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31900000029

第29章 心理罪之第七个读者(29)

窗台有点高,老田头踮起脚,仰着头,竭力向室内望去。

一瞬间,老田头就感到喉咙被人攥住了一样,同时,裤裆里一片湿热。

1998年。J大。

“至此,一切真相大白。”孙普扶扶眼镜,扫视了一下鸦雀无声的课堂,“A女士在心里觉得,如果母亲不到英国就不会遭遇车祸,而母亲之所以会去英国,完全是因为A女士的肺结核病需要到欧洲治疗。A女士同时还认为,自己的肺结核病,恰恰是因为没有听从母亲的劝告,少穿了衣服因而着凉的结果。”

有学生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开始彼此交头接耳。

“所以说,A女士表面上所有的畏惧,”孙普抬腕看看手表,“其实都源自于她内心对母亲的内疚感。”

下课铃响。恰到好处。

“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有学生笑起来,孙普挥挥手,学生们开始收拾课本和书包。他低头整理讲义和教案。讲台前,还围着几个不肯离去的学生。

“孙老师,之前您说过,”一个女孩热切地看着孙普发问,“畏惧是对性和攻击等冲动的抑制,这似乎解释不了A女士的案例啊。”

孙普笑笑,把讲义放进皮包里,微俯下身子,从眼镜上方看着女孩子。

“所以这个案例证明,与本能无关的心理创伤事件,也可能在心理防卫下产生对某种物体、情境或活动的畏惧。”

“这么说的话,”女孩面露疑惑,“心理学岂不是完全无规律可循?”

“那不正是心理学的迷人之处吗?”孙普微笑着反问。

女孩也笑了:“孙老师我懂了,我一定会好好学的。”

孙普挥挥手:“快去吃饭吧,要不排骨要被抢光了。”

学生们一哄而散。孙普拿下腰间一直在震动的寻呼机,只看了一眼,他的眉头就皱起来。

八道村昔日的宁静已经被完全打破,村子里到处都是走访的警察,闪烁的警灯随处可见。虽已日上三竿,但在田地里操持农活的人寥寥无几,几乎全村的人都聚在了村东头老董家门口。这里已经被警方完全封锁起来,本就不大的院子里,村主任和当地治保委员会主任陪着几个现场勘查人员四处查看着。他们有热情,有同情,更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被隔离带拦在院外的人们却是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要么叼着烟,要么拄着锄头,大声议论着,小声嘀咕着。眼前的一幕,与其说让他们感到震惊,不如说让他们感到兴奋。

每个人都尽力踮起脚,仰着头,望向院子里的那间瓦房。

那里,发生了什么?

孙普也想知道。

在一个年轻警察的带领下,他费力地穿过拥挤的人群,直奔那间瓦房而去。在院子里工作的警察纷纷和孙普打招呼。孙普无心一一寒暄,遂点头致意了事。这个身着便装,却得到警察们尊重的人,再次引起门口围观的人群的一番窃窃私语。

“这肯定是领导啊……”

“看来出大事了……”

“这人少说也得是个局长吧?”

赵永贵站在门前,正在反复端详手里的一段木棍。看到孙普走来,他放下木棍,语气中颇有些埋怨。

“呼了你那么多遍,怎么才回电话?”

“我当时在上课。”孙普注意到他手里的木棍,“这是什么,凶器?”

“不是。”赵永贵苦笑一下,把木棍凑到孙普面前,“我们到现场的时候,这玩意儿就横插在门把手中间。”

木棍长约70厘米,直径4厘米左右,表面光滑,一端带着断裂的茬口,从断面上看,似乎是刚刚形成的。

“这好像是……”

“对。”赵永贵冲旁边努努嘴。一个痕迹勘查人员正拿着一把被折断的铁锨往物证袋里装。

“铁锨把。”赵永贵继续说道,“看样子是踹断的。”

孙普嗯了一声,看了看敞开的入户门。

“凶手不想让她逃出来自行呼救。”

“不是她,”赵永贵的脸色一下子阴沉下来,“是她们。”

入户门是两扇漆成绿色的铁门。门上有铁质网格覆盖的玻璃,其中,右侧铁门的玻璃有破损,网格后由一张挂历纸临时遮挡。进入铁门后是门厅,物品简单,摆放有序。门厅右侧墙面上有一扇门,门后是仓库。门厅左侧,靠近门旁的位置是炉灶,上有一口黑色铁锅,锅内有尚未吃完的猪肉炖酸菜。炉灶旁是一扇木门,通往卧室,亦即主现场。

孙普刚刚推开主卧室的门,一股浓重的血腥味就扑面而来。他本能地侧过头去,而眼前的一幕却让他瞪大了眼睛。

被褥凌乱的火炕上血迹斑斑。一大一小,两具女性死者的尸体躺卧在凝固的血泊中。

年长女性死者尸长约160cm,头北脚南,呈俯卧状,下身赤裸,头部低垂于炕沿之下。看不到面部,但后脑部已是血肉模糊的一团,浓密凌乱的长发被凝固的血液纠缠在一起,地面上也形成一片血迹。

年幼女性死者尸长约130cm,头南脚北,呈仰卧状,头向右侧,眼微睁,左侧额角严重塌陷,有开放性创口。死者双腿分开,两腿间覆盖着一张报纸。

孙普的眉头紧紧地皱起来,他扭头看看赵永贵。后者点头:“现场物证都已经固定、提取完毕。”

“死因是颅脑损伤?”

“重型颅脑损伤。”站在一旁的法医老杨开口了,“凶器应该是一把锤子。”

“遗留在现场了?”

“没有。”赵永贵摇摇头,“我们把这里都找遍了,也没发现相符的凶器。”

孙普点点头,目光从尸体上移开,开始在室内来回巡视。很快,他注意到火炕右侧墙上的电灯线盒。线盒下,只有短短的一根细绳。

赵永贵捕捉到他的目光,也凑过去看。

“哦,灯绳。”

“我知道。”孙普走到火炕旁,“可是,你不觉得它太短了吗?”赵永贵略思索了一下:“也是,如果人躺着,压根够不到这根灯绳。”

孙普抿起嘴,把左膝盖放在炕沿上,先低头看看枕头的位置,又调整了一下姿势,上身前倾,伸手在灯绳的末端做了一个切割的动作,然后向左后方一甩手。随即,他回头向左侧墙角看看,那里正是一排老旧的木质地柜,地面上空空如也。孙普又把目光投向右侧。

半截灯绳静静地躺在地面上。

孙普站直身体,指着那半截灯绳说道:“把那个提取一下。”

赵永贵冲手下挥挥手,脸色有些尴尬,似乎在暗恼自己居然忽略了这个细节。

“他大概是个左撇子。”孙普完全没注意到赵永贵的表情,四下扫视一番,“而且他在作案时还带着刀。”

赵永贵扭头面向身边的一个年轻侦查员,低声说道:“记下来。”孙普的目光重新投射在两具尸体上,几分钟后,他突然问道:“这家的男主人呢?”

赵永贵翻出记事本,查看了一下,说道:“户主叫董双平,在黑龙江鹤岗打工。死者是他的妻子胡月娥和女儿董月。”

赵永贵顿了一下:“已经通知董双平了,他正在赶回来的路上。”孙普点点头,上前一步,蹲在炕沿边,看着覆盖在年幼死者双腿间的报纸,嘴里喃喃自语:

“他为什么要用这张报纸呢?”

“哦?”法医老杨冷不防插话,“那是我给这孩子盖上的。”

“你?”孙普猛地回头,“你还动什么了?”

“没有啊,”老杨急忙解释,“我就盖了这张报纸,别的什么都没动。”

“老杨,”孙普站起身来,似乎在勉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原始现场才能有助于我分析凶手的心理,任何一点改动,都可能会影响我的判断。”

“我知道,孙老师。虽然我是法医,但我实在是看不下去。”老杨顿了一下,声音变得嘶哑,“我也有个差不多大的女儿。”

孙普盯着老杨看了几秒钟,脸色变得柔和许多。他上前一步,掀起那张报纸。

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

从分局出来,已是深夜。

远远地,孙普就看到“普巍心理康复中心”还亮着灯,他的心头一暖,加快了脚步。

魏巍还在等他,一见他进门,立刻从沙发上站起来。

“吃过饭没有?”

“在分局吃了一点。”孙普脱掉外套,把皮包甩在沙发上,一转身,就看到桌子上原封不动的饭菜。

“你还没吃?”

“嗯。”魏巍把手里的书插回书架,“等你来着。”

孙普看着她,笑笑。

“我陪你吃饭吧。”

“好。”魏巍去桌子上端盘子,想了想,又说道,“要不,你先休息一下吧。”

“不用。”孙普接过她手中的盘子,向沙发努努嘴,“你放着别动,我来。”

时至午夜,万籁俱寂。在一片黑暗中,只有这家位于居民区内的心理诊所还亮着一盏小小的灯。如果此刻有人路过那扇窗户,会看到一对男女对坐在桌前,吃着简单的饭菜,聊着平常的心事。

生活如斯,岁月静好。

他和她都在想,若能一直如此,岂不美妙?

吃过饭,孙普洗了个苹果给魏巍,自己扎着围裙去刷碗。魏巍一边咬着苹果,一边斜靠在厨房的门旁,看着孙普手脚麻利地洗刷着。

孙普偶尔回过头来,四目相对,又是一笑。

“今天有人来过吗?”孙普甩干盘子上的水珠,整整齐齐地码放在架子上。

“朱志超来过。”魏巍扔掉苹果核,“见你没在,和我聊了一会儿就回去了。”

“也难为他了,两地跑,来回要三个小时。”孙普擦干手,摘下围裙,拥着魏巍走出厨房。

“是啊,我今天也建议他去找C市的杨锦程教授,可是他不同意,坚决要在你这里治疗。”

“杨教授的水平也很高。”孙普笑笑,“可能是朱志超比较信任我吧——他的状态怎么样?”

“还可以吧,比上次要好一些。”魏巍犹豫了一下,“不过,狂躁状态还是挺明显的。”

“嗯,他需要长时间辅导。”孙普打了个哈欠,“下次他再来的时候,如果我不在,你就替我给他作辅导。”

“我可不敢,孙老师。”魏巍依偎过去,把头靠在孙普的胸口上,“你是专家,我可不是。”

“什么专家啊?”孙普笑笑,摸摸魏巍的头,“你就当毕业实习了。”

“你最近怎么这么忙?”魏巍轻抚着孙普的胸口,“又有案子吗?”

“嗯。”魏巍的抚弄让孙普觉得很舒服,眼睛半睁半闭,“我怀疑和前几起案件是同一个人干的。”

“那你会不会有危险?”魏巍半仰起头,看着孙普。

“傻瓜,我不会的。”孙普抚摸魏巍头发的动作越来越慢,“我又不去抓人。”

“自己小心点。”

“我会的,你放心。”孙普的声音低沉下去,“乔老师交给我的事情,不能办砸了。”

“你也是的,都破格提拔副教授了,就安心教书呗。”魏巍微嘟起嘴,“还有个诊所——干吗去参与那么吓人的事情?”

孙普没有回答。魏巍轻轻地离开他的怀抱,看到孙普歪倒在沙发上,已经发出轻轻的鼾声。

自1998年3月底,J市郊区接连发生四起入室强奸杀人案。第一起案件发生于3月28日凌晨2时许,案发地点在J市丰水区五龙镇榆树村。被害人袁洁,女,41岁,寡居。凶手从窗口入室,强奸被害人后,用疑似锤子的钝器将被害人击打致死。室内有翻找痕迹,现金有丢失。

第二起案件发生于5月17日凌晨1时至4时许,案发地点在J市丰水区江密镇鹿场村。被害人杨茂根,男,53岁;被害人于双华,女,50岁;被害人杨枝英,女,22岁,系杨茂根和于双华之女。凶手破坏纱门后入室。从现场痕迹来看,凶手入室后先割断灯绳及电话线,随即用疑似锤子的钝器击打杨茂根和于双华的头部致死。在强奸了被害人杨枝英之后,用同样手段将杨枝英杀死。于双华尸体亦有遭侮辱的迹象。室内有翻找痕迹,现金有丢失。

第三起案件发生于8月9日凌晨3时至5时许,案发地点在J市天港区金珠乡亮门村。被害人王晓慧,女,37岁,独居,经营一家小卖店。凶手和平入室,室内有厮打痕迹,怀疑凶手将被害人拖至后室强奸后,用疑似锤子的钝器击打被害人头部致死。在死者阴道内及外裤上都发现精斑,经检验遗留者为A型血男性。小卖店内有翻找痕迹,当日营业款丢失。

第四起案件发生于9月3日凌晨2时至4时许,案发地点在J市南港区三台镇八道村。被害人胡月娥,女,35岁;被害人董月,女,9岁。凶手翻墙入院,从铁门破损处开门入室,割断灯绳,强奸被害人胡月娥后,用疑似锤子的钝器将被害人击打致死;而后强奸被害人董月,并用同样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室内有翻找痕迹,现金有丢失。

从现场勘查的情况来看,这四起案件的作案手法相似,现场均发现足迹若干枚,且都为39码胶鞋底,足迹特征相似;从被害人致死伤来看,疑为同一短柄铁锤所致;除“8·9”案件外,凶手行奸时都使用了避孕套,没有留下体液物证,但在现场提取到不属于被害人的毛发若干,经鉴定,均为A型血者遗留。

据此,警方决定将四起案件进行并案侦查,并成立专案组,由丰水区公安分局局长担任组长,赵永贵任副组长。此前,J大法学院乔允平教授曾受托对前两起案件进行分析。7月中旬,乔教授受邀出国访问,遂将系列案件交由他的得意门生孙普继续跟进。

清晨,J市丰水区公安分局。

孙普一脸疲惫,几步跳上水磨石台阶。刚穿过旋转门,就看到赵永贵坐在门旁的长椅上抽烟,看样子,也是心事重重。

看到孙普进来,赵永贵站起身,用力搓搓脸,迎过去。

“我们该派车去接你的,孙老师。”

“不用客气,这里离我家也不远。”孙普笑笑,“8点半开会?”

“嗯。”赵永贵看看身后的会议室,“人还没到齐呢。”

赵永贵递给孙普一根烟,又替他点燃。

“有什么新点子?”赵永贵看看孙普肩上挎着的皮包。

“我整理了一份嫌疑人的心理画像报告。”孙普吸了一口烟,脸上疲态尽显,“等会儿开会的时候再讲。”

“哦,”赵永贵顿了一下,“乔教授什么时候回来?”

孙普看了赵永贵一眼,笑笑:“下个月吧——怎么,信不过我?”赵永贵急忙否认:“那不会,您和乔教授都是专家。”

“你怀疑我,怀疑心理画像技术都很正常。”孙普的表情轻松,“让结果说话吧。”

同类推荐
  • 去宋镇

    去宋镇

    我爹招呼村里人帮着把李长明送进县城里的医院里。做了CT观察,在左腿的骨头里加了钢板,绑上了石膏绷带。李长明在医院里住了一个多月。每天注射止疼和消炎的针药。我爹去看过几次。想等李长明出院以后再多给他一些钱。我爹最近这次去看李长明的时候,曾经和李长明商量,要赔给他多少钱才满意呢?李长明听出了我爹的意思。摇摇头说:“算了吧。我欠你的还没还呢,以后再说吧。”我问我爹:“李长明欠咱什么?他已经不欠咱什么了啊?”我爹抬手拧了一把鼻子,低头盯着我的脚,一句话也没说。过了老大会儿,我听到他嗯了一声,起身朝门外走。他的脚步歪斜在夏日的阳光里,腰间的钥匙串儿也跟着叮当作响,刺得我耳朵生疼。
  • 无人岛

    无人岛

    “我的女儿失踪了。”坐在方应对面的女人,在沉默了约莫十分钟后终于开口说话。方应拿吸管戳了两下玻璃杯里的冰块。女人说已经去报过警,埋怨了会儿警察如何如何办事不力,从包里掏出个信封,推到方应面前。“这是在电话里说好的订金。”方应四下看了看,才朝信封里瞄了眼,他吹了个呼哨,笑着说:“说实在的,我本来没打算接手,你知道,失踪这种事要找回来很困难,特别像你女儿这种情况,这种年纪,十五六岁,叛逆期,说不定是自己离家出走。”
  • AI迷航1

    AI迷航1

    如果人工智能失去控制,世界将会怎样?人类对AI失去控制那一刻,生而为人的尊严也随之消散:人类器官可以像机器一样拆卸、买卖,合成人大量出现;人的记忆可以替换,甚至贩卖、造假,成为通行货币;所有的行为、思想都被数据监控,毫无隐私可言。人类在AI文明的法则下该何去何从?是在AI的强权之下做一个只会执行、没有情感和道德底线的机器,还是奋起反抗夺回属于我们的人格尊严?翻开本书,带你进入一个机器觉醒、伦理混乱、文明重构的人机共存新世界。
  • 杀人魔王与罗宾

    杀人魔王与罗宾

    本书是一篇充满刺激、悬疑的故事,选自《亚森?罗宾探案故事全集》,一张50法郎的纸币牵扯出了一系列杀人案件以及德国与法国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战,罗宾作为一名热血的爱国志士,挺身而出破获了此案。
  • 花子房

    花子房

    《花子房》是长篇原创小说之一花子歌谣(一),花子歌谣(二)穷人要饭跑大门,八仙东游我西游,爷奶不离两片唇,一世荡悠为快活。打狗棍要饭的筐,要上二年三年饭,剩菜剩饭往里装。给个县长也不换。
热门推荐
  • 骗翻天(十一)

    骗翻天(十一)

    卢弘侠一走剥皮鬼就继续审问黄之白:“好小子,问了你半天了,你翻来覆去就这几句话,你是不是嫌你这个小命活得太长了?”黄之白装出一脸苦相说:“我真的叫张天民,家住湖南桃源县,常年在外经商。不知道为什么那位警察就抓了我,都说警察会平白无故抓人我还不相信,这一回我是信了。”黄之白心说,那姓卢的探员看走眼了,这姓皮的对郑州的案子一句也不提,只是一再问我骗了多少钱,我得绷住了硬往没罪处说,看来最后花点钱这事就算完了。
  • 超乎想象

    超乎想象

    想象力是虚无的,却又在方寸之中;想象力是无边无际的,却又在情理之内。它是铅笔,勾勒出情感的形状;它是炭笔,速写出理想的模样;它是心灵的调色板,或善或恶,多彩多样。《超乎想象》的故事充满悬念、伏笔,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她对小小说主题的开掘,对题材的选择,对结构的迷恋,以及对想象的发挥,令读者耳目一新。
  • 沉睡公主附身传奇

    沉睡公主附身传奇

    她是沉睡中的公主,一朝沉睡,世间万年。她是人界的宠儿,一哭一笑都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是她的身体,她有她的灵魂。是寻找替身,还是追逐前世?所谓圣女,不过是守护公主的一个高级护卫而已。公主苏醒,护卫退场。她愿意再次步入轮回只为获得属于自己的生活。为何一个两个都要救她?逆天而行,真的只为一个字‘情’?【此文美女多多,帅哥多多,求宝藏,追美人,金钱虽可贵,情义却无价,神界魔界,前世情今生缘,虽然慢热,绝不弃坑。】
  • 妃要自由:王妃很抢手

    妃要自由:王妃很抢手

    王妃要自由同王爷约法三章:我不管你,你不管我王妃时尔搞笑,时尔腹黑,时尔装傻,时尔呆萌。。。。。那就要看王妃遇上什么人啦但她最重要的是,我需要自由,自由路上,人不惹我,我不惹人,人若惹急了我,嘿嘿。。。。。我也是心狠手辣的,要不,试试这是本妃第一次写作,希望大家我多支持啦,多给意见,多收藏。。。那都是动力啦。开始在文章里见吧。
  • 拜占庭文明探寻

    拜占庭文明探寻

    本书是一部关于拜占庭帝国历史的史学专著。全书分为帝国兴衰记,国家、领土与人民,宗教、法制与社会文化三大部分,详细介绍了拜占庭帝国的相关历史内容,适合史学爱好者及史学研究者参考学习。
  • 圣贤的礼物

    圣贤的礼物

    它讲述的是一对贫苦夫妻的爱情故事:为了给爱人买圣诞礼物,他们不惜卖掉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妻子卖掉了美丽的长发买来表链,丈夫却卖掉祖传的金表买来玳瑁发梳。这种意料之中、情理之外的结局让人感慨万千。这也是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显著、最为人熟知和称道的特点。《圣贤的礼物(名家名译双色插图青少版)》为欧·亨利的一个短篇小说集,除《圣贤的礼物》外,还收录了《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等深受世界各地读者喜爱的短篇小说经典之作。
  • 寻找你的命运之轮

    寻找你的命运之轮

    《寻找你的命运之轮》是资深心理治疗师沈星妤“星语灵师系列”书系第一部。《寻找你的命运之轮》是由十个心理治疗的案例集结所成,是一部心理励志类随笔集。全书对各种心理案例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进而找出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有十分积极健康的引导意义。
  • 天行者

    天行者

    中国农村的民办教师,将现代文明播撒到最偏僻的角落,付出巨大而所得甚少。《天行者》讲述民办教师艰苦卓绝而充满希望的故事,为这些“在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献上感天动地的悲壮之歌。
  • 滴血婚姻

    滴血婚姻

    2004年春节刚过,北国春城还笼罩在一片节日的气氛中。就是在这样喜庆的日子里,春城的报纸、广播连续几天播发了一条寻人启事。从这条寻人启事上,春城人知道了一个日本妇人在春节期间走失了。
  • 暮色

    暮色

    这世界真是安静,因为最激烈的喧嚣往往悄无声息。正如在暮色将近的时候。一个妇人默默地走,没人听见她胸腔里一列火车的行进——轰隆轰隆,轰隆轰隆,匀速的,硬碰硬的,催眠的,淹没了一切噪音的更大的噪音。北京秋天的街景本就凌乱,偏偏这条位于旧区的街巷又狭窄得很,高高低低的喇叭声就是司机们雄壮的叫骂。这还不够,有人探出身来嚷:“嗨,那女的,说你哪!又不是机动车,在大马路上走!”李天娇失魂落魄一躲闪,忽觉得胳膊肘被一把巨大钳子狠狠夹住,不免回头,却是旁边有人扶了她一把。那人穿土黄色外套,竖领子,不合时宜地戴了顶太阳帽,帽舌压得极低。咦,她倒好像在哪儿见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