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49200000003

第3章 辑一(3)

我的初中生活

1940年3月,我领到一张优等生奖状与一张全勤奖状,毕业于北平的一家日本小学。4月1日起,就到位于东单三条胡同西口的圣心学校攻读英文去了。圣心学校分布于全世界各国。天主教圣方济各修会除了传统的传教工作外,还积极从事国外布道活动,并在教育与学术研究方面有所建树。圣心会是天主教女修会,1800年由修女巴拉[1]创立于法国,以开办培养富有人家出身的年轻女子的学校闻名。巴拉死于1865年。当时圣心会已由法国发展到欧洲十一国以及阿尔及利亚和南北美洲。

20世纪20年代,法国天主教圣心会在北京东单三条胡同西口创立了一座圣心学校,学制为10年一贯制,分英文班和法文班。30年代以来,我的四个姐姐先后在圣心学校读过书,我赶上了末班车。是三姐常韦带我去报名的。修女问我三姐:“你妹妹叫什么名字?”凡是在圣心学校念书的学生,都得起个洋名字。没等三姐开口,我当即说:“Margaret。”大姐的藏书中有一本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1819——1880)的长篇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三卷)。大姐给我讲过这部小说的情节。此书出版于1860年。主人公是叶塔利弗的磨坊主,他有一儿一女,哥哥叫汤姆,妹妹的名字是玛格丽特。他们的父亲后来破产了。哥哥和妹妹乘船时,洪水导致兄妹二人双双淹死。我与萧乾结婚后,给他起名Tom(汤姆)。写家书时,他用T代表自己,称我做M。

我念的是英文班。入圣心学校后不久,有个法文班的学生下课后问我:“你是不是Marie Josie?”我脱口而出:“我是Marie Josie的妹妹,叫Margaret。”我四姐文檀新于1938年4月1日入了圣心学校的法文班。大姐文馥若带她去报名。修女为她起名“Mari Josie”。四姐只念了一个学期,7月底就离开了圣心学校,自9月1日起,在辅仁大学附属中学女校读初一。问我的那个学生叫Rosetti(罗塞蒂),与比她大两岁的姐姐Nancy(南希)一道在圣心学校当工读生。姐儿俩的父亲姓丁。早年丁先生赴法国留学,带回一个法国女孩,二人在北平结婚。丁先生长期失业,让他的法国妻子恳请圣心学校收留两个工读生。由于他们全家人都信天主教,大多数修女又是法国人,校方才破例录取了她们。她们是寄宿生。派给姐儿俩的任务是照料幼小的寄宿生。宿舍在三楼,修女们住在四楼。由于每班只有十几个学生,每一位修女同时要教两班。圣心学校是每年9月1日开学,分三学期。9月至12月是第一学期。转年1月至3月是第二学期。4月至7月为第三学期。8月放暑假。我连跳了两班,1941年12月就读完了四年级。三、四年级时教我的艾玛嬷嬷(Mother Emma)是我的恩师。1941年,圣心会的总会长到北平的圣心学校观察,注意到我写的一篇英文作文(题目叫《一个故事》)予以夸奖。艾玛嬷嬷作为我的级任老师,觉得脸上光彩,常常单独跟我聊天。四年级的课本中有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1783——1859)的短篇小说《瑞普·凡·温克尔》(Rip Van Winkle)[2]。艾玛嬷嬷告诉我,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的代表作《尤利西斯》(Ulysses)中就不止一次地出现过这个人物。这位修女的知识面相当广,有一副圆润清亮的歌喉,入修女院之前,想必相当活泼。

我总给自己的作文画一幅彩色插图。倘若论文中写到孩子们骑自行车,就画几个孩子骑车的图。写到火车,就画火车。车窗里露出男女老少几个人的脸。艾玛嬷嬷不但给作文记分,就连插图也记分。有一次,我没画插图,她用红墨水写道:“Where is your picture?”(你的画儿呢?)可见艾玛嬷嬷还挺待见我那几幅插图。1941年底,放寒假的前夕,艾玛嬷嬷在教室里宣布:“寒假后Margaret就升五年级了。我头一次遇到一年就把三、四年级的功课读完的学生。”她还提出,把我那个画了插图的作文本留给学校。我认为这是荣幸。就立即把作文本交给了她。

我打了个如意算盘:倘若照一年读两年的功课这个势头念书,说不定三年后我就毕业了。然而,当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亲时,他绷着脸说:“算了,学费太贵。交不起。从明年起,你就在家里自学吧。八口之家,怎么得了,拉黄包车,也有拉不动的一天!”他说的是气头上的话。

不过,父亲有自相矛盾之处。有一次,三姐常韦想到医院去当护士,他坚决不答应。另外一次,大姐馥若建议四姐檀新与我到日本商店去当售货员,他毅然反对。

我并未气馁。在家自修初一、初二的功课,还自订读书计划,尽情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背诵《孔雀东南飞》《长恨歌》《琵琶行》《秦妇吟》等长诗。

1939年至1949年间,我们兄弟姐妹中一直有一个至五个在辅仁读书。我辍学前,三姐因骑自行车伤了脚骨。当时倘若立即送入协和医院不难治愈。怎奈父亲失业,只好住进日本同仁医院(位于东单三条胡同西口),由该院的一个实习大夫开刀,因碎骨未取尽,脚踝上留下几个活伤口,压根儿不能走路了。正在辅仁大学西语系读二年级的三姐,只好休学,病卧在床上。三姐、大姐和母亲住在西院的三间北房里。我与四姐住在中院的东厢房中。每隔两三个小时,我就到西院去照料三姐。

1942年9月,我插班进入辅仁大学附属中学女校初三,次年考入高中。1930年萧乾进辅仁大学,当时,该校是新由天主教美国本笃会办起的私立大学。没过几年,由于纪律松弛,辅仁由德国圣神会接管,还分别在东官房和太平仓创立了附属中学男校与女校。新中国成立后,男校易名十三中,女校易名五十六中。由于日本****者和德国**狼狈为奸,德国教会也沾了光,北平沦陷期间伪教育局没怎么插手辅仁的教务。例如,教育局规定每周上五堂日语、两堂英语,实际上教五堂英语、两堂日语。师生之间有默契,倘若查学的来了,立即调换课本。查学的确实来过几次,但只在教务处坐坐,从未进教室来查问过。我的两种外语都起了作用。每逢交英文作文,全班五十个同学中,至少有三十个请我预先替她们改一遍,重抄后再交上去。老师允许我利用上日语的两个小时,去向一位德国修女学德文。考试时,我给大家递小条,保证人人得满分。那位教日语的男老师干脆到走廊里抽烟去了。他本来也是混口饭吃,觉得教敌国的语言没出息。

教国语的张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她告诉我们该怎样读报纸。比方说,当时的北平尚处于沦陷期,一家报纸刊载了日军和伪军攻陷了我国的某城市。过了几个月,同一座城市又被日军与伪军攻陷啦。这就说明,八路军一度收复了失地。我们家穷得连买报纸的闲钱都没有,我就在放学后到大姐的办公室去看。当时她在伪北大当徐祖正的秘书。那里,不但有中文报纸,还有一家日本报纸,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叫作《大东亚新闻》。有一篇短文引起了我的注意,题目是《不论到哪儿,都是泥泞》,那个日本作者不打自招。他只得承认,侵略者在这场战争中越陷越深。从中国人看来,此话意味着:“谁要是侵略中国,管叫它有来无回。”

我在日本小学校读书时,算术一向是全班最好的,从未出过错。由于没有读初一、初二,初三的代数,就成了难题。亏得我遇上了特级教师王明夏。她从来没有为我单独补习过,甚至没跟我说过话。然而她教学的本领确实了不起。不知不觉间,我就开了窍。

我于1942年9月入辅仁女中初三时,由美国修女艾琳教英语。不过,当年11月,她就连同在辅仁大学女校任教的另外两位美国修女(杰玛与玛格丽特),被侵华日军押送到山东潍坊的一座日军关押美英等国侨民的集中营,囚禁起来。日本投降后,才获得释放。我们听说,这三位修女在集中营里为老人和孩子做了大量的工作。她们的献身精神,使大家深深感动。

最后,谈谈我三姐常韦的足疾是怎样治好的,以飨读者。1956年,我风闻位于虎坊桥一带的市立第一医院有一位刘大夫,擅长动这种手术,就陪着三姐前往。尚未动手术,刘大夫就说:“比你这个难度更大的手术,我都成功过。”手术果然很成功。姐姐终于能自己个儿走路啦,我用《布雪和她的妹妹们》这个译本的稿费,付了有关费用,此书的作者是立陶宛女作家叶娃·西莫娜依契捷(1897——?),作品出色地描绘了立陶宛农民的生活。我是根据Eve Manning的英译Busè and Her Sisters(Soviet Literature,No.6,1955)转译的。

2016年6月16日

我的起点

——礼赞三联书店

人生在世,有些日子铭刻于心,总难以忘怀。我于1950年大学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天,刚好是九·一八,每年到了该日,报纸上必然纷纷发表纪念国难的文章。我不由得庆幸自己生得逢时。在旧社会,没有门路的,毕业就等于失业;而我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各方面都急需人手时走出校门,考入三联书店总管理处的。当时中国正向苏联一边倒,所以英译中、日译中,考的均为苏联小说。日语的主考者张孟恢,不谙日语,只会俄文。他便从日本的《赤旗报》上找出一段正在连载中的西蒙诺夫的《日日夜夜》日译文,叫我把它译成中文,他再根据俄文原著来核对,以此鉴定我的日文程度。英文程度的主考者朱南铣(70年代在湖北咸宁五七干校时,他不幸溺死于池塘中)指定我把爱伦堡的长篇小说《暴风雨》英译本中的一段译成中文。幸好总算过了关,我便当上了一名校对员,在东总布胡同29号那座四合院的大办公里坐班。当时实行编校合一,把两间屋子打通了的大北房里,连编辑带校对,满满当当地坐了十几个人。只有一部电话,但那时无人利用公家的电话办私事,更没有拉家常搬弄是非的风气。每个人走进办公室,头一件事就是在签到簿上签上到达的时间;大家都很自觉,没有弄虚作假的。

至今我仍认为,先从事校对最能为编辑工作打好基础。50年代初叶,我们几个刚从大学毕业出来的校对员(王笠耘、张奇、袁榴庄、石永礼等)并不满足于仅仅做校对工作。每遇到不通顺的句子,必主动向责任编辑提出来。在看焦菊隐从英译本转译的《阿·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选》的校样时,我还从资料室把他翻译时所根据的英译本借出来,对译文提了不少意见,得到了我当时的顶头上司、责任编辑朱南铣的褒奖。总管理处特地印制了一种备我们这几个校对员提出修改意见用的表格。我们看毕校样,就跟填好的校样一道交给责任编辑,而且所提的修改意见几乎全部被采纳了。

总经理邵公文在我们这间大办公室西边的北房办公,做秘书工作的王仰晨和刚从上海调来的王泰雷与他同室。没有人计较生活待遇,更谈不上奖金或劳务费。大家都一心扑在工作上,只想多做贡献。

当时我刚满23岁。经历过沦陷时期和胜利后那段困难的日子,参加工作后,觉得自己17年寒窗掌握的一点语文和外语知识能派上用场,心情十分舒畅,真是有使不完的劲。

几个月后,听说要把三联书店总管理处的原班人马分成两批,连同从文化部编审处抽出来的人,分别成立以出政治书籍为主的人民出版社和出版文学书籍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我立即去找许觉民,说我想到人民文学出版社。我和清华大学的同班同学王笠耘、张奇以及在清华时读经济系的袁榴庄,毕业于重庆北碚相辉学院的石永礼,都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另一个同学水建馥也从《学习》杂志社调来了。退休前曾任副社长的江秉祥,也是从总管理处调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

人民文学出版社是1951年3月正式成立的。1950年6月25日,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室主任郑效洵便把编辑方殷和我带到位于东四头条三号的文化部旧楼的一间办公室去做秘书工作,直到当年10月,东四头条四号的小筒子办公楼竣工。

同类推荐
  • 解密中国大案(二)

    解密中国大案(二)

    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国家药监局窝案中落马的小人物、原国家统计局长邱晓华重婚案之外,还对轰动全国的段义和杀人案、许晓刚受贿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
  • 纸上月光

    纸上月光

    本书是作家查一路又一部奉献给读者的智慧书。作者以深情之笔和无处不在的灵感,写旧年风月,写人世苍凉……再微末的细节,都是冲着你的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叙述,处处有峰回路转,时时呈现给读者云开日出的豁然境界。
  • 爱丽尔

    爱丽尔

    当代美国诗人普拉斯经典代表作:死亡是一门艺术。美国著名诗人普拉斯的重要代表诗歌集。她在1963年2月11日自杀时,在书桌上留下了一个黑色的弹簧活页夹,里面是四十首诗作的手稿合集,集子最初的起名是《爱丽尔和其他诗》。后来由其丈夫休斯根据该手稿顺序进行了整理和删减,并于1965年和1966年分别出版了英国版和美国版两个不同版本的《爱丽尔》诗集。这个修订版本的《爱丽尔》与之前两个版本完全不同——它收录了完整的四十首诗歌,并严格遵照普拉斯最后留下的手稿顺序来编排,更加原汁原味地呈现作者那时候的思想状态。
  • 黄昏散步

    黄昏散步

    《黄昏散步》为作者于2009年所写的文艺杂笔作品集,有生活随感、游记散文.有工作体悟、文艺感想,也有为文学艺术界朋友们的图书或书法作品写下的序言,其中包含作者在自治区文联主席工作岗位上对文艺工作的总体思考与实践体会.对文联工作的整合想法与创作实践.对人生的不懈追求与哲理感悟一一并辑成此书。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工匠谈闻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工匠谈闻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热门推荐
  • 交换杀人

    交换杀人

    本书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悬疑推理系列之四,不仅收入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短篇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尚未开发的悬疑推理中篇故事资源。故事悬念迭起,疑云密布,让热爱悬疑推理故事的读者尽享阅读故事的乐趣。
  • 世界上最神奇的心理课(套装共6册)

    世界上最神奇的心理课(套装共6册)

    本套书共6册,《世界上最神奇的心理课》是史上最实用的潜能训练和成功塑造体系。《硅谷禁书》是硅谷大亨私密流传的成功学手抄本,一本因道破创富秘诀而被禁的奇书。《失落的致富经典》教会你一套简单完整、像数学公式一样准确地帮你致富的神奇体系。《失落的健康箴言》告诉你真正的健康一定是信念的健康;身体不会生病的秘密在于心灵保持纯净。《失落的成功指南》被列为“史上百种励志经典”之一;这是一个至大的秘密,一个改变人生际遇的秘密。《成功需要的修行》教会你没有成功的人绝不是因为太笨,而是从而没有像成功者那样去修行自己;为年轻人成长道路上扫除困惑的生活指南。
  • 鬼眼司机灵异录

    鬼眼司机灵异录

    为了金钱,他算尽机关;为了美色,他不择手段!腐朽的皮囊再也掩饰不了丑恶的灵魂!冥冥之中被两个少女的魂灵追杀!人比鬼邪恶,鬼比人恐惧,人非人,鬼非鬼,无以界分。出租车司机阿泰:一双肉眼的所见,看尽了世态炎凉;一双鬼眼的怒睁,看透了鬼魅魍魉;普通的司机,普通的眼睛,慢慢练就了一双充满勇气与正能量的鬼眼,夜色笼罩下,阿泰睁开了让邪恶恐惧的鬼眼:人在做,天在看,他要替天行道,铲除邪恶,匡扶正义!“正”
  • 六十年后的握手

    六十年后的握手

    二龙山不像附近其他的山那样,贫瘠得兔子不屙屎,鸟儿不登枝。这里山清水秀,树木成荫,土质肥沃,山货丰厚。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山涧里竟然还有湖,湖水清澈,景色宜人,湖的四周是千奇百怪的岩石,岩石下面有好几处可以观光游览的洞穴,有的洞穴竟长达好几里。然而,这里交通不便,人们要出一次山,只能安步当车。这个世间罕见的世外桃源,因此被冷落在了深山沟里……
  • 我杀了我

    我杀了我

    贺萍半躺在沙发上,随手开启了放在茶几上的笔记本,桌面上菊花盛开。茶几上还放着一个文件袋,里边的内容牵扯到一起无血的命案,一张写着“我杀了我”的字条上,没有落款也没有日期和署名,经过鉴定,字条上的笔迹系死者所为,那死者被定为自杀似无可争议了吧?夜一点点深入,潮凉之气也渐渐变浓烈了。贺萍从文件袋里拿出那张字条依然看不出什么破绽,拿起鼠标,点击桌面,打开了一个视频文件,画面上的时间和贺萍拥有的是无意的巧合——午夜时分,才下过一场透雨,到处都是湿漉漉的,一缕阴冷的光线刀子一样穿插在一条窄且弯曲的小胡同里,水泥地面年久失修,坑坑洼洼地积满了雨水,光线冷蛇一样毒吻着这个暗阴的夜晚……
  • 雪球专刊第045期:武大郎无敌财技

    雪球专刊第045期:武大郎无敌财技

    假设上市公司武大郎饮食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武大饮食,大股东兼CEO武大郎,持股50%,主要产品为炊饼,每1个炊饼售价1块,净赚5毛。说第一年,上市公司卖掉了10个炊饼,记营业收入10块,净利润5块,投资者认为行业同质化严重只能给10倍市盈率,市值50块,此时公司净资产刚好也是50块,PB=1;第二年,上市公司又卖掉了10个炊饼,但是公司说,王婆品牌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预订了10个炊饼,所以记营业收入20块,其中应收账款10块,确认净利润10块。
  • 快穿男神归我罩

    快穿男神归我罩

    恋爱前——学霸高冷:“我求你帮忙了?”男星不屑:“离我远点!”皇弟憎恶:“你挡了我的路!”恋爱后——学霸拦腰服软:“求罩!”男星深夜敲门:“冷,求暖!”皇弟抱腿卖萌:“皇兄,别走!”……还有各种“男主牌”小可怜/小可爱等着女主来宠幸【食用指南:1v1爽宠文,女主负责逆袭虐渣,男主负责貌美如花】
  • 中国人性格地图

    中国人性格地图

    中国是个多省多民族的国家,每个省份的人都有自己的历史。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给每个区域的人的性格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出现了各具特色的人物特性,使今天的社会群体变得形形色色、丰富多彩,使我们的生活也充满了活力,也让960万平方公里的锦绣大地因此而变得更加精彩。
  • 培根随笔集

    培根随笔集

    《培根随笔集》是一部与《论语》相媲美的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经典,自问世以来,历四百年而不朽,处处体现了培根对人生世态的通透理解。全书语言优美凝练,充满哲学的思辨,堪称世界散文和世界思想史上的瑰宝。
  • 开江文史典藏

    开江文史典藏

    2013年,开江建县1460周年,《开江文史典藏》是开江县本土历史文化的风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