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61000000012

第12章

琴高和陶诗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十年前,琴高曾经是个文学少年,热情敏感,忧伤无边,读到“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这样的诗句如痴如狂。像贾岛一样,有一个大笔记本记录随时洋溢、零碎的诗句以供传世。那时候,世风淳朴,提到“作家”“演员”,就如饥饿年代说起馒头大饼,向往不已,琴高也做过很多少年人不切实际的梦,可是最后,文学兴趣抵抗不了考试分数,跟那些所谓的学习尖子一样,琴高最终被教育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庸才,直到研究生毕业,几乎没有再完整看过一本所谓的文学书籍,现在遇到一个真正的诗人,好比在戈壁里看见一缕炊烟,兴奋异常。最初琴高还带着男人之间天生的戒备,像股票新手不敢满仓操作一样,只说三分话。他们从诗歌谈起。琴高认为旧体诗早已死了,新诗也只是苟延残喘,现在的诗歌流于个人体验的倾诉,人为的隐晦生涩,就像医生的处方或者道士的符咒,存心不让人懂。他的结论是不管诗歌具有怎样高贵的情操和深刻的智慧,只是古典伸进现代的一条小尾巴,命运与京剧酷似。陶诗人解释说,诗歌目前的存在现况是一种必然。诗歌的鉴赏与写作,需要心灵的潜沉体验和一定的文学素养作为前提,这跟现代社会快餐化的文化生活状态严重冲突,再加上这三十年来商品经济、金钱至上思潮的肆虐,诗歌的衰落不可避免。但他坚信,诗歌总会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以某种方式存在,高高飘扬着理想主义的大旗。至于现代诗人的某种现象,是因为他们个体的狂躁与浅薄,他认为他们不是在创作,而是在糟蹋,但任何时代,都还是有一批真正的诗人,比如他。琴高笑他像母鸡下蛋的啼叫,不是尼采说的痛苦使然,而是自鸣得意。讽刺说诗与形而上学、政治并列而三,都是哄人的顽意儿。陶诗人反击琴高是酸葡萄心理,因为自己不会写。琴高叹诗道之穷,伤已生之晚,自己没有适逢唐宋,不能写诗并不羞愧,譬如败军之将,非战之罪,归咎于天。然后挑衅,说这个时代绞尽脑汁憋一句诗还不如去打一个小时的短工,好歹可以挣包纸烟钱。进而推论文学无甚大用,刘项原来不读书。陶诗人严肃地反问,诗歌固然难以挣钱,天下不挣钱的事就少了?听音乐、郊野散步能够挣钱?思念亲人和朋友聚会能挣钱?进教堂做义工能挣钱?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精神需求,而文学恰恰就能够满足这种比物质更高的需求。倘若要以金钱来衡量诗歌的价值,好比从X光透视里来鉴定图画家和雕刻家所选择的人体美,那是舍本逐末。琴高无言以对。他们谈到小说,陶诗人言论更加汪洋恣肆,批评现在的小说家缺乏想象力,沉淀不够,技巧贫乏,不懂得使用隐喻(Metaphor),为了回避许多政治地雷,思想又吞吞吐吐。有时候为了掩饰这些缺陷,像说谎的人只得撒更多的谎,又故作高深而让语言发酵、溃疡和腐烂,刻意的堂皇叙事反而暴露天生的农民情结、猥琐心理,扭曲、病态的人物和做作的家族史,不一而足。琴高似懂非懂,只好把问题具体化,谈到网络写作,有些网络写手一天一万字,陶诗人讥笑写字不是泡妞,写得多算什么本事,应该视作不自尊的表现。作品如果以点击来衡量,人也被异化为计数器,真正的经典作品是曲高和寡。谈到时下的美女作家,陶诗人评论为:颜良而文丑。谈到民族性,陶诗人认为这跟中医和武术一样,是在编故事,造神来哄骗自己和别人。总而言之,陶诗人认为目前文学已经堕落,带给人们的八卦娱乐比艺术享受多,已经很难再被当作一个值得尊敬的行业了。琴高想到这次网络征文大赛,深有体会,连声称是。只是困惑,哲学家以理性为信仰,诗人以激情为生命,陶诗人何以身兼理性与激情?感觉陶诗人并非完全正确,可是正如陶诗人所谓的“片面的尖锐”,“因为错误,所以生动”,受益匪浅,钦佩不尽,连故意抬杠的心情都没有。可惜自己不是组委会主任,否则现在就想把这次大赛的头奖私相授受,又想以陶诗人的水平和眼光,应该来做终审评委。

琴高恭维陶诗人见识不凡,目光锐利,陶诗人的词汇中没有谦虚二字,回答说现在网络时代信息海量,因为时常要将珍珠从垃圾堆中打捞出来,所以炼就一双金睛火眼。琴高请他推荐几本好书读读。陶诗人推荐《约翰·克利斯朵夫》,说写得超级好,翻译也跟得上,珠联璧合。随便发了几句关于翻译的见解,认为看外国小说,译本很重要,就像吃一道当地名菜一定要注意在哪家馆子吃的一样。翻译靠的是译者的文化修养,而不是靠查字典,基本上,现在看到的外国小说翻译,最多只是一场徒有过程的性交,绝少有那种水乳交融的爱情。他问了琴高的英语水平,建议琴高最好去看原作。琴高叶公好龙,十年前可能做这种文艺青年的雅事,远涉重洋寻找“爱情”,现在只有苦笑,含混地说大学期间看过傅雷的译本,陶诗人诚恳地劝他有时间不妨再读,尤其是其中《节场》一节,值得玩味再三。近代的外国小说,陶诗人极力推荐《耻》,说那是诺贝尔文学奖近年最好看的小说。琴高爱国,问陶诗人能否开个本土作家的书单,陶诗人沉默半晌,坦承这是强人所难,好比想从干田取水,他无能为力,幽默地说,这本是中国小说家的羞耻,现在却变成他的难堪,如果琴高非要逼他,他最多推荐《三国演义》。琴高假公济私地请教小说创作的诀窍,他这个初评评委,要甄别好几百篇小说。陶诗人以诗人的标准进行普教,说首先是文字的基本功,文字要出色,要感性,像女人要性感一样,好的文字要像漂亮女人一样,第一眼就抓得住人。小说创作不外乎两件事,写什么和怎么写,他比较倾向于后者。就像善于打扮的女人,总要顺眼一些。说到小说中的故事,陶诗人认为当代作家不应该再在讲故事上过分纠缠,作家讲故事的魔术已经被网络终结,再怎么编,也编造不出一个贪官拥有一百多个情妇,而且运用MBA管理这样的离奇情节,所以作家应该转向努力揭示人为什么这样生活。同样,这也是诗人的任务。琴高问他写作是否需要灵感,或者说灵感是否存在,陶诗人说灵感当然存在,就如水中之鳗,滑不溜手,又像是一个身上涂了油的角力者,一般人根本抓不住。他们也谈到这次网络征文大赛,关于论坛热火冲天的骂战,陶诗人大笑,说不足为奇,这是文人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陶诗人从春秋儒墨相攻开始,盐铁论、两汉经学、牛李互斗、熙宁新旧、鹅湖会、佛道之争、国学西学,一直举例到现在的粉丝之争、明清之争、中西医之争、中日之争,证明这种砖战一直存在,长盛不衰,推陈出新,琴高钦佩得五体投体。陶诗人继续发挥,说这种砖战实是文明的标志,时代的进步。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要文斗不要武斗,网上骂战总比现实的斗殴好,正如外交抗议比战争危害小一样。要客观、辩证地看待,不能学孟子,来不来就把反对派的言论称为洪水猛兽。陶诗人甚至坦承,他看着论坛热闹,有一些话题甚至挠到了他的痒处,也看不惯雾样的忧伤这种浅薄虚浮的女子,若不是自矜身份,早下场赐教了。这话若是以前,琴高肯定看成吹嘘,可是现在承认陶诗人说的是实情。琴高再次称赞陶诗人知识渊博,见解高明,侠骨仁心,陶诗人不满地回答,他不喜欢这些不着边际不靠谱的奉承。他是一个诗人,只希望别人赞赏他的诗歌,如果夸他其他,就像夸奖一个舞蹈演员歌唱得好一样荒唐。他说了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位书生,崇拜苏东坡崇拜得不行,有人问他,是喜欢东坡的诗词呢,还是喜欢书法?书生答道:东坡肉。琴高哭笑不得,现在他已经不会对这位狷介爽直的陶诗人生气,他认为陶诗人就像是肚子中的肠道菌,它令你不舒服,但肯定对身体有益处,这种人值得交朋友。

这天中午,业务部兼前台接待谢小姐带着一位身材瘦弱的女孩来到琴高的工作间,介绍说是晚报何记者。琴高看着这女孩儿一张小脸苍白得像害着病,脸颊上的雀斑仿佛一片永不消散的泪影,鼻子底下挂着一滴透明的清水儿,好像刚刚中断了抽泣,神情忸怩,不像是单独出来做采访,倒像是被家长带着去相亲。等谢小姐介绍了自己,琴高伸手过去跟何记者握手,明知故问:“有什么地方可以帮何记者的?”何记者回答希望采访一下这次网络征文大赛。她的声音很小,表情腼腆得像是跟人借东西。若是换了另外一个记者,只怕琴高这时已经紧张得不行,可是何记者让他感到好笑,灵机一动请何记者坐,他先去给她倒水。溜到财务室给姜明广打电话请示。姜明广哈哈大笑,防火防盗防记者,那是政府机关,他们这种民营企业不怕,尤其是网站,知名度第一,不管记者如何报道,都是好事。他指示琴高放胆应付,记者如何问,他就如何答,捅不出漏子。况且这次征文大赛由中区宣传部、市作协等单位主办,组委会全是江城文化界名流,晚报不会轻易做什么负面新闻。琴高又给晴川打电话,晴川有些吃惊,他不知道这事,何记者是自己找新闻跑到江城在线去采访的。晴川的态度跟姜明广相差不远,他让琴高放心,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用不着遮掩,反正最后这些稿件都要由他把关。

琴高端着纸杯坐回何记者面前,因为身怀两道圣旨,底气十足得像微服出巡的大官。他首先宣示这次征文的重要意义,基本上就是重复姜明广的陈词,然后介绍前期的活动情况,强调江城文友热烈参与,投稿踊跃出人意料,肯定是一次成功的文学大赛。何记者像是新闻学院毕业的标准优秀生,提问跟政治教科书异常接近,口吻像他们上级的上级的上级,琴高好笑,认为她应该去宣传部,至少也该去日报政文部,而不是委屈在晚报报道这些娱乐八卦。半个小时后,琴高总算等到何记者羞羞答答地把话题往论坛骂战上引。纯粹是为了逗弄对方,琴高故意高谈阔论,把从陶诗人那里听到的妙论添油加醋转卖给何记者,从中外典籍事例中为骂战寻找论据,诸如古罗马人特别推崇演讲术和雄辩术,善于讲演善于辩论者备受追捧,名满天下,有些人甚至在临死前把遗产赠送给他们。又比如诸葛亮舌战群儒,注意,是群儒,而不是群氓。再比如清朝时看《红楼梦》便有钗黛之争。何记者敬业地说骂战不是辩论。琴高哈哈大笑,说骂战也罢,辩论也罢,就像在菜市场看到两位大妈吵得面红耳赤,掉了一地的生殖器官,也是为了明白是非道理,主观思想是好的,倒也不必大惊小怪。何记者红了脸。

第二天,琴高这些话除了特别不雅的全部刊发在晚报上,在全市引起不小的轰动,江城在线人气再创新高,姜明广大赞特赞琴高,再次把副总经理那根引诱驴子拉磨的胡萝卜在琴高眼前摇晃。拥军打电话来祝贺琴高成为名人,要专门摆酒为他庆祝。跟着朱颖的电话也来了,叫他晚上去她家吃饭。

拥军上次安排笼络琴高的饭局,无心插柳,对朱颖触动很大。朱颖回想自己历来参加的饭局,不过是一些装模作样的小鱼小虾,像市政府秘书长这样的人物,那是电视上的官,竟然坐在自己对面一起吃饭,一起说话,琴高若是像拥军一样能干多好,或者,拥军若是自己的男友那多幸福,浮想联翩,不觉脸红心跳。冷静下来后,又想琴高现在固然一穷二白,或者真像拥军说的,起点高,只要他改了性,未尝不会有一番作为。心中纠缠着是否该给他一些甜头尝尝。在晚报上看见琴高的采访,恰巧父母去了乡下走亲戚,踌躇着拨了琴高的电话。

琴高似乎一直等着朱颖给他打这个电话。那天晚上之后,他没有主动联系朱颖。固然,他对她怀有肉欲,可是要他低三下四,像乞丐一样厚颜讨求,他做不出,哪怕说些甜言蜜语,他也觉得委屈。女人的性只与生存有关,可是男人的性会和尊严联系在一起。征文大赛迫使他天天加班,每天对着电脑超过十二个小时,敬业得像一个前苏联的技术官员,每天早起听到故意设置的闹钟铃声“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真想把这个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当一个人每天重复这种单调的两点一线生活时,他也许会怀疑这个世界因为他没有活动而停滞下来,可是正像俗话所说“掐花难阻春来到,穿衣难阻冬来到”,穿衣只是自己不冷,并不是说冬天不存在,过年的气氛,并不会因为他天天窝在办公室而隔离。同事们得暇就在他耳边唠叨年货和走亲访友,网站增加很多迎春促销,宠儿男友每天都来接宠儿,一起出席各种名目的宴请。楼下汽车喇叭一响,办公室的同事都笑:“上帝来了。”宠儿每次意气洋洋地离开,都会引起琴高莫名的惆怅,他想起父亲,想起朱颖,有时,还会想起那个遥远的网友Athena,他无法不感到孤单。现在朱颖的电话打来了,跟以前一样的命令语气,琴高还是听出一些不同。去的路上,琴高考虑了很多问题:他是第一次去她家,应该买点什么?虽然朱颖说了她父母不在,可是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如果碰见了,又该说些什么?朱颖又会如何介绍他?还有,他今天到她家,具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他该怎么做?或者说,如果他想和她亲热,完成某个行为,朱颖会拒绝吗?到时他应该坚持还是放弃?

同类推荐
  • 水土一方

    水土一方

    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说:从前的从前的从前,世上原本就无人烟。狼奔豕突,虎豹结伴,野兽横行,豺狼当道。一日,女娲巡天,忽觉本该五彩斑斓的美好世界,却无一主宰。尽收眼底的是弱肉强食,茹毛饮血,暴殄天物,尸骨遍野。所望之处,弥漫着无所不在的血腥之气。如此乾坤,不寒而栗。不由心生一念,用泥捏人,并由其来主宰世界,定会姹紫嫣红、光彩夺目。于是,女娲信手拈来水土,背着天神,给了人与动物截然不同的四肢和躯体,又点化了大脑和心灵,使其有思想,会思维。从此,世界上便有了人,人与水土生死攸关的联系也由此而形成。
  • 起舞弄剑影

    起舞弄剑影

    一阵女孩子嘻嘻的笑声,从餐馆门口欢快地吐出来。那笑声清脆悦耳,就像一弯清凉的山泉,汩汩流向炎热伤感的街。寂寞伤痛的心,莫名地生出一丝艳羡和妒忌,谁还能这么开心?!笑声再一次流过来,拨动心底一根熟悉的弦。是梁燕。即刻间,山泉被那个名字污染,污浊不堪。齐百凌立在那里,本能地向门口望去。梁燕撑开一把花伞,和一名伟岸的男子说笑着出了门。花伞切断了齐百凌的视线,让她无法看清男子的脸。可那男子好眼熟。她努力绕开伞身,去搜寻他的脸,没有成功。二人很快就将侧影变成了背影,根本没注意到她的存在。
  • 喊山

    喊山

    山是有灵性的,这里的兵都这样认为。山是会说话的,这里的兵都深信不疑。这里的山是穷山,山上不长树,山下不长草,疯长的是无法排解的愁绪。这里的山是大山,挡住了天,挡住了路,挡住了外面精彩的世界,挡不住的是四季风雨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一座大山,一座哨所,哨所旁是一栋营房,营房里住着两个兵和一条狗。这就是大山深处的一户特殊人家。大山里有一座鲜为人知的战备仓库,这里被列为军事禁区。说不清走过了多少岁月,说不清经历了多少风雨,自从有了这仓库就有了这深山哨所和这守山的兵。
  • 风语2

    风语2

    《风语(2)》著述的正是中国黑室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惊世骇俗的数学奇人、天才破译家,他手无缚鸡之力,却令敌人闻风丧胆,谈之色变;他不识枪炮,却是那场战争中最大的战斗英雄;他在纸上谈兵,却歼敌于千里之外;他孤身一人,但起的作用却抵得过一个野战军团;他门外有重兵把守,抽屉里有各种保健良药,却依然命悬一线,命运多舛。这是一个神奇的人,黑室让他变得更加神奇。他活着,就有更多的人能够幸免于死;他活着,就有更多的人要为他而死;他活着,就有传奇,就有故事,就有人世间最欢心的事、最揪心的痛。他是中国一代精英知识分子的代表,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之中尽显热情与智慧,也深感无辜与无助。
  • 人在江湖

    人在江湖

    当过特种兵的韩铁子为躲避一场飞来的横祸,来到古城讨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凭着一身的武功,单枪匹马干起了替人讨债的行当。后被珠宝行的女老板看中,当了她的保镖。韩铁子以他的正直、机智和勇敢不仅赢得了女老板的敬重、两位姑娘的爱恋,更是由于竭力为农民兄弟讨要工钱而受到农民工的拥戴和信赖。全书反映了当今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百态和社会矛盾的冲突。
热门推荐
  • 史上第一萌婚

    史上第一萌婚

    【史上最让人脸红心跳的爱情】人生若只如初见,苏西橙想一定要自插双目,免得自己瞎了眼把以禽兽小人看成是翩翩君子,捧着一颗热气腾腾的心就往上凑。都说初恋是美好的,没有尝过恋爱滋味的苏西橙就这么一股脑儿地把自己的老师给追得没影儿了,更甚是,在某一个夜深人静时,两个灌满了酒的身体--曲径通幽了。在她以为得到他之时,他却一声不响消失了五年。你爱过一个人,你恨过一个人,可是当你的眼里容不下其他人的时候,只能由着它溃烂成一个心坟。五年之后,他却以钻戒定情,单膝跪地,以那样虔诚的姿态,祈求一段婚姻。他说,“丫头,与我一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愿?”【其实我是宠文】五年前,是阳光灿烂的她追,他跑。五年后,是清冷高傲的他追,她无处可逃。有一个人,你一想起,就会心跳不止,不管过了多少年,依旧脸红心跳。世上最美好的爱情,不过如是。【有爱的小剧场】后来,小宝的妹妹出生了之后,小宝就肩负起了小奶哥的身份,天天帮着妹妹换尿片。直到有一天,小宝罢工了。苏西橙问他为什么,他不回答,后来又问了好几次,问到小宝脸都红了,也不说。苏西橙没办法,只能由锦教授出马。锦教授一把抱过还很稚嫩的儿子,问他原因。小宝见着爸爸和他都有同一样的……嗯,这才开口,却红了一张脸,他幼儿园到小学的同桌江浩东说了,"男女有别,男生是不能看女生的那个的。"那天晚上,锦教授把苏姑娘拖上床,拉灯,睡觉,天亮之后,苏姑娘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做男女有别。只是这是血和泪的教训啊。【其实我是萌萌的爱恋】这是一个坑,一个温馨甜宠的坑,青城把坑给挖了,你们往下跳就好,嗯是这样的没错,你们要跳,而且要面带笑容心甘情愿的跳。文章原创,如有雷同,那是不可能的。
  • Innovative State
  • 一瞬间的心跳声

    一瞬间的心跳声

    小的时候,是唐楠楠追着叶洛轩,只是那个时候叶洛轩只当她是妹妹,长大后叶洛轩明白自己对她的感情后,俩人却又因种种原因分离了,两年过后,两人再次相交。命这种东西还真是说不好,分散了也意味着再次相交。同一个晚上,还是那片树林耳畔传来女孩还是的声音“你是什么时候喜欢上我的?”他含着笑意,搂着她的肩“天知道”我喜欢你,早在很久以前,回首才发现你已经是我的生命中无法或缺的一部分。感谢你没有离开我
  • 东南纪闻

    东南纪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怪案奇谈

    怪案奇谈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各地发生的案件更是形形色色。但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再奇怪的案件也躲不过警察的眼睛。《怪案奇谈》说的就是一些扑朔迷离的案件,相信您看过之后一定会大开眼界。
  • 我家太太全靠哄

    我家太太全靠哄

    【女强甜宠文】前世她被人欺骗,一辈子都成为别人的棋子。重生这一世,本小姐要虐尽天下渣男,把上一世受的罪全部讨回来。欧少:“欧夫人,你的任务就是被我宠,败家。”钱多多:“你搞什么?败家?”欧少:“这家店欧夫人要了。那个商场欧夫人也要了。”别人买东西都是一件两件,轮到她这里是一家店两家店的买。欧皓轩,你当真的吗?好不容易玩个游戏。GM:欧夫人,欧先生已经给您冲了一百万,您可以尽情败家了,游戏商城各种买,谁得罪你,拿钱砸!
  • 异客之旅

    异客之旅

    一个平凡到极致的普通人,遭遇意外后,意外重生到一个魔法与剑的世界,重生在一个平凡到极致的大块头身上。没有天赋,没有才能,没有奇遇,没有背景,甚至身上一无所有的他,又该如何在竞争非常残酷的异界中生存呢?独在异界为异客,难道他要一直都当一名平凡到极致的人吗?没有办法,他只能依靠着自身的毅力,坚持不懈,默默奋斗着,默默成长着,一步步向前迈进。为此,他付出无数血汗,过程异常艰苦。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为别人眼中的大人物。但这一切,不是侥幸得来的,而是经历无数艰苦、经历无数血战才获得的。有辛苦,有付出,就有收获。
  • 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

    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

    历史并不重复,只是押韵而已。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就是,人们从来都不知道汲取历史的教训。本书是历史学者杨念群的专栏随笔结集。书名虽为“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作者之意并不在讨论历朝历代之得失,而是由历史延宕开去,杂议藏匿于史书中的历史暗面,以及耳闻目睹之当下种种怪现状。
  • 宗师宝典

    宗师宝典

    不是每一个屌丝都能成为宗师,也不是每一个宗师都能发家致富。秦歌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得到了一本宗师宝典,一步登天从凡人蜕变成高高在上的宗师。而且这个宗师涉猎的范围还不是一般的广。他是武道宗师,南拳北腿,无所不精。他是兵器宗师,小到沙漠之鹰,大到坦克飞机,样样精通。他是杏林宗师,肉白骨,活人命,轻而易举便能起死回生。他还是板砖宗师,一块板砖尽败无数豪杰。......据说他的房中术同样是宗师级,绰号无敌小狼君。
  • 背后的地平线

    背后的地平线

    在历史的深处《背后的地平线》是我1997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或者是出于对先前写作惯性的一种反叛,这部作品有些另类。首先,这部长篇,我没有刻意去编撰完整的故事。在传统的意义上,小说不可以没有故事。要编撰戏剧化的重大情节,要塑造典型人物,等等。但编撰故事,讲述相对完整的故事,必然成为一种对叙述的限定。故事发生的时空,具有某种叙述边界。当我们服务于故事的完整性,我们就不得不走上叙述的精致化。相对于精致化,我几乎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下意识地选择了粗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