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34000000003

第3章 宝马雕车香满路,一夜鱼龙舞(3)

与重修颐和园同时进行的还有一件事:清廷为慈禧太后筹办60岁生日庆典。那场筹办中的庆典活动规模极大,挪用的却是北洋海军的军费,朝廷大臣们闻讯之后,人声鼎沸,议论纷纷。文廷式则第一个站出来,上奏提出停办慈禧太后的生日大庆。这件事惹恼了慈禧太后,据说慈禧太后当时说了这么一句话:“谁让我一时不高兴,我就要让他一辈子不高兴。”

甲午海战失败后,清廷割地赔款,极尽耻辱。文廷式也忧心如焚,向光绪皇帝提出了拒和、迁都、抗战的建议。当李鸿章在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是文廷式率先将条约内容秘密透露给了康有为等人,在京参加会考的举人们发起了震惊中外的“公车上书”事件。紧接着,北京成立强学会,变法维新如雷霆之势汹涌而来。慈禧太后大为恼怒,为了斩断光绪的这条“臂膀”,下令让光绪对文廷式严谴。

光绪把这个消息偷偷对珍妃说了,珍妃十分悲痛,在光绪皇帝面前长跪不起,啼血求恩。光绪摇头叹息,在铁娘子慈禧的懿旨面前,他也无能为力。为了保住文廷式的性命,光绪下令让文廷式停职离京,以避不测。光绪二十二年(1896)九月,文廷式以回乡为母亲扫墓为名,请假离京。这一去,他再也未能回到政治权力的中心。不久,御史杨崇伊(李鸿章的儿女亲家)向清廷弹劾文廷式,称文“常与松筠庵广集同类,互相标榜,议论时政”,慈禧太后以“交通宫闱,扰乱朝纲”的罪名将文廷式革职,永不叙用。

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再度独揽大权,光绪皇帝被囚禁在瀛台,珍妃也被禁闭在景祺阁后面的小院里,不准她与光绪见面。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挟持光绪皇帝逃往西安,临出京之前,命二总管将珍妃从景祺阁后面的小院里拉出来,以“洋人入城,免受污辱”为由,将珍妃推入宫井中杀害。

文廷式得知珍妃的死讯后,心情十分沉痛,有诗一首《咏月》为证:藏珠通内忆当年,风露青冥忽上仟。重咏景阳宫井句,菱乾月蚀吊婵娟。

文廷式是名誉京城的大才子,他的诗词常常被人击掌叫绝。最有名的一首名为《蝶恋花》,词中写道:九十韶光如梦里。寸寸关河,寸寸销魂地。落日野田黄蝶起,古槐丛荻摇深翠。惆怅玉箫催别意。蕙些兰骚,未是伤心事。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这首词借写离情,抒发了词人在山河破碎时的深愁惨痛。眼看着大好河山被外族一寸一寸割据,词人心如刀绞,在他眼里,寸寸山河,成了寸寸销魂地。委婉悲凉的词句,蜿蜒到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后,才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息,让听者观者为之动容。

野史中说文廷式与珍妃关系暧昧,这并不可信,至少还不曾发现相关的任何一条史料。文廷式是珍妃的老师,古时候的人没有那么开放,这种师生情绝不可能发生。而且珍妃入宫后贵为妃子,文廷式见她一面都不可能,何谈恋情?不过,文廷式倒还真的是个情种,他与袭夫人的一段恋情,被世人广为传唱。

晚清有个人物名叫梁鼎芬,广东番禺人,与文廷式是同乡。梁鼎芬才情横溢,为老师袭镇湘所赏识,袭老师将其同族侄女许配给了梁鼎芬。光绪六年(1880),梁鼎芬与袭氏夫人举行婚礼,那一年梁鼎芬才23岁。也就是同一年,梁鼎芬还有一桩喜事:参加殿试考中二甲。“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生之乐事恰巧遇到一起,让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

婚后不久,梁鼎芬衣锦还乡,偕同袭氏夫人回到广东。这之后,发生了一件意外事,改变了梁鼎芬的整个人生痕迹。光绪十一年(1885),李鸿章代表清廷签下了丧权辱国的《中法条约》,梁鼎芬等一班士子义愤填膺。那一年梁鼎芬26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他执笔上疏,弹劾李鸿章“六大罪状”,当杀。一个26岁的毛头小伙去挑战朝廷重臣,这样的做法无异于鸡蛋碰石头。果然,慈禧太后大怒,梁鼎芬险些遭到重罚,幸得军机大臣阎敬铭的护持,才得以躲过了一场灾祸。但是到了第二年,梁鼎芬还是受到了惩处,被追定了一个“诬谤大臣”的罪名,降五级调用。

梁鼎芬的仕途之路自此陷入低谷。罢官之后,梁鼎芬再次决定回乡,先去谋求一份职业,解决人生的第一大事——吃饭问题。临行前,京城里一班熟悉的京官热诚相邀到南河沿去看莲花。梁鼎芬心情郁闷,填词一首《台城路》,“只是相思,泪痕苔满径”,借着咏荷花抒发内心深处对友人留恋、对袭氏夫人的不舍之情。

按照梁鼎芬的打算,先回乡去谋得一个职务,如果事情进展顺利,在那边立住了脚,明年初再把家眷接过去。梁鼎芬自幼父母双亡,从小寄居在姑姑家长大,深知生活的艰辛。无论以后干什么,总得先有份稳定的生活保障,才是正理。出京城之前,梁鼎芬把爱妻托付给情同手足的好朋友文廷式。

一场突如其来的婚变,就在这时候悄然发生了。

婚变的真实原因和具体的内幕细节,人们不得而知。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是:袭氏夫人追随文廷式,去了新恋人的祖籍江西萍乡,并且生下了三个儿子。

这场震动晚清宦海的婚变,对于双方当事人,都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在于文廷式,古训中有一条:“朋友妻,不可欺”,对于朋友的妻子,正人君子要主动避嫌,与朋友妻子有染甚或占为己妻,将会是被人谴责的丑行;在于袭氏夫人,未能严格遵守妇人之道,同样会被同时代人所不齿。这件事在当时,确实属于惊世骇俗之举,无论文廷式还是梁鼎芬的亲友,都对此事讳莫如深,从不愿意谈及。

倒是梁鼎芬对婚变的态度,值得现代人回味。毋庸讳言,得知袭氏夫人与文廷式的情事后,梁鼎芬必然经过了一个极为痛苦的阶段。他留下的诗《夜坐有怀》可佐证:坏墙斜月女萝香,散发无人坐受凉。酒罢微酲更惆怅,数声长笛一庭霜。

但是,梁鼎芬是个性情孤直的人,他与文廷式的友情,后来竟终生不变。光绪十四年(1888),阳春三月,梁鼎芬来到湖南长沙,这是当年他迎娶袭氏夫人的伤心之地,正巧文廷式也在这里。

在与长沙朋友饮聚的酒宴间,梁鼎芬与文廷式见面了。据文廷式记载,“两人一见异常惊喜,遂留宿乡间,四更始寝”。接下来的日子,两个人几乎天天在一起。3月25日,这天郭嵩焘请客,也是梁鼎芬离开长沙回广州的日子。文廷式连宴席上的酒都没有喝完,便急于去为梁鼎芬送行。那一晚,两人夜里谈到很晚,文廷式还写了诗词赠给梁鼎芬。

梁鼎芬与袭氏夫人的爱情之弦断了,但是友情却并没有终结。他在武昌张之洞府下任知府时,曾经在武昌府署的花厅上刻了一副楹联:“零落雨中花,春梦惊回栖凤宅;绸缪天下计,壮怀销尽食鱼斋。”无限深情的追忆,无限深情的思念,都蕴含在其中。晚清有笔记野史记载,文廷式去世之前,家境窘困,生活拮据,袭氏夫人还前去向梁鼎芬求货,梁鼎芬“辄有所赠”。

大历史与小细节

齐白石的画意趣盎然。有一幅农家草虫的画:一颗大白菜上趴着一只蝈蝈。大白菜是恣情写意,蝈蝈却是工笔细描,分毫毕现,连虫翅上的脉络都清晰可见,一只生动活泼的蝈蝈从画中振翅欲飞。

大历史的妙处,往往隐藏在不大被人注意的若干小细节里。

光绪皇帝推行戊戌变法,失败在于慈禧太后的阻挠和干涉。而慈禧太后对光绪的愤懑不满,起初源自于皇宫家庭里的细微小事。

据商行瀛《珍妃其人》一文,珍妃初入皇宫时只有13岁,还颇得慈禧太后的喜爱。她天真活泼,聪明伶俐,除了穿戴旗装礼服外,还经常扮作男装在皇宫中走动。“乌黑的头发,后垂大辫子,戴上头品顶戴,三眼花翎,身穿袍子马褂,足登朝靴,腰系丝带,居然是一位美少年似的差官。”珍妃与光绪共玩共乐,恩恩爱爱,慈禧太后也没有觉得怎样。

珍妃后来何以被禁闭?按商行瀛先生的说法,与清室宫中的制度有关。

按清朝制度,内廷经费与国家开支是分开的。内廷的经费领于内务府,皇后每年例银一千两,嫔妃以下逐步递减,妃每年三百两,嫔每年二百两,按月支取。珍妃出生在贵族之家,从小出手阔绰,习惯了大手大脚,每个月的经费都不够用。更重要的是进入清宫之后,眼看着周围的环境都是这样,卖官鬻爵成风,耳闻目睹,珍妃也免不了受影响。卖官帽子,是珍妃所能想到的生财之道。

整个卖官的流程是这样的:串通奏事处的太监,打听到哪个位置有官缺,然后告诉志锜等人,出面去寻找想买乌纱帽的人。敲定之后,通过几名贴身太监转告给珍妃,再由珍妃在合适的时候向光绪皇帝进言。整个卖官流程的主谋是珍妃的亲哥哥志锜,卖官收入所得,大部分被志锜拿去了。也就是说,珍妃既是为自己捞钱,又成了胞兄志锜的摇钱树。

乌纱帽卖得多了,免不了会露出蛛丝马迹。有一次,珍妃将四川盐法道官职卖给了一个叫玉铭的木材商人。按照惯例,新官上任之前都要到皇宫前来跪拜,由皇帝亲自召见,简单问答几句,一来体现皇帝的温暖,二来表示皇帝十分体察政情。轮到召见这个玉铭的时候,光绪皇帝问他:“原先在哪个衙门里当差?”木材商人惊恐万状,结结巴巴地答道:“小的原先在木厂。”光绪皇帝十分诧异,叫人拿来了纸和笔,命玉铭将其履历写出来。玉铭提着笔,手直打颤,好半天写不出一个字。这件事让光绪大为光火。更糟糕的是,当时慈禧太后就坐在旁边,眼看着这个情景不停地冷笑。

此事发生在光绪二十年(1894)四月,风声所播,涉及宫闱。事后,慈禧太后严厉训斥了光绪。光绪不得已发了一道谕旨,云:“朕奉太后懿旨,本朝家法严明,凡在宫闱,从不敢干预朝政。瑾妃、珍妃承侍掖庭,向称淑慎,是以优加恩眷,洊陟崇封。乃近来习尚浮华,屡有乞请之事,皇帝深虑,渐不可长,据实面陈。若不量予儆戒,恐慌左右近侍藉以为寅缘蒙蔽之阶,患有不可胜防者。瑾妃、珍妃降为贵人,以示薄惩而肃内政。”

光绪皇帝与珍妃在皇宫中形影相随,感情深厚。可以想象得出,光绪在写这道谕旨时心情之沉重。自此以后,珍妃交由皇后严加管束,幽禁于皇宫内西二长街百子门内的院子里,人身失去了自由。

据说,在降瑾妃、珍妃为贵人的前一天,光绪皇帝给慈禧请安时,慈禧一直铁青着脸不理他。光绪为瑾妃、珍妃求情,在地上跪了两个多小时,可慈禧太后铁石心肠,丝毫不为所动。最后,慈禧太后恶狠狠地说:“瑾妃、珍妃的事,你不管,我来管。不能让她们破坏家法,干预朝政。下去吧!”

根据清宫档案记载,10月28日这一天,珍妃确实遭到了“褫衣廷杖”。堂堂皇妃,被扒掉衣服用木棍打,这在清朝是极为罕见的。

参与珍妃卖官鬻爵一案的众太监,一律都被处以极刑。据当时在宫中的太监信修明在《老太监的回忆》一书中透露:

太后宫的掌案太监王俊如,其徒弟小太监宣五、聂八,皆在其内。因为太后留面子,将王俊如等三人发遣奉天,缓些时日,方以密旨命盛京将军长顺将王俊如就地正法。其余奏事处总管太监郭小车子,奏事太监文澜亭,以及光绪御前太监杨姓孪生兄弟,人称对儿杨者,并无姓名可稽的内殿技勇太监,珍妃景仁宫的太监等,共同交内务府慎刑司立毙杖下,前后打死的太监有六十余人。

光绪二十年前后,京城社会每于聚谈间,必谈论珍妃卖官一案。这桩案子中,珍妃的亲哥哥志锜为沟通宫内外要犯,在珍妃案败露后,惧祸逃往上海。所得资财,存入北京前门泰昌绸缎号生息,成又自然转成了股东。

清朝晚期,卖官鬻爵不仅成了公开的秘密,甚至已经合法化。朝廷里明白告示的捐纳制度,说白了就是卖官帽子。清宫里头只要有点权势的,几乎人人都在卖官。太监总管李莲英卖官的生意做得尤其大,据说连慈禧太后也卖过官。珍妃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做到出淤泥而不染。

珍妃团伙卖官鬻爵的众多案子中,影响最大的一桩案子是鲁伯阳案。

晚清御史胡思敬在《国闻备乘》中叙述了案件始末:“鲁伯阳进四万金于珍妃,珍妃言于德宗,遂简放上海道。”直笔论事,文字简洁洗练,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二十个字,字里行间却掩藏着复杂的故事,像条迤逦的大河,波涛汹涌。

晚清吏部主事何德刚的《春明梦录》一书中,对鲁伯阳买官上海道一事有更加详细的记录:

凡放缺放差,必由军机进单,御笔圈出。若单内无名,便不能放。有一日,上海道缺出,上要放鲁伯阳,军机大臣曰:“鲁伯阳单内无名,不知何许人,似不能放。”上曰:“汝再查之。”次日,军机上去,言复如前。上曰:“鲁伯阳系江苏候补道,李鸿章曾经保过。”军机曰:“既系江苏候补道,须电询两江总督刘坤一再定。”嗣刘复电到,谓确有其人。是日遂特简焉。军机出来,不免有一番议论,语便外扬,于是物议纷纭。有谓其用廿万金运动者,有谓其目不识丁者,两御史之参奏上矣。不得已乃令送部考验。

鲁伯阳何许人也?遍查鲁伯阳的履历,只知道他的祖籍在安徽,中年时参加淮军,隶属李鸿章的部下,在淮军粮台处管过账本。大概是在淮军粮台处捞到了一些银子,鲁伯阳出钱疏通太监,要买个上海道台的乌纱帽。

同类推荐
  • 淡蓝时光

    淡蓝时光

    五十二个恋爱小片段,或者温馨,或者深情,或者有趣,组合在一起就是李小天和笑笑的相爱故事。画家李小天在火车上对记者笑笑一见钟情,之后对她展开了热情的追求。两个人在一起的状态很奇怪,没有海誓山盟、刻骨铭心般的经历,也没有爱情里难免的痛楚,好像就是很自然地住在了一起。他们一起面对生活里的油盐酱醋,一起面对生活中的小挫折。生活中的各种小趣味,让彼此都觉得每天过得很快乐。
  • 救赎

    救赎

    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何国典跟随妻子杜茉莉来到了上海,在这个大都市里他经历了种种来自灵魂深处和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折磨,一步一步走向自我救赎之路。同样是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作家李西闽用他细腻的笔触和悲悯的情怀,真实描绘了灾难给人带来的残害,深层次剖析了受难后人们的心灵创伤,为幸存者的心理重建作了深刻的探索。《救赎》不仅仅给受地震灾害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心理救助的文本,而且给所有经历过灾劫的人的心灵安抚提供了一种可能。在黑暗的心灵中寻找光明。
  • 螺旋结构(中篇小说)

    螺旋结构(中篇小说)

    每次见面,我的律师朋友孙丽都特别地关注我的着装,甚至很细致地打量我耳朵上又戴了一副什么款式的耳坠子,因为她觉得我总是给她别出心裁的时尚启发。孙丽说我是她见过的第二个适合戴样式夸张的大耳坠子的女人,第一个适合者是众人皆知的舞蹈家杨丽萍。杨丽萍是穿什么都不俗的女人,可以这么说,杨丽萍是中国人心目中的云南印象一种。我祖籍北方,生在云南,我的穿着固执地以舞蹈家为榜样,也大红大绿地穿,也戴一大串各式各样的银质手镯,也在耳垂上戴长长的大大的耳坠子。
  • 阴阳秘录

    阴阳秘录

    他本是名牌大学的建筑系高材生,却因为意外的发现了学校的布局竟然是按照大凶的墓地规格来建造的,而卷入了一个被隐藏了数十年的秘密之中。神秘的卫道者,果决的驱魔人,还有一直流传在民间的阴阳先生。都因为罗亚的卷入再次激起波澜。而罗亚这才发现,整个世界的安危,竟然都跟自己的一举一动息息相关……是生?还是死?是人?还是鬼?在阴阳之外,又是什么样的存在?
  • 指尖的蝴蝶

    指尖的蝴蝶

    世间的爱情无奇不有,难以尽述。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生命终将消亡,爱情将会永存,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热门推荐
  • 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

    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

    一个人不论多么有潜力、有才华,只要没有跟对人,那么你的潜力和才华就得不到培养和施展。如此一来,你不仅无法获得成功,而且你自身所具备的潜力和才华还极有可能如树叶一般干枯掉。要做对事,就要知道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是对的。通过自己对工作和生活的认识,发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善于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下明确自己的目标,坚持自己的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要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地做事,才能一步步地接近自己的目标,最终收获你所想要的一切。
  • 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

    揭露农奴主的残忍,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监禁中写成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在每一个笔记故事中,除了“猎人”的形象外,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对于大自然的描写,无论色彩、音响和气息,都表现出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听力和细腻的感受力。无怪托尔斯泰断言,在自然景物描写上,屠格涅夫以后的作家是无人敢动笔了。
  • 绝世妖妃:第一女幻师

    绝世妖妃:第一女幻师

    被亲妹妹和未婚夫背叛,云荼选择引爆飞机玉石俱焚。再次睁眼,她魂归异世大陆莫氏宗族灵力全无的废材莫云荼。宗族舍弃?无碍,她会让自己的姓氏成为另一个神话。灵力全无?笑话,她暗含神力幻兽多多外加上古神兽精血淬体谁人能比。貌丑无盐?放屁,待她风华尽显闪瞎了所有人的眼。佛挡杀佛,魔挡诛魔是她的人生信条,人若犯我就地砍死是她的行为准则,且问:谁敢争锋?月黑风高,某妖孽摸黑爬床,“喂,你的……在干嘛?”“为夫只是想用自己的长短,试一下你的深浅而已!”不怕妖孽耍流氓,就怕妖孽变成狼,还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大色狼。
  • 陌上花开之素素动人

    陌上花开之素素动人

    她生的俏丽,有一种清水出芙蓉的气质。墨黑的发被高高的束起,没有人想到绑着的竟是她的武器——凤霞鞭。原来她不仅仅是白府里的千金小姐,也是响彻江湖的墨蝶。冷面的她竟为了他甘愿失掉一半的功力。难道是为了逃婚,骄傲的她竟愿意跟随着他做婢女,为他指点江山,却没想到自始至终卷入了一场阴谋之中。善良的她能否逃开?他冷明夜与她相遇是在一片潇湘竹林中。尽管深受重伤,他内力深厚的他,在她面前依旧勾起魅惑的笑容,不想却惹得她恼怒。一鞭挥下,是将二人紧紧拴在一起,还是分开?
  • 给自己的头脑几分尊重

    给自己的头脑几分尊重

    历尽沧桑,依然满怀热望。被誉为“中国良心”、“青年导师”的著名作家梁晓声洞察家国人生的力作,笔耕40余年60篇励志经典全景呈现,既有对中国社会的全景深邃思考,又有对卑微者逆境中展现人性之光的细腻描摹,还有引导青年人走出精神困顿、对个人生命历程的温情回忆等内容。你是什么,中国就是什么。梁晓声以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情怀,以宏大视野、敏锐目光直面社会现实,鼓励当代青年告别困惑与延宕,给自己的头脑几分尊重,做有理想有志气的青年。
  • 北京城杂忆

    北京城杂忆

    本书为劫后余生的萧乾先生站在今和昨、新和旧的北京之间,以抚今追昔的心情,用独特的京白抒写过往的人、事、城。幽默、俏皮、利落的文字中糅进了伤感的留恋和深刻的反思。
  • 每日一杯红酒

    每日一杯红酒

    最畅销的中文红酒权威巨著,国家级葡萄酒评酒委员深度解读红酒文化。
  • 科技霸权

    科技霸权

    罗佳,姓罗的罗,上好佳的佳。地球科技界最大幕后黑手,没有之一。
  • The Case of the Golden Bullet

    The Case of the Golden Bulle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学生最想知道的100个怎么办

    小学生最想知道的100个怎么办

    打破沙锅问到底,聪明小朋友除了要多问“为什么”,也别忘了找着问题的对应良方“怎么办”。本书分为学习篇、生活篇、心理篇、常识篇四个方面,集结了小学生们最想知道的100个怎么办,让他们轻松变身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