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货币的前世今生
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是因为世界上的资源是稀缺的,而如何分配这有限的资源来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就成了一门大学问。要想鼓励大家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使用货币是最有效的力法。
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这就是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也可理解为用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货币是汇率的基础,因此在了解什么是汇率以前,我们首先要知道,货币是什么?
今天一提到货币,我们都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我们手里握着、兜里揣着的人民币不就是货币吗?在西方国家,他们手里握着、兜里揣着的美元、欧元等,也都是货币啊。但从本质上来看,这些货币不过是纸张而已,是什么让它们能够换来真金白银呢?
钞票看得见、摸得着,至少有个影,但我们现在这个高度发达的社会中,货币已经发展到了虚拟的境界,去商场买东西,不用现钞,刷卡就行。给外地汇款,不用寄钱,直接在银行填个单子签个字,千里之外的那个人的账户里就多了些数目,而你的账户就少了些数目。也就是说,在我们的社会里,只要数目划来划去,货币就已到位,并能用来换吃喝玩乐的各类东西,甚至可以拿这些数目换金银珠宝。而你的毕生积蓄,也是用数字显示。
那么究竟是通过怎样的魔法,让人们心悦诚服地愿意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换来一些无影无踪的数字呢?
要解释货币的含义,我们首先要问,为什么货币会存在?要知道人类在最初的时候是不需要货币的。这是因为当时没有交易的需求,大部分的人都自给自足,其理想最多是填饱肚子就行,不需要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但人的欲望是无限的,等吃饱了肚子的初级欲望满足以后,就希望能够活得更好些。比如吃粮食的可能想吃些肉,吃肉的则想吃点稂食。
但要得到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去交换。
交易的最原始形态,是以物换物。这样来得最直接,你拿来几块兽皮、几块肉,我拿来些粮食,双方都觉得满意了就进行交换。这样交易了一阵,大家也发现不靠谱,易物也没有效率;你必须有我想要的,我才愿意和你换,你也是因为我有你想要的,所以才和我换。但很多时候,双方的利益没有衔接得这么严丝合缝。比如,王二有一袋粮食,张三有一张兽皮,李四有一颗宝石;王二想要李四的宝石给他媳妇做个戒指,但李四却想要一张兽皮做件衣服取暖。因此,两个人没法直接交换,必须去找一个有兽皮、又愿意用兽皮换粮食的张三,才能满足各自的需求。如果恰巧找不到张三,或中间又要拐上七八个弯呢?那么交易就做不成了。
而即使找到张三,生意也未必就能谈妥,因为三方之间对货物的估价可能不同。一开始不知道将来兽皮能换来自己心仪的宝石的王二,不愿意用自己的粮食去换不想要的兽皮。就算他知道李四想要兽皮,他也不一定敢要张三的兽皮,因为他生怕自己换来张不好的兽皮,李四不肯接受。
由于这么换来换去太过不便,大家觉得应该用个什么东西来代表各类货品的价值,这样交易起来会简单许多。而这个被用来代表各类货品价值的东西,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货币。从易物发展而来的货币,其用途就是为了让交易更容易。因此,苏格兰18世纪的大哲学家大卫·休谟告诉我们:“严格地说,货币并不是用来交易的,而是人们共同约定用以便利商品交换的一种工具。它不是贸易机器上的齿轮,而是一种使齿轮的运转更加平滑自如的润滑油。”(大卫·休谟,《论货币》,1752年)。
有了货币,才能有我们所谓的现代社会,因为人类不需要自己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了。每个人可以专精一项,然后根据自己的特长换来自己所需要的一切。只有产生了货币的社会,才能出现欧阳修这样的大文人,专心写《新五代史》。不然的话,他每写完数页,就要想办法拿手里的几张纸去换吃穿用的东西,怎么做学问?再说如果真是远古,估计连欧阳修也要专心种地和打猎了,哪里还有闲情逸致写书?
由于货币只是代表了货物的价值,因此用什么作为货币其实并不重要。在世界各地,牛羊、鲸鱼齿、指甲、鱼钩、象尾、珠宝等物,在早期都曾被作为货币进行流通。而在所有早期社会中,最酷的怕是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浦岛。那里的人们直接把当地的巨石当作货币,而这些巨石最大的直径有四米。他们不是把这些巨石搬来搬去,而是占山为王,石头被不同的人们所“拥有”,好像地皮一样。如果需要进行交易,他们就将巨石进行转让,告诉对方:这块石头是你的了!等于就把钱付了。
当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成为货币;如果我们指天上的星星是货币,只怕还没过多久,交易双方就都糊涂了。经过总结,各地使用货币的人们,发现其最基本的特性有四个:作为交换媒介使用便利、可以简单用来衡量价值、货币本身能够保值、货币可以流动。
首先,这个东西要能够作为交换媒介,可以直接被换来换去,因此携带便利几乎是必需条件。雅浦岛是因为地方小,所以可将巨石用来做货币;如果中国也如此,那么就麻烦了。在上海交易后我告诉你,我把四川的巨石给你了,那么恐怕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年代,你还没见到我给你的“巨石币”,就因舟车劳顿而一病不起了。
其次,这个东西要能够用来衡量价值,在算术不发达的年代,这也就意味着容易数。因此,在早期要求人们用重量作为单位就不现实,因为没有秤,很难评估这东西究竟是否多一厘还是少一毫。但用数量作为单位就方便得很,几块巨石,一目了然。后来人们发展了,重量也可以是单位。到了现在,只要上面写个数字就行。
再次,这个东西应该能够保值,也就是能够用来储存财富。这说明,货币应该能保存一段时间,这样我们才能将财富存放,以后再花,不然如果我们的货币是鲜花,那么消费就必须是当机立断,挣了就要花,不然就不见了,非常不实用。
最后,这个东西必须可以流动,这样你收到货币后,可以用它去换自已想要的东西;货币之所以能产生,本质其实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能流动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大家都接受这种交易工具,比如雅浦岛人都承认巨石的价格;第二种是这个东西本身就有实用价值,所以大家就算不接受这种交易工具,也会承认其实用价值。比如在很多地方的监狱里,香烟就作为货币之用,可以用来购买各种东西,因为就算没人承认其为货币,烟民们也可享用。
因此,任何一种可以能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或完全流动的财富储藏手段等功能的物品,都可成为货币。
当然,除了这四大项以外,最优质的货币还应该具备其他几个相对次要的特性。比如货币应该有多种单位,不能只有大票。假设人民币只有一百元,那么坐公交车也会变得十分昂贵。雅浦岛的巨石就有这个缺陷,于是聪明的雅浦人划船去了别的岛,搬运小石头回来;其中最小的直径有3.5厘米,当做零花钱使用。
另外,货币还应该能够被验证,如假包换,不然就会发生“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所揭示的现象。这个现象是为了纪念16世纪的英国金融家托马斯·格雷欣而命名的。作为英国当时的铸币局长,格雷欣告诉我们,劣币会驱逐良币,把良币挤出流通。比如在古代的中国,政府管理货币不利,他们发行的分量十足的铜钱和私人铸造的“私钱”同时在市场流通,但私钱要轻很多。这时如果两个都能同样花,你如果手头有政府的通宝和私钱,你会花出哪一个?你计算一下,肯定愿意花私钱,把通宝留下来,因为它成色更好,留下来会保值。如果没人管,通宝很快就会退出流通,因为大家都不傻,花出去流通的都是私钱。
到了现代,政府都希望通过货币政策(下文有详述)来调节经济,因此货币还需要能够被批量生产。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社会无法使用巨石;雅浦人虽然能从别的岛屿带些石头回来,但数量太少,而且又麻烦,因此无法宏观调控。现代经济体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政府需要能够廉价大批量生产的物品作为货币流通,所以现在大家才会用纸币。
但是,货币又不能满街都是;如果用石子做货币,那么政府还是无法调控,因为你随手捡起石子花销就是了。如此一来,物价肯定会高得不得了,因为石子太多了,满街都是。因此,货币必须有一个门槛或有一定的稀缺性,这样才不致造成物价飞涨,货币贬值。在过去,我们用贵重金属做货币就是这个道理,主要是利用其稀缺性带来的价值。雅浦人的石头也是如此;除了本地的巨石以外,雅浦人要想搬运石头回来,必须前往极其遥远的岛屿,而那里住着保护家园,禁止外流石头的土著。因此石头不是那么好弄来,是稀缺的资源。除了稀缺性以外,政府也可设立门槛,垄断发行货币,人为造成稀缺性,所以在古代私铸钱帀是死罪,现在造假钞也是大罪一桩。
在包括了以上条件后,我们会发现,官方发行的纸币确实是最有效率的货币。第一个明白这个道理、大幅流通纸币的是唐宋年代的中国人。但之后其他诸国也相继悟道,因此现在几乎每一个地区流通的都是纸币。
***
但是,以纸币模式出现的货币,并不是产生汇率的必要条件。早在纸币开始流通之前,人们在交易时因为使用的贵重金属不同,或因为各地金属价格不同,也会为其设立不同的汇率。因此,不论货币是什么样子的,只要是两种货币价值不同,就会有汇率的产生。即使对方使用的货币是巨石,如果有必要我们也可为其设立汇率。
大多数人听了雅浦人的习俗,可能觉得可笑:巨石这种东西,怎么能是货币?就算白给我一个,我们还嫌雅浦路途遥远,不愿意过去接收呢。但假如我告诉你,雅浦岛盛产钻石,而且数不胜数,你如果有当地的“巨石币”,就可以以一块“巨石币”一斤的价格收购钻石;这时,如果有雅浦人愿意用巨石跟你换人民币,而且价格低廉,十块人民币一块“巨石币”,你愿不愿意长途跋涉去雅浦岛,换“巨石币”买钻石呢?如果是这种情况,估计没有人不愿意去雅浦岛逛一逛,买个十斤八斤钻石回来。
这说明任何一种货币都可以有价值,而其价值来自于它所代表的东西。如果“巨石币”代表的是两条咸鱼,那么它的价值不大;但如果“巨石币”代表的是一斤钻石,那么这块“巨石币”真是价值连城。
从这一点来说,黄金和巨石其实一样没有内在价值。这话听着似乎有些荒谬,因为我们可能认为,黄金值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有人号称视黄金如粪土,那么他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或者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但如果我们仔细想想,金银其实除了装饰,的确没有什么太多的实用价值。迈达斯的故事更是告诉我们,金子除了装饰,不能拿来吃,也不能拿来喝。
迈达斯是古希腊的一个国王,因为获得了酒神狄俄尼索斯的欢心,狄俄尼索斯满足了他的要求,赋予了他点石成金的本领。一开始他欣喜若狂,点了一堆金子出来,但后来他不小心碰了下自己的女儿,把她也变成了金的。再后来,他发现自己都不能吃饭喝水了,因为碰什么,什么就变成了金的。就在他绝望之际,还是狄俄尼索斯救了他,解除了他的这个能力。
因为金子的无用,托马斯·莫尔爵士的《乌托邦》里才写道,按其本身真实性质,而不是稀缺性估算,金银所应得的价值应远逊于铁。所以,莫尔爵士笔下的乌托邦人看不起金银,饮食是用陶器及玻璃器皿,粪桶溺盆才用金银铸成。套在奴隶身上的链铐也是金银打造,犯罪的人都戴着金耳环、金戒指、金项圈以及一顶金冠。莫尔道:“一个人可以仰视星辰乃至太阳,何至于竟喜欢小块珠宝的闪闪微光?”
其实,如果世上满街都是迈达斯和乌托邦,那么黄金的确不算什么,我们每个人都会视黄金如粪土。这是因为,这样的话黄金真是太多了,而一个东西的价值大多来自其稀缺性,而非其实用性。人活着最需要氧气,但氧气却是免费的,就因为它到处都是,并不稀缺。所以一样东西一旦丧失了其稀缺性,价值就会狂跌,我们周边所有的东西都是如此,黄金亦然。假设荒地里长的不是野草而是钻石,那么恐怕钻石也就不值钱了。
因此,从本质上而言,黄金也好、钻石也罢,它们都和巨石一样,是没有内在价值的。如果它们值钱,是因为我们意识到,用黄金或巨石可以换来很多其他的东西。而黄金或巨石的价值,就来自于它能够换来的这些东西的价值;不论是黄金还是巨石,货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
***
由于货币本身缺乏价值,因此钱(货币)、财(财富)其实是不一样的,钱只是衡量财的一种单位而已。而钱作为单位可以多种多样,因此同一笔财富可以用不同的货币单位来表示。比如我有一台手提电脑,可以说它的价值是半两黄金,也可以说它的价值是五百美金或三千人民币,这几种说法其实没什么变化,只不过单位不同而已。这就好像说一个人的体重是90斤或是100磅,其实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