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览我国当今文坛,似乎只能用浮躁来形容了。专业作家耐不住寂寞,上电视做嘉宾、当评委,向一些不知诗词为何物的所谓歌手口吐莲花,卖弄文才;遇到争议不是深究学问,而是互相指责,破口叫骂,无聊炒作;为了迎合所谓商业大片、鸿篇巨制,把已经腐朽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封建帝王从阴森森的坟墓里挖出来肉麻歌颂:让上天再给他五百年!作为灵魂引路的文学竟如此导向,我不禁纳闷儿:我们是不是还要回到封建社会去?
而作为文学轻骑兵的诗坛,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北岛、舒婷、顾城、杨炼为代表的朦胧诗派以及海子等人逐渐退出之后,似乎也沉寂了下来。专业刊物风光不再,人们似乎也不再屑于为了几十元稿费而热衷发表作品。更多的爱好者,则是为了抒发感情,或自娱自乐,或只与朋友分享。于是,诗歌的圈子也就越来越小,甚至让社会感觉不到诗的存在了。
开始,赫震计划邀请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乔羽老先生出席晚会,并与其达成了初步意向。当地某著名酒厂听说后,愿出十万元买断晚会冠名权。他们的真正目的,是通过这次接触,让乔老先生做他们酒厂的代言人。后来乔先生因身体原因无法成行,酒厂竟然临阵撤回了赞助。可见,在商人眼里,一群诗人、一堆原创诗歌,抵不上名人一次露脸。不知这是诗歌的悲哀,还是时代的悲哀。
然而,就是在这种世风中,仍有北京、广东、辽宁、四川、浙江等地的诗人乘着微拂的春风,不远千里来风筝都寻梦。他们热情高涨,激情似火,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讨论、交流、游览、参观,贪婪地吸收着彼此的营养。他们率真、浪漫的性情也感染着周围的人们。
有梦才有诗歌,有诗歌才有春天!但愿这潍坊的诗的春天,在一代代追梦人心灵的滋润下,早日春满人间!
莫拿事故当赞歌
近几天来,无论是打开电视,还是翻开报纸、浏览网页,连篇累牍地几乎都是在歌颂山西省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救援的巨大成绩。对此,本人却感到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的确,由于我国矿难频发,抢险救援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这次矿难发生后,国家领导人都纷纷做出批示,要求全力抢救被困人员。各路救援队伍和救援物资也源源不断地汇集到矿区周围,据报道参与救援的人员达上万人。
救援的效果也是显著的,截至今天,已成功救出115人,我们也确实应该为他们重获生命感到高兴。
但是,这次矿难的舆论导向一开始就比较特别。不是报道矿难发生的原因、责任及今后应该汲取的教训,而是大肆宣扬救援的成绩:领导如何重视,决策如何科学,调度如何有力,成绩如何巨大,生还的奇迹又是如何创造的,甚至还有国外媒体如何赞扬等等。看着记者们兴奋的脸庞,听着现场一阵阵的欢呼,让人感觉似乎不是发生了因施工过程中存在违章违规行为导致153人被困井下的特大安全事故,而是一个救援成绩的汇报会。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9条鲜活的生命永远地逝去,也就意味着有9个家庭失去了儿子、父亲、丈夫。他们的痛苦,似乎被忽视了,淡化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不断消逝,井下29名被困工人也可能凶多吉少。
统计显示,中国从2001年到2004年,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煤矿事故188起,平均4—7天一起。2003年全世界煤矿事故死亡总数8000人,中国内地占近80%,死亡6434人。中国百万吨煤矿死亡率4%,是美国的100倍,是南非的30倍,这个数字足以让我们触目惊心。近年来虽然情况有所好转,但从事故仍然频频发生来看,这种局面显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
我不想再去深究什么矿难发生的诸多原因,只是想说,人的生命重于一切!面对着已经消失的9条生命和可能消失的20多条生命,我们活着的人出再多的力,流再多的汗,是应该的,是微不足道的,也是不值得歌颂的。因为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即使将生命全部拯救上来,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救援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也是巨大的。
让我们尊重逝者的生命,让我们还事故一个本来的面目。不要故意把丧事办成喜事,不要用救援取得的所谓巨大成绩掩盖我们面前存在的一口口陷阱,更不能让它成为某些责任人转移视线的惯用手段。
警察徒手之痛——泰安袭警案的反思
2011年1月4日发生在泰安的歹徒持枪袭警案,伤亡9人,其中3名警察、1名协警牺牲,受伤的5人中,有3名警察。人们在向这些为保卫群众的生命而奋不顾身的警察致敬的同时,更多的是沉痛的思索。
先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整个事件的过程:当天的11点10分,警察进入犯罪嫌疑人家,嫌犯从屋内向外射击,三名警察全部中枪。11点20分,派出所接到报案。两名歹徒各持一长一短两支枪,先后抢劫4辆汽车逃跑,打伤两名司机,冲过多处警察设置的拦截卡点。12点20分,歹徒乘坐的面包车最终被警车撞停。一名歹徒受伤躺在了地上,另一人持枪向周围的人射击,后又回到倒地歹徒身边。简单交谈后,持枪歹徒又向受伤歹徒开了一枪,继而自杀受重伤后,被警察带走。据官方公布,整个过程,共历时1小时20分钟。
纵观全案,除了警车拦截和硬撞外,没有看到其他能够阻止持枪歹徒的有效手段,交警、派出所民警甚至是刑警都是赤手空拳地向上冲,使伤亡人数不断增加。而反观歹徒,却似乎是从容不迫,在一个著名旅游城市的闹市区持枪东冲西杀1个多小时,竟没受到致命一击。
笔者在法院工作多年,记得20世纪七八十年代,警察是佩枪的。进入90年代,枪渐渐地收上去锁进了枪库。这样做的理由,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让太平盛世的现象迷惑了双眼。打开主流媒体,群众安居乐业,到处歌舞升平,社会上似乎已经不可能有穷凶极恶的歹徒存在。警察的主要职能变成了服务:为忘了带钥匙的人开门,为自行车打气,为社区的孤寡老人送温暖……在这种形势下,带枪反而与这种大好形势格格不入了。
二、领导怕担责任。毋庸讳言,由于个别警察的素质较差,在警察佩枪的年代确实发生过警察开枪伤人,丢失枪支等事故,领导当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警察自己也不愿带枪。有的歹徒专找佩枪的警察下狠手,目的是抢枪。有的警察为了自身的安全,也不愿意带枪。即使带着枪,对枪支使用也有着苛刻的限制,警察几乎不敢扣动扳机。
警察执行任务不带枪,又没有三头六臂,他在制服歹徒的手段上,和普通群众也就没什么两样。特别在是受到枪击后无法还手,也只能酿成悲剧的一幕了。
当下之急,国家应当立法保护合法的枪支使用者:对佩枪的人员范围、佩枪的时间限制、使用枪支的场合等予以规定。同时,也要在提高警察的各项素质上狠下功夫,特别是培养警察的危险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试想,一个连自身安全都无法保证的警察,又怎么能够苛求他去保护人民群众呢?
但愿这次血的教训能使我们的有关方面警醒,让警察们在面对歹徒黑洞洞的枪口时,不再赤手空拳,无所适从,英勇而无奈地献出他们宝贵的生命!
抢盐,人心浮躁的淋漓体现
2011年3月17日上午,有朋友发短信提醒我,准备点盐吧,大家都在抢盐,我还颇不以为然。谁知到了下午,事情越来越邪乎,大家都开始谈论盐的问题,不少地方的超市里已经买不到盐了。
前几天也有好心的朋友发了一条很长的短信,提醒注意日本的核辐射,不要接触海水,不要食用海鲜,还有其他一些保护措施等等,当时我只回了“谢谢,没必要恐慌”几个字。
日本发生核泄漏是事实,并且事情可能变得越来越严重,但是对我们现在有无实际影响,不知大家动脑想过没有。有关权威发布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专家天天在媒体上解释,目的就是让大家不必过分惊慌。
权威机构的结论你可能将信将疑,可是我们自己呢?难道就不能正确地做出判断?
发生核泄漏的福岛在日本的东北部海边,中国陆地主要在日本的西方和西南方向。也就是说,日本福岛的核污染要飘到中国来,必须是刮东风或东北风,先要飘过日本本土,然后飘浮到达中国。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前提,就是核污染的剂量必须足够大。如果不大,可能在天空很快就消散了。至少目前,我还看不到核污染能够到来的迹象。因为除了夏天的台风,我还没见过风会从日本吹来。
再回到盐的问题,且不说碘盐对预防核辐射到底有没有作用,先算个简单的账,我们抢那么多盐干什么?
根据科学测算,一个人一天食盐的摄入量以6克为宜。如果你是一个三口之家,每天20克足够了。一包食盐一般是500克,可够一家用25天。换句话说,一包盐可对付一个月。你抢回家去一堆盐,打算对付日本的核辐射到什么时候?
记得1988年在上海读大学时,当地兴起抢购风,什么洗衣粉、肥皂、脸盆,几乎见什么买什么,仿佛这些东西今后就不会生产了。更可笑的是,我亲眼看见一个老太太吃力地抱着五六个钢精锅,还一脸自豪的样子。人的一生能用坏几个钢精锅,大概那个老太太是要传给她的子孙了。
印象很深的是美国“9·11”时,从已经起火的大楼上疏散下来的人的表情,尽管也有个别人喊叫,但更多的是从容镇定,有条不紊,让人看到的是一种成熟和秩序,我们没有理由不向这样的民族学习和致敬。
社会上出现一个事件,很多是在千里之外,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真相,可是网上的舆论几乎总是一边倒,很少能听到反对的声音或理智的分析。收到一个短信,不加分析地转发出去,这也是近年来谣言传播的途径之一。
官方发布我国的食盐储备量是五年,这个我相信,因为中国根本就不是一个缺盐的国家,什么时候也不会没有盐吃。
现在最高兴的就是趁机炒盐的商人,他们正笑着躲在家里数钞票呢。
还有移动运营商,我们自觉不自觉地自己掏钱在给他们挣钱。
但是大包小包的盐抢回家了咋办?没事,烂不了,再去买个大缸,腌咸菜!
比赛,开心就好——刘翔道出了体育竞技的真谛
2011年8月29日晚上,在韩国大邱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10米栏决赛中发生了跌宕起伏的风波。刘翔在比赛中被邻道的罗伯斯跨道犯规后,两次带到了身体,最终只获得了第三名。在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刘翔很淡然地说道:“比赛在我看来就是一场游戏而已,开心就好。”真是一语惊醒中国体育竞技的梦中人。
曾几何时,我们赋予了体育太多的意义:什么振兴中华,为国争光,甚至是抵御外侮……好像夺取了一块金牌,中国从此就是世界第一。
于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举国体制也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各个体育部门从小就根据身体条件去选择所谓苗子:个子高的去打球,个子矮的去举重,身体壮的投铅球,身体瘦的练体操……
这种不计成本,唯成绩是举的训练方法确实带来了表面上的繁荣:那就是金牌增多了,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中运动员多了,相关领导人的职务也升上去了。朝鲜女足前几年水平很高,非洲选手在田径赛场上屡创佳绩,他们所代表的国家是否因此强大了呢?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是我们曾经的口号。现在,我们的竞技体育水平好像是上去了,可是人民的体质呢?从小学开始,班里就是一片白花花的眼镜,上中学后,站几分钟的队列,就会有人晕倒。看过一个报告,在中国、韩国、日本的中学生中,综合衡量,中国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最差的。
正因为我们的运动员、教练及领导一心只想着荣誉,比赛的唯一目的就是奖牌,所以无论日常训练还是正式比赛,运动员们都承担着本不属于运动本身的巨大压力,更谈不上享受运动本身的乐趣了。
近年来,随着体育运动对外交往的扩大,我国走出了一批优秀的运动员:姚明、刘翔、李娜等,他们见过了世面,开阔了眼界,也在与外国同行的切磋中寻找到了竞技体育的真谛。放平心态,轻松上阵,反而能尽情地展示出自己的水平。相对于比赛成绩,他们在赛场内外的机智幽默,对待比赛结果的超然心态和对比赛过程的充分享受,更赢得了人们的好评。
生活如同比赛,不必太去苛求结果,不必过多压上不切实际的沉重意义。生活本质其实很简单,享受过程的美丽,天天开心,就会一生幸福,如同刘翔那永恒的微笑。
信仰的力量——《苦难辉煌》读后
关于长征的书已经很多了,长征的故事也早已家喻户晓。然而,漫不经心地读完《苦难辉煌》之后,我却又一次被那种力量所感动,所激励,所震撼。正是这种力量,引导着共产党人从南昌走向井冈山,从瑞金走向延安,从西柏坡走向北京,从一个个失败最终走向胜利——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建党九十周年前夕,单位给每个人免费发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金一南著的《苦难辉煌》,写的是共产党从成立到长征结束的史实。闲着没事时,我随便翻了几页,谁知竟再无法释卷,陆陆续续把这部五十多万字的大部头读完了。
这部书首先吸引我的,是作者引用的史料和采取的客观立场。大量敌我双方的电文,中外的资料,当时的报章介绍,甚至是当事者的日记等,全面、完整地再现了那段不寻常的历史,还原了一个个真实的人物形象。“四渡赤水”不再全是“出奇兵”,国民党的将领也并非“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