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79700000005

第5章 周二:我们应该如何相处?(1)

以利己为目的的道德

哲学家:我们昨天说到,人们彼此间是否有所亏欠这个问题,其实就是:遵守道德是否需要理由——即使我们先不去假设,以正确的方式对待他人是自己幸福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读者:我真的很好奇,哲学对此怎么看。毕竟这是个我们经常会面对的问题:“买票还是逃票?”“交税还是逃税?”“公平竞争还是抹黑对手?”简而言之,我们是不是一定要做有道德的事,即使自己会吃亏?

哲学家:我想,我们应该来看一下三种有着本质区别的关于如何论证道德的理论。第一种理论的出发点就是我们昨天已经开始讲解的:即认为幸福的生活意味着满足了自己的愿望,在最大程度上获得快乐。这个理论的基本思想就是:为了获得这个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必须遵守道德行为标准。

读者:但是这听上去完全没有道理。相反,事实似乎是,如果想要做个有道德的人就不得不放弃很多东西。

哲学家:这里我要做点补充说明。您听说过“囚徒困境”吗?

读者:没有,这是什么?

哲学家:请您设想一下以下的情景:有两个人,托尼和克里斯,他们一起做了一起持枪抢劫案并且被抓住了。

读者:真够倒霉的。

哲学家:倒也还不算倒霉到家。因为检察官拿不出证明他们持枪抢劫的证据,只能证明他们非法持有武器。持枪抢劫罪要判10年,而非法持有武器则只判1年。但是检察官想到了一个主意。

读者:他想让他们互相揭发对方?

哲学家:正是。他向克里斯提出了以下建议。如果他供认罪行并且出卖托尼,那么他将作为本案的关键证人不会受到任何惩罚,而托尼则将坐10年牢,前提是托尼没有也同样供认罪行。因为如果两人都坦白了,那他们都只能获得一定的减刑,两人都得坐8年牢。检察官向托尼也提出了相同的建议。

读者:真够损的。那现在他们每个人都会猜测对方会怎样做。

哲学家:令人吃惊的是,实际上对方怎么做根本无关紧要!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克里斯。他是这么考虑的:托尼要么认罪要么不认罪。如果他认罪了,我有两个选择,也认罪或者守口如瓶。第一种情况我会获得8年的徒刑,第二种则是10年。所以我应该认罪。

读者:那如果托尼也守口如瓶呢?

哲学家:这种情况下克里斯也有两种选择,认罪或者不认罪。如果他认罪并且出卖托尼,那么他将免受刑罚;如果不认罪,那么他至少也要因为非法持有武器而坐牢1年。所以说,这种情况下也是认罪对他更为有利。

读者:这么说,托尼会怎样做真的就是无所谓了。如果克里斯坦白认罪的话,对他而言总是更为有利。不过托尼也会有同样的考虑啊,是不是?情况是完全对称的。

哲学家:一点儿不错。如果每个人都按照他认为更明智的做法去做的话,也就是说两人都认罪,那么他们都将获得8年的徒刑。

读者:不过更明智的办法难道不应该是两人都守口如瓶么。那么两人将都只获刑1年。

哲学家:所以将这称为“囚徒困境”。一方面对双方来说似乎认罪并且出卖对方是更明智的选择。另一方面似乎不认罪并且互相合作才是更合理的选择。但是这两种办法不可能同时都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读者:或许可以说,从两个人作为一个集体的角度出发,合作是更为明智的选择,而危害集体的行为则是从每个人各自的角度出发更为明智的选择?

哲学家:不是,这并不是最关键的。因为8徒刑对他们中的每个人来说都没有1年徒刑好。

读者:那他们应该如何抉择呢?

哲学家:如果真的要在“两个人都认罪”和“两个人都守口如瓶”这两个选项之间选择,那么选择“两个人都守口如瓶”是明智的做法。但就描述的情景来看,只能在“自己认罪”和“自己守口如瓶”之间做出选择。因为自己并不能强迫对方做出同样的决定。这种情况下,供认不讳确实是明智的做法,虽然最终双方可能都会获得8年徒刑。在现实中这并不是一个两难选择的困境,而只是一个非常恼人的局面。

读者:那要是两人可以商量呢?

哲学家:也一样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您想象一下,检察官允许两人谈话,然后他们约定都守口如瓶,也就是说互相合作。可过后他们又各自待在自己的小号子里思考:我是不是应该遵守这个约定呢?

读者:原来如此。这样一来又和刚才的情景一样了,因为对每个人来说,不遵守约定才是明智的做法。真是个悲伤的故事。不过您为什么给我讲这个故事呢?

哲学家:因为有些哲学家认为,一个没有道德的社会就和这个情景差不多。您也许听说过托马斯·霍布斯[11]关于自然状态的理论?“人对人像狼一样……”

读者:哦,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

哲学家:我们也可以把这个描述成囚徒困境的情景。让我们来想象一个没有道德的社会,其中的每个人都差不多强也差不多聪明,没有人有天生的优势,而且每个人都想得到同样的却有限的紧缺物品。每个人都在想,对他人应该采取侵略的态度还是与他们和平共处。那么这就和囚徒困境是完全一样的了:对方要么是带有侵略性要么不是。如果他们是,那自己也要采取侵略的态度才更有利,否则只能任人宰割。如果对方想要和平共处,那自己也一样要带有侵略性,因为这样别人就只能任你宰割了,而你就可以获得很多利益。所以不管是哪种情况,采取侵略性的行为都是更为明智的。

读者:而且每个人都会这么想。于是就出现了“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虽然如果大家和平共处的话,对所有人来说都会好的多。也是一件让人感到悲哀的事。

哲学家:是的,而且霍布斯认为,理智的做法是,我们应该寻找走出这个困境的出路。

读者:但是我们不是刚刚才说过,没有合理的出路,因为对于所有人来说,侵略才是明智的做法。

哲学家:如果只需要单独做这么一个孤立的决定的话,您说的没错。不过我们也要想到,一般情况下人和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情况就会发生根本的改变。就拿托尼和克里斯来说吧。您认为,他们真的会出卖对方?

读者:如果他们以后还想一起做违法的事儿的话,那他们不会。

哲学家:对啊,这才是其中的诀窍。如果他们以后不会再有交集了的话,那么把对方干掉是比较明智的做法。但多数时候不是这样的。请您想象一下处于自然状态中的人类。假设,某人在收获季节里需要别人的帮助,并且承诺,如果他们现在肯帮忙,之后在他们进行收获需要帮助时他也会去帮忙。那么在他获得了别人的帮助后,他是否还应该遵守自己的承诺呢?

读者:现在他当然会感到很烦。不过如果他来年还想让别人帮忙的话,他可能必须要遵守自己的承诺了。

哲学家:对啊。在这种情况下,明智的策略是“一报还一报”。

读者:什么?

哲学家:先合作一次,然后看对方会怎么做。对方如果也配合的话,那么自己也会接着配合。如果对方不配合的话,那么自己也不会再这么做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是成功率最高的做法。甚至可以用数学来证明。

读者:只要对彼此公平,那么自己也应该配合,听起来很有道理。

哲学家:而这也正是走出自然状态的出路。谁配合我,我就配合谁。其他人被排除在外。

读者:那可要当心自己不是被排除在外的那些人中的一员。

哲学家:是的。如果只有自己一个人退回到自然状态去,那可真是不太好办。所以说,明智的做法是:合作。而这正是解释道德的论据。

读者:您说的有点儿快。这和道德有什么关系?

哲学家:可以这么说,道德的准则表达的正是合作的条件:应该遵守承诺、应该公平地分配利润等等。那句老话也许就是对此最好的总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不遵守这条规则的人,不适合作为合作伙伴并且将会被排除在合作集体之外。

读者:这就是论据?

哲学家:这个思考说明了,如果遵循道德的准则,那么对所有人都是有益无害的。如果做一个不道德的人,那么长久以往只会伤害自己,而且这完全是从自私的角度来说。所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纯粹是出于自私心理。这样一来,我们就用一个完全没有争议的论据,即保护生命,改善生活是件好事,来说明一个具有争议的论点,即应该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没有比这个更具有说服力的了。

读者:可是如何解释人们还是会经常做一些不道德的事,如果这似乎只会伤害他们自己的利益的话?

哲学家:很简单。因为人们不理智。他们会做一些短期对他们有利而长远看来却伤害更大的事情。他们互相欺骗,以便为自身牟取更多的利益,之后被合作集体排除在外,最终的下场远比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要糟糕的多。

第一份 谈话记录

我们可以首先把一个没有道德的社会想象成一个被放大了的囚徒困境:对所有人来说,拒绝合作貌似是明智的选择,但是这样的结果就是一场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而一旦人们注意到,社会中的成员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必须相互依靠,他们就会发现,和其他人合作完全符合每个人的自身利益,前提是其他人也同样愿意合作,特别是愿意遵守基本的道德准则。这对每个个体来说都更为有利。

错误的道德论据?

读者:那个不合作的人,是不是只有当其他人发现他不合作时,他才会有麻烦?不买票乘车只要没被发现也是很划算的事情。

哲学家:这当然没错。所以被抓住的风险必须足够大,或者被抓住了的后果足够严重。霍布斯或许会说,被排除在集体之外是件极其糟糕的事,所以永远不值得去冒这个被抓住的风险。

读者:总而言之:犯罪不划算。这当然也可以算是一个好的理由,不过我所想象的关于道德的论据还是和这个不太一样的,我该怎么说呢,似乎应该更理想化。

哲学家:我想我明白您的意思。我觉得这么说可能更明确:这个论据表达的并不是我们为什么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真正原因。如果我问您,为什么我不可以偷别人的东西,您会怎么回答?

读者:因为您会伤害对方。

哲学家:没错。不过,认可我们方才提出的道德论据的人,则会说出完全不同的理由。他会说,我不可以偷别人的东西,是因为我会伤害我自己。这当然也有可能。不过在这里我们不会认为这点对于道德来说很重要。

读者:是的。也就是说,按照这个思路思考的话,结论是正确的但论据是错误的。

哲学家:是的。而且错误就在于,这个论据仅仅着眼于道德的功利性。这对道德的本质来说是不公平的。我们接受道德的制约,不仅是因为遵守了这些制约我们能够获益,而是因为道德本身,它属于人们所说的“正当”的范畴。

读者:从我们的论据中好像看不出这点。

哲学家:另外还有,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能从这个论据推出正确的结果。您认为,我们对谁负有道德的责任?

读者:我们不是应该对所有的人都负有道德责任的吗。

哲学家:大家也许会这么想。但是在我们的模式里我们只能论证,我们只应和那些可能成为我们合作伙伴的人,或者至少有可能伤害我们的人好好相处。对于其他所有的人我都可以满不在乎。这涉及的人可不在少数。

读者:您是指儿童、老人和体弱病患者?

哲学家:还包括那些在空间或者时间上距离我们很远的人,例如遥远国度的人们以及我们的后代。另外,我们对非人类的生物也许也要负责(例如不去折磨它们)。这点也被排除在外。

读者:不过也有这种可能,你要顾及某人的利益,而这人恰好也在为上述的群体和生物做出贡献,那么就相当于你——至少是间接地——顾及了这些群体和生物的利益。

哲学家:是的,正某位对我来说很重要的合作伙伴在帮助那些本来不需要我像在意我的合作伙伴那样在意的人群,那么我就有理由也要好好对待这些人。但也只不过是在这个前提条件下而已。而这似乎又不真正符合我们对道德的期望。

读者:就像我刚才说的:这个关于道德的论据似乎不够理想化。

哲学家:这是这个论据为其对道德的要求过低而付出的代价。要想用论据将道德有力地支撑起来,拿自私自利作为基础也许真的过于狭窄了。

第二份 谈话记录

如果只用赤裸裸的自私自利作为道德的论据,那么会出现两个基本的问题:(1)这样一来,遵守道德标准的理由会不会是错误的?(我们不能伤害别人的理由,是否真的只是因为我们最终会伤害我们自己?)(2)这个理由是否可以为所有合法的道德要求提供足够的论据(也包括我们对儿童、老人、体弱病患者、后代、非人类生物等所应尽的义务)?

道德的目的是集体利益的最大化?

读者:这样说来,我们需要选择一个更为宽广的论证基础。您有什么建议?

哲学家:我们可以通过对出发点进行一点小的改动而打开完全不同的思路。之前我们假设的是,只有自我利益才是好的。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可以说,自我利益不过是自身快乐的一种提升,那么我们刚才的假设就是,只有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快乐才是好的。不过让我们只假设获得更多的快乐是好的,会更好理解些。

读者:实话说,我没看出来区别在哪里。

同类推荐
  •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综观女性主义的理论,有些激烈如火,有些平静如水,有些主张做决死抗争,有些认可退让妥协。本书对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运动、女性主义流派、女性主义论争和女性主义之后的思潮进行了条分缕析的梳理,堪称一本女性主义的重要读本。
  • 柏杨的智慧忠告

    柏杨的智慧忠告

    磨难是柏杨一生的主基调:周碧瑟为柏杨执笔写回忆录,在写作过程中常常情不自禁地停下笔来,看着柏杨叹息:您的灾难怎么没完没了!求真,是柏杨文章的大方向:杂文在柏杨的各种文体中成就最高,这里有深刻的剖析、幽默的谈吐、犀利的文风。求真,让他的文章具有了无与伦比的力量,令浊者惧,使清者快。
  •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选择以清末民初三十年间的社会与文化为背景,通过对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代表的“晚清”与“五四”两代学人的文化理想、学术思路、治学方法以及文化心态的描述,展现中国现代学术转型的复杂性,揭示、发掘各种被压抑、被埋没的声音,挑战以“西学东渐”为代表的“现代化叙事”。
  • 浑厚深沉的中国哲学(上)

    浑厚深沉的中国哲学(上)

    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百年前现代学者以西方哲学为参照重树中国思想传统的一种学术建树,它致力于研究世界的本原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热门推荐
  • 本王

    本王

    一个女老大带着三小弟,走遍八荒六合十四界。到哪儿哪儿不安生,总是惹出滔天大祸!俗称的混世魔王!
  • 黑伞现世

    黑伞现世

    景客来应邀去应对白骨令牌,抽丝剥茧下,假令牌的谜题被解开,可就在这时,真正的白骨令牌却在梁上被发现。回返洛阳,景客来被紫堇灌醉。醒来时,惨祸已生,他无力阻止。陈庄覆灭,紫堇遭袭,盘楼袭杀……从唯一生还的陈芯口中,景客来竟得知一切似乎与三十年前覆灭的黑伞门有关。未知的瘟疫,名存实亡的风火门,腥风血雨隐现,江湖正步步陷入水火……三钱令重出江湖,群雄齐聚天义盟,是否能够力挽狂澜?正邪力量博弈,谁才是最后的胜者?
  • 最神奇的管理学定律

    最神奇的管理学定律

    囊括顶级企业家的管理智慧,汇聚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思想。揭露管理学神奇的定律,让管理不再难做。
  • 让人无法说“NO”的60个攻心说话术

    让人无法说“NO”的60个攻心说话术

    说话的力量是巨大的,说话的智慧是无穷的。在说话的背后,体现了一个人的品格、修养、才学和城府。口才是学识、才干和智慧的重要标志,是想象力、创新力、应变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的综合表现。口才好总会受人欢迎、受人敬佩,而懂不懂得“攻心说话”,更是决定你人生成败的关键。
  • 云染芳华

    云染芳华

    我听过的谎很多,最觉得令人发笑的就是狐有九尾即为九命。我也做过许多荒诞的梦,从淋漓的汗水中醒来,深刻在脑海里的是案板上一只可怜的小狐狸,没有爪牙,没有尾巴。那是谎言,是梦,我告诉自己,这些都是假的,这样我可以永远做着琅山的阿蘅。可是有人布着棋,引着我入局,琅山外头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悬崖峭壁,一步之差,就是万丈深渊。阿爹告诉我,这世上有两种东西是藏不住的,尾巴和野心。我弄丢了狐狸的尾巴,谁又露出了他的野心……
  • 婚心荡漾:前夫,请止步

    婚心荡漾:前夫,请止步

    新婚夜,素未谋面的他递给她一份离婚协议书,只因他要相守一生的女人,不是她。貌合神离多年之后,她最终选择离开。“你逃到哪我都要追回你。”他为了另一个女人,让她意外吃了四年的避孕药,却用十年才追回她。若知当初会这样爱你,我一定会对你一见钟情。
  • 再来一次,是你

    再来一次,是你

    她出身农村,却拥有逆天的经商头脑。婚礼之上,她一身黑裙狂笑而入,血染新人纯白无暇的婚纱!却不曾想,灿烂而悲壮的死亡背后,一朝重生回十八岁芳华,她傲笑如盛开的罂粟花——所有负过她的人,她必将以百倍的奉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快穿之虐文女主不好当

    快穿之虐文女主不好当

    每当看到虐文的时候,唐沐都觉得自己被虐的心肝肺疼,她不理解,为什么女主非要男主不可,咱们自主独立,一脚踹开男主开开心心的生活不好吗?怀着这样的怨念,唐沐穿越到了一个的虐文里面。
  • 精灵梦叶罗丽之王默命运齿轮

    精灵梦叶罗丽之王默命运齿轮

    精灵梦,叶罗丽。新故事新开始。究竟是因为什么?命运齿轮的重新转动,命运的交错,谁将或使王默的命运齿轮发生改变。焰公主又是谁的手笔?是他?还是…?【女1王默哦!男主?】
  • 上海小开

    上海小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上海滩富家子弟丁信诚、徐蕴昌、周治仁是大学里十分要好的同窗,三人常常结伴出入十里洋场,歌厅舞榭。在一次舞会中,英俊潇洒的丁信诚,与美丽清纯的舞女罗苡一见倾心,双双坠入情网,岂料受到双方家长的强烈反对。丁母执意要儿子娶银行家的小姐主卓如为妻,她看不起出身贫寒,父亲是抗日志士的罗苡。罗母则认为丁小开是逢场作戏,没有真情,反对女儿与丁信诚深交,避免始乱终弃。在重重压力之下。丁信诚不改初衷,毕业后拒绝了在上海高薪厚禄的职位,到南京做一名自食其力的卡车司机,以行动取得罗苡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