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3300000008

第8章 另一种学生时代(3)

我说:“她是文满。”

母亲说:“你知道她家的情况吗?”

我说:“不知道。”

母亲说:“她父亲是‘中和党’。”

我没有问母亲“中和党”是什么,我也不想知道什么是“中和党”,但是,当时母亲说到“中和党”时的那种神态,我永远都不能忘记。

文满就是这样走进了我的生活。

如今文满40多岁了,仍然不识字,后来,我曾经把文满以及她家里的一些情况写在一篇散文中。去年有一天,文满的爸爸突然从乡下到苏州来,找到我说:“有人告诉我,你的一本书上写了文满。”

文满的爸爸想买一本书回去看看。

我把那本散文集给他,他要付钱,我拒绝了。

文满的爸爸说:“谢谢你!”

春节前,我正在写作,电话响起来,我听到一个遥远的乡音,是文满。

文满说:“二十几年没有见到你了,我想去看看你。”

我说:“我正忙着,你过几天来吧。”

文满说:“我从来没有去过苏州,没有出过远门,到时候你要到车站接我。”

我说:“好。”

挂了电话,我忘了这件事。

到了正月初三,文满的电话又来了,我知道抵赖不过,文满是非来不可了。文满说:“我梳一条长辫子,我把辫梢咬在嘴里,你就能认出我了。”

我说:“好。”

阴差阳错,我在车站转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文满,文满果然咬着辫梢,在那里站了一个多小时。

见到我时,文满笑了,她说:“我好心慌,以为没有人来接我呢。”

文满在乡下私人工厂里绕线圈,一年收入5000元;文满的丈夫养牛蛙,文满说:“这一两年牛蛙也不好卖了。”

去年因为价不好,他们的牛蛙没有卖,已经养得很大了,她还做了个手势,说:“今年再卖。”

文满现在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女儿上高中,文科比较好,明年要考大学。她说:“到时,请你帮忙。”

我说:“到时候再说吧。”

我和小天向文满打听村里张三李四,回忆从前的许多事情,我们又笑又伤感,谈得都很累,往事和故人把我们的心填得满满的。

我问文满什么时候回去,文满说:“我住一个晚上。”

我说:“好。”

下午4点左右,我对文满说:“文满,我们到车站去看看明天的车是几点的,如果能买预售票,就买了,免得明天不知道时间,赶不上车。”

我带着文满,到街上打的士,下车时,文满看我付车钱,问:“这么一段路10元钱”我说:“10元钱是起价费,上车就是10元。”

我们买到了第二天上午的火车票,出了车站,我说:“文满,我陪你到‘沧浪亭’玩玩。”

文满说:“‘沧浪亭’是什么?”

我竞一时有些语塞,说不出“沧浪亭”是什么。

在“沧浪亭”买门票的时候,文满问:“多少钱一张票?”我说:“5元。”

因为时间比较晚了,我们进园不久,工作人员就在里边催游客,让大家抓紧看。文满说:“5元钱还没看够呢。”

我们匆匆转了一圈,我只能告诉文满,这是从前的一户有钱人家住的地方,从文满的脸上,看不出她心里在想什么。

文满在我们家住了一宿,第二天早晨,我拿出一件羊毛衫、一条绒毯,还有几盒营养品和食品,都是人家送的,转送给文满。其中有一盒营养品,我对文满说:“文满,这个给你爸爸。”

在车站门口,我又给文满买了一个大蛋糕。卖蛋糕的妇女看看文满手里拿的东西,对文满说:

“这份礼蛮重的。”

另一个妇女也看看文满,又看看我,说:“是插队时的朋友吧?”

我说:“是的。”

文满回到家,给我打来电话,说她到家了。

第二天,文满的爸爸也打来电话,谢谢我给他的营养品。

4.医生

在桃源乡下住的大院里,一排开四间大屋,第一间是大队合作医疗站;第二间是我们家;第三间是一个富农;第四间是另一个富农。院前大门边有一间小屋,是知青住的。

赤脚医生有三个人,一个是大学毕业派到乡下来做赤脚医生的赵医生;另外两个是本地的复员军人。

复员军人在乡下有自己的家和老婆,他们不住在合作医疗站,每天来上班;赵医生是镇上人,分配到乡下工作,没有老婆,一个人住在站里,是我们的近邻。

做医生的人应该知道清洁卫生,但是,赵医生不太讲究清洁,他懒得倒马桶、涮痰盂,所以,不用马桶,也不用痰盂。

有一天夜里,我们突然听到赵医生大叫:“一只老八脚!”

接着,就听到赵医生出门;再后来,听到赵医生回来了,嘀嘀咕咕地说些什么。

第二天,我们看到赵医生头上横七竖八地乱缠着一些白纱布,有一个棉花球掉在外面,一晃一晃的。

赵医生说:“昨天夜里一只老八脚咬我,我去踩了草药敷上。”他用手指指自己的头,头上的棉花球晃晃荡荡的,我们都笑了。

赵医生也笑了,他说:“有什么好笑的,痛死我了。”

那时候我很向往做医生,有一本《农村医生手册》,蓝色塑料封皮,一直到现在还在我的书橱里。

手册中占了相当篇幅的是“新医疗法”。

这部分的一开头,照例是毛主席语录:

“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接下去的一段: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大医务人员遵照毛主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以无限忠于毛主席的红心和对工农兵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发扬敢想、敢干、敢于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创造了许多中西医结合的‘新医疗法’,这是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是医学的良好开端。用毛泽东思想统帅的‘新医疗法’打开了聋哑‘禁区’,使成千上万的聋哑人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毛主席万岁’;使许多瘫痪病人重新站了起来,参加到了抓革命、促生产的战斗行列使多年的盲人重见光明,看到了毛主席的光辉形象;使那些被资产阶级的专家判为‘不治之症’的患者恢复了健康……”

“新医疗法”的第一个内容就是“新针疗法”,内容十分详细。

我曾经不知从哪儿弄来一些金针和一些关于针灸的书,那时候宣传针刺麻醉,让我们这些年轻人都十分向往。我非常想学针灸,但是,始终没敢扎下第一针。母亲生了病,要打针,我终于有了一次机会,但是,我紧张得针还没有刺入皮肤,药水已经被挤掉了。

母亲叹息一声,说:“算了吧。”

合作医疗站有许多悲惨的事让人触目惊心,我们队一位副队长的儿子,5岁,蛔虫引起肠穿孔,连夜摇船送医院,走到半路孩子已经不行了,船又摇了回来,悲痛欲绝的父亲抱着儿子的尸体直冲合作医疗站。

紧接着我们家响起了急促地敲门声,母亲去开门。副队长说:“水林死了,我要几个洋钉钉棺材。”

这已经是后半夜,母亲把很长的洋钉找出来,交给副队长。母亲说:“他半夜敲门,是为了告诉大家,医生误诊了。”

医生到底误没误诊,当时就没有断定,事隔这么多年,我记得的仍然是那深夜的敲门声。

在乡下有许多人拿着一本《农村医生手册》就做医生,他们自己说是拉个黄牛当马骑。初中生、高小毕业生都能做医生,小毛病胡乱治一治,量个热度,给几片APC;抹点红药水开几帖膏药,稍有疑难的推给公社医院。

如果命运稍出一点“差池”,我也许真的拿一本《农村医生手册》做了医生。

那会怎么样呢?

我无法推断结果。

赵医生和我们做了好几年邻居,后来,合作医疗站搬走了,赵医生住的那间屋分给我们家。

赵医生后来到桃源镇医院工作,去年文满来过后,他知道了,对文满说:“你有没有范小青家的电话,我要去找范小青。”

文满对我说:“我没有告诉他。”

所以,赵医生也一直没有来找我。

赵医生仍然孤独一人,大概有60岁了。以前在乡下的时候,常常听母亲和外婆说,又有人给赵医生介绍对象了;过几天又听说,又没有成。

我想象着60岁的赵医生在桃源镇医院里上班的情形。

5.水荣

我们四个人打牌,小天和水荣搭档,我和金生搭档,他们老是输,小天就骂水荣笨。金生是很聪明的,村里好多女孩子喜欢金生,我也喜欢。

在劳动与上学之外,我们差不多都和金生、水荣在一起。

有一天,秀美终于忍不住说:“你怎么老是和金生闹。”

我刚刚萌动的心,突然动了一下,明白了秀美的意思。

几年后,我们家离开村子的那一天,金生来叫我去打牌,我犹豫了一下,终于摇了摇头:说:

“整理东西累了,我要歇一会儿。”

金生有些失落地走了。

那一年,我17岁,金生18岁。

金生后来当兵去了。

许多年后,小天回到桃源镇,听说金生复员回来了,在镇上某个公司开车。小天的同学找来了金生,当时小天心情很激动,但是,金生却麻木地看着他。小天着急地说:“你不认识我了?我是范小天。”

金生茫然。

小天又说:“新亭三队的。”

金生仍然茫然,想了半天才说:“新亭三队,我是新亭三队的。”

小天说:“你不记得有下放的干部?”

金生说:“我知道有老韦和蔡雷,他们是知青,住在合作医疗站门口。”

小天很难过,说:“你不记得我了,我妹妹你还记得吗?范小青。”

金生再次茫然。

小天对我说:“想不到金生会这样。”

我始终无法相信小天的话,但是,小天信誓旦旦,“骗你不是人。”他说。

尽管小天说了这样的话,我仍然无法相信。

回过来说水荣。水荣的父亲是“中和党”,已经死了;水荣的妈妈说他是被队长害死的,但是她不敢公开说,只是背后嘀咕。水荣兄弟三人,大弟弟叫猫猫,小弟弟叫玉生;玉生的脸色总是很苍白,不知道是不是有病。

水荣的妈妈一个人领着三个孩子,日子过得艰难,他们家是队里最贫困的人家。有一回,我们到离家几十里地的一个镇上去看样板戏,回来的路上,有一条狗跟着我们,一直不肯离去。

谁也不敢把这条狗领回家,最后,水荣把它领了回去。

水荣的妈妈把水荣骂了半宿。

水荣说:“我自己不吃饭,把我的饭省下来给它吃。”

猫猫也这么说。

玉生也这么说。

水荣妈妈没话说了。

水荣到底把狗养起来,狗长大了。

有一天,水荣的狗被知青偷走了,捆吊在屋里准备在半夜放下来杀狗吃。水荣到处找狗找不到,哭了。知青们看见了,心里很难受,但是,他们肚子饿得更难受,所以,没有告诉水荣。

到了半夜,知青煮了一大锅水,将已经“咽了气”的狗放下来,谁知狗一着地,又活过来了,在知青屋里汪汪大叫。这叫声被水荣听到了,蹿起来冲进知青屋里,把自己的狗救出来。

知青们有点尴尬。

还有一次,我们到乌镇去看舞剧《红色娘子军》,回来时已经很晚了。走着走着,就发现后面跟着一个人,是一个男的,大约三四十岁,背着一个包,也不说话,只是默默地跟在我们后面走。

我们很紧张,停下来问:“你是什么人?”

他向我们笑笑,不说话。

“你为什么老是跟着我们?”

他仍然笑,不回答。

“你不要跟着我们!”

他继续跟着,快到我们的村子时,他终于开口说话了。他说:“我想借你们那里住一个晚上,行不行?”

态度恳切,看上去也真有点可怜,使我们一个个动了恻隐之心。但我们没有谁能够做主带一个陌生人回家住下。最后,又落到水荣身上,水荣说:

“跟我走吧。”

他就跟着水荣回家去了。

过了一会儿,水荣的妈妈来到我们家问:“怎么回事?”

我们说:“他一直跟着我们。”

这时候,队干部也知道了这件事情,于是,那个晚上很热闹,水荣家里人来人往不断,一会儿队长去查问,一会儿会计去看看。

“你是什么人?”

“你从哪里来?”

“你要到哪里去?”

“你到我们这里来干什么?”

不知道他是怎么回答的,反正大家问来问去,问不出个所以然来,最终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大半夜倒已经过去了,只好让他在水荣家里睡半宿,倒是害得水荣妈妈一夜没敢台眼。

那一夜我们都很兴奋,好像期待着发生点什么事,可是,最后还是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早上那个人在水荣家吃过早饭,要给水荣妈妈付房钱和早饭钱,水荣妈妈倒不好意思收,推辞再三才收下。

那人告辞了,走过我们家门口,还向我们笑了笑、挥挥手。

一切就这么结束了,从此,再也没有这个人了。

我始终不知道他到底是做什么的,他远远地从乌镇跟着我们过来,难道就是为了在我们队里住一个晚上?如果只是为了住宿,在乌镇也是可以住的,在离乌镇近一点的地方也是可以住的,完全不必跟这么远的路。那么,他是一个坏人。因为,我们大家都提高了警惕,他没有机会下手?或者他只是一个一般的过客,初到两省交界的地方,怕碰上坏人,知道小孩子们不会坏事,才跟着我们来的?

对于这些猜测,我永远也不可能找到答案。

答案其实是无关紧要的。

水荣每天吃过晚饭就到我们家来,夏天的时候,小天躲在蚊帐里,水荣在蚊帐外的凳子上坐着,他们说话聊天。奇怪的是水荣从来不怕蚊子,我们问水荣:“有没有蚊子咬你?”

水荣想了一会儿,说:“没有吧,反正我不痒。”

是蚊子从来不咬水荣,还是水荣不怕蚊子咬?

有一天,水荣突然从我们家的凳子上跳起来,说:“痒,痒。”他翻开凳子,仔细看了一会儿,叫了起来:“虱子,你们家有虱子。”

我们家爬满了虱子,凳子、被子、床,所有的衣缝,满屋子都是。

“哎呀,哎呀,”水荣叫道:“你们家怎么会有虱子?”

我们看到虱子成群结队排满了,简直毛骨悚然。

同类推荐
  • 李尔王(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集)

    李尔王(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集)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是英国的一个古老传说,故事本身大约发生在8世纪左右。后在英国编成了许多戏剧,现存的戏剧除莎士比亚外,还有一个更早的无名氏作品,一般认为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是改编此剧而创作的。故事讲述了年事已高的国王李尔王退位后,被大女儿和二女儿赶到荒郊野外,成为法兰西皇后的三女儿率军救父,却被杀死,李尔王伤心地死在她身旁。
  • 天才密码

    天才密码

    《天才密码》理性哲理,它熔文学、哲学于一炉,集日记、随笔、杂感、言论于一体,以箴言的方式重点探讨人生激情与梦想,天才和灵感,创新之道及潜能开发等问题。我主张按照人的自然的天性开发个人潜能,寻找天才的金矿,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从而达到人生成功的彼岸。
  • 名家经典散文选: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 姥爷

    姥爷

    本书是蒋雯丽的首部自传体随笔作品集,记录了她内心深处的童年故事。全书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上个世纪70年代,作者与自己的姥爷相依为命的童年生活,从出生、成长到成熟,生命在亲情中传承,在温情中延续。文中弥漫着浓厚的怀旧情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其中对于亲情的描写极具感染力,动人心扉。
  • 死城漫游指南

    死城漫游指南

    本书是张晓舟多年来的文化评论随笔首度精选结集,加西亚·马尔克斯一再解释过,所谓“魔幻现实主义”不是杜撰的,就是活生生的现实。同样,当我们用穿越、玄幻、盗墓这样的词来形容现实,那也一点都不虚,说的就是当今的中国现实。姑苏城外伦敦塔,琉璃厂的饭岛爱。少林钢琴,爱国粽子,心灵鳖汤。手拿一个爱疯死,一代人去那儿相互撒娇。信仰在空洞中飘扬,金山与神山对峙,一切是多么安闲地从那桩苦难转过脸。时代,就像硅胶一样在每个人的胸前鼓了起来,令你再也无法一手掌握。如何才能去爱?我看见了你的坏笑。一部盛世中国的荒诞书,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景观的素描簿。
热门推荐
  • 365天日常口语放口袋

    365天日常口语放口袋

    《365天日常口语放口袋》以简单、实用作为选材标准,内容取材十分广泛,均以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实景为蓝本。以句型为基础,将各个单元主题中常见的句型进行归纳和讲解。
  • 叹情谣

    叹情谣

    一段宿世情缘,一场久别重逢。为你守候九百年,历尽沧海桑田,只为找寻颠覆生死的轮回之法,待与你共续前缘。
  • 豆豆学习记:父母应该这样教孩子学(1-2年级)

    豆豆学习记:父母应该这样教孩子学(1-2年级)

    本书以聪明淘气、活泼可爱的“豆豆”为主人公,通过他的成长经历,映射出广大孩子在生活、学习中普遍遇到的各种问题。编者从这一年龄段(小学1-2年级)孩子的心理活动、行为方式和课程学习等方面入手,设计了很多有代表性的、生动有趣、轻松幽默的小故事,给出具体建议和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家庭教育中的盲点。本书内容简洁、活泼、通俗、易懂,图画精美,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一部指导孩子自主学习的快乐读本,同时对教育工作者也可以起到教学参考作用。
  • 遇见了你

    遇见了你

    如果遇见你是出于意外,爱上你却不再是意外。幸好我们还是遇上了,我的人生没有遗憾了……世界上有没有永不不失恋的方法?答案或者是永不恋爱。但是谁又愿意用这种方法来换取永不失恋呢?在没有爱上一个人的时候,她们可以独自勇敢地面对所有的困苦。从爱上一个人的那一刻起,就丧失了一个人生存的所有本能。
  • 跟孩子聊音乐:给家长的古典乐谈资指南

    跟孩子聊音乐:给家长的古典乐谈资指南

    《跟孩子聊音乐》这本书是作者为家长、教师和音乐爱好者写的漫谈音乐修养的优秀读物。作者以讲座的方式,用款款深情的语言,漫谈了音乐修养的基本知识,综合了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等优点,且要点简明。本书共有二十五章,作者从不同方面阐述学习音乐的真谛,激发孩子们学习音乐的乐趣。这部作品虽然是写给孩子们的,但需要通过成人的引导来学习。这本书的目的是让音乐进入孩子们的内心。我们之所以不能将音乐介绍给孩子们,使他们产生并保持对音乐的兴趣,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完全是因为音乐对孩子们来说太困难,而是因为我们没有充分了解孩子们的天性。
  • 唱见大佬

    唱见大佬

    荒唐一梦,世界变了,醒来身处年少,还多了个不发视频动不动就让他女装的系统。
  • 决胜零售

    决胜零售

    快速消费品市场营销,已经演变成为零售商与生产商之间为了控制货架空间与心理空间而展开的争夺战。伙伴关系被视为生产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印度式摔跤比赛:只能从具备实力的地位出发才能取得合作关系。现在,快速消费品生产商的市场营销方式包括了对零售商及其经营业务,市场营销策略、实力和局限性的理解。现代市场营销的主要目标在于,对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实力平衡产生影响 。《决胜零售》阐述了在异常惨烈的市场环境中,经理人如何得到磨练,创建并领导优质品牌,决胜零售,决胜终端。
  • 卧龙峡风云

    卧龙峡风云

    开封古称汴京,五代赵宋,均曾建都。城北有北宋故宫遗址,居民叫做龙亭,楼阁矗立,下接长堤。堤左右各有一片湖水,俗称潘、杨二湖,昔年水面甚宽。每值端午,必赛龙舟,到日倾城往观,车马云集,为每年一大盛举。承头的人,大都是些喜事土豪富绅,以及地方上以豪侠著称的有名人物。开封地势低洼,形如锅底,附近黄河,只一决口,便被淹没。近河人民,本极迷信龙神,稍为见到异样一点的小蛇,如额有朱点字纹之类,便疑龙神化身,宁受毒噬,不敢伤害,还须花红香烛,盛仪恭送入河。吃河饭的忌讳尤多,简直无可理喻。
  • 嫡女清歌传

    嫡女清歌传

    重生前的叶清歌是兵部尚书嫡女一个贤良淑德,深明大义,善解人意,一心为了夫君的女子。重生后的叶清歌立志要做狠毒无比的妖女——哦,不,是巫女才对,她有个心愿,就是希望所有辜负了她和准备辜负她的人都尝一尝身首异处的滋味......世人对麟亲王爷的评价是麟亲王爷是个阴晴不定,残暴不仁心狠手辣的皇子。后来世人便只知麟亲王爷惧内,十分惧内!麟亲王爷对此表示毫无压力,他就是为了歌儿而存在的,歌儿让他往东他就往东,往西就往西,她要杀人他就递刀,她要放火他就添柴,她要报仇他就为她铺路,总之歌儿要做什么都可以。
  • 佛说八部佛名经

    佛说八部佛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