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76000000008

第8章 作家是被读者碾过的芝麻(7)

诗歌不仅没有死,而且也死不了

我现在越来越坚信,诗歌是写不出来的,但诗歌的现身需要诗人时刻保持身心的感受力,需要诗人的耐心,在等候中积蓄力量。我在最近的一篇小文中谈到自己的体会:一首好诗降临时,诗人瞬间便成了上帝的宠儿,上帝给他一个提示音,而警醒着的他正好有听见又感受到这个声音召唤的能力。接下来诗人的工作就是要将召唤变成复活。从那一刻起,他身心的通道将全部打开,他一生积攒的词语将携带着各种情感从他脑海呼啸而过,每一次看似漫不经意的攫取都是对他内心修为的深刻考验。

这种考验,其实就是你的生活阅历,你对待生活的态度。语言呈现的方式从来不会与诗人的内心世界脱节。当我说我希望自己能够“目及成诗,脱口而出”的时候,实际上我是在警示自己:做一个主动的生活者,做一个被动的写作者。

有人写作一出手就是清晰的,而有些写作者需要慢慢显现。我大概属于后者。《宽阔》这本集子收录了一百六十八首诗,其中有五十九首是最近三年的作品。我相信,近几年我已经在强化我个人对诗歌的理解,也试图拉开与同期写作者之间的距离。所以,当我将这些作品辑录在一起的时候,个人的写作面貌就清晰起来了。

你既能从这本书里读到我的变化,也可以看出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变化与我内心的生活非常吻合。臧棣作为一个敏锐的诗人评论家,一下子就切中了要害,他说,我的诗歌是与生活达成了友谊。这无疑是准确的,而很多当下的写作者并不愿意也不想这样做。我认为,在写作路数上没有高下,只有差异性。

我曾说过一句话,叫“诗歌已经转世了”,这句话主要是针对很多对当代汉诗误解的人说的。误解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诗歌已经死了,至少没有什么人读了”;二是“汉语诗歌应该回到古典格律诗词方向上去”。在我看来,诗歌不仅没有死,而且也死不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形态,而诗歌作为一种语言的极致体验、一种表现人类情感的高峰体验,它怎么可能死呢?产生这种疑虑的原因很多,最显明的源头还是现行的教育制度,让当代人的身心里缺乏当代的情感表达通道。因此,一提到“诗歌”,很多人马上就缩回到了古典诗词的惯性中。

事实上,人类语言形体不止经历过一次转世,也经历过多次转世,从四言到五言、七言,再到词、曲、白话等等,现代汉诗就是从白话到口语的再一次“转世”。在反复的“转世”中,诗歌的核心并没有丢失,它只是以另外的形体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如果不经受应有的文学教养,你根本就认不出来。而且我相信,它今后还会“转世”。“转世”不是死,而是重生和再生。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当代汉语诗歌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在文学中,写作者的内心深处,主观与客观的比例配额经常是相互置换的。即便是同一个诗人,当他面对不同的日常生活处境,他也会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

简单地比照说,当代诗歌的主体过于强大,古典诗歌更乐于依附于客体,并以此作为新旧诗歌“最深刻的区别”,我觉得值得商榷。若是将此论作为中国诗歌与欧美诗歌的分野,或许更恰当吧。我认为,现代汉诗的血脉依然存在,也就是说我们还没有完全将自然物象视为内心的敌对面,还存在和解甚至和谐相处的可能性,至少心存类似的渴望。

把一些古典的诗人作品变成纯粹的审美,实际上要分析这样一些作品背后所独立的人格力量,包括杜甫的诗全部是自产,很多西方欧美的诗人在七八十岁反而越写越好,但是中国诗人特别是现当代诗人只能写到五十岁左右,写作的年限非常短。我认为他们是半个诗人,不是老而弥坚的状态。

诗歌能否“深刻”并不是衡量一首诗歌好坏的标准。我说过,我没有思想,我只有想法。一首诗歌是否有价值,要看它对我们庸常的生活是否真正有所发现,而且这样的发现能否让人从昏睡的状态中醒来,并觉悟生命的意义。我不会为了追求所谓的“深刻”而去写作,它不是文学的根本要义。因为当你有宽阔的胸怀心境之后,深刻会随之而来。文学的根本命题可能还在于,它要为我们找到人之为人的道理。

赵德明,1939年出生,北京大学西班牙语教授。他是最早把秘鲁、西班牙双重国籍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的作品译成中文的中国西班牙语文学研究者。

赵德明 军事政变下的拉美文学

在学界,我们提到西班牙或拉美作家的话,基本上是用全称;但到了中国普通读者这里,为了省时间,就把作家全称掐头去尾了,这曾经闹过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写《百年孤独》之前,有过十七年的时间专门写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那些小说积累起来,无论是写作技巧,还是通过对它们的重读、修改,让自己得到拓展以后,才逐渐形成了《百年孤独》。这个事情在咱们中国说得不明白,以为好像加西亚·马尔克斯突然间就写出了《百年孤独》,其实不是这样的。《百年孤独》送到阿根廷去出版的时间是1965年,第一次给一个出版社,居然被退稿,加西亚·马尔克斯拿他的《百年孤独》是一种试着投稿的心理。虽然他倾尽全力呕心沥血写了《百年孤独》,但送去出版时,他心里还是忐忑的,也并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另外一家出版社看了以后,觉得这本书不错,但第一次印刷只印了五百本,这就是《百年孤独》的命运。是因为政治原因,加西亚·马尔克斯被迫流亡到墨西哥,当时他的经济和心情都很糟糕。从文学角度研究加西亚·马尔克斯和罗贝托·波拉尼奥的文学创作,有一点点相似之处。

波拉尼奥也是先写了大量的诗歌、散文、短篇小说、中篇,到2002年写出这样一部全景式的大作。这里给我们一个启示,他们完成这样的巅峰之作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加西亚·马尔克斯是积累了十七年才完成的,而波拉尼奥也至少积累了十几年的时间。从墨西哥到巴塞罗那,这些人、这些事,在他们脑海里面是反复掂量、反复塑造,最后才出来了这样一个全景,这样一个视野,这样一个大舞台。

另外,作家本人对他的作品也有一个认识的过程,比如说像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一个没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最早出现在一个短篇小说中,后来写成中篇,又在《百年孤独》里成为上校这样的人物。在这个过程中,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反复雕琢、修饰、提炼,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要对这个人物的方方面面要反复认识、反复思考、打磨,如果不是静下心来全身心投入写作,不是非常热爱他心中这些人物的话,就写不出这么好的作品来。所以无论《百年孤独》也好,《2666》也好,都是经过长时间打磨,最后写成这样一个宏伟著作的,不是突然之间冒出来一个《百年孤独》或者《2666》。如果要想理解《百年孤独》的话,必须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中短篇小说集,也是上海某出版社出的;如果要读懂《2666》,必须读他的其他的长篇、中篇和他的短篇,这得感谢世纪文景,他们很快就要出他的短篇小说集《护身符》和其他的一些长篇。其实如果从阅读的顺序来讲,我个人认为要读懂《2666》,恰恰要先读它的短篇、中篇、长篇,这样就可以很深入了。

关于大的流派,拉丁美洲文学流派的提出者、倡导者、推行者,然后到这样一个流派的告别舞台,中间有这样一个过程:有的是从欧洲引进的,像法国超现实主义到了拉美,推动了拉美的小说思考自我的意义,这大约是拉美文学在20世纪30年代左右发生的。因为从30年代的背景来看,拉美处于共和国刚成立三五十年的时期,19世纪中下叶各个共和国才开始告别了殖民地。像阿根廷共和国,像墨西哥共和国,像智利共和国。经过一番征战,拉美真正进入经济文化建设,经济开始出现端倪,并且走向繁荣的阶段是在20世纪初。我讲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它繁荣的程度,阿根廷当时是世界上的首富,何以证明这一点呢?20世纪初,像博尔赫斯出生在1899年,但在1914年的时候,他家里富裕到什么程度呢?他爸爸是一个医生,可以带着全家长期住在瑞士,也就是说一个医生的收入,可以用于长期生活在很富裕的瑞士,所以他的整个国民生活水平,在当时的全世界是最高的。拉美的资源很丰富,又由于欧洲对拉美的各种需求,所以就很稳定。在这个时期作为文化人,尤其是文学界里有一个思考:我们在经济上已经步入正轨了,现在又是政体上独立的共和国,那么我们在文化上如何?这是很多作家思考的问题。从那时起,拉美就开始出现以乡土地区为开端,走向带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像音乐、艺术、文学、诗歌。这个时候才出现了现实主义诗歌,这在19世纪末进入了一个高峰期,之后现实主义开始不断发展。

大视野比照下的旷世之作

到了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出现了另外一个现象,叫做“拉丁美洲觉悟”。它提倡拉美人要掌握拉美自己的命运,拉美的文化应该有拉美文化的特色。如果再写乡土,再写一个区域的话,说老实话有些小家子气,是在小舞台上展示小我。有的时候文学作品常常不能表明你这个特质,不能表明自我的根本特征是什么,就是因为你这个视野太窄了,乡土很容易是一亩三分地的概念。那时拉美文人正在拓展,探讨自我命运和生命的共性。所以古巴拉丁美洲的觉悟是一个号角,拉丁美洲人开始有能力解决自己政治方面的问题,所以从1960年开始到文学爆炸,和这个是相呼应的一个时间。不是简单因为古巴革命了,我就有文化诉求了,它是一个整体的,寻找文化意识、自我意识到一个阶段之后,才出现的一批左派的文学青年,又能写、又能鼓动、又能宣传。这个时间段,好作品纷纷出来了,但也恰恰是这时候发生了一系列军事政变,像智利、阿根廷、巴西,出现了一种政治上的反复和大动荡。而这些,就更迫使这些文学青年思考,出现了大量从拉美走出去流亡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政治上的变动、经济上的变动、自己经历上的变动,就迫使这些人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拉美与欧洲、与美国的关系,拉美与世界的关系,拉美与人类命运的关系,这个认识是逐步拓展的。在这种情况下文学要表现一种全球观念,就必须有这样一个大舞台,要在篇幅上、人物上,进行这种全景式写作。

但是这具体是由谁提出的?我知道的有巴尔加斯·略萨。在20世纪90年代里,从作品来讲,他开始从国家的一乡一地写到阿根廷、写到欧洲、写到美国。1999年我们去考察阿根廷、智利、墨西哥、古巴图书市场的时候,就感觉到是在历史上游走。这些国家本身从历史上看,是很难划界的。既然如此,他们就有很多共同的地方。所有这些个人的变动和社会的大变动,培养了这样一种全景式的视野,才有可能写这种作品。等到他们基本上稳定下来了,再有那些流亡归属地作家聚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很感慨政治大变动对他们的影响;个人文学上的怀才不遇,以及社会大变动中境遇的相同;还有就是这些左派青年对寡头垄断的愤怒,那些上一辈人已经功成名就,占据文坛,无形中就对这些一九五几年出生的人产生压制或者压抑。在波拉尼奥的短篇小说里都有明显的这种诉求和抱怨。这些东西积累起来以后,才有可能逐渐培养出来一种走在哪国都不是这样的情绪,他有这样一种感触才能追求。所以全景式文学或者说总体式文学,不是简单的文学性,而是一种文学追求,是不满足一乡一地式的写作的结果,也是一种心情和心理上的宣泄。

学习传统,但与传统决裂

如今,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波拉尼奥们已经属于父辈了;而卡洛斯·富恩特斯是1928年生的,是属于爷爷辈的。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代人的写作有一种自然的承接和反承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博尔赫斯是祖宗辈,因为巴尔加斯·略萨都向博尔赫斯学习,但学好之后,他不能跟在博尔赫斯后头走了。拉丁美洲在这一点上来讲,爷爷也好,爸爸也好,孙子也好,有这么一个好的文化传统,就叫做“与传统决裂”。这也变成一个传统,但是这个传统的名字,西班牙语叫做与传统决裂。这种文化基因在一代一代人身上,变成了一种常在因素。不是说爷爷啊,我不向你学习,我肯定向你学习,但是学完了以后不跟着你;爸爸啊,你很好,我向你学习,但是我不走你那条路,我另辟蹊径。所以文化基因里的这种特质,作为中西方文化对比的话,很值得我们关注。

同类推荐
  • 未解的悬案: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未解的悬案: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神秘的埃及金字塔在中世纪,很多作家都认为,在埃及粮食充裕时期,金字塔是用来储藏粮食的大仓库。近几年来,金字塔被人描述为与日晷仪和日历、天文观测台、测量工具甚至是与神秘的外星生命相联系的东西,把金字塔当做天外宇宙飞船的降落点。
  •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玛雅文明是美洲文明中绽放最早的一枝。玛雅文明是在与其他古老文明相互隔绝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在天文、历法、数学、象形文字、建筑上,玛雅人都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尤其是在农业上。玛雅人培育的玉米、土豆、西红柿,即使在现在,也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和蔬菜。然而,让人费解的是,玛雅文明就像谜一般销声匿迹了,它秘密隐藏在中美洲的热带丛林中,没有人知晓其历史的悠久。没有人能说得清,在这千百年的时光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当这片土地尘封许久时,后来的人叫醒了它,并开始对它进行“拜访”,退去了厚厚的外衣。
  • 论语:所有人的孔老师

    论语:所有人的孔老师

    孔子不是真理发言机,他会开玩笑,他有自己的生活,有活在那个时代的种种矛盾与痛苦。本书以《论语·先进篇》为主,配合部分其他篇章作为选读的内容,通过对这些篇章的阅读,力图显示出这样一个价值和倾向:与其将《论语》当作抽象的道理来吸收、背诵,还不如藉由《论语》看到特殊的“春秋”时代状况,看到极有个性的孔子在面对时代变局时,提出的种种主张,以及这些主张所赖以统合的基础信念。孔子以独特而高远的眼光看待人生、理解世界,留下许多充满智慧的语言。
  • 服饰通览(生命百科)

    服饰通览(生命百科)

    服饰通览中国服饰文化演变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到近现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原始社会服饰(公元前21世纪之前)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
  • 金台集:维吾尔族诗人名作(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金台集:维吾尔族诗人名作(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金台集》是元代维吾尔族诗人纳新的代表作。为危素所编,纳新通过努力学习,充分掌握了汉民族文化,在文人才子云集的京师和江南,以诗文知名于世。其诗文以游览酬唱居多,亦不乏针砭时弊之作,风格清丽,不刻意雕饰。陈垣在《元西域人华化考》中对他极为推崇。
热门推荐
  • 论茯苓花白与不白

    论茯苓花白与不白

    吊儿郎当的茯苓因破坏了阵法,被天帝丢下凡间完成使命穿成上官家大小姐的她,只想问: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干嘛?屁事都不知道的她,只想每日吃喝玩乐,做那逍遥自在的纨绔子弟,可全世界似乎都不想她安生呢,非逼着她使出绝技嘛!茯苓瞬间换上张苦瓜脸,故作柔弱地哽咽道,“爹爹不要重罚二妹妹,说不定她只是一时糊涂,女儿没事的,求爹爹对二妹妹从轻发落呜呜呜。”茯苓哭得伤心,声音还抽吧抽吧的上官老爷:……他好像并没有要罚人的意思吧上官烟柔:……心口莫名堵得慌茯苓自诩的精湛演技被某人尽收眼底,“小把戏,无聊。”站在一旁的侍卫:……您偷窥了一个晚上好像也是有点……不敢想不敢想
  • 十二门论宗致义记

    十二门论宗致义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是法非法经

    佛说是法非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死亡证明

    死亡证明

    一份非正常的死亡证明将120急救中心的医生罗序刚,有着英模光环的110警察万广辉,为人师表的老师程丽英,无冕之王的女记者万卉卉等人卷进了一桩桩深不见底的黑色旋涡,他们的灵魂在金钱、法律、爱情与道德良知的矛盾中备受煎熬,这群青年人如何直面人生的非常考验?这是青年实力派作家津子围继《平民侦探》后的又一部力作。作品在交织的现实矛盾中深刻关注了当今社会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力与职业道德底线的问题。
  • 学术与传统(全集)

    学术与传统(全集)

    《学术与传统》是著名学者刘梦溪的学术学术文化巨著,围绕学术与传统的题旨,分上、中、下三卷, 内容则厘为六分卷,共百万言。入选文章取题义至今仍有价值而又不失学问之滋味者。第一卷为研究王国维、陈寅恪的专题文章。第二卷是关于马一浮、熊十力、钱锺书、张舜徽等王、陈之外其他现代学者的个案研究,以及中国现代学术的思想通论。第三卷专门论述传统文化与国学,是为著者近年特别关注的课题。第四卷系古典文学和文化史的思想与人物研究。第五卷以阐释“六经” 价值论理的《敬义论》、《立诚篇》、《论和同》以及《将无同》为领题,钩沉中国文化的“与人和同”的《易》理哲思,及对传统的反思和前瞻。第六卷为序跋之属,内容取与全书各卷能够承续相接之篇什,从中可窥见著者为学的心路历程。
  • 推销要有点狼精神

    推销要有点狼精神

    没有什么职业能让你随随便便取得成功,推销也是一样。无疑,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它会毫不留情地考验你的耐心和智慧。它看起来门槛很低,但能够坚持超过一年时间的人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是浮躁的心态让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路上无法克服大大小小的障碍,说白了就是缺少一种不服输、勇向前的狼精神。成功的推销员告诉我们:向狼学习,推销将无往不胜。
  • 大姐当家

    大姐当家

    一朝穿越成了一户农家长女窦花,父母双亡,下面有四个弟妹需要抚养,窦花抚额,压力有些大……大弟懂事,二妹乖巧,三弟聪明,就连最小的小妹也是可爱嘴甜……窦花表示一定会将他们抚养长大……日子总是越过越好的,有着一双勤劳的双手,再难的日子也能过得有滋有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超级神仙召唤系统

    超级神仙召唤系统

    【神话召唤系统流巨作】获得无敌系统,召唤各路神仙,打怪升级轻轻松松,且看悟空大战阿瑞斯,二郎神脚踩盖亚,玉皇大帝血虐神王奥丁,元始天尊暴打无上魔祖……剧情精彩,热血沸腾,不容错过哟!
  • 报告将军,妖女她换了魂!

    报告将军,妖女她换了魂!

    传说,九王爷身边有一妙龄女子,精通医毒双术,挑起战乱,心狠手辣,被喻为现世妖女。传说她从一个权力巅峰的将军一步步沦落为下堂妃,前世,卿筠为褚寒靳挡下致命一击,褚寒靳疯魔般毁天灭地。再次醒来,她看着镜子敌人苗疆圣女绝艳的脸,崩溃到不能自己。眼睁睁看着昔日的爱人温柔以对自己的皮囊,面对褚寒靳决绝的报复,卿筠绝不妥协!
  • 张学良和蒋介石

    张学良和蒋介石

    张学良和蒋介石是中国观代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他们相交于中国社会最动荡不定的年代,几乎联袂介入了全部重大历史事件,而其历史纠葛,从来众说纷纭,亦明亦暗。《王朝柱精选文集:张学良和蒋介石》以颇具权威性的史料,较为详细地记述了张学良和蒋介石沉浮相关、衰荣相联的特殊关系,写出了他们之间或亲或疏:或分或合,或一致或相悖的变化,都曾给予中国历史以极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