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982年度甲级联赛的最后一场比赛,曾雪麟率领的北京队做客上海,在上海虹口体育场与主队进行一场对他来讲至关重要的比赛。北京队唯有取胜,才能登上冠军宝座。对于上海队来讲,胜负关系不大,无非在三四名之间捣腾。由于两队的利益不一样,决定着两队不同的技战术思想。北京队必须全力争胜,才能夺冠;上海队只要打平对手,在家乡父老面前不输给北京人就算是胜利。因此,比赛一开始,北京队就拉开进攻架式,上海队则采用密集防守,伺机反击的战术,与北京周旋。
时间随着曾雪麟脚下烟头的增多一点点地流失,还有最后十几分钟,如果北京队不能打开上海队的大门,冠军将拱手让给别人,这是曾雪麟多么不愿看到了现实。对于曾雪麟来讲,他需要一顶冠军的帽子装璜一下自己。因为他执教生涯中的战绩太过于平淡了。去年他执教的北京队差点儿掉到乙级队行列,人们一度对他的执教能力产生怀疑,直到今年他把北京队带到离冠军只有一步之遥时,人们才开始正视他。要是他曾雪麟再把这唾手可得的冠军拿到手……在我们这个“胜者为王败者寇”的国度里,胜利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啊!它能把一个人推到万人瞩目的高度。要是失败了,纵使你有上天揽月的能耐,也要把你拉下马,扔进地狱。
曾雪麟又不由地燃起了一根烟……
时间一分一秒地向终场的哨声靠近,曾雪麟的心一点一点地朝嗓子眼儿走来,虽然从外表看,他仍是那样的从容和镇定。
就在这时,曾雪麟微向后一仰身,眼睛也随之一亮,手上刚点着的烟也不知什么时候当作烟头丢在了地上……北京队终于在终场前获得了一个宝贵的角球。7号刘利德往后退了几步,从容助跑,轻轻一蹴,一个低平球急速飞向上海队门前。球像长了眼睛似的,落在了身材高大的9号刘清脚下,只见他拔脚怒射,球“嗖”地一声,应声入网……
生活就是这么充满着戏剧性。正是刘清这一脚,不仅把北京队带上了冠军宝,也顺便把曾雪麟推到国家队主教练有力竞争者的位置上。
自从苏永舜远走加拿大,中国队的主教练人选一直困挠着中国足协。广大球迷对中国队主教练始终呼之不出的现状表示不满,就连国家体委的领导对主教练人选迟迟不能定夺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为了尽快确定主教练人选,中国足协足球处决定:先以无计名投票的方式,对有可能当选的人进行摸底排队,结果年维泗众望所归地排在了第一位。刚刚率北京队夺得全国甲级联赛冠军的曾雪麟,排名出乎意料地靠后。那时候,主教练不像现在要通过竞选产生,多半是长官意志来定夺。所谓无计名投票,也只是给长官定夺提供参考,没有多大实际内容。由于受这种体制的局限,像曾雪麟这样的地方队主教练一般很难走进领导的视野。曾雪麟之所以能够走进排行榜,不单单因为他拿了全国联赛的冠军,更重要的他是北京队的主教练。皇城根下,和国家体委的人低头不见抬头见。再加上,曾雪麟一直对中国队主教练一职垂青有加,逢到足协的人,便或明或暗地谈到自己有当国家队主教练的意向。曾雪麟这一招,在当时是很奏效的。那时候的人讲究含蓄,即便心里猴急似的想当,外表还是要谦虚一把。曾雪麟能够站出来毛遂自荐,无疑增加了自己在决策者心中的位置。而领导也视曾雪麟的举动为勇气,加以重视。就这样,曾雪麟走进了国家队主教练的“排行榜”。
但是,他的情况并不看好,若不是年维泗执意不当,也没有他曾雪麟的戏唱。问题是年维泗不当,其他人与曾雪麟相比优势并不明显。这样,曾雪麟便显露出来。而曾雪麟听说年维泗不愿意出山时,便私下里跟年维泗明说自己的想法。曾雪麟知道,以年维泗在中国足坛举足轻重的位置,若能给自己说几句好话,国家队主教练非自己莫属。果然,事情的进程,真的按曾雪麟的如意算盘发展的。年维泗在这个关键时刻,再一次了充当他应该充当角色。在国家体委召开的中国足球队主教练人选讨论会上,面对众口不一的意见,年维泗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我觉得以后不要把眼光全放在训练局,对于获甲级队冠军的教练也可以考虑。老曾这几年一直带队,成绩提高幅度也大,让他当未尝不可。”年维泗的话,无疑给这次会议定了调,也给没有主心骨的人一个明确的人选。就这样,关于中国队主教练人选,由国家体委副主任徐寅生拍板决定:由曾雪麟执掌帅鞭,徐根宝和戚务生当助手。
1983年春,曾雪麟和他的助手们走马上任。
曾雪麟执掌国家队教鞭以后,才体会到站着说话不腰痛的滋味。好多事情,根本不是一个主教练能够解决得了,既急不得,又火不得。就拿他上任后遇到的第一件来说吧,曾雪麟怎么想怎么觉得窝囊。国家体委让他备战奥运会外围赛,可他迟迟招不齐人马来。原因是名单上队员都在忙于全运会足球比赛。眼看着离外围赛还剩下不到20天的时间,队员却在为各自的队取得好成绩相互拼杀。曾雪麟几次向关部门反映,要求抽出国家队队员备战奥运会,终因为足球是全运会的重头戏而被否决。无奈,曾雪麟只好按住心头的怒火,耐心的等待。
谢天谢地,全运会结束了。可是队员不能马上来到国家队报到呀,他们要休整几天,然后再小结一下,等到他们该办的事差不多都办完了,时间也飞逝了半个多月。最糟糕的是,疲惫之极的队员们状态上不来,有的还受了伤,这样一支队伍,怎能把他们调整到需要的临战状态?尽管上上下下也没指望接手20天的曾雪麟能把国家队带进奥运会,但对曾雪麟来讲这毕竟是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能烧三把火则烧三把火,烧不起来起码也得对中国球迷有个交待,不能踢得太一塌胡涂了。可是,待小组赛抽完签后,曾雪麟不由得喜上眉梢,他抽了一个上上签,避开了实力雄厚的西亚队。同组的只有南朝鲜可与中国队一争高低,而香港队和泰国队早就做好俎上肉的架式,仍中韩宰割。这样一想,曾雪麟觉得小组出线有望。
可是足协的官员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中国队此行的目的在于练兵,重点是一年后亚洲杯和两年后的世界杯。也许是受这种指导思想的影响,足协官员们竟对这次大赛是那样的漫不经心,以至,在上报亚洲足联队员人数时竟犯了一个小学生都不可能犯的错误。赛程规定可报22名队员,其中上场名单只能报18人,而足协的官员只给曾雪麟报了18名队员,导致中国队排兵布阵时捉襟见肘。
奥运会外围赛,当然以我们的失败而告结束。但纵观整过比赛,中国队还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特别是首轮比赛对南朝鲜队,中国队在0:3落后的情况,居然在下半场连下三城,将比分扳平,实属难能可贵。也许正是这场比赛的出色发挥,广大球迷对曼谷之行的中国队并没有过多的指责,因为曾雪麟接手毕竟才20天。
这之后,中国队在曾雪麟的调教下,进步神速。先在新加坡举办的“鱼尾狮杯”赛上,力克以欧洲力量型打法见长的澳大利来亚队;又在印度举办的“尼赫鲁金杯”上,以1:0小胜世界劲旅阿根廷队。尽管世界超级球星马拉多纳不在场,但其他队员都是比拉尔多夺得1986年世界杯冠军队时的成员。这场比赛的胜利,引起了舆论界一片哗然,一时间,国内报纸频频腾出重要版面,褒扬曾雪麟和中国足球队……曾雪麟果然不负众望,在亚杯上,他率领的中国队一路过关斩将,杀进了决赛。尤其在对科威特的那场争夺四分之一比赛中,充分地显示了曾雪麟的指挥才能和用人水平。当中国与科威特激战九十分以0:0的比分进入加时赛时,曾雪麟果断地派上了快马李华筠,结果赢得了一次宝贵的单刀,淘汰了对手。从而,使中国足球队获得了有史以来的最好名次──亚军。曾雪麟也因此成了民族英雄。
这一连串的胜利,确实给中国队冲击世界杯增强了信心,但同时也为中国足球最终失败埋下了祸根。因为曾雪麟和整个足球界普遍认为:中国队之所以取胜,是因为有像柳海光、马林这样的身材高大的队员。无疑,中国足球又进入误区,致使“力量型”打法渐渐地占住了中国足坛……
在世界杯外围赛上,曾雪麟开始弃用“矮脚虎”──赵达裕。在曾雪麟看来,赵达裕虽然控球技术比李辉好,但由于他身材矮小,速度慢,若他坐镇中场,必将影响中国队整体攻防速度。中国队这次备战世界杯,就要像上次打阿根廷队那样,快速通过中场,直接给对方球门施加压力。曾雪麟之所以有这样的指导思想,与这次外围赛的对手有关。中国队和香港、澳门、文莱分在同一个小组,这个小组中除了香港队外能够给中国队一点压力外,另两支队,无疑成了中国队和香港队的射门靶子。事实果不其然。中国队首战文莱队以8:0的悬殊比分狂胜对手,接着,又以4:0轻取澳门。让曾雪麟始料不及的是,香港队也以同样的比分战胜了它们。这一结果,使得曾雪麟顿生焦虑,尤其是中国队首战香港被逼和后,曾雪麟隐约感到中国队很有可能要被香港队逼到非赢不可的地步。
中国队必须在第二个回合中,净胜球多于香港队。
但是,曾雪麟的这一构想,只能装在自己的肚子里。他甚至都不能对自己的队员公开,否则只能招徕指责和增添笑料。首战香港队被逼平后,国内舆论界纷纷指责他的战术指导思想过于保守,导致被香港队逼平。有的报纸甚至打出了让广东队代替国家队出战香港队的标题,因为香港队是广东队的脚下败将,广东队经常大比分战胜香港队。中国国家队不大分赢香港,何以有颜见江东父老?国内的舆论,曾雪麟注意到了,香港队的主教练郭家明也注意到了。曾雪麟看完后愁眉紧锁。郭家明看完后却仰天大笑,因为他看到了中国队三十年对香港不败的战绩将被终止。
与此同时,郭家明不断通过新闻界给中国队上套,说香港队肯定不是中国队对手。第二轮比赛,香港队只有在文莱和澳门两队身上,争取净胜球多于中国队,才有可能出线。郭家明此番言论说得很明了──香港队不可能战中国队。与此相反,中国队舆论界也纷纷推波助澜,有人撰写文章──中国队至少以2:0战胜对手才能平息0:0被逼平的怨气。甚至连中国足协和国家队队员也认为中国队应该大比分胜香港才能对中国球迷有一个交待。这过程,只有曾雪麟一个人清醒。但是,别人都醉你一个清醒有什么用?就像别人都疯就你一个不疯一样,最不正常的就是你。
对于这种骄傲自满的情绪,曾雪麟只有急在心里,他不能说,说了也没有听,甚至他要求赴香港观摩香港队对澳门的比赛也遭到拒绝。曾雪麟要做的就是大比分赢文莱和澳门,争取在净胜球上占优。曾雪麟做到了,第二轮对文莱17:0,对澳门6:0。而香港队对文莱只做到了11:0,对澳门只做到了2:0。净胜球中国队绝对占优,形势朝着中国队有利的一边转变。可是,中国队没有把优势变为动力,而是当作巨大包袱背在了身上,最终导致了阴沟里翻船……
1985年5月19日21时30分,北京工人体育场上的8万球迷和电视机前数以万计的观众,终于赢来了一场“雪耻”大战。赛前,曾雪麟为这场比赛设计了三套方案:一是退缩半场,全力进攻;二是攻守平衡,防区推至中场;三是压到前场,全场紧逼。曾雪麟想来想去还是觉得第一套方案稳妥,因为香港队只有战胜才能出线。可是,到准备会上,他竟鬼使神差地说出了第三套方案。因为他知道,如果中国队打平香港队出线,那就太有负众望了。这样做,不但广大球迷不答应,领导也不会答应。这不?领导要求队员打出威风来,要主动出击,不要保守,能赢多少就赢多少……反观郭家明,目的非常明确,就练定位球,就是要靠定位球得分。他知道,如果要求香港队队员突破中国队的防线得分是不现实的。
然而,郭家明的香港队真的做到了,他们就是靠定位球率先攻破了中国队的大门。全场8万球迷惊呆了,他们不知道这球是怎么进的,他们只看见香港队在狂欢,他们还看见了中国队队员一个个丢魂落魄的身影。他们起哄了,他们纷纷举起手中的牌子,上面写着“2:0”。现在,这个比分显然不可能了,他们举起它的意思是让中国队大举进攻,挽回面子。果然,丢球后的中国队在全球迷的助威声下,像一群输急了的疯狗,开始疯狂地向香港队反扑。终于,在上半场快要结束时,由李辉在乱箭丛中打进一个。
按说,中国队应该在下半场调整战术。但是,中场休息时,曾雪麟还是强调了中国队要大举压上。与曾雪麟的战术思想遥相呼应的是现场球迷,他们不在举写着“2:0”的牌子,而是换上“3:1”甚至是“4:1”的牌子。中国为了报答热情的球迷的支持,一上场就对香港队展开了围攻。香港队则摆出了一副任人宰割的模样,退缩防守。待至下半场20分钟左右,香港队终于抓住了中国队的一次漏洞,由胡国雄妙传到张志德的脚下,形成了一次单刀球,张志德面对守门员路建仁,一个假动作,涮过他,面对空门轻轻一脚,球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