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07600000006

第6章 纵天下论(5)

然而,毛泽东以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燎原了整个中国,笑到了最后;蒋介石从北伐时的威震华夏到偏安台湾一隅,最后仰天长叹,徒唤奈何。原因何在?我认为差别在于是否有坚定的信仰。

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来自不同的地方,出身不同的家庭,各自有不同的身份,然而在共产主义这杆大旗下,他们聚集到一起,满怀救国救民的理想,并且自始至终坚信能“唤起工农千百万”,来推翻旧的统治,建立新中国。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人,北伐胜利后,极力维护既得者的利益,相信凭借强大的军队和钩心的权术,就足以征服任何一个对手,从而统一中国。

于是在长征路上,两种不同信念的较量,在一次次生死危急关头表现得淋漓尽致。

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只有一个念头:突出重围,建立新的根据地,以图东山再起。一个有坚定信仰的团队,无论是面对四道封锁线的枪林弹雨,还是乌江铁锁的惊险、雪山草地的困苦,表现出来的都是无坚不摧的力量。

而国民党领导的中央军及桂、粤、湘、黔、滇、川等地的军阀想法则复杂得多,也现实得多。蒋介石企图让中央军借追剿红军之名,趁机进入各个军阀的地盘,占而据之。而各地军阀为求自保,并不与红军拼老本,采取的战术多是尾兜、侧击,几乎没有正面强拦,全歼红军的打算。于是军阀们讥讽薛岳的中央军为“送客式追击”,而蒋介石在指挥不动桂系廖磊的部队后则长叹:“这真是外国的军队了。”其实,蒋介石和军阀们也没有什么两样,一心图的都是权力和地盘。

因此,只有八万人的红军能够突破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长征开始时的八万红军,到达目的地的只占少数。除了战争中牺牲、被俘及自然原因死亡外,逃跑、投降、叛变者也占了相当数量。留下来的,都是信仰坚定,百折不挠,有顽强毅力的精神强者。正如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的序言中感叹道:“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我知道,他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但他佩服红军这种在信仰的召唤下坚韧不拔的精神。

现代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信仰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无论是佛教、道教、基督教……只要是有利于人类发展,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信仰,都应当允许。因为一个有信仰的人无疑比一个没有信仰的人看得更高,走得更远,更不容易迷失方向。

环顾周围,部分领导干部忙于跑官要官,贪污腐化;富商巨贾热衷炫富比阔,沽名钓誉。因为他们信奉的仍然是权与钱。但很快,一个个也在法律面前倒下了。

我等皆是凡人,很难与伟人比肩,更没有“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勇气。但有机会,应争取做个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平时则多做一些对人类有益的事。因为无论什么时代,社会都不会让我们失去一个做好人的机会。作为一名法官,要真正把当事人放在心上,办案时除了严格执行法律,还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康德曾经说过,有两样东西常常使我们震撼:除了头上灿烂的星空,还有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

这,已经是信仰的底线了。

为什么严肃的法律事件变成了公众的情感宣泄——也谈南京“虐童”案的不逮捕决定

2015年4月19日,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检察院对涉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嫌疑人李征琴依法做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消息一出,社会一片哗然,网上反对声、质疑声更是连成一片。甚至公安部打拐办陈先生也表示反对,称此举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最近颁布的司法解释背道而驰。

被伤害的儿童经鉴定已经构成轻伤,那么李征琴构成故意伤害罪应该没问题。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的规定,构成轻伤,只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但是,人犯了罪,是不是必须要逮捕呢?

还是先看法律规定。

我国刑诉法规定,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种类主要有监视居住、取保候审、拘传、拘留和逮捕。

逮捕作为一种最严厉的刑事强制措施,主要适用于犯罪嫌疑人可能实施新的犯罪,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对于犯罪情节不是很严重,放在社会上不至于造成危害的,可以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其他强制措施。

就本案来说,李征琴“虐童”案发后,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通过律师向孩子、孩子的亲生父母及社会公众道歉,并表示将用关爱弥补过失。男童的养母李征琴和生母张传霞是表姐妹关系。李征琴被刑拘后,孩子一直由张传霞照顾。对于没有批准逮捕,“这对孩子和我来说都是个好消息”,张传霞称,并且孩子仍希望和养父母生活在一起。对于表姐的道歉,张传霞表示接受:“这件事对她来说是个教训,我相信她以后肯定不会再打孩子了。”

从以上事实对照法律规定可以看出,李征琴并不是一个必须立即逮捕的罪犯,毕竟这是一个发生在亲属之间的案件。从法律角度看,罪行并不是特别严重,并且已经得到了被害方的谅解,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完全可以保证案件顺利地走完所有程序,并且李征琴最后极有可能被判处非监禁刑。

可是为什么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反对、质疑,似乎南京检方的正确做法逆天了呢?

笔者分析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首先受害者是一名儿童,其背上的累累伤痕触目惊心,确实让人心疼,从同情弱者的角度,人们的感情表达属于正常。

其次是国人的从众起哄心态。社会的一些不公,造就了大众浮躁、狂热、偏激的性格,看热闹不怕事大。很少有人理智、冷静、完整地去思考一个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优劣得失,更没有人去翻一下法律书,从法律的角度评论问题。

再就是国人判断是非的一元化标准。我们长期以来受到的教育就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不是敌人就是朋友,“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造成我们看待一个人,不是好人就是坏人。好人做了错事,是好心办坏事,可以谅解,好人仍是好人,甚至仍然可以“高大全”;坏人做了好事,也是图谋不轨,是伪君子、两面人,坏人仍是坏人。同样,评论一件事情,不是好事就是坏事。李征琴“虐童”,在普通公众看来,乃情节恶劣,后果严重,她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应该杀无赦、斩立决才大快人心。南京检方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批捕,自然成了众矢之的。

其实,世界是复杂、多元的,也是多彩的。除了黑白,还是红黄绿蓝灰等,你可以喜欢某种颜色,但你不能说只有你喜欢的颜色是正确的。对于复杂的事情,不能简单地用对与错来评判。敌人和朋友都是少数,绝大多数人和我们既不是敌人,也称不上朋友。除了东风与西风,还有南风和北风,更有无风的时候。李征琴收养了亲戚的孩子,自然是望子成龙,教育心切,才下了狠手,其打孩子的目的并非是“虐童”取乐。

南京检方的不批捕,只是根据案情,反复衡量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依法行使职权,变更了强制措施,并非是宣布李征琴无罪,用不着大惊小怪。

如果说,不懂法律的人对不批捕表示不能理解还情有可原的话,公安部打拐办陈先生的公开反对就有点让人匪夷所思了。他称此举与有关司法部门的司法解释背道而驰。殊不知,上述解释只是对侵害未成人的权利如何处理做出的规定,属于实体法的范畴,而采取何种强制措施属于程序法的范畴,两者根本不是一个法律层面,何来背道而驰之说?作为一个司法人员,不从法律的角度进行正确分析,却公开误导公众,其动机与水平不得不让人产生怀疑。

众口铄金,积销毁骨。近年来,网络、媒体、社会舆论杀人的例子并不少见。而南京检方不畏压力,只唯事实与法律,如汹涌洪涛之中流砥柱,让我们看到了法律人坚持操守的一丝丝希望。我们不能不为他们的行为叫一声好,点一个赞!

大法官带领上访人要款,打了谁的耳光?

2011年12月7日,《人民法院报》头版登载了一篇题为《大法官带领上访人要回执行款》的报道,说的是河南省高院院长在本省法院举行的“万名法官回访万名当事人”的活动中,亲自带领上访人齐东升到了遂平县公路局,顺利为齐某要回了被执行款和迟延履行金共计2.8万元。

这篇正面报道,齐某一句感慨颇耐人寻味:“没有你,我真不知道啥时候能要回这钱。真是太感谢张院长了啊!”

确实,这起简单的交通事故赔偿案,从2010年5月27日遂平法院立案执行,到2011年12月6日,张院长亲自出面为齐要回执行款,已经过去了一年半的时间,因此齐某才不断地到县里、市里和省里上访。

报道解释造成本案执行难的原因是“遂平县公路管理局资金困难”,但随后又写道:“公路管理局的领导见院长亲自带领当事人来做工作,也非常重视,当场让财务人员取款。”信手拈钱,当场履行完毕。可见,公路管理局资金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困难,而执行案件也似乎非常简单。

但这一切,却是张院长的面子。

河南全省一年不知道有多少执行案件,保守估计,几十万件应该没有问题。如果每件都需要张院长同样的面子,就一天结一件计算,全年不休息,也需要张院长辛苦几百年。到时候,不等张院长把钱要回来,当事人早没了。

张院长亲自出面要回钱来,首先打了当地执行法官一记耳光。“执行人员多次与遂平县公路局负责人联系,督促其履行义务。”事实是毫无作用。是执行人员能力欠缺,还是地方保护,或是根本就没有认真去执行?

其次打了当地公路管理局一记耳光。公路管理局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应该取信于民,依法办事。然而一些官员却只认官阶大小,不管百姓死活。

张院长的行为,对自己好像也没有客气。作为一名高级管理者,首要的任务自然是运用制度,抓好全省的法院队伍,让每名法官都尽职尽责地依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把全省老百姓的案子办好。而张院长似乎并没有追究为什么案件久执不决的责任,而是亲自去给基层法官擦屁股。作为一名管理者,不知是否也有责任?还有,张院长去要钱,不知是以什么身份去的,是院长,大法官,还是一名普通的执行人员?而公路管理局的领导看中的自然是院长的职权。至于这种要钱方式的合法性,就有些说不清楚了。因为各级法院都有审级规定,高院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去办下级法院的案子。

金牌至上的恶果

伦敦奥运会开幕已经三天,我国的金牌数仍然高居榜首,引得国人热血贲张。我在为奥运健儿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感到了金牌至上带来的恶果。

同类推荐
  • 有聊胜无聊

    有聊胜无聊

    这是本聊天的书,题目五花八门,山南海北,可以作茶,可以下酒,可以上庙堂,可以通闺房……聊天听起来很浅薄,想象不出会有多少含金量。其实,聊天的学问很大,值得聊聊。毛尖老师聊天时说,她见过贤人,贤人的确够咸。国民党老兵聊天时说,他摸过原子弹,原子弹真他妈的圆。哪怕真的贤人比糖尿病还要甜,真的原子弹比方舟子还要方,都不妨碍我们兴高采烈地听完老师和老兵的胡侃,安安心心地回家睡觉。世界的真相在大学问家脑袋里都支离破碎一知半解,根本就不需要拿它来为难老百姓。但是,每一个谬误,每一处闲聊,加在一起,可以成为老百姓对世界无所遗漏的圆满说明,大家可以就此把心放下。民聊天,民不聊死。有聊大胜无聊。
  • 巴什卡小铺(二)

    巴什卡小铺(二)

    1980年10月的一天,我上班来到办公室,按照多年的习惯,坐在写字台后的椅子上,马上打开了收发员早已摆放在案头的报纸,这是一份当天的《哈尔滨日报》。当时的报纸,不像现在有几十版,平日只有四版。人们看报,也不像现在,只浏览一下大标题,而是从头到尾,几乎每一篇文字都会仔细看。那天,四版报面很快看完了,工作还没开始,我就开始看中缝里登的广告。忽然,一则公证处的公告引起了我的注意:兹公告。无国籍俄罗斯人巴什卡·伊万诺芙娜,因病在外侨养老院去世,享年90岁,遗有沙曼街37号房产一处。
  • 匆匆:朱自清散文

    匆匆:朱自清散文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郁达夫 朱自清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求得逼真的艺术效果。本书收录了他《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背影》《荷塘月色》等代表作,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瑰宝。
  • 乔忠延客体散文

    乔忠延客体散文

    客体散文,是乔忠延多年写作实践的感悟和升华。就是将自己的文字贴近表达的对象去写,在质地上形成统一。作者乔忠延不会停留于一个表达对象,这样,随着表达对象的变化,就可以减少和避免自我重复。《乔忠延客体散文》即精选了一些这类的作品,让读者从不同的文章中具体感受作家怎样跳出重复的窠臼,以提升散文写作的品位。
  • 无私话自通(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无私话自通(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完美遮仙

    完美遮仙

    生花开,叶开两生。纵使天地毁灭,我们亦无缘得见。若人生只如初见,我们是否会像彼岸花那般相遇在同样的世界,却生长在不同的时空?若人生路可以重来,我们是否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是否可以有个完美的归宿…………
  • 末世穿星际遇男神

    末世穿星际遇男神

    一朝穿越,睁眼就遇上堂姐的陷害。想让她身败名裂是吧?那就抱着一起死吧!不过这个时代是怎么回事?怎么全是高科技?一定是她睁眼的方式不对!咦?那是……前世的生死仇敌?那不是同归于尽的节奏么?啊啊啊啊——当穿越遇上穿越,当天才遇上废材,狭路相逢,勇者胜。某妹子弱弱举手:“求失忆……”某男面前脸:“我精神力sss级,记忆力好着!”
  • 下堂小妾不好惹(全本)

    下堂小妾不好惹(全本)

    这也忒扯了吧,她堂堂一新世纪女性,怎么去庙里看个千年女尸就看成古人了?还是个被老公抛弃在远郊别院的三岁孩他娘?她仰天长嚎:我要离婚???第一次见到她,她和儿子满脸贴着黄瓜,躺在院子的摇椅中,惊恐的把他当成劫匪。第二次见到她,她带着儿子卖胭脂,口口声声的要为儿子创造新生活。第三次见到她,她狂舞一曲,成为名人,对着台下的男人巧笑倩兮。这个该死的下堂女人,来人啊,绑回去处理。身中奇毒的鬼族少主只有看见她才能感受到温暖,他用尽所有来爱她,将她护在心尖上,并承诺一生一世相守永不离???忠心护主的鬼族杀手为了救她不惜与她同落悬崖...温柔的佛族首领是她年少时的心仪之人...当她的身份一步步被揭开时,她竟成为他们一心寻找的‘千年舍利’,逃不开也躲不掉...当她亲耳听到他的王爷相公原意为了救自己心爱的女人而放弃一切时,她的心彻底死了...顺遂他的心意,她将自己当做换取解药的筹码,被埋入三尺黄土之下~~~直到他的世界再也没有她的存在,他才知道,他到底错过了什么~~再次归来,她心中的牵挂早已换做他人,那个愿意用一生柔情守护她的男人,她不愿再放手~~她的出现,牵动了两个情敌的身世之谜。当真相大白时,一切该何去何从?
  • 群众文化基础知识

    群众文化基础知识

    我国的群众文化基础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初步建立,并在20世纪90年代完善相承的。进入21世纪,群众文化的实践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实践,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群众文化的理论宝库。本教材就是承先人之积,取后贤之华,以《群众文化学》为基础,通过对群众文化实践的总结,对群众文化理论探索的归纳,并提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上编写的。
  • 朱自清讲文学

    朱自清讲文学

    《朱自清讲文学》收录了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朱自清有关文学的随笔、讲座等数十篇。长期在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的朱自清,在研究现代和古代文学方面均有较高成就。作为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朱自清亲自参与了新文学的创造与建设,其关于中国文学的梳理与辨析,独树一帜,并逐步建立起“雅俗共赏”的文学标准与尺度。《朱自清讲文学》全面整理朱自清有关文学的论述,涵盖古今,涉及多种体裁,展现朱自清在文学创作之外的学者风貌,其独到的文学解读也将对广大读者了解与欣赏中国文学有所助益。
  • 名侦探柯南之冰雪的主人

    名侦探柯南之冰雪的主人

    天生拥有着控制冰雪的能力,却过着跟普通人一样的生活。可是在一个平凡的一天,他遇上了不平凡的事。一道奇怪的闪电把他带到了他向往的“死神小学生”的世界里。当他醒来在观察周围情况的时候,“冰雪的主,你好”一个系统突然跳了出来,告诉他他需要在这个世界里找到一个很特别的东西才能回去自己的世界。于是,拥有着控制冰雪能力的他,毫不畏惧的出发了…【此书一周一更】
  • 红莲赤练

    红莲赤练

    红莲,是盛放在地狱,焚烧一切的复仇之花,赤练则是看似剧毒无比,实则毒性微弱的蛇。而她既是那个天真烂漫,娇蛮活泼的韩国公主,又是流沙的冷血杀手,外人眼中不折不扣的蛇蝎美人。世人皆道她是个狠毒无情的魔女,是个妖娆妩媚的尤物,是个倾城倾国的美人。可又有谁知道,她见不得光的过去。她是焚烧的火焰,直到她遇见了他,才收起了灼热。从红莲到赤练,她经历的又何止是岁月蹉跎?纵使蛇蝎美人妖娆媚,亦曾粉黛年少轻笑柔。艳冶莲华歌明灭,乱世风雨终未离。她深陷泥潭,不能自拔,只能愈陷愈深。所幸,有他相伴。红莲,赤练,倘若人生只若初见……all莲练
  • 所有花朵开满的春天

    所有花朵开满的春天

    在白丘我看到了最美的荷花。但我不是到这儿来看荷花的,我是来找一种叫白珍珠的石头。人们说,要是在这样的石头上下工夫,就会离自己的梦想很近,成为雕刻大师的梦想。是在一本书上,我知道白丘这地方,它的怀抱里,藏着梦一样的白珍珠。那时候,不知道更有一种意外,白丘竟是向文登出生的地方。白丘荷花的美,在娇羞,这显然是因为远离人迹的缘故。它们逃开了人的眼睛,所以能营造一个纯粹心灵的世界,并沉浸其中。其实,并不是根本没有人注视它们,有的,是一双儿童的眼睛,七岁半的一个男孩。
  • 快跑瞬闪

    快跑瞬闪

    穿越一些慌乱恐怖的世界里。经历的所有,我感觉恐惧的情绪正在离我而去。瞬闪,快跑。玄天克救命啊!
  • 清城灵契

    清城灵契

    “鬼城”中的少长老们穿越到《灵契》的历练之旅。“清城哥哥,以后熙陪着你,所以,可不可以不要再露出这孤寂的眼神了?”——端木熙“熙,很好呢!所以不要担心。”——洛清城端木熙&洛清城张侓&神龙章轩夏序&杨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