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16600000004

第4章 令词犹过前辈贤(2)

就采用的艺术手法而言,描写赏梅,赏梅而醉、对梅落泪以致无心赏梅,三个生活阶段,呈现各自不同的生活感受,在鲜明的对比完成。运用衬托手法,以昔衬今,表现飘零沦落、衰老孤苦处境,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通过赏梅寄寓身世之慨,家国之忧,感慨深沉。

《诉衷情》: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捻馀香,更得些时。”

沉醉:化用《诗经·国风·邶风·柏舟》“微我无酒,以敖以游”句。萼:花瓣外面的一层小托片。悄悄:寂静无声。依依:留恋难舍,不忍离去之意。《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唐·吴融《情》诗:“依依脉脉两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更: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挼,读如“若”,意为揉搓。捻:用手指搓转,如捻麻绳,其揉搓程度比“挼”更进一层。得:需要。

词作不咏凌寒怒放,傲立枝头之梅,不集中笔墨写梅的姿容、特质,却“枕畔闻残梅喷香”(《花草粹编》)。

醉眠中,残梅的幽香沁入心脾。“沉醉”表明心绪之恶。“迟”具体说明饮酒后动作的迟缓,心情抑郁,懒于卸装,神情倦怠。插在头上的残枝梅花,仍然散发出诱人的幽香。“熏破”,通过嗅觉强调梅香浓烈,春睡被梅香熏破。“梦远”,梦回故乡或丈夫身边,飘飘忽忽飞得很远很远,“枕上片时春梦中”,心情暂时很美。梅香太浓,却打断了这个美梦,希望又成泡影。因此无限感叹,惘然若失。对梅香的“幽怨”像无端的乱絮,久已缭绕心头。断梦,留下些许遗憾,更留下回味的馀地,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夜深人静,一人独难眠,凝思冥想,因此“悄悄”。明月缓缓移动,含情脉脉,因此“依依”。“悄悄”、“依依”,气氛和谐统一,独具艺术魅力。“翠帘垂”,更增几分静谧。一个“垂”字更增加了夜的沉寂。清淡,清冷的氛围里,残梅“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林逋《山园小梅》)。残梅陪伴词人,排遣愁绪,消磨难挨时光。三“更”相迭,婉曲有致,含蕴无穷。排比句式,灵活多变。

借梅而发,以残梅的幽香为引线,咏梅而意不在梅。甜美梦境与凄苦现实互为映衬,更把内心的愁绪通过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事情琐屑,写来细腻,表达情感曲折幽深,耐人寻味。

刘逸生《宋词小札》论曰:“不知道这首小调是不是为了寄给她丈夫的。可以想象,假如赵明诚读了它,决不会不受感动的。妻子这一缕细微委宛的柔情,难道会比‘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更逊色吗?”

清照词善用叠字,清况周颐《笺》:“玉梅词隐云《漱玉词》屡用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最为奇创。又‘庭院深深深几许’,又‘更挼残蕊,更捻馀香,更得些时’,又‘此情此恨,此际拟托行云,问东君’。又‘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叠法各异,每叠必作,皆是天籁肆口而成,非作意为之也。欧阳文忠《蝶恋花》‘庭院深深’一阕,柔情回肠,寄艳醉魄。非文忠不能作,非易安不许爱。”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一枝春欲放:此指买得一枝将要开放的梅花。泪:形似眼泪的晶莹露珠。奴:作者自称。云鬓:鬓发多而美。

和煦春光里,卖花担子,一肩春色,串街走巷,把盎然生趣送进千家万户。买来一枝含苞欲放的梅花,那晨曦的露珠也在那花色之中留下痕迹,让花显得更楚楚动人,花色鲜妍如彤霞,春色、春光、春意,无限美好。

担心丈夫看见我与这梅花,会说我的容颜不比这娇艳动人的鲜花。将你斜插在我如云的鬓发当中,让丈夫对照着看,是人比花娇,还是花娇胜人?

究竟在丈夫眼中,是人比花娇,还是花娇胜人,词人未给出明确答案,却含蓄蕴藉,留有余味,颇得“离形得似”真谛,给读者留下了想象与再造的艺术空间。

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借花衬人,借着与鲜花斗艳,表露出初婚女子的娇嗔之态与婚姻生活中洋溢的幸福感。全词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巧妙,率性,妙趣天成。

《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粹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红酥:色泽滋润的红梅。琼苞:像玉一般温润欲放的鲜嫩梅蕊。酝藉:《汉书·薛广德传》:“广德为人,温雅有酝藉。”宽和有涵容,与下句“包藏”意相近。道人:《汉书·京房传》:“道人始去。”颜师古注:“道人,谓有道术之人也。”作者自称。憔悴:困顿委靡的样子。小酌:随便的饮宴。休:语助词“呵”。便来休: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三:“此犹云快来呵。”

色泽滋润的红梅,像玉一般温润欲放的鲜嫩梅蕊,是否经过狂风的肆虐,碎了一地?满树的梅花,是否开遍枝头?暗香浮动的缕缕氤氲,涵容包藏着无限的深蕴。视梅花为同调,引梅花为知己,患难与共,赋予梅以人的禀赋,物我交融。

如我等宽和有涵容,有道术之人,在这早春的晴窗下,孤闷地面对阑干,愁苦何所寄?红梅,要来饮酒就快来呵,说不定明早风一起,你我都要遭殃。

通过对红梅形神的描绘咏叹抒发自己酝藉而复杂的感情,写活了梅花,活画出赏梅者虽愁闷却仍禁不住赏梅的矛盾心态。委婉含蓄,耐人寻味,思致巧成,落墨于梅,寄寓深邃细腻、复杂难言的情感抒发,红梅的形神美和词人的情意美融为一体,洵咏物寄情,托物言志佳作。朱彝尊《静态居诗话》卷十:“咏物诗最难工,而梅尤不易。……李易安词‘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皆得此花之神。”激赏李清照的这两句咏梅词,犹如林逋、苏轼等人咏梅名句,均体现梅之神韵。

将这花的精灵刻画得那样生动,仿佛在字里行间呼之欲出。爱梅惜梅,惜春叹春,愁情缱绻,痛苦难捱。词人与梅,互相敬慕,互相爱怜。将梅花人格化,个性化,令人骋想无极,馀韵缭绕,悠悠不绝。恰为沈雄《古今词话》:“紧要处,前结如奔马收缰,须勒得住,又似住而未住;后结如众流归海,要收得尽,又似尽而未尽者。”绝佳注脚。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匝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长门:长门宫,汉代宫名。汉武帝的陈皇后因妒失宠,打入长门宫。此以“长门”指词人冷寂孤独的住所。些子:少许。破:绽开、吐艳。碧云:指茶团。宋代的茶叶大都制成团状,饮用时要碾碎再煮。碧:形容茶的颜色。笼碾:两种碾茶用具,这里作为动词用,指把茶团放在各种器皿中碾碎。玉成尘:把茶团碾得细如粉尘。“玉”字呼应“碧”字。留晓梦:还留恋和陶醉在拂晓时分做的好梦中。一瓯春:一盂茶。瓯:盆、盂等盛器。东君:原指太阳,后演变为春神。词中指美好的春光。

春姑娘悄然降临长门宫,春草青青,少许梅花绽开,一点点,却不匀。取出笼中碧云茶,碾碎的末儿玉一样晶莹,想留住消晨的好梦,咂一口,惊破了一杯碧绿的春景。层层花影掩映着重重门,疏疏帘幕透进淡淡月影,多么好的黄昏。两年第三次辜负了春神,归来吧,说什么也要好好品味今春的温馨。

首句借用五代薛昭蕴《小重山》词成句,暗示自己难言的幽伤,为下文表达幽伤作了情绪上的铺垫。写初春景象引起无限遐思。描写失神,暗衬着缠绵晓梦,品茶重温梦境。以春字暗喻茶水,更暗示词人的“晓梦”是与春景春情有关。含蕴变得丰富。春茶,春醪,春水,春花,春情,春天的一切美好之物,均含在面前这一瓯清芬之中。“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下片写初春月夜的幽美恬静,二年三度,时间上是两年或两年多,逢春则是三次。大好春光,孤独况味,何时共春光?惜春盼归,“此时此夜难为情。”花影“压”、月光“铺”、练字无比贴切。“铺”、“压”在用墨的浓淡、轻重、明暗、虚实上相互辉映,整个画面体现出朦胧和谐之美。

词意层层递进,情感节节发展。上一片如花含苞,味之无穷;下一片如百花竞放,感情浓烈。两相映照。“江梅些子破,未开匀”、“归来也,著意过今春”等浅白直露的口语,“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等精炼的对句集于一词,淡笔点染,具自然隽永风韵,亦显炼句炼意之功。“压”“铺”锻炼尤其精妙,读来仿佛那诱人的花影不是映在门上,而是压在作者的心上。迷人的淡月不是照在帘上,而是直接铺到了词人的心里。

海棠依旧情何堪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33言小令,有人物,有场景,有对白,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惜花伤春曲折委婉,清新语言,隽永词意,洵为不可多得佳妙之作。

采用问答形式,问者情多,答者意淡,逼出“知否”二句,巧妙灵动多情致。造语工巧,“雨疏、风骤”、“浓睡、残酒”皆当句对。绿代叶、红代花,“肥”、“瘦”分状繁荣憔悴零落零落貌,倍增凄婉。

急猛晚风,外加雨点的侵袭,必定摧得那满院海棠不成样子,想起这些,难免“借酒浇愁”,殊不知,“借酒浇愁愁更愁”,饮下不多,即已酣睡不醒,以致清晨仍旧醉意未消。

不忍亲见一夜骤风疏雨揉损,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欲罢不忍,于是,“试”问那卷帘的人,贴切入微,曲折有致地表达出了矛盾心理。

“却”道的答语,颇令词人疑惑不解,“海棠”怎能“依旧”?“卷帘人”难解个中款曲,抑或竟未觉察心事?

“知否?”二问,犹自言自语:犹责怪粗心的“卷帘人”人,园中的海棠当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了呀。

此谓“传神之笔,却是画外之音,道词画所不足道,更含伤春惜春闺中人复杂神情心理,不尽,无奈的惜花情结,在浅语白话中愈显意味深长。毕竟尚未亲眼所见,又暗含“必然是”“不得不是”揣度,故言“应是”。

“绿肥红瘦”,堪称精绝之思,神来之笔,向为人所称道。颜色、状态的对比,体现着自然节令的变化,“红瘦”寓意春天即将渐渐消逝,“绿肥”正象征绿叶成荫的盛夏即将来临,沧海桑田,日月轮回。分明又带着词人心理的强烈印记,强烈的心理体验的外化。

曲折委婉,层次分明。物我相互观照;步步深入,灵动鲜活,跌宕起伏有致。

“卷帘人”者何,精绝佳妙安在?吴小如先生《诗词札丛》说得好:“此词乃作者以清新淡雅之笔写秾丽艳冶之情,词中所写悉为闺房昵语,所谓有甚于画眉者是也,所以绝对不许第三人介人。头两句固是写实,却隐兼比兴。金圣叹批《水浒》,每提醒读者切不可被著书人瞒过;吾意读者读易安居士此词,亦切勿被她瞒过才好。及至第二天清晨,这位少妇还倦卧未起,便开口问正在卷帘的丈夫,外面的春光怎么样了?答语是海棠依旧盛开,并未被风雨摧损。这里表面上是在用韩偓《懒起》诗末四句:‘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的语意,实则惜花之意正是恋人之心。丈夫对妻子说“海棠依旧’者,正隐喻妻子容颜依然娇好,是温存体贴之辞。但妻子却说,不见得吧,她该是‘绿肥红瘦’,叶茂花残,只怕青春即将消失了。这比起杜牧的‘绿叶成阴子满枝’来,雅俗之间判若霄壤,故知易安居士为不可及也。‘知否’叠句,正写少妇自家心事不为丈夫所知。可见后半虽亦写实,仍旧隐兼比兴。如果是一位阔小姐或少奶奶同丫鬓对话,那真未免大杀风景,索然寡味了。”

周汝昌先生论曰:“一篇小令,才共六句,好似一幅图画,并且还有对话,并且还交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可能是现代的电影艺术的条件才能胜任的一种‘镜头’表现法,然而它却实实在在是九百年前的一位女词人自‘编’自‘演’的作品,不谓之奇迹,又将谓之何哉?”

至若前贤好评如注,则有: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绿肥红瘦’,此语甚新。”

宋陈郁《藏一话腴》内篇卷下:“李易安工造语,《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

明蒋一葵《尧山堂外记》卷五四:“李易安又有《如梦令》,……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明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卷一:“‘知否’二字,叠得可味。”

明徐士俊《古今词统》卷四:《花间集》:“此词安顿二叠语最难。‘知否,知否’,口气宛然。若他‘人静,人静’、‘无寐,无寐’,便不浑成。”

明徐伯龄《蟫精隽》:“当时赵明诚妻李氏,号易安居士,诗词尤独步,缙绅咸推重之。其‘绿肥红瘦’之句暨‘人与黄花俱瘦’之语传播古今。”

同类推荐
  • 梦终红楼(为您终结破解红楼千古一梦)

    梦终红楼(为您终结破解红楼千古一梦)

    本书首先从《红楼梦》隐藏的总机关入手,追踪论证关于“花”的线索的客观存在;在此基础上,充分展开论证反面的情节线索。这条大线索贯穿全80回始终,并逼真展现了康熙十四子胤祯的传奇一生。主要观点如下:1.《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康熙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祯,系由他晚年亲手创作完成并兼批书者“脂砚斋”身份。2.红楼反面巧妙隐藏的历史真相至今尚未公之于众。包括清雍正皇帝的篡位真相以及雍正系被胞弟胤祯(他是雍正篡位的直接受害者)派人所刺杀的死亡真相两大清史疑案。3.红楼原著80回已是完璧。表面看起来不完整的文字只是一个载体,它完全为反面的重大情节服务,而反面的连贯情节已在第80回中圆满结束!
  • 我想为你连根拔除寂寞

    我想为你连根拔除寂寞

    《我想为你连根拔除寂寞》是夏目漱石散文经典散文集。收录了夏目漱石的经典散文作品《永日小品》《回想录》等散文名篇。夏目漱石的散文深刻地描摹了日本明治时代社会的种种众生相,折射了那个时代各种生动的生活场景和人物面影,为后人留下一面时代的镜子。思想深刻,语言生动,读起来如行云流水,令人赏心悦目。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东方之行

    东方之行

    由赫尔曼·黑塞所著的《东方之行》讲述了赫尔曼·黑塞的心中有一座东方文化的圣殿。其中既陈列着他对于以中国、印度为主要代表的东方文学、绘画、宗教的独到的见解,也镌刻着他用讽刺故事、童话、寓言所描绘的东方图景。但无论他是在试图厘清佛教、婆罗门教与印度教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还是以极具民间传说色彩的方式讲述一位具有“印度式生命轨迹”的国王的故事,都无一例外表达了贯穿其一生创作的主题:个体在积极寻求本真自我的过程中力图实现分裂自我的和谐统一。
  • 花编新闻

    花编新闻

    毫无疑问,生活总是充满了意外和完全不可预知的乐趣,而陌上正引导我们去寻找这样的乐趣——蓝色小药丸、将裸奔当成事业的男子、可以在水下使用的电话亭、泄露一切秘密的GPS,甚至向我们飞来的彗星……很多时候,换个角度,事情就可以变得有趣。陌上的文字,正具备这样独特的可爱角度——她太热爱生活,任何时候都急于要将新发现告诉所有的人,就算是一成不变的爱情,在她笔下也有新的细节:人为什么会变心?接吻与巧克力的不同之处,以及当男人遇到美女时会产生的化学反应……本书主要内容有当众不做爱、蓝色小药丸、裸奔者、杠上花开、完美组合、杭州路人甲等。
  • 此生是我吗

    此生是我吗

    本书是本阅读性随笔集,由评电影、泛阅读、品人生三部分组成。生活有所缺憾,也有所裨益。只是我自愿背向时代,选定了这样的路。而我看到,生命的生动,一定是来之于精神的内部。《此生是我吗》,这本书讲的就是生命的生动与精神的内部。它诠释了刘苇的生活和内心独白,呈现其闲适的生活状态。
热门推荐
  • 浅浅西风等你爱我

    浅浅西风等你爱我

    你来过我的世界,我知道,真的知道。【来看作者做梦,谢谢】
  • 十二因缘论

    十二因缘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随心所欲之莲儿

    随心所欲之莲儿

    一个普通的小女孩,不幸的是出生没多久就失去了双亲。幸运的是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围绕着很多关心她的人,而这些人也被她的大胆、热心、乐观、笑容、吃相所吸引。什么是幸福,她是否抓得住?她到底爱谁,是身边关心着她的那些人中的谁,还是她自己?亲情、爱情、友情,非血缘关系是否可以亲如一家。欺骗、偷盗、杀人,善与恶是否可以用法律来衡量。同样夺取他人性命,哪种对哪种错是否可以分得清。
  • 灵主沉浮

    灵主沉浮

    域外魔族一战终于结束了……一名已经靠战戟支持自己不会倒下的人道:“如今结界已经形成,诸位兄弟,过了今日即便我们当中有人能侥幸不死,怕也难撑过三年,而我也不想残喘下去,我决定把战意融入结界,留下不灭意志,倘若有一天结界松动,起码我的战意能帮后人争取百年时间。”其余众人听完,纷纷表示决定一同加入。其中一人开口道:“我一生精通时空之力,诸位将最后的本源灌注给我,助我推演大陆未来,我们一同观看未来的一角。”提议再次得到呼应……天地变色,格外的阴暗,只剩下十一局尸体,结界中却传来了高兴的呐喊……是的,他们的意志看到了,看到了未来的一角……
  • 空间之末世女在古代

    空间之末世女在古代

    孟梦在经历末世六年后,她的三观已经变了,除了吃,一切皆是浮云,在她的眼中,除了吃,就没什么重要的事情了。为了吃饱、吃好她只能去做各种任务,然后,在完成任务回来准备吃饭时,却因为和丧尸王打架时,一个没控制住把自己给劈穿越了。谁知穿越的第二天,她就很不幸的被自己大嫂给卖了,而且,还是卖给一个大叔当媳妇。 被卖的孟梦看着那一桌子的饭菜,表示:“只要有吃的,咱一切好商量!”当婚后一个月后,大叔余逸发现自己的小妻子,不但力气大,还能吃、还暴力、还呆…… 有人找事情直接打一顿,抢吃的打一顿,一言不合直接打,一般都是不开口,如果余逸不给她吃的,她就会盯着余逸如盯肉一般……(如果打一架不能解决,那就再打一架,如果再打一架还是解决不了,那就打到解决为止好了。)
  • 清欢复几许

    清欢复几许

    禅语有言: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伤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在遇到你之前,我是那不动如山的佛陀,心不动则万物不动。在遇到你之后,我是那地狱里挣扎的恶鬼,世间诸般痛苦,我皆一一品尝。我中了你的毒,此生为你可解。便是心碎,痛苦加身,你不爱我,我也从不后悔!新书开篇,欢迎新老读者来踩!
  • 亿万前夫狠嚣张

    亿万前夫狠嚣张

    七年前,她背负骂名悄然离去。她本打算就这样平凡安然地走下去,度过一生,然而,纤纤糟糕的病况却再度让她陷入两难……面对高昂的费用,她最终毅然决然重回娱乐圈,不想,却再遇曾经给她致命伤害的人。再见时,他是天冠娱乐的帝王,而她,只不过卑微的二流小演员一枚。他不动声色设下重重陷阱,执意要她一步一步落进编织的网里。欢喜,苦闷,阴谋,爱情,等待她的究竟是什么?继续软弱,抑或涅槃重生?“我累了,这场游戏,到此为止吧……”“我也说过,”他薄唇微启,冷冷瞧着她,鹰眼如尖锐的冰棱,“不可能!”
  • 书穿小炮灰逆袭记

    书穿小炮灰逆袭记

    苏若纪本来惊喜的发现自己在死后重生到了一个年仅五岁的世家嫡出大小姐身上,可是不到两个月她惊恐的发现自己是书穿了,穿到了一个才七岁就被炮灰了的女配身上……女强文,女主不会嫁人的。
  • 过分爱

    过分爱

    在最美好的年华,苏落、叶璇、子夜三人本是特别要好的朋友,直到上了大学遇到顾北辰等人后,三人关系发生巨变
  • 职场潜规则大全集

    职场潜规则大全集

    本书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深刻剖析了职场中不为人知的成功秘密,告诉你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万万不能做的。同时,通过大量的事例教你认识并熟谙职场中的潜规则和规则,掌握同领导、同事、下属相处的艺术,把握好表现与低头的分寸与尺度,规避风险的技巧和招数,让你在恰当的时刻能够醒目地亮出自己,在危急时刻能够占得先机,能够看清表象后面的真实,听出谎言背后的真相,让你看透职场的本质,在工作中不踩地雷,不做“炮灰”,进退自如,平步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