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49200000004

第4章 辑一(4)

尽管我在三联书店只待了半年,然而在我40年的编辑生涯中,那是起点,也是序幕。我说40年,因为我于1987年底退休后,在没有得力的继任者的情况下,又以回聘的方式工作到1990年8月底。我自己一直保持着最初那半年养成的视别字病句为恶敌的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而且也始终坚持“管得宽”的习惯。

三联书店北京老同志联谊会编的《联谊通讯》我每一期都认真阅读,从中了解到三联书店光荣的历史以及新老同志的近况,倍感亲切。

这里,我想就势儿提一桩小事。60年代初的一天,我到百万庄外文局去看展览。

那是炎热的夏天,适值三年困难时期。那会儿把仅有的油糖肉都省下来,以便周末给孩子们改善生活。我自己的两条腿都浮肿了。正当我一步步吃力地走向电车站时,一辆小汽车突然停在我身边。车门开了,邵公文同志伸出头来,招呼我上车。他要到西单,说可以顺路送我一程。10年前在三联书店工作时,我从未跟他说过话,我甚至奇怪他还认得我。其实,对他来说,顺便带个人是桩轻而易举的小事儿,但当时却给了我莫大的温暖。

1992年1月3日

我的笔名

我先后用过七个笔名,每一个笔名都跟家族的名字有关系。棣新和素菲是纪念我三姐的。她在孔德学校念了8年书,初二时赴日,入圣心学校读英文,修女给她起了个洋名字Sophia(素菲娅),于是,素菲就成了我的笔名。三姐原先叫文棣新,回国入辅仁大学附属中学女校,改名文常韦。80年代初,萧乾和我合译《托尔斯泰中短篇小说选》,署名“棣新”,由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出版,是由英文转译的。紧接着,我又为该社由日文翻译了《永远长不大的娃娃》(曾野绫子著)、《十胜山传奇》(三浦绫子著)、《白昼的恶魔》(远藤周作著),均署名“棣新”。

三姐是七个兄弟姐妹中最倒霉的一个。偏偏在生活最困难的北平沦陷时期患上足疾,架了17年双拐,经过三次手术,1958年才甩掉拐杖,但走路有些瘸,一直跟我们一道生活。亏得多年来有她照应,我才做出了一些成绩。她是1993年去世的,2000年我们的孙女出生,我给她起名“萧文棣”,英文名字叫素菲娅,小名叫娅娅。

我母亲叫万佩兰,抽掉“佩”字,“万兰”成了我的另一个笔名。四姐的英文名字叫Marie Jose(玛丽·乔瑟),父亲曾说这与“曼坚”谐音。我的英文名字叫Maggie(玛吉),父亲认为可用“默宜”二字表达。我把他的话记在心上,就又多了两个笔名:曼坚、默宜。

60年代初,《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世界文学》都曾约我翻译配合形势的短文。我觉得同一个人的名字出现得太频繁,就交替着使用“素菲”“万兰”“默宜”“曼坚”这四个笔名。

1986年、1987年,我的两个侄女相继赴日留学。大的叫文静,小的叫李黎(从母姓)。进入新时期后,姐妹俩的名字也成了我的笔名。

我祖父于1889年中进士,我父亲于1893年生在县衙门里。父亲22岁时考上了高等文官,赴日当外交官。他把全部工资都花在培养七个子女上。然而,五姊妹死的死、病的病,大姐虽至今健在,出国近六十载,又嫁了个美国人,几乎把中文都忘光了,就连给我写信,都用英文写,偶尔插进一句中文。她经常通过家信勉励我。当然,倘非和萧乾在创作和翻译上切磋琢磨四十五载,我也不会有今天,所以借此机会将萧乾的笔名也介绍一下。

(一)萧秉乾。严格说来,这不是笔名,而是他的原名。1927年在《崇实季刊》第五期上发表的南口旅行杂感,以及1929年和1930年在《燕大月刊》上所载《梨皮》《人散后》《骚的艺术》,均署名萧秉乾。(二)萧若萍。1929年萧乾在汕头写了一篇《痕迹》,署名萧若萍。他于1999年去世以后,此文被收入《微笑着离去——忆萧乾》(辽海出版社1999年10月)。(三)塔塔木林。1948年萧乾写了一部《红毛长谈》,共七篇,当年8月由上海观察社出版,署名塔塔木林。1990年李辉编了一部《红毛长谈》,当年1月由台声出版社出版,收录了观察社出版的版本中的五篇:《法治与人治》《玫瑰好梦》《神游西南》《二十年后之南京》《新旧上海》。萧乾去世后,傅光明编了一部《解读萧乾》(大众文艺出版社2001年3月版),除了上述五篇,把《中古政治》和《半夜三更国际梦》也收进去了。萧乾于1946年回到阔别七年的祖国,在复旦大学任教授,看到参加学运的学生成卡车地被抓走,有感而写了这组讽刺文章。1996年6月6日,他写了一篇《余墨》,说自己半个世纪前“借‘塔塔木林’之名,以半文半白、似通非通的蹩脚文字,或拐弯抹角,或借用梦境(或模仿《镜花缘》),写成几篇歪文。后来又假借移译自外文,以舞台或音乐之名,抨击当时为政者的穷兵黩武”。

“文章连续发表在《大公报》上,害得报社接电话的同事忙个不休。大都追问塔塔何许人也,来自哪国。有寄诗文应和者,也有斥责语句欠通者。老作家沈从文还借巴鲁爵士之名,为文响应过……”《萧乾全集》(七卷)于2005年10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主编把《红毛长谈》连同《余墨》都收在第三卷《特写·杂文卷》里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萧乾只用过一次笔名:佟荔。他于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发配到唐山柏各庄国营农场去劳动了两年半。1961年6月调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译所,翻译菲尔丁的《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他用业余时间译了一本《里柯克小品选》,1963年3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当时尚未摘帽,照规定必须用笔名。小儿子叫萧桐,他把与“桐”谐音的“佟”当作姓,又取女儿萧荔的“荔”字,凑成“佟荔”这么个笔名。1979年2月拿到一纸平反书,又补译几篇。1993年9月由海天出版社出版,署名萧乾。

我们两人相濡以沬四十五载,各忙各的。他起名“佟荔”,没跟我商量过,我那七个笔名,只有棣新他还有个印象,因为《托尔斯泰中短篇小说选》是他和我合译的,其他六个笔名,他根本不知道。然而,无独有偶,我们两人都把家里人的名字当成了笔名。

2006年4月24日

附记:

我是五姐妹中的第五个,我们的名字,依次排下来是桂、树、棣、檀、桐,再加一个新字。所以我1933年上孔德小学,以及1924——1940年3月念日本小学,均用文桐新这个名字。后来所以改名字,是因为1934年我二姐文树新与当时的孔德学校校长恋爱,从家里出走同赴上海。这也就是1934年7月我们举家去日本的原因。我们五姐妹都曾在天主教办的圣心学校念书,按学校的规定,都起了英文名字,大姐叫Florence,昵称Floy,取这个音,父亲为她改名馥若。因为二姐虽于1935年生下一个女儿后死在上海,由于姓文的极少,文×新,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她。1942年9月我入辅仁女中时,大姐给我改名文节若,父亲说节字有封建意味,给改成洁若,这就是目前这个名字的由来。

三姐的英文名字叫Sophie,“素菲”由此而来。四姐的英文名字叫Marie Josie(其实这是法文名字),父亲取其音,给她起名曼坚。我的英文名字叫Margaret,昵称Maggie,父亲给我起名“默宜”。至于“万兰”,是纪念我母亲的,她叫“万佩兰”,去掉“佩”字,就成了“万兰”。“万南”是长途电话引起的误会。《日本当代短篇小说选》的责任编辑于雷同志从沈阳打电话来说集子里每个人只有一篇,唯独我有两篇,太突出,有一篇可否用笔名。我便说改用“万兰”,他听成“万南”,所以又多了一个笔名。

(摘自文洁若1985年5月27日致龚明德的信)

我的养身之道——食疗

6年前老伴儿去世后,我感到腿软,到北京复兴医院去检查,确诊为脑动脉硬化。年年输液,天天吃药。照样工作。岂料由于我的轻信,延误了治疗,乃至住院检查,竟然患了脑梗,2002年11月21日天坛医院的朱镛连教授来会诊,事后我了解到,我属于五分之一的幸运者。其他五分之四的患者,要么突然死亡,要么偏瘫,留下后遗症。

老伴儿生前,儿子年年回国探亲。如今有了孩子,好几年没回来了。过去他看见我们每天吃鸡蛋,就说:“除非把蛋黄扔掉,只吃蛋清,否则对身体有害。不舍得扔的话,只能三天吃一个。”说不定我这动脉硬化乃至脑梗,是吃蛋黄吃出来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老伴儿只吃蛋白,我把他放弃的蛋黄吃了,再吃一个整的。尤其是1985年6月至1986年6月,独自在东京研究日本文学,有时一连吃六七个煮鸡蛋,百吃不厌。吃下这么多蛋黄,不患脑梗才怪。儿子昨天从美国打电话告诉我,肥肉和鸡皮下的脂肪,味道固然鲜美,他们也全扔了,总比吃进去导致动脉硬化强。我想过去我们天天吃猪油,萧乾特别爱吃猪大肠。

复兴医院门诊部的中医陈抗美告诉我,茄子是软化血管的。我又在报纸上看到,土豆、白薯、洋葱、大葱、黑木耳、海带、紫菜、燕麦片,都对延缓动脉硬化有好处。另外,我还吃酸奶、栗子、枸杞子、核桃、山楂、黑芝麻。我很少炒菜。把大米、土豆片、胡萝卜片、紫菜放在电饭煲里一道煮,分成六份,可以吃两天。每周到饭馆去吃一次鱼,再叫上一盘烧茄子,剩下的带回来能够吃两顿。该有的营养都有了,这就够了。

今年6月赴上海参加布鲁姆日的活动,7、8月份在杭州写作。没曾想空调的温度太低,左膝关节积水,回京后住进骨科病房治疗。接着又在神经内科做各种检查。CT的结果出来了,脑梗的斑点居然消失了。主治医生要我把去年1月照的核磁共振的片子拿来给她看,果然,那时是有一些斑点。

但我绝不掉以轻心。80年代初给萧乾做过左肾割除手术的友谊医院的名医余大夫,后来患上脑梗,痊愈后独自出国,在候机室旧病复发,突然去世。所以我决定尽量不出国了,毕竟已77岁了。我是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的。60岁退休后回聘了三年。1990年8月才开始每天有属于自己的24小时。译林出版社社长李景端正是在那时上门约我们合译意识流开山之作《尤利西斯》的。老伴儿说得好:“搞文字工作的人,没有退休的一天。”求学时期住在四合院里,家务缠身,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现在终于有充足的时间随心所欲地翻译、写作、编稿了。

我还有两个健康秘诀:(一)多年保持同样的体重。1946年我考上清华大学外国语文学系时是50公斤,58年后,现在仍是50公斤。(二)注重口腔卫生。拔掉了两颗智齿,其他牙齿完好无缺。消化好,睡眠好,心态好。

2004年11月1日

(2004年11月16日刊载于《大公报》)

注释

[1]巴拉·圣玛德琳-索菲亚Barat,Saint Madeleine–Sophie(1779年12月12日——1865年5月25日)法兰西天主教修女、圣心会创立人。出身农民家庭,哥哥路易是助祭,曾给予她完善教育。法国大革命后,路易任巴黎司铎,她随哥哥赴巴黎。路易的上级瓦兰任命她领导教育修会圣心会,1800年正式授职。1801年第一所圣心会女隐修会成立于亚眠,1802年巴拉任该院院长。1826年教廷承认圣心会。

[2]瑞普·凡·温克尔是华盛顿·欧文所著《见闻札记》(Sketch Book)中一短篇小说的篇名及其主人公的姓名。小说叙述温克尔为避开性格凶悍的妻子,藏身在卡茨基尔(Catskill)山区。沉睡20年后,醒来发现妻子已故,住居成为废墟。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类推荐
  • 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2:索福克勒斯悲剧

    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2:索福克勒斯悲剧

    权威版本:以剑桥勒伯古典版古希腊文本为依托,收集所有古希腊的传世戏剧作品。名家名译:古希腊罗马文学、文化专家张竹明教授和王焕生教授倾十年之功,从古希腊原文精心译成。全新亮相:绝版多年,全面修订,装帧升级,典雅尊贵,极具收藏价值。大奖作品:曾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重大奖项。位于地中海东北部的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人类戏剧的最早发源地。古希腊悲、喜剧都与酒神庆典和民间滑稽演出有着血缘关系。
  • 惶然录

    惶然录

    《惶然录》的作者是费尔南多·佩索阿,编译为韩少功。《惶然录》收集了他晚期的随笔作品,都是一些“仿日记”的片断体……作者被当代评论家们誉为“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以及“杰出的经典作家”、 “最为动人的”、“最能深化人们心是”的写作者等等。
  • 王火文集·第一卷:战争和人③

    王火文集·第一卷:战争和人③

    《王火文集·第一卷·战争和人》收录了王火的代表作《战争和人》三部曲,分别为《月落乌啼霜满天》《山在虚无缥缈间》《枫叶荻花秋瑟瑟》,是世界反法西斯书系中的一部力作小说,以国民党上层官员、法学权威童霜威及其子童家霆的家庭变故和人生遭际为主线,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南半个中国的全景画卷。核心人物童霜威由消极避难、保持名节到鄙弃国民党独裁统治、投入民主运动的行列。同时,成长为青年的童家霆,也在时代风云的锻造下义无反顾地投身光明。
  • 孙谦小说散文集(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孙谦小说散文集(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孙谦是山药蛋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艺术作品取材于他所了解的农村生活,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朴实、真挚、感人。
  • 高适集

    高适集

    《高适集》主要内容:高适是盛唐边塞诗的杰出代表,边塞诗的创作,开拓了诗歌的广阔视野,尤其表现了那种长期戎边浴血苦战中昂扬向上的精神。高适的边塞诗有的抒发保国安边的豪情,有的歌颂边塞将士的英勇,有的更是多方面地描绘了边疆奇特风光及当地的生活习俗。在反映民生疾苦方面,高适是盛唐诗人中较突出的一个,他以极大的同情写出戍卒所遭受的苦难境遇,表现久戍思归的哀怨。
热门推荐
  • 绝世独宠之逆天大小姐

    绝世独宠之逆天大小姐

    传闻陌家大小姐乃是相貌丑陋,废材体质之人。某人嗤笑一声,废材?!那个分分钟完虐一群“熊孩子”的是谁!貌丑?!那个被传的神乎其技的第一美人是谁。哼!任凭外界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且看现代顶级杀手魂穿异界,会掀起怎样的血雨腥风。
  • 萌宝来袭:总裁老公甜宠妻

    萌宝来袭:总裁老公甜宠妻

    “凯泽,你别走,听我解释。”顾家当初同意婚后马上给陈氏集团注资,一旦婚约取消,陈氏岂不是要完蛋?不行!她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家公司倒闭,那可是爸爸一辈子的心血。“凯泽……啊……”陈可刚走两步就被陈欣伸腿绊倒,整个人狼狈的趴在地上,疼痛感飞快蔓延至四肢百骸。她抬头,恨恨的质问:“姐,你什么意思?”
  •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

    这是一部激励千万心灵的暖心之作!写给无数次跌倒却依然默默努力的年轻人,写给为了心中的梦想而决不放弃的年轻人……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只有忍受了那段寂寞、孤独、拼命努力的沉默时光,才能品味到成功的甘甜。冯仑先生曾将本书中的这个观点概括为“看得远、忍得住、狠得下”几个字,并声称这是每一个想成功的年轻人的必经之路!
  • 丑宝

    丑宝

    我在原始丛林里造土纸。一头名叫小丑的黄牛婆在帮我造土纸。小丑之所以叫小丑,是因为贪吃一个隐蔽洞口旁边一大窝茅草被老虎咬断了尾巴,从此屁股后面就老是沾满了粪土,引来了一大群乌蝇上下飞舞,十分惹厌;山里人喜欢牵野号,才赐她如此芳名。我没办法,后来我与她走得最近,只好时常在古潭里替她洗屁股。古潭隐匿在老虎坑茶山下,夏日正午,隐隐可窥一石头样的巨木横亘潭底。老表说,水浸千年松,搁起万年杉,这么说来,有可能是千年古木的化石了。到处是大片小片正在开发的原始丛林——其实是数百年前的荒田,田埂围基历历可见,古田中的参天古树难于合抱。
  • 六十种曲玉玦记

    六十种曲玉玦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生命册

    生命册

    《生命册》作者李佩甫习惯于从中原文化的腹地出发,书写平原大地上土地的荣枯和拔节于其上的生命的万般情状。在他的笔下,乡村与城市、历史与现实、理想与欲望并置,其试图从中摸索出时代与人的命运之间的关联。《生命册》中,既有对二十世纪后半期政治运动中乡民或迎合或拒绝或游离的生存境况的描摹,亦有对乡人“逃离”农村,在物欲横流的都市诱惑面前坚守与迷失的书写。而横亘在所有叙事之下的,则是古老乡村沿袭而来的民间故事和传奇。在这里,民间世代相传根深蒂固的意识已经植入“背着土地行走”的“城里人”的灵魂记忆中,为“城里人”在新的价值观面前的迷茫和困顿提供了某种意义上的反哺和滋养。
  • 河南志

    河南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泥刀录

    泥刀录

    老家一次普通的隧道工程,使我的人生产生了偏差,也意外卷入了一起滔天阴谋之中。茅山派、降头术、滇国遗墓……还有父亲留下的《泥刀录》。诡事异人渐多,我开始怀疑,这个世界,是不是我原本的那个世界?我,还是不是真正的我……
  • 剑惊风

    剑惊风

    我有一剑,可斩日月。可逆江河,可踏山海。可问鼎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