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子幼儿时期直到高中时代,我一直用“商量”的办法同他相处。“商量”使亲子间增进了感情,避免了冲突和对抗;“商量”使儿子学会了从别人的角度来观察事情,思考问题,学会了民主和平等、尊重和友谊。
尊重孩子的家长,也会受到孩子的尊重。时常被家长请去商量某件事情的孩子,到了他要做一项决定的时候,也会主动地去跟家长商量,而不是一意孤行。家长要时刻记得,孩子也是家庭重要的一分子,许多事情,要和孩子商量着办。学会与孩子商量,是两代人沟通的好方法。人和人之间,如果互相不沟通、不交流,是无法相互了解的。
当然了,商量,不是简单的迁就,而是家长与孩子对话、沟通、相互了解,形成双方可接受的意见或办法;商量,不是家长发号施令,而是真正地把孩子当作一个人,更当作一个孩子来对待。
第一,以协商的口吻处理亲子冲突。当亲子关系出现冲突时,父母总是不愿意自己的父母权威受到挑战,希望以父母的权威来压制孩子,使孩子改变主意。实际上,孩子不仅不会听从父母的意见,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恶化亲子关系。明智的父母在这种情况下要学会使用协商的口吻,让孩子体验到父母的尊重,体验到人格的平等,这样,孩子在接受父母的意见时就比较顺利。冲突产生时,每个人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尊严,不希望被他人压制,孩子也是如此。只有父母放下架子,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人来看待,与孩子进行协商来处理问题,孩子才会愿意接受父母的建议,共同解决问题。
第二,孩子的事情一定要与孩子商量。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孩子的事情一定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选择,父母不可替孩子包办,即使父母有自己的想法,也要通过协商的方式,把自己的意见传达给孩子,让孩子权衡利弊后再作出选择。每一个孩子都会出现与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孩子们都希望父母能够尊重自己的意见,毕竟,许多事情都需要孩子付出努力才能实现。如果父母忽视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一味地用父母的威严来压制孩子,孩子即使口头上同意了,内心也无法产生努力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已经感觉简直就是受罪,怎么还可能与父母和睦共处呢?因此,父母一定要把孩子的事情交给孩子自己处理,父母的意见只能通过建议或者协商的方式传达给孩子,帮助孩子全面地认识问题。
第三,和孩子约法三章。对于孩子的问题,尤其是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一定要与孩子协商后制定规则,并约法三章,使孩子遵守。不过,父母千万不可自作主张制定规则让孩子遵守,这样的规则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约束意义。与孩子约法三章,仅仅是因为孩子缺乏自制力,规则是帮助孩子约束自己的,而不是惩罚孩子的,父母们一定要认识到这个问题。因此,规则一定要孩子内心认可的,父母一定要与孩子协商后再制定规则,避免产生亲子冲突。
与孩子一起分享
一个犹太人非常酷爱打高尔夫球。
在一个安息日,他觉得手痒,很想去挥杆,但犹太教规定,信徒在安息日必须在家休息,什么事都不能做。
这个人开始还想熬过这一天,无奈越是不能打,越是想打,他最后终于忍不住了,决定偷偷去高尔夫球场,想着打九个洞就好了。
他想:“我只打一会儿就溜回家,别人谁也不会知道的。”
他来到球场上,谢天谢地,别的犹太人都很守规矩,球场上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这个人乐了,断定不会有人知道他违反规定,拿起球杆就开始操练起来。
然而,当他在打第二洞时,就被巡查的天使发现了。
天使生气地来到上帝面前告状,说有一个人不守教规,居然在安息日出门打高尔夫球。
上帝听了,回答道:“知道了,我会好好惩罚他的。”
第三个洞开始,这个犹太人打出超完美的成绩,几乎都是一杆进洞。
犹太人兴奋极了,他甚至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打到第七个洞时,愤怒的天使忍不住又跑去找上帝,质问道:“上帝啊,你不是要惩罚这个人吗?为何不见有惩罚?”
上帝笑着说:“我已经在惩罚他了。不信我们去瞧一瞧。”
上帝和天使于是来到球场上。
犹太人打完九洞,几乎次次得手,是他从来没有过的好成绩,他高兴的忘乎所以,把自己的诺言抛到了九霄云外,决定再打九个洞。
犹太人打完十八个洞,成绩比任何一位世界级的高尔夫球手都优秀,犹太人欣喜若狂,绕着球场又跑又跳,高叫道:“上帝!我破了世界记录!我破了世界记录!”
天使很生气地问上帝:“这就是你对他的惩罚么?这样的惩罚未免也太舒服了吧?”
上帝说:“别着急,再等一等。”
两三分钟之后,平静下来的犹太人绝望地蹲在地上,痛苦地仰天大叫道:“上帝,我破了世界记录,可我却不能够对任何人说啊!”
“一份快乐与人分享,就会变成两份快乐;一份痛苦两人分担,痛苦就只有原来的一半。”父母要学会与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在分享的过程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才会越来越亲密,心与心才会贴得更紧。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心理体会,当自己有何喜怒哀乐时,总想和人一起分享。我们成年人,有和人分享的心理需要,同样,孩子也需要人与他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因此,父母要注意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
让我们就以下的场景作比较:
场景一
孩子在学校和同学闹了别扭,心里正烦乱着,回到家后沉默不语。
家长A:“到底发生什么事了?你快说呀!”
家长B:“你不想说一定是有原因的,没关系,你什么时候愿意告诉我了,我都会为你分担的。”
场景二
孩子考出了好成绩,心里很高兴。
家长A:“就这样的成绩把你美的,快复习去,下次考个全班前五名。”
家长B:“你真棒,有进步!”
场景三
孩子抱怨说:“今天作业真多,难道老师要累死我不成!”
家长A:“这点作业算什么?你太懒了!”
家长B:“是吗?你大概多长时间可以完成呢?你能不能一边洗澡一边思考作业怎么写,这样也许可以做得快一点。”
家庭应是充满理解信任、能够让孩子身心轻松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样孩子才会觉得家长是可信赖的朋友,乐于和家长交流商讨,从而有利于孩子的开朗、坦诚、坚韧等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家长A总以大人自居,一点都不懂得体谅孩子的心情,而家长B则十分开明,时常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思考问题,懂得与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而作为父母,更应学习家长B,懂得在孩子的生活中设置快乐的元素,因为与人分享快乐就是给予别人的一种爱,反之,如果快乐没有人分享就是一种惩罚。分享快乐还包含欣赏别人的含义,欣赏别人其实就是真诚地去分享对方的闪光之处。有人说,我们不见得都喜欢我们所赏识的人,但一定喜欢赏识我们的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父母与孩子分享快乐,孩子就一定会更亲近父母。
日本作家森村诚一说过:“幸福越是与人分享,它的价值便越会增加。”所以说,“分”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实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享”的人是快乐的,因为他感受到了真爱和友谊。
分享是快乐的大门,学会分享,你就进入了快乐的城堡。
独享是痛苦的大门,只去独享,你就走进了痛苦的泥潭。
分享的回报在很多时候都是生活的惊喜,分享的习惯除了拥有朋友,拥有关怀,还拥有不一样的体验和经历。分享的时候让我们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份纯粹的快乐和一种回归的质朴与真诚,与这个浮躁的社会相比,分享的过程让人彼此心里充满阳光。
其实,家庭教育的过程就是家长与孩子互相融合的过程,与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意味着家长更多的是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如果因为忙而忽略了与孩子分享情感的需要,也就等于剥夺了孩子健康成长的养料,阻碍了孩子全面发展的进程,还会给孩子造成性格和心理的缺陷,这样的家长不管有什么样的理由,都是不称职的。
无论工作压力有多大,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都会尽量与妻女共进晚餐,分享一天的喜怒哀乐,有时还玩一种名叫“玫瑰和刺”的游戏。身为“总统老爸”和“第一夫人妈妈”,奥巴马夫妇秉持几点准则,努力为11岁的马莉娅和8岁的萨沙营造一个严格而自由的环境,希望她们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快乐成长。
家庭应是充满理解信任、能够让孩子身心轻松的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样孩子才会觉得家长是可信赖的朋友,乐于和家长交流商讨,从而有利于孩子的开朗、坦诚、坚韧等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作为家长,应向奥巴马学习,懂得在孩子的生活中设置快乐的元素,因为与人分享快乐就是给予别人的一种爱,反之,如果快乐没有人分享就是一种惩罚。分享快乐还包含欣赏别人的含义,欣赏别人其实就是真诚地去分享对方的闪光之处。有人说,我们不见得都喜欢我们所赏识的人,但一定喜欢赏识我们的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家长与孩子分享快乐,孩子就一定会更亲近家长。
家长和孩子分享喜怒哀乐,对孩子来说,孩子会感觉到家长对自己的爱,也会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尊重。这样,孩子不但满足了与人分享的心理需要,而且知道了自己在家长心目中的重要位置,就会更懂得珍惜家长对自己的爱,同时会对家长的教育和引导产生积极情绪。家长和孩子分享喜怒哀乐,对家长而言,因为和孩子分享了一切,对孩子有了更多的了解、更全面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实行因材施教,也就不会轻易地对孩子进行批评与指责,或武断地下结论。因此,家长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家长,都是非常有益和重要的。孩子在分享后对家长更加敬重,家长在分享后学会了对孩子理解和宽容。有了分享,孩子的缺点与问题家长可以及时地发现,并根据情况进行有效地引导、解决;有了分享,孩子对家长抵触的情绪减少了,逆反心理没有了,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教育。
在孩子眼中,这个世界是如此新颖、神奇,而对于大人来说,这个世界也许更多的是饮食男女名利的机械重复。和孩子们在一起,父母还应做好“预习”,那就是要不断擦亮自己日渐浑浊的眼睛、装修自己日益倦怠的灵魂。
分享使孩子不再孤单,分享给孩子带来爱的曙光,分享给孩子送去前行的希望,分享能使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因此,父母要学会和孩子分享喜怒哀乐。
倾听孩子的心声
古时有一个国王,想考考他的大臣,就让人打造了三个一模一样的小金人,让大臣分辨哪个最有价值。最后,一位老臣用一根稻草试出了三个小金人的价值,他把稻草依次插入三个小金人的耳朵,第一个小金人稻草从另一边耳朵里出来,第二个小金人稻草从嘴里出来,只有第三个小金人,稻草放进耳朵后,什么响动也没有,于是老臣认定第三个小金人最有价值。
同样的三个小金人却存在着不同的价值,第三个小金人之所以被认为最有价值,是因为其善于倾听。其实,人也同样,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会道的人。善于倾听,消化在心,这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应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可是,在现如今的一些家庭中,有些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倾听对孩子的重要性。
孩子一旦有问题,家长总爱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去评判孩子所做的一切,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轻则呵斥重则打骂。孩子因失去说话的权利或者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家长的重视,只好将委屈和不满埋藏在心里,长此以往,做家长的就很难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这样对孩子的教育就会无所适从。另外,孩子的说话权得不到家长的尊重,家长不让孩子把话说完,一方面不利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使孩子产生自卑情绪。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与家长产生对抗情绪,以致双方相互不信任,产生沟通困难的问题,甚至还会造成孩子的不良心理。
外国有句谚语:“用十秒钟的时间讲,用十分钟的时间听。”善于倾听,是说话成功的一个要诀。据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一些学者的研究,成年人在一天当中,有7%的时间用于交流思想,而在这7%的时间里,有30%用于讲,高达45%的时间用于听。这说明,倾听在人们的交往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同样,对于家长而言,宁可做一个能说会道的家长,不如做一个会倾听孩子心声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