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97700000004

第4章 导论(1)

历史的诗学

本书是一部19世纪欧洲的历史意识史,它也是为当前有关历史知识问题的讨论而作。这样,本书既提供了史学思想演进过程中一个特定时期的发展报告,也提出了一种被称为“历史的”思想模式的一般性结构理论。

历史地思考指什么?另外,研究所采用的特定历史方法,其独特性又是什么?整个19世纪,史学家、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一直都在争论这些问题,但争论假定的情形通常是他们能够获得明确的解答。“历史”被视为一种经验的特定模式,“历史意识”是一种思想的独特模式,而“历史知识”则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范围内的一块自治区域。

然而,到20世纪,思考这些问题是在一种多少有点缺乏自信的心情下进行的,人们担心这些问题不可能得到最终的回答。欧洲大陆的思想家,从瓦莱里、海德格尔到萨特、列维—斯特劳斯和米歇尔·福柯,都严厉地质疑这种特定“历史”意识的价值,强调历史重构的虚构特征,并且挑战历史学在科学中争取一席之地的做法。[2]与此同时,英美哲学家就史学思想的认识论处境与文化功能进行了大量论述,这些论述总体而言,是要证明历史要么是严格的科学、要么是纯粹的艺术这一说法很值得怀疑。[3]这两条研究路线的结果给人造成了这样的印象:自19世纪伊始,西方人引以为荣的历史意识可能不过是意识形态立场的一种理论基础。据此,西方文明不仅能评论自身与先前的文化和文明的关系,也能评论自身与时间上同时代、空间上相毗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4]简而言之,我们有可能将历史意识视为一种确切的西方人的偏见,现代工业社会的假定的优越性依此而可能得到回溯式的证明。

我自己对19世纪欧洲历史想象的深层结构所做的分析,意在为当前有关历史知识的性质与功能的争论提供一种新视角。它在研究的两个层面上进行。一方面,力求分析19世纪欧洲公认的史学大师的著作;另一方面,则分析同一时期主要的历史哲学家的著作。其大致目的是,确定经典作家的著作中实际出现过的不同历史过程概念的家族特征。另一个目的是,确定那个时期历史哲学家可能用来证明史学思想的各不相同的理论。为了实现这些目的,我将把历史作品看成是它最为明显地要表现的东西,即以叙事性散文话语为形式的一种言辞结构。它声称是过去的结构和过程的一种模型或具象,意图通过描绘来说明它们。[5]

简单说来,我的方法是形式主义的。我不会努力去确定某一个史学家的著作是不是更好,它记述历史过程中一组特殊事件或片断是不是比其他史学家做的更正确。相反,我会设法确认这些记述的结构构成。

在我看来,这个过程将证明,集中研究具有杰出成就的史学家和哲学家非常有益。他们在构思历史的可能方式这一方面始终是公认的榜样。这样的史学家有米什莱、兰克、托克维尔与布克哈特;哲学家有黑格尔、马克思、尼采和克罗齐。在研究这些思想家时,我对哪一位的做法表现出历史研究最贴切的方式不下定论。作为历史表现或概念化可能的楷模,这些思想家获得的地位并不依赖于他们用来支撑其概括的“材料”的性质,或者用来说明这些“材料”的各种理论,它依赖的不如说是思想家们对历史领域相应的洞见中那种保持历史一致、连贯和富有启迪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人们驳不倒他们,或者也无法“撼动”他们的普适性,即便求助于随后的研究中可能发现的新材料,抑或确立一种解释构成他们表述和分析之对象的各组事件的新理论,也都无助于此。作为历史叙述和概念化的楷模,这些思想家的地位最终有赖于他们思考历史及其过程时,那种预构的而且是特别的诗意本性。所有这些,正是我设想对19世纪的史学思想研究做一种形式主义考察的缘由。

然而,上述情况立即显示出,这些思想家撰写的著作,就历史过程的同一个片断和史学思想的任务这两方面而言,表现出了一些可以选择的,甚至表面上互相排斥的概念。若将他们的著作纯粹视作言辞结构,这些著作似乎就具有迥然不同的形式特征,并且是以根本不同的方式来使用解释着同一组材料的概念术语。例如,在最表层,一位史学家的作品本质上可以是历时的或依次进行的(强调历史过程中的变化和转换),而另一位史学家的著作则可能是共时的或形式上是静态的(强调结构上的连贯性)。再者,某位史学家可能认为他的使命是以一种抒情的或诗意的方式,重新激发起往日的时代“精神”;另一位史学家则可能认为其任务在于透过事件本身,发现某个特定时代的“精神”只不过是一种表面的或现象的形式,从而揭露出它的“规律”或“原则”。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另外一个根本的差别。一些史学家首先将其作品设想成对当代社会问题和冲突具有启发性的作品;而其他人则倾向于压制这种现实主义的关注,而是努力确定过去已知的某个时期与他们自身所处的时代在多大程度上有所不同,这看起来像是一种常见的“好古的”心境。

总而言之,若将19世纪史学大师所著的历史纯粹看成是形式上的言辞结构,就“历史作品”应该包括什么这一问题,它们会展示出极为不同的观念。这样,为了鉴别19世纪产生的史学思想不同类别的家族特征,首先必须弄清楚“历史作品”的理想类型结构可能包括些什么。一旦明白了这种理想类型结构,我就有了一个标准来决定,在任何一部特定的历史著作或历史哲学著作中,我若致力于辨别其独特的结构要素,哪些方面必须加以考虑。史学思想家描绘这些要素,并且将它们置于一种确定的叙述中,以便获得一种“解释的效应”。通过追踪这个过程中的变化,我将能够依次说明研究的这个时期中历史想象深层结构的根本变化,进而,这又会允许人们根据该时期不同史学思想家的共同身份,将他们描绘成一个与众不同的话语世界中的参与者。在这个话语世界中,不同“风格”的史学思想都可能存在。

历史著述理论

我通过区分以下历史著述中的概念化诸种层面来开始我的论述。它们是:(1)编年史;(2)故事;(3)情节化模式;(4)论证模式;(5)意识形态蕴涵模式。我把“编年史”和“故事”当作历史记述中的“原始要素”,但二者都表现了材料从未被加工的历史文献中被选择出来并进行排列的过程,以便对某一特殊类型的读者来说,这些材料更容易理解。这样想,历史著作就代表了一种尝试,即在我所谓的历史领域、未被加工的历史文献、其他历史记述,以及读者之间进行调和的尝试。

首先,历史领域中的要素通过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被组织成了编年史;随后编年史被组织成了故事,其方式是把诸事件进一步编排到事情的“场景”或过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中。通常认为,这种事件有一个可以辨别的开头、中间和结局。这种从编年史到故事的转变,受到了编年史中描述的一些事件的影响。它们分别依据了初始动机、终结动机,还有些依据了过渡动机。一个只是简单地报道了所发生的确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通过这样一种描述被转变成了一个初始事件:“1321年6月3日,国王前往威斯敏斯特。在国王和那个最终将挑战其王权的人之间,开始了这次决定性的会晤。尽管此时,两个人看起来注定会成为好朋友……”另一方面,过渡动机提示读者就内含在事件中被搁置的意义保持期待,直到提供出一些终止动机。如“当国王朝威斯敏斯特进发时,谋臣告诉他,他的敌人正在那儿等着,要想达成有利于王权的解决方案前景渺茫”。一种终止动机表明了那种明显的终点或过程的结局或紧张的处境:“1333年4月6日,巴利伯恩之战,国王的军队击溃叛军。随后,1333年6月7日签订的《豪斯堡条约》给王国带来了和平。可是,这是一种不安定的和平,七年后,它在宗教冲突的火焰下燃烧殆尽。”当一组特定的事件按赋予动机的方式被编码了,提供给读者的就是故事;事件的编年史由此被转变成完完全全的历时过程,然后,人们能够据此发问,就如同正在分析各种关系之间的一种共时性结构。[6]

历史故事紧随事件的次序,从社会或文化过程的序幕逐渐发展到暂时结局,这一点编年史无需照做。严格地说,编年史没有结局;原则上,它们没有序幕,只是在编年史家开始记录事件时“开始”。它们也没有高潮和结局,而能够无止境地继续下去。故事则不然,它有一种可辨认的形式(即使那形式是一种混沌状态的情景),使得包含在其中的事件能与其他同时期内所有编年史中涵盖的事件区分开来。

有时,人们认为史学家的目的在于,通过“发现”、“鉴别”或“揭示”埋藏在编年史中的“故事”来说明过去;并且“历史”与“小说”之间的差别在于,史学家“发现”故事,而小说家“创造”故事。在史学家的工作中,“创造”也起部分作用,然而,这种关于史学家的任务的想法模糊了其“创造”的程度。同一件事能充当许多不同历史故事中的一种不同的要素,这取决于它在其所属的那组事件的特定主题描述中被指定为什么角色。国王的死在三个不同的故事中,或许是开头、结局,抑或只是过渡性事件。在编年史中,这个事件只是作为事件系列中的一个要素存在,不起一种故事要素的作用。史学家通过将事件确定为充当故事要素的不同功能,将编年史中的事件编排到一种意义等级之中。为此,他先要揭露一整组事件形式上的一贯性,而这组事件通常有着可辨别的开头、中间和结局,被人们视为一个可理解的过程。

将编年史中挑选出的事件编成故事产生了各种问题,史学家在建构其叙事的过程中必须预料到并加以回答。这些问题的种类有:“下一步发生了什么?”“这是怎样造成的?”“为什么事情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最终会是怎样?”这些问题决定了他在建构其故事的过程中必须使用的叙述手法。但是,这类涉及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将其变成一个可继续故事中的要素的问题,必须区别于另一类问题:“它们合为一体会如何?”“其意义又怎样?”这些问题与被视为一个完整故事的整组事件的结构有关,并且需要对某个特定故事与编年史中可能“发现”、“鉴别”或“揭示”出的其他故事之间的关系做出大致判断。这些问题能够用许多方式来回答,我将这些方式称为(1)情节化解释;(2)论证式解释;(3)意识形态蕴涵式解释。

情节化解释

通过鉴别所讲述故事的类别来确定该故事的“意义”,这就叫做情节化解释。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如果史学家赋予它一种悲剧的情节结构,他就在按悲剧方式“解释”故事;如果将故事建构成喜剧,他也就按另一种方式“解释”故事了。情节化是一种方式,通过它,形成故事的事件序列逐渐展现为某一特定类型的故事。

顺着诺斯罗普·弗莱在其《批评的剖析》(下文简称《剖析》)中指出的线索,我至少鉴别出四种不同的情节化模式:浪漫剧、悲剧、喜剧和讽刺。或许还有其他模式,如史诗;并且,某个特定的历史记述可能包含了以某种情节化模式形成的一些故事,用以充当以另一种模式情节化的整组故事中的某些方面或某些阶段。但是,特定史学家被迫将整组故事情节化,从而在一个全面的或原型的故事形式中构成了他的叙事。例如,米什莱将他写作的所有历史构成浪漫剧模式,兰克构成的是喜剧模式,托克维尔的是悲剧模式,布克哈特的是讽刺剧模式。史诗的情节结构看来像是编年史本身的一种隐含形式。关键在于,每一种历史,即便是最具“共时性的”或“结构的”历史,都以某种方式情节化了。讽刺剧模式提供了形式上的原则,据此,布克哈特假定的“无叙事”史学也能被确定成一个特殊类型的“故事”。如弗莱所示,以反讽模式形成的故事(讽刺剧是其虚构的形式)恰恰是通过挫败正常的期望来获得其效果,即一反正常期望中其他模式(浪漫剧、喜剧或悲剧,这要看情况而定)故事会提供的结局。[7]

浪漫剧根本上是一种自我认同的戏剧,它以英雄相对于经验世界的超凡能力、征服经验世界的胜利以及最终摆脱经验世界而解放为象征,是那类带有基督教神话中圣杯传奇或基督复活传说之类的故事。它也是一种关于成功的戏剧,这种成功即善良战胜邪恶、美德战胜罪孽、光明战胜黑暗,以及人类最终超脱出自己因为原罪堕落而被囚禁的世界。讽刺剧的原型主题恰好与这种救赎式的浪漫剧针锋相对;事实上,它是一种反救赎的戏剧,一种由理解和承认来支配的戏剧。此处,理解的是人类最终乃是世界的俘虏而非它的征服者;承认的则是,由最后分析得知,就根本上战胜死亡的黑暗力量这一任务而言,人类意识与意愿永远是不够的,这种力量是人类永不消逝的敌人。

同类推荐
  • 一本书读完人类音乐的历史

    一本书读完人类音乐的历史

    如果你想要一本书看完人类音乐的历史,崔佳编著的《一本书读完人类音乐的历史》是你最好的选择,本书几乎囊括了人类音乐范畴内的几乎全部的历史。如果你想学习音乐思维,陶冶情操,增长见闻,本书更是你的不二选择,音乐家的轶闻、名曲诞生的过程、各流派音乐的兴衰史,本书都有详细的讲解。
  • 三国外科风云

    三国外科风云

    在这个年代,医者,虽然是受人敬仰的职业,但是,在这个乱世,却没有多少人愿意干这一行。自古乱世出英雄,而他,靠着自己一双巧手,靠着自己机敏的头脑,成为了属于这个时代的英雄。这是一名刚毕业的医生,在一次120出车时发生了车祸,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张破旧的木板床上,全身酸痛......没错,他穿越了,几经波折,为了生存,为了回到现代,他竟然一步步成为了三国时期的名医,用他的一双手拯救了那个年代无数的百姓、士卒和将军……那个啥,小说嘛,不要较真,要说没有历史错误当然是不可能的。对于历史矛盾点,大家可以敬请提出哦,但那些骂街的,我可是睬都不睬的哦????QQ群:641893884
  • 平淡为官

    平淡为官

    一个生活在现代的青年徐青,靠着自己父母给他留下来的十几套房产过着米虫一般的生活,徐青一辈子过的都还算舒服,虽然没有什么大成就,可也不会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而这笔不小的财产呢,也算是改变了徐青,让他变成了一个没什么生活动力的人,虽然待人随和,也有很多朋友,可也缺少了拼搏的勇气,而就这样一个现代都市的青年,在一觉醒来之后却稀里糊涂的成了北宋浙江东路的一个小小县令,看着自己的一妻两妾和两个小萝卜丁,以及那案头上无数的文件,徐青彻底懵了。
  • 易中天:“帝国与共和”三部曲

    易中天:“帝国与共和”三部曲

    《帝国的惆怅》易中天反思秦汉之后的帝国制度:“从秦灭六国到辛亥革命,中华文明70%的历史都是惆怅,而惆怅,是因为在乎。”《帝国的终结》易中天剖析帝国的自杀之路:“历史其实是有大限的。大限一至,机会全无”《费城风云》易中天:“世界上首部成文的宪法--美国《联邦宪法》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 极品小书生

    极品小书生

    沈慕摇头叹息:“萧小姐,尽管你是宁州第一才女,不过我还是要说一声抱歉,我们真的不合适。虽然我知道,我沈慕天才神授、英明神武,玉树临风、潇洒不凡,有很多女子都将我作为她们的梦中情人,但是,我还是要拒接萧小姐你。”萧小姐惊讶得小嘴张成了个圆。萧知州期盼着道:“女儿,那沈慕如何?”萧小姐鄙夷道:“此人脸皮之深厚,刀刮不烂,枪捅不穿,无耻之尤者也!”
热门推荐
  • 别在该奋斗的时候选择安逸

    别在该奋斗的时候选择安逸

    一本充满斗志和积极向上力量的暖心读物。不仅适合初出校门踏入社会的学子阅读,更适合每位职场人士翻阅、品读、收藏。在当下,“奋斗”是一个被多次谈及的话题。如何奋斗,如何坚持奋斗,怎样的奋斗才是真正的奋斗。在每个崭新的日子里,是选择安逸且过还是积极上进,是每个活在现世的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书中用各种生动的例子讲述了这样的道理:在该奋斗的年龄,不要选择安逸。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收获更好的未来。有些事情,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所以,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本书从不同角度,对上述观点进行了剖析和说明,旨在告诉读者:每个人,不管你的处境多么艰难,不管你的前进之路几多坎坷,只要用心努力,都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 酷王爷遇上穿越妃

    酷王爷遇上穿越妃

    穿越后的第一次出门,是被八抬大轿抬出去的。她风风光光的嫁人了。那个坏银,眼看她摔倒,不但不扶着她,反而一个侧身躲开,害她结婚当日便出丑。看在翠儿的份上,她忍。只是这还不算。第二日,谣言满天飞,“王妃不洁。”唉,这年头,人言可畏。第四日,她那未曾蒙面的夫君纳妾了。呵呵——姐妹多多,也不错,只要那些个莺莺燕燕不要来打搅她平静的日子。男人嘛,不是死在战场上,就死在床上。她理解。不过,要是自己所爱人敢这样,哼哼,她舒子非可就不会理解了。※※※※※※※※※※※※※※※※※※※※※片段一:“君临天,要不你休了我,要么我休了你,你自己看着办吧。”舒子非斜斜地靠在椅子上,瞅了一眼面色阴沉的男子。“你就那么着急的想要离开本王?”低沉的语气里压抑着怒火。“废话,不离开你,那些个优秀的男子我怎么好意思去追。”“哼,你就往那一坐,都有人自动追上门。舒子非,你给记住了,你是我的妻。”某人吼道。舒子非站起身,双手环胸,唇角一勾,嫣然一笑:“可我却不是你唯一的妻。所以,我选择——退出。”在心还没有完全沦陷之前,我选择退出,我要的只是唯一,你能给我吗?片段二:舒子非站在王府门口,低低叹道:“终要离去。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舒子非,该死的女人,你给我滚回来。”某人冲到门口,冲正在转身的舒子非大吼。此刻,一向冷静自持的他,着急了。回身,舒子非斜睨他一眼,伸手掏了掏耳朵,认真的说道:“当初你让我滚,我滚了,如今你让我滚回来,我只能说,对不起,我滚远了。”你可知,人是滚远了,可心却落你那里了。※※※※※※※※※※※※※※※※※※※※※※※好友V文******************莫言染:《残后》简思:《囄婚》蝴蝶吻花香:《夫君太多喂不饱》无色血:《贱妻贵妾》********************************夜子翎:《妖孽王爷腹黑妃》夙姌:《本公主要改嫁》流光倾城:《扑倒美人师父》沫筱然:《奉纸成婚》柠檬笑:《弃妃欠调教》弑爱的妖:《弃心皇妃》静影冷箫:穿越过去当个妃
  • 魔术师

    魔术师

    一个淳朴的农村青年想要成为魔术师,却被人骗光了所有财产,蒙冤入狱。在监狱中,他对人生的理解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出狱后,他变成了一个诈骗高手,通过非法融资等手段,玩转官场、商场、情场,直到他遇到了一个女记者……
  • 智读毛泽东诗词

    智读毛泽东诗词

    红色经典:智读毛泽东诗词》一书,近日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60多首脍炙人口的毛泽东诗词加以哲学层面的智慧解读。在感悟诗词崇高而超凡的理念世界的同时,体会诗词的精神内涵,将伟人恢弘的革命气势、浪漫的革命情怀和生动的革命气质用全新感受表达出来,继而展现了深刻而独到的分析和辩证而睿智的思考。
  • 堂上燕雀

    堂上燕雀

    徐嫣然,渐渐模糊了初心,最终选择了随遇而安,他们一家人在小镇上筑了巢安了家。她也慢慢觉得,安定未必不是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有多少人犹如燕雀一样,平淡如斯,母子大小,吃吃叫叫,聚居一起,快乐逍遥,以为那个筑巢的地方,最太平、最可靠,不料有一天,这家人灶上的烟囱坏了,火焰往上直冒,一会儿就烧着了屋梁,一场灾难已经无法避免,而燕雀们脸不变色,依然无忧无虑,认为房子着火,这与他们没有关系,因为它们的窝都是好好的。它们一点也没想到大祸快要临头。徐嫣然的未来,也随着一场“大火”,即将变得风雨飘摇,扑所迷离......
  • 无限BOSS进化

    无限BOSS进化

    普通版:灵气复苏之世,天骄争锋,豪雄并起,陈锐从微末崛起,一步一世界,最终成为BOSS的传奇。文艺版:进化诸天,见过最黑的夜,也遇见过最亮的光,脚踏诸天仙佛的尸骨,十方修罗为我礼赞,我终将为王。PS:杀伐果决,BOSS型主角,第一个世界杀破狼2,天下第一,大唐双龙,秦时
  • 觉醒继承女

    觉醒继承女

    魏家是万恶山木场世代守山者,与神秘的万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魏家长子唯一血脉的魏白,是名义上的下一代守山人,可魏白不巧是个女生,若放在古代,非死即弃,但魏白平平安安活到了18岁,并企图排除万难揭开魏万两家的秘密,终结那股看不到的神秘力量。有着古人作风的万恶出现之后,魏白开始接近真相了。
  • 郁祾记

    郁祾记

    自烛龙、盘古开天!古纪一元,大地上生成了人类,不知从何来,也不知到哪去,盲目生存,这注定是活不久的,古纪二元,人类灭亡!时间流逝,大地上生出了新人类,他们拥有了一种特殊的能力————修炼!他们将修炼出的力量称之为——星力!他们划分了等级:参宿,比宿,昂宿,天宿,魂宿,圣宿,涅槃,归星!每个阶段分为九颗星。人类到了参宿境,会觉醒一种力量————仙武之魂!仙武之魂有物,有兽,有特殊,有普通,有遗传,有变异!是人类力量之本!加持人类力量的还有一样东西,它虚无缥缈但又真实存在,那就是元素!三十六种元素给人类带来异于他人的特殊力量!时间不断的流逝,星灵界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强者,在历史之上刻下了华章,让后人永远铭记!乾坤变化,星灵三世纪了,九州大陆的基本格局已形成,人类,妖怪,灵魄,蛮兽,僵尸,统治着九州大陆!五海九州!构成星灵界!!!!!!
  • 重生之全能女神驾到

    重生之全能女神驾到

    问题1:【歌手中最会作曲的,作曲中最会演戏的,演员中最精通计算机的,黑客中颜值最高的,请问她/他是谁?】粉丝一言难尽:卿玉!画外音:我可能粉了一个假明星!别人家的明星偶像每天洗白白画美美就可以上头条,为啥我家的明明可以靠颜值,偏要靠才华!某天,四个粉丝群被合四为一。群一粉丝:快去看,快去看!我家卿卿又出新电影了,演技简直爆棚哇~群二粉丝:快去听,快去听!我家卿卿又发新专辑了,偶买噶,声音听得我要怀孕了~群三粉丝:快去买,快去买!我家卿卿又上时尚杂志封面了,美的我都快要窒息了~群四粉丝潜水,看着上面的安利,默默打开电脑,手指飞舞,看着屏幕上出现的照片,觉得自己可能是个假黑客!问题2:【昨天卿玉再次蝉联金嗓奖歌后,请问作为卿玉出道以来的出品方,制作方,投资方以及前签约公司总裁,秦总想要说些什么?】秦总‘邪魅’一笑:我就是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女人被我给承包了!所有粉丝:抓住这只人生赢家,请给拖出去!卿卿是我们大家的!这其实就是一个巨星重生为一名小透明,在各个领域遍地开花,重新奋斗,直至成为国民全能女神,顺便拐带某位‘天凉王破’总裁的故事。【阅读指南】1、本文背景架空,没有任何原型,请勿对号入座。2、本文坚持1v1不动摇,男女互宠。3、女主美美美,楠竹帅帅帅,有些苏,有金手指。4、看文求一乐,作者不混娱乐圈,有关内容纯百度或是虚构,请勿深究,有合理建议可交流。
  • 三略直解

    三略直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