,教育究竟是什么?

教育最早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说文解字》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即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育,即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导和训练。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西方文化强调“教育”的内发之意,认为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地引发出来,以促其成为现实的社会人。

教育到底是什么?众说纷纭,难有定论。试看诸多智者的论述。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康德:教育是由个体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自我评价的过程,是自我能力的发展,它体现着社会意志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自由地、审慎严肃地共同探究的机理,不是“指令”,不是“替代”,更不是让茧中的幼蝶曲意迎合或违心屈从。

爱因斯坦:什么是教育?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全忘记,剩下的就是教育。

哈沃德·加德纳:什么叫教育?教育是让孩子体验发现世界是怎样一回事,教育者在其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亚米契斯:教育是“爱的教育”。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研究报告说:“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

凡是受过教育的人,都能对教育下一个自认为正确的定义。在当下,有人认为教育就是升学的代名词,以分数为凭据,以升学为目的;有人认为教育要实用,什么有用学什么,语数外三科最重要,其他科目都必须“让路”;也有人认为教育是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教育不是升学,而是对人性成长的追求,是获得幸福的手段。在大多数人看来,教育的意义、目标和功能是传递知识,教育某人等于向他传授知识——通过考察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他能否升学或获得工作机会。于是乎,教育和知识几乎等同。世俗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潜控着教育与学校。这是对“教育是什么”的深度误读。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智慧,教育是一种力量、一种能力,教育是人类心灵的闪光,教育是人类先贤灵智光芒对后生的辐照。教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这是对教育最恰当的解释与定义,也是对教育最不恰当的解释与定义。教育的专业化水准就是在既科学又艺术的大旗下,变得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从而导致教育的技术化路程举步维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路径不明。说教育是科学,是因为教育有可科学化的方面,比如知识掌握的程度是可检测的;说教育是艺术,是因为教育有不可科学化的方面,比如情感体验的深浅是无法被科学测量的。科学化的教育内容是可以标准化测量的,人文化的教育内容则是不能标准化测量的。科学化的教育内容有固定的标准和具体的测量方法,人文化的教育内容有固定的标准但没有固定的测量方法。科学需要说明,艺术则需要理解,这是教育的魅力所在,也是教育的困难所在。

也有人说教育不等同于知识,它更多地等同于智慧。我们应该向后代传递智慧、培育智慧,同时又不能忽略知识,忽略知识与忽略智慧同样是有害的,它将会毁掉教育的载体。

教育不是训练,而是生活与创新。教育不应有统一的目标、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进度、统一的时间。教育也不是把学生“浇筑”成同一模式的产品,应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余地,有个性的张扬。教育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必然需要。教育应是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个体成长的途径,封闭、保守、趋同划一的“学科教知模式”不是真正的教育模式,这只是一种单纯的训练。

教育也不是管束,而是唤醒与发现。教育家洛克指出:“假如管教到了极度严酷的地步,也可以治好目前任性的毛病,但是接下来常是更恶劣、更危险的心情颓丧的毛病,那时你便算是丧失了一个放荡不羁的青年,换来了一个心情沮丧的家伙……这种儿童终生终世对于自己和别人都是没有用处的。”教育者普遍认为现在的孩子难管教,充当了管理者的角色,强化管教的意义,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没有了,处处用禁律去约束、控制、压迫孩子。教育更多的是一种唤醒、一种关爱、一种期待、一种发现,唤醒潜在的潜力、关爱他们精神的需求、期待他们星星点点的变化、发现他们不断成熟。教育,不是仅仅为了谋生或成为社会期望的人,而是为了自身“诗意的人生”和得到一种幸福生活的状态。

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弄清楚“教育是什么?”这个问题,对于教育该干什么必然盲目,更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能和职责,也不会有理性的自觉,在实践中可能是一个盲从者,而非自觉者。

教育是一种改变人自身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途径——一种积极引导人的思想与认识不断改造、淬化、提升的积极有效的途径,也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文化、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更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过程与状态。

教育的“三棱魔方”

教育是一种影响,对人类自身和客观世界都能产生作用。教育者一致认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教育共通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人道教育“至善”是第一要义。人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因此人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之间的三重关系,这也是教育的第一课。早期儒家典籍《性自命出》说“道始于情,情生于性”,“性自命出”,“命自天降”,又说“知情者能出之,知义者能入之”。通达人情者能发挥人的感情,掌握礼义者能调节人的感情。“始者近情,终者近义”,这种“仁生于人,义生于道”的人道思想正是维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礼义基础,也是教育内容的核心。什么是“仁”呢?“仁者爱人”,“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亲情是人最基本的感情,在此基础上再“推己及人”,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爱”的最高准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是人的内在品德,“礼”是外在的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使之和谐的准则。人之性静情动的核心准则是“至善”,人只有像水一样“至善”,才能像“人”,才具有“仁”的品质。因此,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人人具有“至善”的追求和禀性——不仅是对人,还对自然和自己。

物质是世界的本源,人类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产生了人类。宇宙世界按照其自身的规律亘古恒变不滞,人类亦“道法自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类一刻也没有停止地认识、探索未知的世界。在探索文明的过程中,人类认识了宇宙奥秘的一角,对真实的世界作出了人类的映照解读,又经过千万次的检验,积淀成了人类用点滴智慧串成的文明珍珠。“梅尔科在考察众多文献后,得出人类历史上至少有12个主要文明,其中7个已经不存在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古典文明、拜占庭文明、中美洲文明、安第斯文明),5个还存在的文明是中国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和西方文明。”【2】文明不可能简单地拷贝和复制,它要依赖教育来实现传承。文明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智慧结晶,作为个体的人从自然人状态到文明化的状态,教育担当首功。教育如何在人生短短不满百年的过程中,把人类认识的丰硕成果传承下去?使人用智慧的思维去解读本源的世界,去认识真实的世界,高效地获取文明的成果。

“求真”是教育的第二要义。天地有好生之德,它造就了天地万物,尤其是造就了有智慧、有灵气的人类。人类出类拔萃,其“智慧”在于好学。“人类累月积年竭智尽虑地凝思寂听,宇宙不可穷极的本真是理性的渊薮,但凡本真不泯,人类的慧根便渐渐萌动,与天地神遇而迹化,上苍交付给人的使命是参与这星球的化育成长。”【3】只有“求真”式地教才能把孩子教得更聪明、更智慧,才会让孩子认识本真的世界,才会让孩子了解真实世界的本源性奥秘。同一过程中,孩子也会由自然人成长为智慧型的社会人。亦如叶澜教授所言:“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就是“教天地人事”,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个体的“生命自觉”,这就是教育的“求真”。

同类推荐
  • 词解人生:成语中的生命智慧

    词解人生:成语中的生命智慧

    寥寥数言浓缩千年世事沧桑,短短百字演绎历史精彩瞬间,拈提古今开启过往经典之门,古为今用照亮人生智慧视野。成语,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本书精选脍炙人口、通俗易懂的成语典故,对其进行全新的智慧解读,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在历史与当下间探寻智慧足音,为在繁忙生活中仍渴望提升自我修养的当代人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启迪。
  • 春色:改变农民命运的实验

    春色:改变农民命运的实验

    除了田园诗人陶渊明对我的影响,让我向往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情画意外,大学时期我曾担任过农村的扫盲教员,上世纪60年代又曾在农村担任过两年的“驻社干部”,“文化大革……
  • 宠物喂养小窍门

    宠物喂养小窍门

    宠物从幼年期到配种期喂养的注意事项,如何调配最适合宠物的食物。
  • 传媒赢利模式

    传媒赢利模式

    本书的核心是建立传媒产业竞争的模式理论,在总结当今传媒主流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渠道产品模式”。该模式以实践为基础,因此这一模式的提出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传媒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实用涉外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涉外文书写作大全

    涉外文书概述涉外文书,是在涉外活动、涉外工作中制作和使用的各类文体(文书)的总称。涉外文书,是涉外活动中用于发布和贯彻执行国家的对外政策,执行法律,证明身份,叙述事实,申述立场或观点,表示态度,交涉问题,传递信息,建立友谊与合作。
热门推荐
  • 三国1:桃园结义

    三国1:桃园结义

    吉川英治最耀眼的巅峰杰作,也是日本历史小说中空前的典范大作。作者用颇具个性的现代手法对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进行了全新演绎,简化了战争场面,巧妙地加入原著中所没有的精彩对白,着墨重点在刘、关、张、曹操等经典人物的颠覆重塑和故事情节的丰富变幻,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极大成功地脱胎换骨,将乱世群雄以天地为舞台而上演的一出逐鹿天下的人间大戏气势磅礴地书写出来。书中扑面而来的旷放雄卓之豪气、凄婉哀切之情愫、夸张幽约之谐趣,令人感慨不绝;其中的运筹与博弈、权术与诡道、用兵与驭人,则令人掩卷深思。
  • 绝世小医妃

    绝世小医妃

    一朝穿越,她成了懦弱无能的嫡出三小姐?爹不疼娘重病还带了个奶包小妹?没关系,她一身医术在手,还怕找不到出路么?什么?大人,你那方面无能?这个……民女,也能治!
  • 蓝鸟与玫瑰

    蓝鸟与玫瑰

    莉莉从小生活在美国纽约,长相甜美,性格清高,被誉为纽约最后的淑女。她家境富裕,但从小受到的严格管教也使她非常敏感和孤僻。大学毕业前夕,她进行了一次中国之旅,深深地爱上这个国度,其间偶遇医学青年玉真,由此开始了一段生死之恋……
  • 佛说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咒经

    佛说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祸乱异世:特工很妖娆

    祸乱异世:特工很妖娆

    一朝穿越,化身为将!被百万雄兵所围困,却游仁有余!陷身皇宫,面对腹黑皇弟,痴情王爷,以及妒心似火的嫔妃,她是否会轻松闯过!当逃脱死神束缚,化身秦家十三少时,又会在江湖上掀起怎样的风云?一起关注,冰馨的绝世人生!【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茉莉灵女

    茉莉灵女

    她,五岁便成为了“孤儿”,养母离世前留给她一个储物戒,她励志要找到自己的亲生父亲,从此她努力让自己强大起来,并寻找自己的血脉家族。从此后,复仇成了她最大的目标,她要手刃仇人!家族护她,因她而复兴,她曾言:伤她至亲至爱之人,她便让其生不如死;害她至亲至爱之人,她必灭其全族!
  • 至尊吸血鬼:我本张狂

    至尊吸血鬼:我本张狂

    孤寂太久,她本无心。她是吸血鬼,带着目的来到这个时空,一如既往的狂妄造就了她不羁的性子,即使换了个时空,倾城容颜引得无数男子竞折腰,强大修为惹得天下人士皆羡妒,神秘性感引来满屋桃花杀不掉,不过,她本无心。稚嫩是他,在她的保护伞下在成长,纯洁无知,“妖妖喜欢牧之吗?牧之喜欢妖妖。”强大是他,至尊归来,他说:“妖儿,这次,换我护你。”柔情是他,他握紧她的手,“以命起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枝枝桃花不减,她这样的女子本该如此,但真心几人?当她吸血鬼的身份暴露时,当天下人都要她死时,当她步入绝境时,是谁在护着她?是谁在伤害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恨情仇之校园风云

    爱恨情仇之校园风云

    性格内向的范子川本来是初三即将毕业的学生,但在不知什么原因的情况下回到过去,本以为是在做梦,但是却无法从梦中清醒过来,于是决定大胆尝试走与之前人生不一样的生活,结识了不同的人,经历了不同的事情,最后意外受伤,等到范子川醒来,一切恢复正常,但是此时在不远处有三个人在一直在密切的关注着他。
  • 末世最佳萌宠

    末世最佳萌宠

    末世的地球,突然出现了一批外星人。为了世界和平,为了爱与正义,主角贪念一起,偷走了他们的飞碟……顺便又拐走了他们的人……当气势汹汹,铺垫了几十万字的外星大将抵达太阳系时,一脸懵逼:给老子铺垫了那么久,老子就是个打酱油的?所以,这其实就是一本脑残小白文,很白很白很脑残那种……
  • 红妆之女皇天下

    红妆之女皇天下

    这是个动荡的时代,这是个混乱的时代,这是个埋葬了无数红妆白骨的时代。但它,也是最辉煌的时代,在这儿,女子可以干政,女子可以追求权力,女子可以包养面首,女子的封号之中,也可以有“镇国”二字。这是个可以改变女子命运的时代,也是个如昙花般转眼即逝的时代。——红妆时代!--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