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04500000006

第6章 怎么教书(5)

徘徊于海岸,看滚滚波涛奔向天边,我心里突然响起一个声音,初始很小,继而越来越大:语文老师的人文素质,决定着全民族的人文素质!一代一代的人从语文老师的手下经过,造就了语文老师特殊的文化枢纽地位。其地位之重要,决非诗人、作家、艺术家和一般社会学家所能相提并论的!

噫吁嚱!我何错之有?

人的命运就是这么奇妙,一件偶发的小事,往往能擦出思想的火花,猛地照亮你整个的精神世界,使你明白:自己正走着怎样的路,以及应该走怎样的路。——三年合同期未满,我就廉价处理了翻斗车,就地埋藏了发财梦,提前返回了学校。妻这样致欢迎词:“人好好地回来了,比什么都好。”又说:“你要是不回来,生意场上多了个平庸的商人,教育界少了个优秀的教师。”说得真好。与此同时,学校也很爽快地接纳了我,并且没有坚持要我改行。原因据教语文的,获过国、省、市等各级荣誉证书和奖章的校长说,他通过补充调查,发现我的学生考分其实并不赖。

此文就要收尾了,请诸君忍耐片刻,容我就此问题再噜苏几句。我发现,甭管你是搞重灵魂的素质教育,还是搞不重灵魂的应试教育(就倾向性而言),学生的考分横竖差不多,正如用棉花做的冬衣和用芦花做的冬衣看上去几无差别一样。其结果是,前者认为“吃力不讨好”,后者认为“不平庸不行”。这很奇怪!事关社稷文化和民族精神,何去何从,还望教授们去细细思量……

至于我,怕是要做一辈子“另类”的。

写在媒体报道之后

2006年年初,《教师博览》刊发了董玉洁先生写我的《大街上的猫步》一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紧随其后,《武汉晚报》及湖北电视台、湖南卫视相继采访了我,并分别在“人物新闻”版及《特别关注》《晚间新闻》栏目给予了报道。就事论事,我大约算是“出名”了吧。

但我一向比较明白事理,譬如刚才,我就没有将“出名”误写为“成名”,因为这是两回事。我心里再清楚不过:作为报道对象,我不是正面典型,也不是负面典型,而是所谓的中间人物,或者按《武汉晚报》的说法,是“教育界的一个现象、一个话题”。那么,我是教育界的一个怎样的现象呢?《武汉晚报》在阅读提示中写道:“二十年坚持另类教学,两度离校‘出走’。”

独坐于书房,凝神于这则提示,我不觉笑了。想当初,记者曾给我寄来初稿,提示中写的是“素质教育”,而现在改为“另类教学”,真是用心良苦。据我的理解,这后面其实是潜伏着两层意思的:其一,什么是素质教育?目前尚在探索之中,而将我的所作所为称为素质教育,显然有欠谨慎;其二,眼下的情况依然是,能说的不能做,能做的不能说。若视我为素质教育的先锋,等于陷我于困境——据我所知,该市某校长就曾坦言:“我们要的是教书匠,不是教育家。”至于“两度离校‘出走’”,我猜报纸是欲以我的个人遭遇,吸引广大读者都来关注这种“现象”,并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真是百感交集:这么些年来,我仅仅是坚持了常识而已。

若说《教师博览》是教师自己的刊物,那《武汉晚报》、湖北电视台、湖南卫视就是典型的大众媒体。使我异常惊讶的是,自从我的事迹在大众媒体上被披露之后,也可以说,自从“家丑”外扬之后,读者反响之热烈,用《武汉晚报》黄明记者的话说,是她“从事记者职业以来所未曾见过的”。短短一周内,编辑部收到的读者短信、信件累计逾千,记者本人的手机收件箱更是频频爆满,甚至凌晨两点还有读者发来感想。她很高兴,而我很感动:广大读者对教育关注到如此程度,对我个人更是充满理解和体贴。

以下是记者转发来的部分读者短信,我们可视之为“来自社会的声音”。顺便说一句,短信中有些对我的溢美之词,颇令我汗颜,毕竟,他们还不太了解我,而我自知远不如他们所希望的十分之一。

功利型的应试教育让小学生失去童年,让中学生身心疲惫,让很多大学生没有精神境界而徒具躯壳,救救孩子们!

我希望中国出现千万个蔡兴蓉老师,建议对功利教育深恶痛绝的老师们团结起来。

为什么我没有那么好的命,没碰到蔡兴蓉那样的“中国式抒情的人道主义教师”?

蔡老师说得太好了,语文老师的人文素质决定着全民族的人文素质!我中学时代有幸遇到了一个蔡老师式的语文老师,这让我几十年来受益匪浅。但我也劝蔡老师讲求一点策略,改革也是需要迂回的。

支持你,执著的蔡兴蓉!

我希望蔡老师能到我们学校来任教,这样的老师在这肯定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的。

蔡老师并非另类。他未被认可,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我是来自广东的教师,有着与蔡老师一样的孤独,很想趁这次在武汉学习的机会与蔡老师交流。

我认为蔡兴蓉是一个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我欣赏他以“指南针的意志和刚铺上路面的沥青的热情”坚持理想。

蔡老师的做法现在看来的确另类,不适合当前的应试教育,但是,难道中国的教育非要把老师学生逼到无路可走才好吗?如今的老师学生真的累,中国的教育不能再摧残学生了,如果老师们都能思考并实践蔡老师的另类教学,当前的教育现状是否会有所改变呢?学生和老师需要卸下枷锁,健康生活。

我和蔡老师有同感:中国的教师太功利,分数是学习的目的,孩子们的天性在十几年的分数战中被扭曲,我们做家长的很无奈,也只能顺应潮流,同时牺牲了自我。

这个老师不简单。老师只能点拨,孩子书看多了还愁作文吗?我儿子的语文老师也这样教学,孩子很受益。

这是改变功利教育的好典型,我们一定要支持他,中国教育才有希望。

中国的教育要不断进步、变化,再也不能把蔡老师隔离在教育界的边缘了。

给他一点空间吧,他的勇气可嘉,让星星之火燎原吧。

另类很难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20年太不容易了。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记者问我有什么话想对读者说,我想了想,写下一篇《致读者》,登在次日的《武汉晚报》上。因篇幅很短,所以也抄在下面。

《武汉晚报》上黄明记者的一篇《蔡兴蓉:在大街上走猫步的人》惊动了大家,也惊动了我本人。黄记者转来大家的“热评”,使我深受感动,并体验到一种“正义安全感”——就像小时候受了委屈,欲哭无泪,远远看见家长来了,反而“哇”地哭出了声。

谢谢大家!

但我毕竟不是孩子。孩子正在“学会做人”,仿佛他们现在暂时还不能叫人;孩子正在“学会生活”,仿佛他们现在暂时还不配生活——他们正接受着成人世界的种种设置,过着很奇怪的日子。我的意思是:跟孩子们的遭遇相比,我这点委屈,实在是不算什么。

我为什么被人称作“另类”?在我看来,是因为我一直在坚持常识。

呜呼!一个教师因为坚持常识而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这本身说明了两点:一是社会良知尚存;二是教育病得不轻。这两点一好一坏,我算是同时体验到了。古代有个名叫张锷的人,身患奇疾,半边身子冷,半边身子热。我想,我的情况和他差不多。

这的确是非常可怕的:多少年来,应试教育滋生出以功利和短视为特征的新“常识”,新“常识”覆盖旧常识,好比稗子覆盖着稻谷。或者说,利令智昏使教育走向了自身的反面。

有读者问我坚持常识——他称作“素质教育”——二十年,是否还会一直坚持下去?我的回答如下:我做着自己应该做和喜欢做的事情,无所谓坚持不坚持;我当然会一直做下去,就像萤火虫发亮,不光为照亮草丛,它自己也非闪不可。

热闹过去了,生活复归宁静。在宁静中回首热闹,自然会沉淀下许多感触。其中,我尤其不能忘记的,是湖南卫视的一个“作秀”的场面:记者让我扮成农民,头戴草帽,肩搭毛巾,挑着一担书,走过一段路,然后举起一本书高喊道:“施农家肥啰!施农家肥啰!”然后有男女学生们口里喊着“抢肥啦!抢肥啦!”从四面八方围了过来。我开始觉得别扭,不想配合,但旋即就笑着同意了。因为我发现,记者还是有办法的:这个貌似作秀的场面,正是一种灵魂的摄影,观念的定格。多少年来,我不是一直坚持“教育即生活”的常识并为之屡屡受挫吗?放大片、播名曲、下围棋、在郊外上课或旅行等,在我看来莫不是教育,莫不是生活,而自由、广泛的阅读恰是教育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由此看来,我的绰号除了“另类教师”“在大街上走猫步的人”之外,还得加上一个——“施农家肥的人”。

请允许我再说一遍,我所做的一切莫不在常识范畴内。有人说:“生之幸福,乃心之幸福也。”而为着“心”的发育和提升,先哲们很少有不强调闲暇的重要的。罗素甚至主张“开展一场引导青年无所事事的运动”,他奉劝人们欣赏“无用的”知识,如艺术、历史、英雄传记、哲学等。他相信,只有从“无用的”知识和无私的爱中才能滋生出人生智慧。

我想,教育界唯有盛行这一理念,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才不像一句笑话。

一个人明白了某种事理,就不好不一直做下去。对照当下的教育模式和评价机制,我大约算得上是热力学上的反熵现象吧。但我至今尚未下岗,还受到媒体大众如此的关注和尊重,这又使我愿意相信:苹果开始转红了,虽然一眼还看不出来。

同类推荐
  •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

    本书是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主要从职业发展与职业道德、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各行业职业道德建设、科学精神及塑造、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多方面进行阐述,也有对医疗、教育、科技等当前专业技术热点内容进行探讨并总结。
  • 中国民间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中国民间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2(下册)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2(下册)

    《安全教育综合读本2下册》 中小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常有机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到工厂、农村参加义务劳动,开展社会调查,参加各类公益活动,等等。活动的空间广阔了,接触的事物更加复杂多样,存在的危险因素也就增加了。户外劳动应当注意的安全问题有哪些呢?
  • 车身涂装考试指南(模块G)

    车身涂装考试指南(模块G)

    本书为《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指南》辅导丛书之车身涂装考试指南,采用与培训教材相互对应的方式,按照学习要点、模拟试题和参考答案的格式进行编写,内容紧扣考试大纲要求,突出重点。模拟试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分为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三种题型,模拟试题涵盖了所有的考核点。 本书可作为机动车维修技术负责人、质量检验人员、机修人员、电器维修人员、车身修复人员、车身涂装人员和车辆技术评估人员参加从业资格考试的学习参考书,对正确理解和掌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

    新闻传播是社会活动主体间相互传达信息的交流活动,是社会结构体系中新闻传播机构利用媒介向广大受众发布和传递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报道的传播活动。人们在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的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即是新闻伦理研究的内容。新闻传播行为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确认新闻事业体制和隶属关系等因素的法律地位,建立业务组织、管理体系,划定新闻从业人员在法律上的职责关系,调节和监督新闻传播行为的指向,解决新闻机构间的纠纷,规定新闻传播行为的法律后果特别是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以及规定和保障新闻工作程序。在本书的论述及分析中,我们将深入了解到这伦理与法规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深刻内涵。
热门推荐
  • 愿有时光收藏爱

    愿有时光收藏爱

    12个爱情故事,12种寂寞柔软人生。张爱玲、戴望舒、胡适、顾城、林徽因、冰心、三毛、沈从文......有的爱情伤痛的令人崩溃,有的爱情坚定若磐石般令人感动,有的爱情许你岁月静好,有的爱情给你一世寂寞。品味不同的爱情,体会不同的辛酸苦楚、哀怨情愁。看他们的爱情故事,悟自己的人生哲学。愿他们的眼泪,成为你爱的力量。
  • 蚓窍集

    蚓窍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清穿之木兰

    清穿之木兰

    别人穿越不是公主,就是嫡女或庶女,再不济也是一个农家女,靠着智慧来发家致富。可怎么到了她木兰的身上,竟就穿成了一个嬷嬷,而且还是一个失忆的嬷嬷。木兰无奈的跟着钮钴禄芯兰一起进了四贝勒府,她本是为了找回记忆,也想找到回家的路。谁知后来竟会慢慢发展成了她和胤禛那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
  • 三国末路皇帝

    三国末路皇帝

    不做无敌的主角,只做特别的自己,我是穆里尼奥,不好意思,说错了,我是刘协,且看平淡中逆天改命
  • 哦嘿!秋香香点唐小虎

    哦嘿!秋香香点唐小虎

    F,也许是FOUR,也许是FIVE?外表冷酷功夫了得的女主角秋香香,带着某种目的来到明阳学院,并迅速与三大校草连在了一起。四个人一边打闹一边管闲事,竟在不知不觉中帮助了很多人,办了很多件风光的案子,而他们的代号F也变得异常响亮。经过生死事情之后,秋香香却带着神秘的身世不告而别……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醉叹离愁春微凉

    醉叹离愁春微凉

    醉叹离愁春微凉,夜阑珊,上红妆,染指落花胭脂泪。风儿婆娑,雨儿滂沱,桂殿冷袖舞。天上悄吟诉凄凄,人间萧瑟两茫茫。纵然蒲苇磐石梦,望穿秋水,奈何孤星人定空折枝。他,风流潇洒,游戏于人间不受任何羁绊,然而劫数历历,他却不曾退缩害怕,或许她,才是他的劫。
  • 重生星光璀璨

    重生星光璀璨

    还没拿到自己最想的那个荣誉,居然重生了,面对倒退了二十年的一切,她表示压力山大。电视?电影?MV?那不就靠个演技么;唱歌?主持?现场舞台剧?那不就是讲个嗓子么;大神编剧?国际巨星?额,那不就是个男人么?一个传奇的缔造,一段辉煌的星途,星光,因她璀璨!
  • 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经

    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谁在操纵你

    谁在操纵你

    本书通过具体阐述如何通过操纵自我、操纵对手、操纵爱情和生活等,一步步掌握操纵人心的奥秘,使你无论是在商场、职场,还是情场中都所向无敌。
  • 玩游戏做首富

    玩游戏做首富

    刘浪蓄力很久的一脚终于踢向本次开荒的总Boss费德的身上,只见费德的身上不断冒着伤害!但下一刻让刘浪郁闷的事情发生了!自己竟然晕倒了!没想到自己竟然回到了十年前!而这一年也是《神迹》刚刚开服的日子……重活一世刘浪不会在销声匿迹的做个游戏打金者!他要凭借上一世的攻略称霸整个《神迹》!这是一个不断氪金变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