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还在为惠帝服丧期间,中秋节过得异常平淡。
朱棣登基快三个月了,处置齐、黄的阴影还未完全散去,建文朝遗留的文臣们心有余悸,每天上朝时都是些空洞无用的阿谀奉迎。朱棣心里着急,担心长此以往会延误国事,但又不好贸然发作,以免群臣的顾虑更重。
在坤宁宫用过晚膳,朱棣顺着宫墙漫无目的的踱步,仪仗队伍安静的跟在身后。已经深秋了,天黑后凉意重了。朱棣忽然停住脚步,裹紧披风,看着宫墙上露出的宫殿的一角,自言自语的说,“他们在怕什么?”
“怕死。”当值的小西轻声回答。
朱棣背对着众人,冷冷的吩咐,“夏小西留下,其他人二十步外伺候。”
四周异常安静,朱棣转过头盯着小西,冷冷的吩咐,“说下去。”
“他们怕自己像齐、黄二人一样被处死。因为他们有把柄在皇上手里。”小西轻声回答,“皇上自从登基以来每天都异常忙碌,还没有闲暇御览建文朝的奏折。”
“你看过吗?”朱棣语气平和却很有深意又暗藏杀机。
“回皇上话,奴婢没有看过。”小西不假思索的郑重回答,“奴婢是宫女,宫女不得干政。”心里想着,‘这人的疑心病已经根植到骨子里了!’
“很好!”朱棣的这声称赞语义双关。
第二天早朝,群臣们拜叩之后,两个太监抬来了一口大箱子,小心的放在了汉白玉平台上。朱棣走下宝座,伸手打开箱子,指着里面装的满满的奏折,沉着脸对站在下面的群臣说,“这箱子里装的都是你们在建文朝时期递呈给惠帝的奏折,奏折的内容朕不说你们也该心知肚明。”朱棣说到这里,重新坐回宝座,冷冷的质问面有惧色的众人,“你们倒是说说朕该如何处置你们?”
建文朝的遗臣们听了朱棣的话,几乎都害怕的双膝跪地,连连大呼,“皇上饶命!”
唯有一个人得意的站出队列,毕恭毕敬的躬身行礼禀报,“启禀皇上,臣李贯问心无愧,臣从未向惠帝递呈过此类奏折。”
朱棣双眉紧皱,不相信的再次确认,“这里面真的没有你的奏折?”
“回皇上,臣确实没有过任何对皇上不敬的奏折。”
朱棣猛的站起身,大声吩咐殿外的锦衣卫,“来人!把李贯拉出午门立即斩首!”
锦衣卫应声冲进来,拖着李贯快步出了奉天门广场。李贯大声喊着,“皇上,臣冤枉!臣冤枉呀!”
不一会儿就没了声音。
广场上跪着的文官各个被吓得体如筛糠,颤抖不已,武官也没一个敢出大气的。
今天的大戏已经达到了预想的效果,朱棣掩饰好内心的欣喜,站起身,俯视广场上的群臣,威严的宣布,“你们给惠帝做官的时候替惠帝着想,这是对的!是很好的!如今你们为朕做官,要加倍的替朕着想,替朕分忧。知道了吗?”
“是,皇上!皇上的旨意,臣等铭记在心。”
“很好!”朱棣大声吩咐身边的三保,“退朝后,把这些奏折都烧了吧!”
三保躬身行礼,“是,皇上!”
“臣等谢皇上不杀之恩!”
自此之后,文臣们放下戒心,衷心辅佐朱棣。可朱棣的心并没有放松。每天上朝的时候朱棣都会默默的把站立西侧的武将们从前至后的逐一观察一遍,心里念着,当年在哪里曾和谁交过手,谁曾是自己的手下败将。朱棣对他们不放心,担心他们会谋反,可又不敢轻举妄动,以免过于激进的行动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他一时还没有想到一个周全的法子,但他绝不会放弃。他在安静的等待时机,不久后的十一月中旬,小西给他带来了一个大好时机。
朱棣在乾清宫草草的用过午膳,迫不及待的在正殿里诏见了自己的三位皇子。当值的小西安静的站在朱棣身后低着头,尽力充耳不闻。这是三保再三叮嘱她的当差三条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其他两条分别是非礼勿视和不准多嘴。
“朕这么着急的诏见你们兄弟三人,是有件事情需要你们替朕出谋划策。”
三个人听朱棣这么说一起恭敬的躬身行礼,朱高炽率先发言,“请父皇吩咐,儿臣们必全力而为。”
朱棣转头看向朱高煦。朱高煦察觉到,恭敬的回话,“启禀父皇,儿臣一定身先士卒,不会令父皇失望。”
“很好!”朱棣满意的点点头,指着桌子上的一份奏折说,“这是杨士奇今早上的折子,第一批发行的五百万吊永乐通宝的事情出了状况,他担心不能在月底前发放下去。你们都看看吧!”
小西双手举着奏折,恭敬的呈给朱高炽。朱高炽接过奏折仔细的看了一遍,转手递给了身边的朱高煦。朱高煦草草的扫了一遍就扔给了身后的朱高燧。
朱棣不等朱高燧看完,冷冷的问,“你们可有什么良策?”
三个人都沉默了。小西拿回奏折重新放到朱棣手边,退到身后,继续装聋作哑。
朱高炽想了想恭敬的躬身行礼,“启禀父皇,此事重大,儿臣们一时没想到稳妥的方法。请父皇允许儿臣们下朝后再仔细商量对策。”
“看来也只能如此了。”朱棣失望的站起身,三个人让出道路,拥着朱棣去前面上午朝去了。
殿里只剩下小西一个人了,她站在原地瞄了眼桌子上的奏折,快步退了出去。
伺候朱棣就寝后,小西和换班的马去交代了几句,径直回了自己的屋子,换上马去午后送来的衣服,偷偷的溜出了乾清门。凭着身上的乾清宫腰牌顺利的出了东角门,低着头顺着宫墙快步走向不远处的文渊阁。小西已经查过内阁当值的名单,确定今晚只有杨士奇一人在。
小西轻敲殿门,不等里面的人允许,一闪身溜进了文渊阁正殿。殿里果然只有杨士奇一人,这会儿他正在伏案阅读刚送来的奏折。
“奴婢夏小西见过杨大人。”小西福身行礼。
杨士奇举着奏折抬起头,疑惑的看着行礼的‘太监’。“你是谁?”
小西站起身,走进书案,小声解释,“杨大人,奴婢是乾清宫从四品女官夏小西。深夜来此实在是有极重要的事情要向您禀报。还请杨大人见谅,不要声张。”
杨士奇放下奏折,正襟危坐,小声吩咐小西,“夏姑娘请讲!”
小西隔着书案探身过去,杨士奇是何等聪明的人,立刻明白了小西的用意,欠身凑近,两个人耳语起来,好半天才说完话。小西退后几步,安静的等着杨士奇的吩咐。
杨士奇重新坐好,吃惊的盯着站在下面的这名宫女,‘她说的是个险中求胜的极高明的法子。可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圈套?’
小西猜到了杨士奇的心思,再次恭敬行礼,“启禀杨大人,皇上对奴婢有救命之恩,奴婢不愿看到皇上为了这件事寝食难安。况且现在离腊月还有不到二十天功夫,如果不能按时完成,势必会对永乐朝产生不良的负面影响。还望大人早做决断!”
“本官明白了,你先退下吧!”
“是,杨大人,奴婢告退。”小西转身快步出了文渊阁,顺着原路顺利的进了东角门。
远远的已经能看到乾清宫的正殿了,小西加快了脚步。忽然被人从身后抱起来,双脚离地。小西心里害怕可又不敢叫出声,因为她出宫的事情被朱棣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