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1日晚,在奥运会羽毛球女双小组赛A组最后一场比赛中,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组合于洋、王晓理以14:21和11:21爆冷不敌韩国组合郑景银、金荷娜,由于双方在场上失误频频,击球不是出界就是下网,比赛时温布利体育馆内嘘声四起。
这对中国组合的完败当然不是实力原因,而是战术刻意安排,仅是为了避开与中国另一对组合的过早遭遇。
其实,性质相同的例子已经发生了几起:如果说16岁的小将周俊完败是地方利益博弈的牺牲品,那么吴景彪夺得银牌跪称对不起祖国,更是将金牌至上的价值观发挥到了极致。而有一位和周俊同住的运动员,为了第二天夺取金牌,当晚竟将周俊赶到客厅里睡。
我们知道,奥林匹克的精神是:“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它弘扬的是每一个人对体育赛事的参与并由此形成的一种群体理念。因为全世界从事体育运动的人大概数以亿计,能够参加奥运会的只是凤毛麟角,得金牌的更是屈指可数。如果人们的目的都只是为了金牌,这项运动可能早就存在不下去了。
而我们的运动员从小就被灌输这种成者为王败者寇的金牌至上意识,除了训练就是比赛,难以享受到运动的乐趣。尽管在世界体育赛事中,我们的运动员屡屡披金挂银,但是国民的身体素质是否也相应地走在了世界前列呢?再看看我们队员退役之后,不少人自己的生存都成了问题,前几年报道的金牌运动员在大街上乞讨也绝不是个例。
因为在我们国家,从来是以成败论英雄。夺得金牌后,首先是领导出成绩,可以晋升了。父母也跟着大大风光,原来无人驻足的偏僻院落,现在是门庭若市,甚至邻居们都跟着沾光。即使没电这样的小事,物业马上就给修好并且主动进行赔偿。而个人的好处就更不用说了,有些能进人大或政协,哪怕从来不写提案,或者压根就不会写。
这样的畸形“人才”,这样扭曲了运动本身价值的金牌,不要也罢。即使夺到了金牌,其价值又有多少?
人性与兽性——电影《雪狼》观后
晚上一个人没事,顺手打开了中央台的电影频道,一部刚刚开播的电影吸住了我的目光。在缓缓推摇的长镜头里,金黄色的草原,白色的毡房,蓝色的卡车,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一首无言的诗。然而,蹲在草丛中一只一闪而过的狼,又在暗示着平静的背后隐伏的危险。
故事的情节非常简单:女主人公是个20多岁的蒙古族姑娘,几年前与阿妈外出打车途中,被坏人欺负,阿妈被害,从此内心产生了对陌生人的恐惧和仇恨。冬天到来的时候,与她相依为命的阿爸要到州上去买过冬必需品,临走时一再叮嘱,不能让陌生人进毡房。
男主人公是个部队转业回来的卡车司机,因为夫妻刚刚离异,脾气非常暴躁。因为急着赶回家给心爱的儿子过生日,在暴风雪的夜里遭遇了车祸。
第二天天明,女主人公出来铲雪时,男主人公狼狈地出现在了她的面前。而前面镜头中一闪而过的狼,也因为大雪的原因,带着自己的一个孩子躲到了女主人公家的草棚里,冲突由此展开。
整个剧情由三组矛盾,也可以说是由三条主线构成:一是人与人的矛盾,更准确地说是男人与女人的矛盾。面对陌生的男人,女人最初坚决不让进门,男人硬挤进来后,她满脸恐惧和提防。男人说话粗野,我行我素,似乎不像个好人。二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天气预报暴风雪将持续半个月,气温将降至零下四十度,对外交通中断。毡房里储藏的食品不多,更可怕的是供取暖的牛粪几乎全在外面,在狼守着的草棚旁边。在极端严寒的天气下,毡房内的火炉一旦熄灭,人必冻死无疑。三是人与狼的矛盾,这也是本剧的主要矛盾。人要生存,就要到外面去取牛粪烧火;要消灭狼,也要到外面的车上去拿枪;而狼要生存,只能吃人。于是,围绕着活下去,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狼之间,展开了情与感的碰撞,智与勇的较量。
在一次次外出取枪、取牛粪却没有成功的过程中,在一次次与狼的搏斗中,男人与女人由最初的敌视、不信任,到相互配合,到最后的相互依赖。在灾难面前,男人更理智,女人更感性。后来,狼与人的忍耐都到了极限,走到了崩溃的边沿。狼快饿疯了,围绕着毡房团团打转,咬出了一个个窟窿。室内可烧的东西已经没了,男人把自己的毛衣扔进了炉子。男人与女人商量,把女人心爱的狗杀掉,先将狼喂饱,也许能趁狼安静的时候到外面把枪悄悄地取回来。女人开始不忍,最后只能含泪默许。
如愿以偿,枪终于到了手。狼绝望了,饥饿的狼吃掉了自己的孩子。男人端着枪,女人拿着镰,一起来到了狼的草棚前。面对着黑洞洞的枪口,狼竟温顺地趴下了,眼睛里满是祈求。男人的枪瞎了火,狼在镜头面前猛然一跃而起,将男人扑倒在地。慌乱中,女人打响了枪,吓退了狼,将受伤的男人拖回了毡房。当天夜里,男人发起高烧,在迷糊中一个劲儿喊冷。女人犹豫了一会儿,慢慢地钻进了男人的被窝,将男人拥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为男人取暖……
天终于放晴了,天空中传来了救援直升机的轰鸣。女人一手拿着枪,一手搀扶着男人走出了毡房。狼也走出了草棚,女人的枪瞄准了狼,男人轻轻地把枪推开,两人默默地望着狼在洁白的雪地上一跳一跳地跑远了……
整部电影结构简单,却扣人心弦。人物很少,除了开始垫场的两三个人外,后面只有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却不显单薄。对话很少,却不显沉闷,导演充分运用了电影语言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并推动故事发展。场景简洁,一座毡房,一个草棚,但正是这简单的背后,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刻画出了兽性的凶残和自私,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真谛。人身上有兽性,但人之所以进化为人,人之所以能战胜野兽,成为大自然的主宰,就是因为人有容纳万物的宽阔胸怀和内心强大的精神支撑。尽管因为性别的关系,男人和女人在处事角度上不同,甚至差异很大,但这种互补,恰恰成就了一个完美的世界,因为人心永远向善,人心永远向上。在人与自然的碰撞中,人找回了属于自己的情感。
《雪狼》这部电影似乎没有什么名气,甚至在观看之前我都没听说过,投资肯定也不大,但它的拍摄技术,电影语言运用的娴熟程度,演员的投入状态,甚至狼的表演水平,特别是这部电影揭示的内涵,比起那些场面宏大,明星济济,内容空泛,仅靠炒作赚取高额票房的所谓大片不知要好出多少倍。
于细微处培养孩子的品质
前几天一个周末的下午,天气有些闷,我和妻子带着儿子到了青岛。在五四广场旁边的人行道上,有一个穿着破旧衣服抱着孩子的妇女,怀里的孩子已经昏昏睡去,妇女也耷拉着头,面前的小铁碗里放着几枚硬币。我们已经走过去了,又停下来,我对妻子说:“有没有零钱,让陶陶送去。”
然后,我蹲下来,指着那对母女对儿子说:“你看,那个小姐姐可能病了,她妈没钱给她治。妈妈给你钱,你送去好不好?”儿子显然是第一次做这事,拿着钱有些犹豫,我说:“爸爸陪你一块过去。”我牵着儿子的手返回去,儿子将钱小心地放到了小铁碗里,那妇女听到动静,无力地点了一下头。儿子在回来的路上,脚步轻松了许多。
小时候,奶奶天天唠唠叨叨一些话让我记忆深刻,什么“好心有好报”“人做好事,莫问前程”“一个朋友一条路,一个冤家一堵墙”等等。见我似懂非懂,又向我举例子说明。因为我们村四面是河,有的地方没桥,过河要脱鞋子的,于是奶奶教育我,遇到老人过河,能背就背过去,背不动就扶过去。
记得很早以前看到过外国一个名人给孩子列出了一生中必须做到的十几件事,非常具体,其中一条是每年至少看一次日出。我当时想,这不太简单了吗?不用说每年一次,十次、二十次不也很轻松?但现在看来是我错了,我尽管经常看到早晨的太阳,却很少完完整整、安安静静地欣赏过日出。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父亲没有说明,他可能是想让孩子自己去感悟,去体会。这就是外国的教育方式,没有大道理,非常量化,便于操作,于不知不觉中让你养成了习惯。
现在儿子吃了雪糕会主动把纸送到垃圾箱里,没有垃圾箱就拿在手上,但决不会扔在地上。见了老人“爷爷奶奶”喊得很甜,早晨偶尔也能和我出去跑上一圈。八月一号转到了学前班,我听说儿子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做起了作业。
孩子以后的发展情况是我们大人无法预料的,但从小培养,使他们养成好的习惯却是我们做家长的责任。我认为,孩子必须具备的品质应该是有爱心、吃苦、认真和负责。只要孩子养成了好的品质,爱祖国、爱人民也就自然而然了。
“运动”式治理何时休?
双汇“瘦肉精”案经媒体曝光后,河南省立即展开清查。据农业部新闻办今天公布,共抽检存栏生猪31万头,对72人采取了强制措施,对53名公职人员进行调查取证,其中12人已移送公安机关,并称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有关部门和省市也马上跟进,开展“打击‘瘦肉精’专项月活动”,并成立了班子,下发了文件。动作不可谓不迅速,声势不可谓不浩大,措施不可谓不得力。
然而,人们却很难感到欣慰。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时,各地也是这样行动的,有关部门措施也非常到位。然而时间不长,有的地方牛奶中又出现了“三聚氰胺”,甚至出现了升级版的“皮革奶”。
矿难,可谓中国的顽症。先拿2009年的数字来说,我国死亡2630人,而美国只有34人,我们是美国的77倍。但从表面上看来,在矿难发生后,我们的措施可比外国严厉多了:只要一个地方发生大规模矿难,当地所有矿区不管是没证的还是有证的,非法经营的还是守法经营的,首先统统都要停产整顿。非法经营的早就应当停产,而平时合法经营的,我们有什么根据说停产就停产?如此良莠不分地一刀切,结果呢,有些整顿中的煤矿又“发难”了。
我想,问题的根源就在于这种治标不治本的“运动”式的治理方式。
可部分官员对这种运动似乎情有独钟,喜欢“大呼隆”式的前呼后拥,贪图做表面文章,结果自然是上行下效。
记得前些年,每年对犯罪分子都要搞几次“严打”整治活动:或者是元旦前,或者是春节前,或者是“两会”前等等。那么“严打”过后呢?是不是就变成了“宽打”了?
我国的有关部门不可谓不多,分工不可谓不细,制度法律不可谓不健全。可是这么多人,这么多文件,竟然还管不住一头“长瘦肉的猪”!
人治的特点就在于平时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法律规章落实不落实也不去衡量。小问题出了无所谓,大问题出了以后就搞场“运动”,并且搞总结时还能够成绩斐然。
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希望我们的官员能真正地提高认识,多一点法治,少一点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