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父亲和儿子为一件小事发生了争执,谁也无法说服谁。父亲灵机一动,不再和孩子争执了,而是对他微微一笑说:“孩子,你能和爸爸争执,说明你长大了,你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方式,爸爸感到很高兴。你这样做肯定有你的理由,该怎么做你自己决定吧!”父亲这样一说,儿子反而不好意思了,说:“爸爸讲的也有道理,你的意见我会认真考虑的。”
你看,这就是换位思考的魅力。只有做到换位思考,让孩子将心比心,孩子的心灵才会向你敞开,教育才能得心应手。
要做到换位思考,其实很简单,放下大人的架子,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曩法,耐心地和孩子沟通交谈。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我们的一样精彩。而换位思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理解、和谐,还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也养成换位思考的好习惯,这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情商。
当然,家庭教育没有现成的模式,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性。对于家长而言,在家庭教育方面始终面临着新的问题和考验,单靠简单学习教育理论和生搬硬套其他家长的经验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活学活用,因材施教。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孩子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家长应宽容孩子的不足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作为家长,我们教育孩子,不是盯住孩子的过错不放,而是学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理解、包容孩子,进而正确地引导孩子,让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够很快改正。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少犯错,少犯大错,少犯一些低级的、本不应该犯的错,不犯同样的错,不在同一块石头上绊两跤。
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宽容与理解往往比对孩子一味的批评处罚,更能让孩子心悦诚服,给孩子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可以说,家长的宽容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能引导他们走出阴霾,走向光明。
印度民族英雄甘地在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时说过:“是父亲那崇高的宽容态度挽救了我。”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呢?
原来,甘地出生在一个小藩王国的宰相之家。从小就爱撒娇,性格也不开朗。他对父母十分顺从,对周围的事物也特别敏感,自尊心很强,一旦被人奚落,马上就会哭鼻子。在学校一挨老师批评,就难过得受不了。
少年时期,由于好奇,他染上了烟瘾,后来发展到偷兄长和家臣的钱买烟抽,而且越陷越深。渐渐地,他觉察到自己偷别人的钱,背着父母抽烟的行为太可耻了,一想起来,就觉得无脸见人,内心十分痛苦,甚至还想过自杀。当他终于忍受不了痛苦的折磨时,便把自己的整个堕落过程写在了笔记本上,鼓足了勇气,交给了父亲,渴望得到父亲的严厉批评、惩罚,以减轻内心的痛苦。
父亲看后,非常生气,心情十分沉痛。但是父亲深爱孩子,没有责备他,只是伤心地流下了眼泪,久久地凝视着儿子。甘地看到父亲痛心的样子,受到极大的刺激,更加悔恨、内疚、自责,深感对不起父亲对自己的期望。从此,他痛下决心,彻底改正了错误,走上了正路。从那以后,甘地在行为上很少出现过失。事隔多年,每当甘地回顾那段经历,总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说:“父亲用他慈爱的眼泪,洗净我污浊的心灵,用爱心代替鞭打,他的眼泪胜过千言万语的训诫,更加坚定我改过向善的决心。虽然当时我准备接受任何严厉的处罚,如果父亲真的责备我,可能会引起我的反感,而无益我德性的进展。”
甘地的事例说明了家长对孩子的宽容能产生巨大的能力,在一般的情况下,宽容运用得当,以情感激励孩子,比动之以武力吏有效。因为这其中包含了家长对孩子的信任和对孩子认识错误态度的肯定。家长在对孩子的品德教育中,尤其是孩子有了过失而又主动认识错误的时候,应当以宽容的态度给孩予以心灵上的抚慰,进而强化孩子改正错误的勇气。而粗暴的打骂未必能够使孩子吸取教训。
一个孩子在他的日记里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
今天我放学回家,接到妈妈的电话,妈妈要加班,要很晚才回来。我很高兴,因为我可以去网吧玩游戏了。
在网吧打了两个小时的游戏,回到家后,没想到妈妈已经回来了,我当时害怕的不得了,心都要从肚子里跳出来了。妈妈很严肃地问我:“这么晚了你去干什么了?”
我很怕妈妈惩罚我,便骗妈妈:“我去楼下小强家和他一起做实验了。”
妈妈摸了摸我的头,没有再问什么就让我去做作业了。后来,在妈妈与爸爸和谈话中我才知道,妈妈知道我去了网吧,因为网吧里有好多人吸烟,我身上有很重的烟味。我还听到妈妈说:“我知道小峰是个好孩子,他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
从那一刻起,我觉得妈妈很伟大,我一定不会辜负妈妈的希望,我会努力做一个好孩子的。
事实上,宽容并不意味着放纵,也不是无原则的偏袒和迁就,而是要家长把握孩子的心理,把握孩子成长的规律,不要盲目地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批评和惩罚,而是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孩子。很多事实都证明,只要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宽容比惩罚更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其实,家长不仅要在教育孩子时表现出宽容,给孩子做好表率,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强化自己的行为,如,对待家人的一些小毛病不要不依不饶、吵闹不休,对待别人的过错,不要斤斤计较,老担心自己吃亏。这样,孩子自然能在家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成为一个宽容、有度量的人。
一般来说,家长要想以自己的“宽容”换得孩子同等的宽容品质,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孩子的过错,要宽容,不要责难
这就要求我们的家长,不要老盯着孩子的过失不放,家长的眼睛里有时要能够“掺点少子”。不要指责、不要责难、不要讽刺、不要挖苦、不要埋怨、不要或协、不要惩罚。指责、责难、讽刺、挖苦、埋怨、威胁、惩罚这些做法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更糟糕,它往往会培植孩子怨恨和激起孩子的反抗,有的孩子因此受到恐吓,会严重忧郁。
其次,宽容不等于放任,对于孩子的过错,家长的教育是少不了的
很多时候,孩子不小心犯了错误,做家长的知道后,因没能控制住自己“失望”“不满”的情绪,对孩子恶语相向、拳脚相加。这种做法非但不能让孩子真正改正错误,还可能让孩子因此自暴自弃,走上了不归路。当然,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方向,纵容孩子的过错,对孩子的错误不闻不问,这种做法同样只会让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家长等到双方的情绪都稳定以后,对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晓之以理,让孩子认识自己和改正自己的错误,特别是要与孩子一起分析这次行为是不是一种过错,要达成共识,因为不少孩子感到委屈的是,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一种过错。
要与孩子一起心平气和地分析产生这次过错的原因,以避免孩子再次重蹈覆辙,犯同样的过错;要与孩子一起分析每种过错所产生的不好的影响,对他人的伤害,对自己的伤害,特别要分析对孩子自己产生的不好的影响。
再次,让孩子承担一定的责任,付出一些代价
家长对孩子的宽容归宽容,对自觉性不高的孩子,还是应该适当地让他们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必要的,但这要讲究方法,要适度,以不伤害孩子为前提。
从长远看,不仅仅要进行这种教育,还应该配套与孩子进行约法三章,对于孩子来说,有智有谋的约束与激励,也是必要的。
最后,当孩子犯了错以后,家长还可以要求孩子弥补损失
如,孩子犯了某种过错,家长可以对孩子这样说:
“孩子,我们遇到了困难,看来我们有些麻烦了,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它好不好?”这时孩子心里一定会感激父母。
“孩子,爸爸妈妈建议你今后这样做好不好?”
“孩子,我要是你的话,我将这样做,你看行不行?”
值得注意的是,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对孩子批评不能只是一味指责,而应该是建设性地批评,它主要的功能在于指出孩子在当时情况下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这种建设性的批评是有益的,它不涉及孩子的人格,只是指出如何解决当时的困境,就事论事,没有攻击人身。这能让孩子很好地接受教训,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只有善于宽容孩子的不足的家长,才不会苛责孩子,更不会遏制孩子的成长。这样,孩子才能有机会发现自己的优点,正视自身的缺陷,宽容自己,接受自己,以不至于畏手畏脚,这对孩子的一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美国家庭的教子法则
美国《华盛顿邮报》在一篇文章中对父母如何教育子女使他们健康成长提出了12条基本通用法则:
第一条,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第二条,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第三条,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争。
第四条,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第五条,声音法则:尽管孩子在家里没有决定权,但一定要倾听他们的心声。
第六条,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第七条,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第八条,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第九条,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在现实世界可能产生的后果。
第十条,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第十一条,20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保持至少20码的距离。
第十二条,4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who)一起、在什么地方(where)、在于什么(what)以及什么时候(when)同家。
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总结的教育孩子40法,集中反映了西方的家教观:
1.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要耐心、老实地作出回答。
2.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3.建一个陈列架,让孩子在上面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
4.不因孩子房问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骂他,只要这与他的创作活动有关。
5.给孩子一个房间或房间的一部分,供孩子玩耍。
6.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很可爱,用不着再表现自己。
7.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8.帮助孩子制定他的个人计划和完成计划的方法。
9.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
10.帮助孩子修改他的作业。
11.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
12.家长养成合理的行为习惯并留心使孩子学着去做。
13.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
14.允许孩子参加计划家务和外出旅行的事情。
15.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让孩子干他自己喜爱的事情。
16.教孩子与各种年龄的成年人自由交往。
17.定期为孩子读点东西。
18.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
19.鼓励孩子编故事,去幻想。
20.认真地对待孩子的个人要求。
21.每天都抽出一些时间和孩子单独在一起。
22.不用辱骂来惩治孩子。
23.不能因孩子犯错误而戏弄他。
24.表扬孩子会背诗、讲故事和唱歌曲。
25.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
26.详细制定实验计划,帮助孩子了解更多的事情。
27.允许孩子玩各种废弃物。
28.鼓励孩子发现问题,随后解决这些问题。
29.在孩子做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
30.不要空洞地和不真诚地表扬孩子。
31.诚实地评价自己对孩子的感情。
32.不存在家长完全不能与孩子讨论的话题。
33.让孩子有机会真正作决定。
34.帮助孩子成为有个性的人。
35.帮助孩子寻找值得注意的电视节。
36.发挥孩子积极认识自己才干的能力。
37.不对孩子的失败表示瞧不起,且不对孩子说:“我也不会干这个。”
38.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
39.相信孩子的理智并信任他。
40.让孩子独立完成他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部分,哪怕不会有积极的结果。
另外,还有美国孩子对父母的“告诫”。这些也值得家长深思:
■我的手很小,无论在什么时候,请您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腿很短,请慢些走路,以便我能跟上您。
■我的眼睛并不像您那样见过世面,请让我自己慢慢地观察一切事物,并希望您不要对我加以过分的限制。
■家务总是繁多的。我的童年是短暂的,请您花一些时间给我讲一点有关世界上的奇闻,不要把我当作取乐的玩具。
■我的感情是脆弱的。请您对我的反应敏感一点,不要整天责骂不休,对待我应像对待您自己一样。
■我是“上帝”赐给您的礼物,请爱护我,抱我的时候要经常教我做运动,指教我靠什么生活,训练我对人的礼貌。
■我需要您不断地鼓励,不要经常严肃地批评和威吓。但要记住,您可以批评我做错的事,不要批评我本人。
■请给我一些自由,让我自己决定有关的事情,允许我做错事或不成功,以便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有一天,我会随心所欲地、正确地决定自己。的牛活之路。
■不要让我经常重做某件事情,我知道做事是困难的,请不要试图把我同别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相比较。
■不要怕我同您一起去度周末。小孩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愉快,正像父母从小孩那里得到欢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