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恰当的关爱和安全为基础,培养孩子的胜任感
你应该给孩子机会让他施展并了解自己的行为结果。这可以通过行为与结果(正面的或负面的结果)的联系来完成。例如:一个女孩由于没有付出必须的努力而没有被幼儿园的合唱队录取,父母可以用平静但是坚决的语气指出,没有被录取的原因就是因为努力不够。可以用实例证实这一点,比如她怎样偷懒,不好好练习唱歌,而且练习的曲目都不熟悉等。父母要用支持鼓励的态度告诉她,如果她肯下功夫练习,提高她的演唱技巧,她就有机会在下个季度的筛选中脱颖而出,顺利入选,要让孩子明确地知道,这一切都取决于她自己。相反,如果她的父母这么和她说,一切都是评选委员会的错,她比那些被选上的队员强多了!这样的话,孩子就会认为这个结果跟她没有任何关系,她也不会对这个结果承担任何责任。她也就不会看到造成今天的结局与缺乏努力之间的必然联系,也不会因此而受到促动去下功夫练习,提高技艺,争取在未来有机会加入。
3.给孩子提供广泛的机会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的力量和信心。因此,引导孩子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会扬长避短,增强信心。
因此,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让他们取得成功的同时也体验到一些失败,以便他们可以发展广泛的胜任感。一般胜任感是建立在广泛活动的经验基础上的,它比建立在有限经验基础上的信心更具弹性。你对孩子的能力所持的信心,对孩子的胜任感的发展也起了重要影响。你应该问问自己,你对你的孩子的一般能力有什么样的知觉,对他在特别的成就性活动中的能力有什么知觉。你也应该考虑你对孩子的能力是如何认为的,对孩子的能力知觉你传递了怎样的信息。你是告诉孩子你相信他是有能力的吗?还是让孩子知道你认为他是没有能力的?
4.相信孩子的能力,告诉孩子:“你能行”
许多家长内心希望孩子很有能力,但他们又处处不放心,怕孩子“不会”,“做不好”,“太难”而想帮助孩子,殊不知,这正是阻碍孩子胜任感形成于发展的不利因素。应家长的不相信,孩子慢慢地对自己失去信心,失去自己努力去探索、去追求、去锻炼的自觉性。这样,大人们也忘记了只有通过各种锻炼和磨炼才能使孩子成为一个有用之人的道理。因此,要想培养孩子的胜任感,家长应该充分相信孩子,给孩子自信尝试的机会与空间,用激励的办法去促使孩子主动做事情,而不是以年龄为由去阻止孩子做某件事情。
“你能做好”,这是家长大脑中首先要设定的一个前提。应该相信,孩子和大人一样也能把事情做好,孩子随时随地都应该学习生活的本领。虽然有成功也有失败,但不能因为失败而影响孩子自身的价值,关键之处在于孩子是否敢于尝试,敢于面对失败,同时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会受到影响。所以应该鼓励孩子主动做事情,既不能打击孩子,也不要过分表扬,因为过分的表扬容易使孩子产生骄傲的情绪。总之,适当地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孩子得到一种自我满足,增强自尊和成就感,从而不断增强他的自信心。
5.让孩子做他们感兴趣、擅长的事情
很多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时,总是很容易就能把做好,且产生自豪感与胜任感。因此,家长应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把它做好,这对孩子自信心、胜任感的培养很有帮助。
总之,孩子的自信心是籍着他们的胜任经验培养起来的。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充分制造机会,让孩子去“胜任”某些事情,让孩子在你的支持与鼓励之下建立起自信的屏障,获得成长的勇气。
积极的自我暗示使孩子产生自信心
美国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一个不懂得自我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得到他人或者自己的激励之后,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经常受到他人的鼓励,且善于自我激励的话,就可以发挥出自身最大的潜能,把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现实。反之,一个人如果得不到鼓励,更不懂得自我激励的话,即使各方面条件比别人优越,但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注定将来不会有大的作为。
对于孩子来说,自我激励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氧气。这种氧气能帮助孩子提升自我形象,同时,这些好形象、好表现,又会成为他自我激励的理由。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后,就能从根本上推动孩子勇敢地去获取更大的进步。因此,家长应从小让孩子学会自我喝彩、自我鼓励。
那么,家长应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呢?以下是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激励自己行动的几个简单办法:
1.改变表扬用语的代词
戒掉孩子依赖外部赏识的一个最方便的方法是在你对孩子的表扬中改变代词:只要把“我”改成“你”,把“我”(父母)对你(孩子)的表扬改造成你(孩子)对孩子自己的表扬。这种简单的变化去除了赞许声中的强调色彩,而是更多地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如:“你今天这么用功,我真为你感到骄傲。”改为:“你今天这么用功,你一定为自己感到骄傲。”
2.鼓励孩子自己表扬自己
我们可以从早到晚告诉孩子我们是多么为他们骄傲,但孩子们迟早总要依靠自己内心的动力前进。有些孩子完全依赖成年人的赞许,连怎样认可自己都不知道了。帮助他们的一个简单办法是指出他们做得正确的事,然后提醒他们从内心承认自己。
比如,你的孩子在做了一件错事后主动承认错误,这时,你可以告诉他:“你这样做需要非常大的勇气,你应该对自己说:‘我做了一件正确的事,一件了不起的事’。”
你可以教孩子玩一个自己跟自己谈心的游戏:让孩子自己给自己起一个名字,一个爱称,并且在心里这么称呼自己。这可以是一个显赫的头衔,比如“××总统”,也可以是一个甜甜的昵称。
告诉孩子,当他们感觉疲倦、烦躁、懒惰的时候,就自己对自己说话:“来吧,小机灵鬼,只剩最后一道题了,我们一起把它做完吧,我知道你一定行!”
告诉孩子,当他们已经尽了自己的努力,不管最后的结果怎样,他们都应该在心里赞赏自己:“哦,小凡,我知道你已经做了你应该做的,而且做得不错。我知道你下次会做得更好。
3.帮助孩子制定激励目标,朝着目标前进
要让孩子明白如果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一句空泛的“我要成功”是毫无意义的。比如,孩子英语发音有问题,就可让他为自己设置一个目标——把每个音标都读准。孩子能自觉地为读准每个音标而努力,那么他就迈出了自我激励的第一步。章程的妈妈是这样教会章程自我激励的——
黄程的学习成绩很差,他的妈妈给他请过家教,也请老师对他特殊照顾,但他的成绩一直在班级后十名徘徊。因此,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一次偶然的机会,妈妈发现,皇程虽然成绩不好,但是心肠很好,很乐于帮助别人。他积极地为班级打扫卫生、为别的同学修理凳子。甚至替受欺负的同学打抱不平。于是,聪明的妈妈就抓住孩子这个优点,经常夸奖他:“儿子,我为你乐于助人的精神感到自豪。”由于妈妈的表扬和鼓励,黄程在潜意识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因此,他在班里表现得更加积极了,后来,竟然被老师和同学们选举为班长。
当了班长的黄程更加自信了,不但认真地完成班长所负责的任务,还想在任何事情上都起带头作用。看着自己的学习一直没有进步的成绩,黄程痛下决心:一定要赶上去,在学习上也能引领班里的同学。在妈妈的引导下,黄程经常对自己说:“我都可以当班长了,学习肯定也能上得去!”
现在,黄程的学习成绩虽然不是班里最好的,但是与他以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黄程的妈妈特别很欣慰,也很骄傲!
4.强化孩子的自我激励
把孩子对自我的肯定稳定下来,并且加以强化。这非常重要,孩子们可以从中领会到:自己的努力和良好的行为是一种很好的奖赏。
有多种办法可以达到这个效果,这里只简单提出几个:
(1)记一本成功日记
给孩子一本日记簿,让孩子至少每周一次花几分钟时间写出(或画出)自己获得的成功。告诉孩子,成功的定义是:自己对自己作出的任何改进,以及为这种改进付出的努力。
(2)让孩子给自己写信
鼓励孩子在自己行为良好或尽了自己努力追求成功的时候,写一封信给自己。在写信的时候,他可以随意使用一个他喜欢的身份,比如自己的父母,比如班主任和校长,也可以是某个电影中的英雄。在信里,他应该描述自己认为好的行为,并且对此提出赞赏和鼓励。
(3)让孩子自己给自己设计一份奖品
在家里准备一些类似彩色纸、画笔、颜料、碎布等物品,告诉孩子,他只要做了一件令自己骄傲的事,并且对父母描述自己所做的事,就可以自己为自己设计制作一份奖品:图画、贺卡等。
5.让孩子对目标产生紧迫感
光有目标没有努力,目标只能成为“空头支票”。自我激励是让孩子确定目标后,产生向目标靠近的动力。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很差,可能刚刚确定目标的时候斗志昂扬,没过三分钟,热情就不在了。家长在教孩子自我激励时,一定要让他有紧迫感。不妨建议孩子每天大声朗读自己的目标计划,在朗读的过程中,无形加强了他对目标的认知。光有认知还是不行,还有让他知道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有多少付出才会有多少回报。如,孩子想组装一个模型,你需要告诉他,成型之前的模型是什么样子的,经过什么样的努力,才能达到现在的样子。最后,还要对孩子的目标给予适时的时间限制。如果没有时间限制,孩子会觉得这个目标太过遥远,从而自我放松。因此,孩子的每一个目标都要规定一个固定的时间,并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之前达到目标。有了时间约束,孩子的行动才会有紧迫感。
6.让孩子经常告诉自己“我能行!”
如,魏书生20多年来在全国各地上了很多大型公开课,在课前为了让自己和上课的学生放松,他总是领着学生大声说,我能行,我一定能行!结果每堂课学生都精神饱满,课堂效果也非常好。所以平时教师要随时暗示学生,我能行,我有能力完成这件事。要让学生随时学会自我激励,让学生把即将去实践的事情化成一种成功的动力,不断进步。
7.帮助孩子通过控制呼吸缓解压力,实现积极的自我暗示
心情的平静和身体的健康是你以正确方式思维和感受的必然结果。心理学家和精神病专家都指出,当思想传递给潜意识时,在大脑的细胞中会留下痕症,它会立刻去执行这些想法。让孩子学会控制呼吸,能帮助孩子变得平静,从而达到能用正确的思维思考问题的目的。
具体做法是:保持坐姿,身体向后靠并挺直,松开束腰的皮带或衣物,将双掌轻轻放在肚脐上,要求五指并拢,掌心向下。先用鼻子慢慢地吸一口气,大约数四个节拍,然后慢慢吐气。也用四个节拍每次连续做4~10分钟即可。也可以闭上眼睛做,边做深呼吸边想象一些美好的情景,效果会更好。
8.让孩子每天为自己设计一幅美好的蓝图
孩子为自己每天设计一幅美好的蓝图,是一种有效的、积极的心理暗示。这种设计最好具体一些,比如当孩子每天晚上睡觉前,或者每天早上睡醒后,让孩子自觉地躺在床上,放松自己,然后想象一下自己今天、明天以及以后的目标和成功之后的美好前景,最后用积极的心理暗不对自己进行鼓励。这样的心理暗示是发白潜意识的,是真实的,也是最有效的。
一个人是否能给自己喝彩,会不会自我激励,影响着他未来的发展高度和空间。给自己喝彩的人,即便天赋平平,也能够在挫折面前不低头,遇到困难把它踩在脚下当台阶,这样的人注定会走向成功。不会给自己喝彩的人,因认识不到自己的能力,看不清自己的优势,不会自我激励,行为上也会表现出懦弱的特点,这样的人没有困难时不前进,遇到挫折时容易逃避,缺乏自信,将来可能会一事无成。
总之,外界的鼓励再强大,也需要内心的自我激励,如此,才能产生真正的力量。所以,父母对孩子的鼓励再多,孩子自己没有在内心形成一种强大的激励机制,也终是无济于事。
因此,让孩子从小学会自我激励,就是为孩子打了一针预防针——预防他在未来的路上碰到困难时,没有勇气面对。这针预防针可以让他增强对困难的抵抗力,越早注入效果越好。有了这一预防针,等于给孩子提供充沛的原动力,使他可以冲破重重障碍,成为一个自尊、自信、自强、敢作敢为的人生斗士。
成功能激励孩子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
把一条梭鱼放养在有很多小鱼的鱼缸中,让它随时可以吞吃小鱼。一段时间后,心理学家用一片玻璃把它与小鱼隔开。这样,梭鱼再想去吞吃小鱼时自然就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随着失败次数的增加,它吞食小鱼的希望和信心也随之逐渐下降,最后完全丧失信心。在实验的最后,心理学家把玻璃拿开了,可那只梭鱼依然无动于衷,最终饿死在鱼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