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全家一起做运动
要让孩子喜爱运动,爸爸妈妈要多动脑筋,最好是全家上阵,全身心投入,就会其乐融融。
泉泉四岁了,小家伙运动的时候,父母会和他一起玩,让他运动得更开心。父母假装自己是体育解说员,还像真正球场观众那样做“波浪”似的欢呼。这样做对泉泉非常有用,不管是不是得分了,小家伙都玩得非常高兴。在玩的过程中,孩子的身体得到了锻炼。
父母的参与和支持让泉泉从小就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
3.教给孩子锻炼身体的正确方法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身体素质发展最关键的时期,黄金时期不容错过,否则将贻误终身。作为家长,要了解一些基本的体育常识和生理常识,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体质状况,合理分配锻炼时间,掌握锻炼技巧,切不可因噎废食或锻炼过度。具体做到:
⑴从初步运动开始
发展儿童走、跳、钻、爬、攀登之类的基本动作,使儿童动作协调、灵活、敏捷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用录音机放一些轻音乐,让孩子模仿你伴着音乐做连续的各种练习动作,如伸展,扩胸,腰、臂、腿绕环等。为了发展孩子的柔韧性,可带孩子弯弯腰、踢踢腿、翻翻斤斗等。
⑵不宜让孩子做心肌负担过重的运动
儿童的心脏发育还不完善,容积小,心肌纤维细,不适应心肌负担过重的运动。因此,宜采取以发展有氧代谢功能为主的运动项目,如强度中等的慢步长距,球类活动,体操,跳绳,打羽毛球,滑冰以及各种游戏等。
⑶运动量要适宜
正确掌握强度、时间,会使儿童的健康得到较大的提高。父母最好帮助孩子写锻炼日记。记录每日的锻炼时间,运动项目,进展情况,以及儿童的身体反映等。以便做到循序渐进,逐步调整。
⑷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
儿童处在长身体的时期,需要充足的睡眠。安排儿童体育活动,一般宜在清晨。清晨空气新鲜,室外活动能使大脑皮层迅速消除睡眠时的抑制状态,又可获得大量的氧气,对一天的学习、生活都有益处。早晨活动,不要起得过早,锻炼时间三不宜过长,一般半小时就可以了。锻炼后的饮食也应给以额外的补充。
⑸要观察孩子锻炼后的身体受化
家长可以从孩子的呼吸、脸色、汗量、声音、动作等情况,掌握儿童的运动效果,以便灵活安排他们的锻炼内容和程序。
此外,父母还应鼓励儿童学点体育知识,有计划之让儿童看点体育表演和体育杂志,培养儿童锻炼的兴趣。节假日还可带孩子出外郊游、登山、跑步,跟大人一起活动,孩子的兴致会更浓。
4.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意志力
孩子的意志力薄弱,不能持之以恒。许多孩子的家庭条件优越,自小就被宠爱,做任何事情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持之以恒的意志力。锻炼身体实际上是很艰苦的,它不仅要劳其筋骨,而且要苦其心志,尤其是要做到风雨无阻更为不易。因此,这些孩子总是为自己寻找客观的理由,躲避身体锻炼之苦、之累,实际上是不能克服心理上的薄弱意志。对锻炼身体有浓厚的兴趣但意志力不够坚强的孩子,父母应多鼓励,制定锻炼计划,并适当地创造奖励条件,进一步巩固强化孩子的兴趣。
5.尽量少让孩子去健身房锻炼
也有部分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的学生,趁暑假报名参加了健身俱乐部,准备天天去锻炼。但专家指出,青少年运动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心肺功能及耐力,健身房的器械训练并不适合学生的身体特点:“器械训练主要是增强肌肉,而学生还没有进入肌肉生长的高峰期,如果这个时候进行肌肉负重的力量型训练,一会使局部肌肉过分强壮,影响身体各部位匀称发育,二是一些负重训练会挤压骨骼从而影响身体长高。另外,肌肉过早受刺激,会给心脏等器官造成较重的负担,还可能使局部肌肉僵硬,失去正常弹性。”
总之,体育运动是一个人强身健体是保障,为了孩子更好地适应未来高强度的生活,作为家长请从小培养孩子体育锻炼的习惯。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刘红自从去年前升入六年级后,学习压力变大了,每天放学回家,除了做作业、预习功课,还要写练习题到很晚。渐渐地,她觉得眼前的世界变得模糊起来,虽然坐在第一排,却仍旧看不清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只能看见一些断断续续的白点。
然而,她发现眯着眼睛就能够看清东西,便觉得挺好玩,于是,每次上课,她都眯着眼睛看黑板。养成习惯后,她即使不看黑板也习惯眯眼了。妈妈发现她总爱眯着眼睛看东西,赶紧带她去看医生,这时候,刘红已经近视三百多度了。
近年来,据卫生部、教育部调查,目前我国学生的近视发病率居世界第二位,人数居世界之首。来自上海的消息显示,2004年上海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51.86%,(其中小学生为30.02%,初中生为63.32%,高中生高达79.34%)。杭州市最近对部分中小学生的体检结果显示,60%的人患不同程度近视,比两年前上升了10%,其中中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率为70.05%。青少年近视率的居高不下,并随着学历的提高逐年递增的现象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谈到造成近视的原因,超过六成的近视学生将之归咎于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及打游戏机,四成近视学生认为睡眠不足、功课过多,这也是造成近视的一个原因。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孩子用来观察美丽世界的法宝。因此,作为父母,要保护好孩子的眼睛,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具体做到:
1.让孩子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如果身体状况不好,就会影响视力。如患有贫血、神经衰弱、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或全身发热疾病期间,视力一般都比平时要差。当情绪低落、睡眠不足、长期生活无规律时,人的视力也会有所下降。因此,家长应该让孩子注意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
2.改善照明条件
不良的光源会在不知不觉中对眼睛造成伤害。太强或太弱的光对眼睛都是有害的。大量研究表明,学生的近视和夜间长期用不科学照明光源有直接关系。因此,灯光照明一定要特别注意,要选择良好的、亮度足够的照明灯具。最理想的照明条件是自然光。
孩子晚上看书,为使桌面上获得合理的照明度,就要根据灯管(泡)的瓦数适当调整灯的高度,家长要使桌面照明度达到80米烛光(1米烛光即1烛光的光源照射于距光源1米的垂直平面上的照度)左右。例如:白炽灯40瓦,灯管距离桌面高度应为145厘米,30瓦应为140厘米,20瓦应为110厘米,15瓦应为65厘米,8瓦应为55厘米。白炽灯60瓦灯泡距离桌面高度应为105厘米,40瓦应为60厘米,25瓦应为45厘米,15瓦应为25厘米。灯光要来自座位的左上方,以避免阴影。还应该保持灯管(泡)有足够的亮度,旧灯管使用一定时间要更换。
3.让孩子注意阅读书写时的用眼卫生
人的眼睛看远处时,会得到休息;看近处时,要依靠它的晶状体进行调节,即晶状体变厚并向前凸出,晶状体的这种变化又依靠眼睛睫状肌的收缩来完成。当阅读书写时,眼睛离书本或书写纸的距离太近,睫状肌就要不断地处于收缩状态,时间长久了,睫状肌过于疲劳,最后失去调节的灵活性,在看远物时睫状肌仍然收缩着,以致看不清远物,形成近视眼。在阅读和书写时,眼睛和书本或书写纸的距离应保持在33厘米左右比较合适,这样有利于睫状肌、晶状体的收缩和松弛,眼睛不容易疲劳。
4.教育孩子不要长时间地连续看书
看书必须用眼用脑,孩子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不能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每次阅读以30分钟为宜,最多不要超过1节课40分钟的时间。看一段时间后应起立活动一会儿,或向远方眺望,使紧张的眼球和大脑得到放松。
5.行走或乘车时不宜看书
行走或乘车耐看书,对眼睛健康极为不利。因为在摇晃的环境中看书,光线忽强忽弱,眼睛和书本的距离忽远忽近,需要睫状肌和晶状体高速调节,不仅容易疲劳,导致视力低下,而且眼睛所看的东西移动太快,视网膜上出现一个个模糊的影像,容易导致头昏眼花,甚至恶心呕吐。
6.不要躺着看书
有些人喜欢躺在床上看书,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躺在床上看书,多是侧卧的,眼睛往往呈斜视状态,加上光线不好,时间稍长,跟睛就会感到疲劳,两眼酸胀,日子一长,眼睛就会发生变化,形成近视。另外,人躺在床上,大脑活动逐渐降低,中枢神经慢慢进入抑制状态,容易昏昏入睡。而看书却要进行一些思考活动,与躺在床上的生理状态发生对抗,容易使神经活动发生紊乱,造成神经衰弱等症。
7.教育孩子节制看电视、用电脑
家长应教育孩子,看电视要有节制,注意调节好电视的亮度,距离要适当,位置一般保持和电视的距离为3米左右,和电脑的距离保持在50~70厘米左右。看电视、用电脑的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一天不超过4小时,连续用眼中间要休息10~15分钟。
8.教孩子注意眼睛的保健
看书一小时或一堂课后,做做望远运动是十分有益的。具体做法是,向远处凝视3分钟左右,然后闭眼大约1分钟,再睁大眼睛上下左右转动眼球。这样能调节眼神经功能,并使调节眼睛晶状体的肌肉得到休息,对保持良好的视力大有好处。如果远望绿色的树木和农作物更好,因为绿色不仅能吸收强光中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而且人体的神经系统、大脑皮质、眼睛视网膜对绿色最适应,会使大脑和眼睛得到充分休息。
9.加强营养,多吃有益眼睛的食物
有的孩子如果是因营养不良,体质差造成近视的,家长则应注意对孩子营养的补充。并引导孩子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一定程度上也可防止孩子的近视。
如瘦肉、禽肉、动物的内脏、鱼虾、奶类、蛋类、豆类等,里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蛋白质又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组织的修补更新需要不断地补充蛋白质,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对眼睛也有益,缺乏维生素A的时候,眼睛对黑暗环境的适应能力减退,严重的时候容易患夜游症。
维生素A还可以预防和治疗干眼病。长期缺乏维生素A的时候,消除眼睛的疲劳,每天应该摄人足够的维生素A。维生素A的最好来源是各种动物的肝脏、鱼肝油、奶类和蛋类,植物性的食物,比如胡萝卜、苋菜、菠菜、韭菜、青椒、红心白薯以及水果中的橘子、杏子、柿子等含有胡萝卜素。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对眼睛也有益。维生素C是组成眼球水晶体的成分之一。
丰富的钙粉对眼睛也是有好处的,钙具有消除眼睛紧张的作用。如豆类、绿色蔬菜、虾皮含钙量都比较丰富。烧排骨汤、松鱼、糖醋排骨等所采用的烹调方法可以增加钙的含量。希望年轻的父母们多给孩子吃一些有益眼睛的食物,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要想让孩子拥有一对黑白分明、炯炯有神、光彩照人的眼睛。就应该让孩子从小注意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唯有合理地使用眼睛,才能让眼睛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规矩”即“规则”,它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是人们在长期的公共生活中约定俗成、共同认可和遵守的行为规范。
在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既需要自由,更需要遵守一定的纪律和原则。作为家长,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提倡尊重孩子的个性,但同时也要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行为规范,让他们懂得是非对错,知道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是父母赠与孩子的最充满爱心,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礼物之一。一个从小遵守规则的孩子,才懂得自制自律,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那么,我们应该让孩子遵守哪些规则呢?
1.遵守交通规则。教育孩子不得骑车带人,横穿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乘车要购买车月票,按秩序排队上车。
2.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上课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尊敬老师;关心集体、团结同学;爱护公物,损坏公物要赔偿;课间不得在楼内打闹,不得大声喧哗;保持教室卫生,不得乱扔纸屑杂物。
3.让孩子明白在购物时,要自觉遵守超市、商场等公共场所的秩序,购物要排队。
4.当你带孩子参观文化场馆或到公园、名胜古迹等地游览时,要让孩子明白应该自觉维持公共秩序,参观游玩要排队;注意自觉保护公共场馆设施,保持文化场馆、名胜古迹的卫生,不得乱写乱画、乱扔杂物,不得践踏草坪、毁坏花草树木等。
5.教育孩子在观看影视话剧时,要注意剧场秩序,不得大声喧哗,不得起哄吹口哨、鼓倒掌等。
6.让孩子知道不管在任何地方,都应该不随地吐痰,保持公共卫生;上厕所应该冲洗抽水马桶;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等。
7.如果有事情需要出门,要跟家长打招呼,这不仅仅是礼貌,更是一种社会常规!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只有人人遵守规则,我们的生活才会有序,我们的权利才能得到充分的享受,我们的人身安全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我们的个人成长才能顺利,我们的生存环境才能做到空气清新、清净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