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57000000006

第6章 天下:《尧典》义疏(5)

历来注者以此句属上句,然细绎文本即可发现,“钦若昊天”与此句实别为两事。敬顺上天者,崇拜上天也。天是绝对的最高者,对天,人唯有敬顺。至于日月星辰,只是天道的具体表现,而非天本身。制作历法,所观察者乃日、月、星辰之运转,而非天本身。天高高在上,恒定不动,无所谓运转,亦无从“历象”。

那么,帝尧制作了何种历法,其对于天下构建具有何种意义?据金景芳先生考证,帝尧之前行“火历”,以观察星辰位置安排生活。[25]黄帝以来,不断观察日月运转。《五帝本纪》记载,首先,黄帝时代,“获宝鼎,迎日推策”,三家注曰:

《集解》:晋灼曰:“策,数也,迎数之也。”瓚曰:“日月朔望未来而推之,故曰迎日。”《索隐》:《封禅书》曰“黄帝得宝鼎神策”,下云“于是推策迎日”,则神策者,神蓍也。黄帝得蓍以推算历数,于是逆知节气日辰之将来,故曰推策迎日也。

高辛“历日月而迎送之”,注引《正义》“言作历弦、望、晦、朔,日月未至而迎之,过而送之,上迎日推策是也”。

经由历代之积累,至帝尧时代,羲和二氏更为准确地观察、推算日、月、星辰。金景芳先生解释“历象”二字曰:“历就是计算亦即推步,象就是察看亦即观象。”[26]行火历时,只需以肉眼直接观察昏时大火(即心宿二)的位置,即可确定岁首和春种秋收的季节,也即只需“象”。一旦人们的观察对象从星辰进入日月,光有“象”就不够了,需要“历”,也即数学的推算。因此,“历象日月星辰”一语实记录了“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史和认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以前只看星星,现在则历象日月,日月成为历法的真正主角”[27]。

可以说,日月从众星中凸显,与天从诸神中凸显,互为表里。天成为最高崇拜对象,意味着信仰之理性化;历法之观测对象由大火转到日月,也意味着理智之大幅度提升。由此,帝尧确定了天道信仰,也制定了更为准确的历法。

帝尧命羲、和二氏四人“敬授民时”,具有重大的实际效用。制定统一的历法,对于共同体的凝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由此,人们可以稳定地进行合作、交换,形成共同的生活节奏,形成共同的习俗、礼仪。华夏共同体获得了深厚而普遍的生活基础。

实际上,羲和二氏的作用更为复杂,经文曰:

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

孔安国传:宅,居也。东表之地称嵎夷。旸,明也。日出于谷而天下明,故称旸谷。旸谷、嵎夷一也。羲仲居治东方之官。寅,敬。宾,导。秩,序也。岁起于东而始就耕,谓之东作。东方之官敬导出日,平均次序东作之事,以务农也。日中谓春分之日。鸟,南方朱鸟七宿。殷,正也。春分之昏,鸟星毕见,以正仲春之气节,转以推季孟则可知。冬寒无事,并入室处。春事既起,丁壮就功。厥,其也。言其民老壮分析。乳化曰孳,交接曰尾。[28]

羲、和的职责是发现和守护“天道”。此天道就是天的运行之道,具体地体现为“日、月、星辰”的运转之道。而天地间之万物均依循此天道而动,羲仲仔细观察,而制定出民人行动之规范。在这一章中,我们看到了日、耕作、四季、人民、鸟兽,所有这些因素被整合在一个有机的体系中,天地间万物包括人,都法天而行。最为重要的是,人民的生活节奏与天道合拍。由此发展出“朔政”制度和《月令》体系。这样,天既是崇高的,又是具体的。天道左右着人间的生活节奏,人无时无刻不与天发生关系,这样的关系却基本上是理性的。

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

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

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鹬毛。

帝尧分命羲、和二氏四人居于东、西、南、北四方之极远处,此四方之地点大约位于前文所说的“四表”。“四表”远出华夏核心区域之外,但帝尧之德“光于四表”,故而羲、和二氏四人得以在“四表”司天。

由于观测范围之扩大,羲、和二氏得以积累更为丰富的天文知识,制定出更为准确的历法和更为全面的朔政。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所制定的朔政为四表范围内之天下所用。这也许是帝尧协和天下之最为重要的手段。由此,华夏共同体向外大幅度扩展,且逐渐形成共同的生活方式,不论私人的还是公共的。

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孔安国传:咨,嗟。暨,与也。匝四时曰期。一岁十二月,月三十日,正三百六十日;除小月六,为六日,是为一岁有余十二日;未盈三岁足得一月,则置闰焉,以定四时之气节,成一岁之历象。允,信。厘,治。工,官。绩,功。咸,皆。熙,广也。言定四时成岁历,以告时授事,则能信治百官,众功皆广,叹其善。[29]

正是基于羲、和二氏在大范围内详尽的观测和理智的推算,华夏族群较为准确地确定了每年的日数、闰月设定规则、四季分配。金景芳先生引用盛百二《尚书释天》曰:

盖历象在授人时,授人时岁月日时之正,正日之长短必以日出入之早晚,正月之朔望必以日与月之冲合,正时之春秋冬夏必以日之长短与昏之中星,昏之中星,二十八宿也。正岁必以日之周天与月会日之常数及其闰,而五纬于数者并无所用。

金景芳先生解释此论曰:“意谓尧之新历法目的是确立岁月日时的概念(这是前所未有的)。”[30]这是文明的一次飞跃,由此,公共和私人生活获得了准确而统一的时间尺度,华夏共同体这个身体具有了清晰而有力的节奏。

因此,“允釐百工,庶绩咸熙”。天道信仰和新历法之制定、颁行,极大地提升了天下治理之水平。《五帝本纪》转写曰:“信饬百官,众功皆兴。”饬者,正也,节之以制度也。“百官”似与前文“百姓”同义,也就是诸侯。帝尧确定天道信仰,制定新的历法,将人事系统地纳入天道之中。

诸侯循历法天而行,如此则人人——尤其是君子,皆致力于德行,而成就功业。天道信仰以及历法、朔政之建立推动了治理之理性化,《吕刑》在“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之后说:“群后之逮在下,明明棐常,鳏寡无盖。”孙星衍释之为:“于群后之遏讼在下者,能明扬明哲之人,以辅天常,使鳏寡无壅蔽之情也。”[31]其意思大体是,绝地天通也即神、人分立之后,诸侯开始专注于理性的治理,治理的德行开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神人杂糅时代,神可直接卷入人间秩序,某些通神之人可声称自己成为神而在人间活动。在这种状况下,德行就是多余的。那些相信自己成神的人将会放纵自己,并试图依此建立对他人的绝对统治。其他人同样会放纵自己,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希望。这两者都会摧毁德行和责任感。

“绝地天通”之后,人只能是人,而不能成为神。人要达到自己的目标,不能指望神灵,而须充分运用自己的德行和理性。同时,天地间万物纳入天道中,包括公共和私人活动,人就被施加了一个天赋义务。人须履行此义务,人出于对天的敬畏,也会积极地履行此义务。庶民固然会尽自己的天赋义务,君子同样如此。至于圣贤,则会致力于构建各种制度,践行君子之德。因此,在帝尧之后,各种制度迅速地建立起来了,此即“众功咸熙”。

至此,“天下”被构建起来了。帝尧本乎顺人之德,运用各种联合的技艺,构建了人的共同体。但是,仅有人,平铺于大地上的人,是不足形成稳态的天下的。没有天,就没有天下。分散于大地上的人共同崇奉天,共同按照天道运行的法则而生活,才可生成最为深刻的共同体感。由此,才有天下可言。这个时候,天下就不再只是地理概念,而是文明概念,其核心乃是信仰,以及这个信仰所支撑的共同的生活秩序。

经义概述

《五帝本纪》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尧典》就是文献所记可信的中国文明之开端,尧就是自觉的华夏天下之始创者。

帝尧具有伟大的德行,以敬为首。但归根到底,这种德行乃顺人之德。

天下首先是人的聚合。其基本细胞是族。帝尧以其顺人之德,充分激发人的合作天性,借助于亲九族、平章百姓、协和万邦等共同体联合之道,构建了超大规模的人的共同体。

接下来,帝尧为这个共同体构造了联结的精神纽带。通过“绝地天通”,分别神人,帝尧确立了对绝对至高、超越诸神的天之信仰。天道对于华夏天下之凝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面对崇高的天,人,包括王,只有崇拜之义务,而不可能操纵之。由此,社会治理趋向理性化。另一方面,天超越于万邦的神灵之上,只有天下共主可祭天,天成为这个新构建的超大规模共同体的终极保护者。

同时,帝尧为这个新构建的共同体制定了新的历法,它覆盖了广阔的地域。本来相互陌生、甚至具有敌意的不同族群的人们,逐渐形成共同的生活方式,形成共同的秩序想象。被聚合在一个共同体中的人们不再只是地理上的邻居,而逐渐形成共同体感,休戚与共之感。华夏天下共同体逐渐形成。

本章揭示了理解华夏治理之道的三个关键词:天、德、和。天道信仰是天下之本。德以敬为本。构建不同层次的共同体应采用不用原理:亲睦、辩章与协和。

深可注意者,华夏文明始于“天下”之构造。自帝尧始,华夏文明就在天下框架中展开、演进。地理、人口、社会结构上的超大规模,这就是华夏文明与生俱来的基本特征。历代圣贤所追索者,就是天下之优良治理。这似乎是华夏文明相当独特之处。在很多文明中,比如古希腊哲人所思考的,乃是点状的城邦之治理。但华夏文明始于点状的邦、国之联合,其思考和实践者乃天下之优良治理。体认华夏—中国治理之道,不能不注意这一基本事实;思考中国治理之道在当代之实现形态,也须立足于此一基本事实。

同类推荐
  • 无言之美

    无言之美

    现在的问题是,什么东西可以更好地引起我们的审美经验呢?在朱先生看来,毫无疑问这就是艺术作品。的确,艺术作品这种特别的事物也可以被看成其他的样子,比如,在收藏商眼中是财富,在搬运工眼中是重物,在匆匆忙忙、大声喧哗的美国游客眼中是到此一游的标志。但是,同其他事物相比,艺术作品这种特别的事物倾向于被看成美的形象,它主动吁请人们把它看成形象,伟大的艺术作品的强烈感染力甚至强迫人们将它看成形象。这并不表明艺术作品本身就是艺术或美,但艺术作品最容易成为艺术和美,这就是朱光潜美学系统中的艺术作品同一般物的区别。
  • 列子御风:无拘无束的自在人生

    列子御风:无拘无束的自在人生

    本书主要通过讲述《列子》中的寓言故事,将其中的奇妙哲理用通俗的语言讲述给读者。全书分十篇,从不同的方面讲述天地、讲述人生,给读者一个无拘无束的自在人生。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经典作家著作研究II(第12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经典作家著作研究II(第12卷)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央编译局陆续编译出版了大量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为了满足当前学界的需要,让这些宝贵的研究资料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丛书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对这些资料进行了精选,分为“经典著作研究”、“基本理论研究”、“版本和传播、编译以及生平事业研究”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四个部分重新编辑出版。
  • 中国道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道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新反经【上下】

    新反经【上下】

    全书集诸子百家学说,叙历代更迭史实,核心是“论王霸机权,正变长短之术”,作者揉合儒、道、兵、法诸家思想,汇集王霸谋略,形成这么一部文韬武略的谋略全书。原书涉及君臣德行、任人用长,钓情察势、霸略权变等内容,夹叙夹议,史论结合。对那些胸怀大志,追求卓越的现代人来讲,无论奉上御下、结盟御敌,还是公关游说,为人处世等均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热门推荐
  • 来世我想错过你

    来世我想错过你

    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我希望,我可以永远错过你……
  • 七剑下天山

    七剑下天山

    本书讲述了清朝初年,以凌未风为首的天山七剑和反清志士一起为推翻清廷暴政而多方奔走的故事。纳兰明慧与多铎江南杭州大婚前夕,杨云骢潜入将军府,期望明慧和他出走,但明慧不能负累家族,杨一气之下由她手中抢走女儿,在钱塘江畔遭遇仇家纽枯鲁,与纽枯鲁同归于尽,奄奄一息之时,遇见正要投江自尽的少年(梁穆郎)。少年看到云骢的痛苦后打消了自杀的念头,杨临终时将女儿托付给穆郎带上天山学艺。这是楔子。十六年后,“天山神芒”凌未风(即穆郎)得晦明禅师真传,名震江湖。他当年带上山的女婴易兰珠(宝珠,“易”是杨的右边,“兰”取自纳兰明慧,“珠”取自宝珠),学成天山剑法,立志杀多铎以报父仇。
  • 每天读点故事周刊·仙侠志异:寐龙之殇

    每天读点故事周刊·仙侠志异:寐龙之殇

    每天读点故事周刊归属于每天读点故事APP,是APP为kindle用户量身打造的原创故事电子版读物。每天读点故事周刊集中刊登爱情、悬疑、奇幻、灵异、青春、世情等多种类型的原创故事,形成丰富多彩的精品故事汇。我们把APP中众多故事进行精编和完善,将集合APP精华内容的电子版本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喜欢的故事。
  • 星星在长眠

    星星在长眠

    青涩时我曾许下愿望让星星告诉你,我喜欢你。可那个星星睡着了。如果星星在长眠,等不到它告诉你我喜欢你……那我就……
  • 贞白遗稿

    贞白遗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月色笙歌:邪魅太子不好惹

    月色笙歌:邪魅太子不好惹

    “枭月,你可否爱过我?”漓笙身着潋滟夺目的大红嫁衣,原本是属于她最幸福的一刻,却偏偏被她最信任最爱的人亲手撕毁。她的王国,她的子民,却因为她的那一念心动,如今都受尽践踏,凌辱。她泪眼婆娑坚持的问出她不死心的那句话。而他的眼里只有她狼狈的一幕,再无其他。“哈!哈!怪只怪孤当时真情错付,以后你我天涯陌路,世上再无爱枭月的漓笙。”可笑天意弄人,时隔万年,偏偏又与他相遇。一边是深情相付,又有救命之恩的妖魅师父,一边又是前世深爱,腹黑专情的太子殿下。谁能来救救她,哪个生气了就得去哄,一个邪魅一个妖魅,唉,不仅要对付这两个,还得对付那群情敌,累的要死啊!
  • 重生之嫡女风华

    重生之嫡女风华

    本文1对1,男强女强,另类宠文、种田、宅斗、搞笑、火爆。一宠倾国,一宠定江山!她是天赐王朝素家庄的嫡女素心兰,然而却在庄里过着任人欺凌、虐待、与狗争食的日子,某月黑风高夜,某渣男兽性大发,其奋力抵抗未遂,为保名节,咬舌自尽,一命乌呼!一夜丧命,浴火重生,回到十年前,阿弥陀佛,谢天谢地。她不再忍让,她发誓要重掌命运!素家庄上上下下,欺凌、虐待过自己的渣男、恶女、小白,她将一个都不放过!什么?你们想故技重施?扮猪吃老虎?靠!我重生了!一切尽在我掌握之中!如若再有冥顽不灵的,通通放马过来!我誓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亲手将你们这些祸害送上西天,打下地狱。老奸巨滑?设计害人?成!来个欲擒故纵,围魏救赵,捉你个人赃并获。血雨腥风?弄虚作假?成!来个声东击西,隔岸观火,弄你个身败名裂。明枪暗箭?乱我名节?成!来个将计就计,偷梁换柱,整你个自作自受。刁钻刻薄?口蜜腹剑?成!来个假痴不癫,反客为主,罚你个顾影自怜。人面兽心?毁我清白?成!来个以退为进,釜底抽薪。送你个自食其果。狐假虎威?扮猪吃虎?成!来个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赏你个命丧黄泉。还有不怕死的?“咔嚓”、“咔嚓”杀之泄恨而后快…天佑我怜,怨气全出,私仇全报,金盘洗手,重新做人!想得美!动荡不安的社会,想安逸?先铲除这些“眼中钉,肉中刺”吧!机缘巧合,醉心于某无赖,岂料,却是个王爷!好吧,让本小姐“掘地三尺”,借你的“东风”,夫妻齐心,所向披靡,遇神杀神,遇佛弑佛!独辟一条安逸之路。嫡女风华,举世无双,且看她如何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独挑大梁,扭转乾坤,改朝换代,谱写属于自己的盛世王朝。简介无能!!!本文1对1,男强女强,另类宠文、种田、宅斗、搞笑、火爆。一宠倾国,一宠定江山!推荐:《宠妻,一宠到底》*为三斗米低头哈腰,跪求拜读,加入书架!评论留言!滴水之恩,好文相报!
  •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作者杜书瀛,研究李渔30余年,他对李渔研究的理论内涵的发现和阐述,多有超群出众处,自1982年推出《论李渔的戏剧美学》开始,陆续出版了一系列李渔研究的专著,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李渔研究专家、行家、大家。《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是杜书瀛先生关于李渔最新最全的一部专著。他借鉴中国古典文论中特有的“评点”的形式,对清代戏曲家、理论家李渔两部重要著作《闲情偶寄》和《窥词管见》进行全面、系统而深入的校勘、注释和评点。
  • 守望精神

    守望精神

    《守望精神》是由郭运德编写,《守望精神》共分3个章节,旨在警示国人,大力提倡读书。具体内容包括《历史遭遇娱乐潮》、《打造文化产业的菱形结构》、《尴尬的文艺批评》、《从风光到文化的深刻置换》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夜帝你的马甲又掉了

    夜帝你的马甲又掉了

    盛世婚礼,外面大炮列成排,无人机在教堂上空嚣鸣。夜帝不怒反笑;“女人,你敢答应试试!”没有想到一夜成瘾,他对她穷追不舍,她对他避如蛇蝎。她逃,他追。蓝梦璃揉着小蛮腰无力道:“要怎样你才会放过我?”夜寂冥邪侫道:“放过你,除非我死!”蓝梦璃想的是,只要她还一息尚存,她就要逃。夜寂冥想的是:只要他还一息尚存,他就要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