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说实话,我也并不是对黄莺有非分之想,只不过多多少少有些好感。我一生认识的女人少得可怜,掰着手指头就数得过来,对于黄莺这样成熟稳重,经历过风浪洗礼的女人,我更是从未接触过。
我在见到她的第一面时,就知道她身上有一种特有的魅力,那是一般的小姑娘所不具备的。她身上散发出来的气味,很容易让一个男人着迷,产生最为原始的冲动。从这一方面来讲,黄莺要比若兰迷人许多。
而我在和黄莺相处的时候,尽量避免这种感觉,我需要的并不是某种生理需求,而是那份可靠的安然和不必躲闪的畅快。不过当我再想起若兰的时候,又为自己这种想法感到愧疚,我就得自己不该过分关注别的女人,尽管我和若兰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人,就是这样复杂的动物。
第二天我起的很早,因为我想快点结案,这个地方实在令我厌烦,我要快点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我和黄莺吃过早饭,郝局长已经派人将连环失踪案相关的材料送了过来。郝局长对我们很放心,只派了朱科长一个人过来。我和黄莺很快着手研究案情,这是一件拖得很久的大案,案卷档案足足装了六个大纸箱子,展开一看,里边各类信息齐全,看来郝局是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我们身上。
按照黄莺的说法,一般的案子对我们109局来说,都是小菜一碟。不管凶手的作案手法有多高明,现场处理得多么干净,可能一般的公安部门束手无措,但对于我们来说,根本谈不上难度,毕竟作案的凶手无论多狡猾,他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
黄莺和我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将案情研究了一遍,案情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从今年3月末开始,长沙市某高中某班主任发现新生中有早恋现象,便找来了当事两名同学进行问话。结果是,这两个学生并非处于热恋之中。
男生很喜欢女生,打算追求,但是女生却不同意,所以男生用尽了方法试图获得女孩的欢心,然而并没有奏效,还在学生中闹得沸沸扬扬,也就传入了班主任的耳朵里。
班主任本着平息事态的原则,对男生实行了说服教育。事后,男生似乎有些绝望,有了些轻生的念头,但很快被家长和老师知道,及时制止了。正在所有人关注的焦点都在男生身上时,意外发生了,那就是当事的女生,失踪了。
她的失踪发生在上学路上,家长看着她走出家门,却再也没见过她回来。根据她平时一起上学好友小萱的叙述,那天早晨该女生并没有和往常一样在约定地点出现,小萱等到快要迟到了,便自己去上学,此后一天的时间,也没见到该女生。
开始的时候,她的家长以为该女生一定是因为这件事脸上挂不住,想找一个地方清静一下。便打了一通电话,可电话那头一直显示关机。之后,他们问过了所有的亲戚和女生朋友,都没有发现她的踪迹。四十八小时一过,女孩的父母心急如焚,无奈之下只能报警。
公安部门根据小萱给出的线索,在该女孩上学的必经之路上,勘察询问了很长时间,却一无所获。案件进展很不顺利,再加上媒体的曝光,事态一度严重起来,公安部门马上开展了大范围的寻找取证,取证对象包括该校的所有师生,女孩的亲戚朋友,以及她经常去的一些地方。
调查有一些结果,但是很出人意料,那就是引出了另一个同校男生小乙。根据知情者透露,女孩失踪之前,和小乙常常出双入对,并且一起在小旅馆开过房间。
小乙也承认了上述说法,但对女孩的失踪一无所知,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女孩失踪前一个星期,也就是班主任问话的当天。女孩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小乙,小乙当时表现出吃醋的态度,结果两人不欢而散。
我看到这里,心里突然有些失落,小小年纪就卷入三角恋,这或许也是一种天赋。
小乙的出现,让本来就不明朗的局面变得更为复杂。
事情曝光后,别人倒是没什么影响,那个班主任却被推倒了风口浪尖之上,舆论导向很明显,公众质疑他对早恋的处理方法,该班主任不得不称病休息。
然而这却未能给案情带来任何进展。一个高中女生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失踪了,仿佛人间蒸发一般,没有留下任何线索。
公安部门很快将调查的方向转换到三角恋之中。两个身为情敌的男生成了调查的主要对象,然而进一步的询问证明,两个人虽然都有动机,却有不在场证据,根据当天的签到表记载和同班同学的口供,他们都是早于女孩出事之前到达了学校。
这就让公安机关十分头痛,甚至怀疑起两个男孩的家长,可能因为自己孩子受了委屈,而铤而走险实施报复。然而,所有的证词都证明,在这段三角恋曝光之前,三方家长对此事并不知情。因为当时班主任采取的是息事宁人态度,并没有将早恋的事情告知家长。
这一下舆论就炸开了锅,当事的班主任一下子再次成为万众讨伐对象,出于无奈,她只好引咎辞职,离开了长沙。此时,新的线索也出现了,那就是女孩的父母发现了她的日记,交给了警方,警方对日记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但是结果除了能核实两个男孩的话之外,别无它用。
此后,整个案件便陷入完完全全的僵局,再也没有任何进展,一直到第二起案件发生,从九月份到上个星期,类似的失踪案,一共发生了七起,然而越往后的案件,证据越少,而且毫无征兆,不过相同的是,这一系列案件全无线索,连这些女孩是生是死都犹未可知。
我和黄莺捋完案情,也觉得这事的确难办,一个大活人人间蒸发,无论是谁都会束手无措。不过还好,这个案子落在了我们手里。
黄莺下结论说:“如果这一串案子不是拐卖人口和****,那就是有预谋的绑架,而且凶手是个心细如针的狂徒。他一边实施自己邪恶的计划,一边坐在电视前嘲笑无能为力的世人。”
朱科长这时说道:“二位果然是高手,凭着这些资料就有了一定的判断。我们之前也考虑过拐卖人口和摘器官的可能性,所以组织了几次联合行动,不过效果甚微,结过的案子里也没有发现这七个女生的身影。”
黄莺说道:“那么只有最后一种可能了,这应该是一种心理犯罪。”
我听着有点疑惑,便问道,莺姐,什么是心理犯罪。
黄莺说道:“这是一种近代才出现的特殊犯罪情况,说白了,就是变态出来危害社会了。不过这样的犯罪,恰恰有规律可循,一旦找到窍门,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朱科长皱了皱眉头,说道:“既然已经确定了方向,那我们从哪里开始呢?”
黄莺在档案文件中翻找了一下,找到了第一个案件受害者的日记,说道:“我知道你们在面对这类连环作案时,都是研究最近的案子,可我们恰恰相反,是从第一起开始。”
朱科长将信将疑地点了点头,说:“这个方法我们倒是要借鉴一下。”
黄莺不再说话,打开日记读起来,并让我将所有受害人的照片贴出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可用的线索。
我将七张照片分别拿出来,用大头针钉在墙上,乍看上去,这就是七个普通的高中女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她们长相谈不上漂亮,但都有出色的地方,服装当然都是校服,发型也各不相同,摆在我眼前,几乎没有什么共通点。
再看照片下边的详细信息,这些女孩年龄不同,身高体重也没什么联系,只有生日,第一个女生是3月25,第二个是4月27,此后依次类推,生日都比前一个小将近一个月。我又总结了几遍,似乎有存在联系的信息,也就是生日这一栏。
我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黄莺,黄莺点了点头,说道:“那就对了。”
我不明所以,问道什么就对了?
黄莺没有回答我,而是命令道:“小简,你也来看看日记,看完有些事情要问你。”
我也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便接过日记看起来。一看这就是少女的日记,纸张粉红,字体清秀,上边画着各种可爱表情。
当然这不是重点,日记的内容很庞杂,关系到各种明星八卦,自己的小秘密以及同学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我快速地阅读着毫无意义的文字,一直到她失踪的那几天,才有了一些可看的内容。
她很详细地记录了那几天的事情,并抒发了对之前求爱男生的鄙夷,和对现任男友幼稚表现的失望,那段时间的日记充斥着忧愁的氛围,让人看着怪憋屈的。
不过在她失踪前三天的日记中,整体气氛却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语言毫无预兆地活泼起来,日记内容很多,但只不过叙述了一个美好的梦境:她变成了一只软绵绵的羊,围绕在一个牧羊人身边吃草。这一段文笔十分细腻,竭尽矫情之能事,但是内容十分匮乏,旨在渲染美丽和谐的梦境。
我看完之后,一脸迷惑地问黄莺,莺姐,这里都是些废话,根本没有线索。
黄莺撇了撇嘴说道:“女孩的生日是3月二十几号,而这个女孩在梦中变成了羊,这让你联想到什么?”
我摇摇头说,我根本想不到什么。
黄莺嘲笑道:“难怪你这么大岁数也没个女朋友,连星座都不懂,哪能泡到妞呢?”
我迷惑地看着她,问道,什么星座?这女孩失踪跟星座有关系?
黄莺没有回答我,转过头对朱科长说道:“麻烦你转告郝局长,这个案子明天就会水落石出,所以,请他准备好我们要的东西。”
朱科长听她这么一说,吃惊得下巴好险没掉在脚面子上,愣了好半天才问道:“你是说,明天就能结案?”
黄莺点了点头。
朱科长将信将疑地连声称谢,说道:“好的,好的,真不敢相信,案子真么快就有了眉目,您的话我一定转告给郝局,那么你们忙,我先走了。”
朱科长走后,我一脸懵逼地问黄莺道,莺姐,这到底怎么回事?什么星座?还有,明天就能结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