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0800000005

第5章 离娄章句上(3)

时代的怪现象

“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这是战国时候的现象,不但政治如此,整个的社会也如此。譬如梁惠王、齐宣王这一班人,孟子说“上无道揆也”,不讲法治,凭他们的聪明在乱玩,有聪明,有权力,他们爱怎么干就怎么干。我们今天的国际上也是如此啊,前几天跟年轻的同学谈到卖花生的卡特当选美国总统,他是美国南方人,我说由南到北就不行了,美国也一样。上面不照法度来,下面一般的干部就乱来,不守法搞特权。“朝不信道”,他说那些诸侯、那些大臣,不相信文化政治的大原则,什么道德的政治,在他们都变成了口号。“工不信度”,工商界也在乱干,只要有钱赚什么都干,做的东西不合标准,只要钞票一拿到手,退货都不管,没有商业道德。

知识分子呢?“君子犯义”,知识分子书读得好,道理讲得非常通,但头脑里乱七八糟,这是犯义,违反自己的道德,背过来随便干。换句话说,拿自己的学问知识来做坏事,叫做学足以济其奸,学问越好坏事做得越大;法律越学得好,犯法的本事越多,这就是“君子犯义”。小人呢?“小人犯刑”,那些老百姓们乱干,杀了人反正坐牢就是了,没有关系,法律都不怕了。孟子讲,你看在这样的时代国家,他们到现在还能够存在,那是命好啊、幸运啊,那是不合理的。所以孟老夫子胡子一翘,气得只好回家去,在这里干什么呢?没有办法啊。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了,所以我常说,一个国家亡了不怕,是可以复国的;最怕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整个亡掉,那就翻不了身了。诸位青年同学千万要注意,将来的时代,我们的文化要你们年轻一辈的挑啊,不能使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种子断绝。所以《孟子》在这里就说,“城郭不完,兵甲不多”,这个不是国家的灾难,这个没有关系。“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甚至于农业荒废了,乃至于国家的财经出问题了,孟子说这也不严重。最严重的是文化精神没有了,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根一旦丧失,那就真完了。

所以他说“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这三句话包括意义很大,每一句话只有三个字。“上无礼”,我经常说这八十年来文化教育出了大问题,教育出问题就变成“上无礼”。这个上你不要看成爸爸或长官,那太狭义了,这个上包括时间空间。“下无学”,这个学不是指知识,而是指真正的学问,也就是做人做事真正的道德,那才是学问,不是呆板的道德。古人解释这个学字是“学者效也”,有效验的、实际的人生经验,这个是学,一方面也包括道德的经验。

他说的每三个字都是大问题,我只提原则,最要紧的是“贼民兴”。几十年前,当然你们在座的青年不知道,革命分子是怎么起来的?就是“贼民兴”,当年的知识分子都喜欢走这个路,今天世界上也是这样。

有些人自己认为聪明智慧,专门玩这个捣乱的事,这些是贼民,这个贼民的意义包括了很多。换句话说,社会上正人君子越来越少,走正路的越来越少;走偷巧的路,走作奸犯科的路的,越来越多。这个是教育的失败、文化精神的丧失,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国家,到了这个情形,违反了原则,“丧无日矣”,马上要完了。“无日”,无法说时间,很快就要完了。

“《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因此孟子再引用《诗经·大雅》篇的话,“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这两句诗的意思就是,上天要毁灭一个人,蹶就是跌倒,就是说天命要变更的时候,这代表了时代要变化,变乱的时代要来了。一个时代的命运到了关键时刻,我们人要怎么样做?“无然泄泄”,不可以马马虎虎,不可以跟着时代随便走。我们也经常听到有人说“你这样做不合时代”,我说老兄啊,我已经不合时代几十年了,我还经常叫时代合我呢,现在头发都白了,不合时代就算了。我说你不要问我问题,也不要跟我学,因为我不合时代,怕传染到你。如果你要跟我学,对不起,你要时代跟我走,“无然泄泄”,我不将就你。此所谓独立而不移,要有这个精神。

所以孟子解释,他说古书上讲“泄泄犹沓沓也”,泄泄就是沓沓,也就是马马虎虎,也就是孔子所讲的“乡愿德之贼也”。看起来做人很好,处处和蔼,很有道德,挑毛病挑不出来;但是也找不到好处,这叫德之贼也,将就、马虎,不可以这样。这就是孟子所说战国时代的糟糕现象。下面是鼓励学生,吩咐他的弟子们:我们晓得时代有这样的毛病,为了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要站起来,要留下种子,不能将就时代。

因此他又说“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我发现,年轻同学们在一个公司做事,学个三个月半年,回来自己也开个公司。我说那些老板们真倒霉,让你在那里偷学东西,又给你薪水,这个是“事君无义”,这个要不得。中国文化不是那样的,你说整个的社会都是这样,我不这么做怎么办呢?那有的是办法,就是自己站起来。当然现在上下都搞成这个现象了,不合理的地方很多。“进退无礼”,不择手段地进去这个公司,要走的时候,不管了,就跑掉了,做人的标准都没有。整个社会变成这样一个没有人格、没有标准的社会,当然个人更不要谈了。既然做人的标准没有了,文化的法则也亡掉了,“言则非先王之道者”,所以言语思想都不同,只是跟着时代浮沉,自己没有独立的中心。

什么是恭 什么是敬

好了,中间经过了许多的转折,现在这一段的结论来了,就是由“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起,到这里,“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严重的结论来了。所以《孟子》全篇连起来就可以看出来了,如果只在中间抓到几句,往往把《孟子》了解错了。刚才已经先给大家点出题目来,他开始就指出,战国时候所有这些领导人都是玩弄小聪明,不是真正的大智慧,更没有人品。这一段是讲战国当时领导人的罪过,因为君道的错误,孟子提出来中国文化君道的精神,以尧舜为标榜。

其次,他指出一般臣道的错误,换句话说,整个教育文化失败了,没有把人教育好,君道的人格没有教育好,臣道的根本也没有教育好,然后师道也不对,他痛恨这三个方面,重点在这里。所以他说领导人固然错了,可是那些为臣的错误更甚,这都是师道的问题。

我们举最有名的孟尝君来说。当时孟尝君可以左右齐国的国君,如果他走上正路,齐国国君乃至社会,都会跟着他走的。但他不走正路,孟尝君的做法等于是帮会,就是流氓,他反而向坏的路上去带领大家。战国四大公子这个阶段,跟孟子差不多是同时的,还有很多名人,都是坏的臣道。他痛恨臣道的错误。他说这些人啊,不尽心力,没有仁慈之心,对社会国家人民不仁爱、不负责,只玩弄自己的聪明,玩弄自己的权力。

因此他提这三个原则,所谓“责难于君谓之恭”,就是刚才我说,中国文化几千年,讲起来是帝王政治,但是常常碰到臣道的宰相、或高级干部当面批评皇帝。那些人的精神就是“责难于君”,对于皇帝责难,你不对就是不对,充其量是死,但我不能对历史没有交代,不能对不起国家和老百姓。这是中国读书人的精神,所以大臣名臣立朝非常正直,皇帝不对的就是不对,就要批评,也就是责难于君,这样才是恭。

“陈善闭邪谓之敬”,古代的大臣对皇帝,是尽忠服从,但文化的精神是要暗中对皇帝教化。“陈善”,是把好的报告上去;“闭邪”,是使上面不走上错路。譬如当年范仲淹当了宰相,那时皇帝年纪比较轻,有一个人犯罪,皇帝批示要杀掉;范仲淹就把公文退回去,说,这个事情还不至于杀头。有人就问,这个皇帝的决定也没有错啊,他说年轻当皇帝,不要给他杀成习惯,杀顺手了,天下人就遭殃了。这就是对皇帝“闭邪”,先防止他,如果他那个权力使用惯了,后来可能把杀人当切萝卜一样,那就不好了。所以“陈善闭邪谓之敬”,这个叫做敬。“吾君不能谓之贼”,一个臣道的人,对于时代的责任、政治的责任,都要做到,如果君王不听你的建言,那是他有问题,那就没得办法,所以吾君不能就谓之贼了。这是孟子对于君道、臣道、师道的一个原则的结论。

孟子说的君道、臣道、师道的要点,也就是延续孔子著《春秋》的精神,这在孔孟思想里,可以说是一个奥秘。

至于说一个人臣怎么样做到“责难于君”,怎么做到真正的恭敬,待我们把这一段的精神讲完再加讨论。这个所谓恭敬,并不只是听命,像唱京戏里的“末将听令”那一套,那不是真恭敬;真的恭敬是“责难于君,陈善闭邪”。在历史上有许多事实都说明这个道理,但是有一点首先要与诸位同学研究的,是古代的教育精神与现代的不同之处,究竟哪一个对,我不下结论,只是做一个比较。

前两天跟同学们讨论时,想到一个问题。我责怪青年同学们有许多地方搞不清楚,譬如写一个条子啊,写一封信啊,做人处世啊,都有问题。我说也难怪,这五六十年的教育害了你们,不是你们的错误,我们上一代本身就受错误教育之害。记得小的时候十一二岁,像我们家庭的教育,把《朱子治家格言》摆在桌上,而且要会背。早晚要向父亲背,背完了照着做,“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我在家里是独子,没有兄弟姊妹,虽不算大富大贵人家,也是很不错的家庭,家里很多佣人,可是大雪天,一大早父亲把我叫起来扫院子。我母亲当然心疼,何必呢?家里有佣人啊!不行,非要他自己出来扫不可,不然长大了没得出息,不知道人事的艰苦;佣人固然有,为什么他该享受啊?!我那个手冻得啊都肿起来,像螃蟹一样,还不准我带手套,拿个扫把在扫雪。夜里关了门以后,点个灯到处看看门闩好没有。我说我们当年是受的这种教育。所以我经常训这里年轻办事的同学,电啊,水啊,门啊,都不知道检查,每一次都要我老头子叫,我不叫你们就不去看,生活没有养成习惯,都是教育的问题。

像《朱子治家格言》,是我们当年必读之书,到现在几十年以后,想起来最后两句话,虽然是很落伍,但很有道理:“读书志在圣贤”,换句话说,读书求学问的目的是什么?志在为圣贤,并不是只为了学技术,找待遇好的工作;“为官心存君国”。这是《朱子治家格言》的最后两句话,这个朱子是明末的朱柏庐先生。“读书志在圣贤”,中国文化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先完成一个人的人格,技能是附带的。这个话也可以说明,中国的知识分子“读书志在圣贤”。我们现在是读书志在联考,为官志在金钱吧!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这个《朱子治家格言》在我们脑子里印象非常深,现在几十年回想起来,仍记忆犹新。所以我们这个文化教育的目的太伟大了,求知识读书是志在圣贤,立志做圣贤,做超人。为官呢?为官心存国家天下,现在来讲为官是为人民谋福利。

同类推荐
  • 知行合一:国学大师讲透阳明心学

    知行合一:国学大师讲透阳明心学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的核心思想,是500年来中国人精妙的神奇智慧。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本书便是通过冯友兰,梁漱溟,梁启超,章太炎,吕思勉等八位国学大师的角度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精华,使读者通过“知行合一”的口号抓住阳明心学的关键,探讨“知行合一”的心学内核。感悟“知行合一”的精神内涵,从而不断进步,提升自我,砥砺人生。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
  • 和南怀瑾一起读《论语》

    和南怀瑾一起读《论语》

    孔子是一位智慧的长者,浑身散发着人性的光辉,由其弟子及后学编集的《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语行事的重要儒家经典。其影响遍及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标识。本书将南怀瑾先生解读《论语》的智慧与一个个历史故事相融合,向读者展示《论语》的思想精髓和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让我们重温儒家经典。作者的讲述既贯通包括佛教、道教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又贴近生活实际,引导内心彷徨不安的现代人积极思考,提高生命智慧,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实现人生价值。
  • 从审美形而上学到美学谱系学

    从审美形而上学到美学谱系学

    对于尼采,人们长期以来总是停留在“形而上学家”的认识上。当然,这个“形而上学家”是一个与“传统形而上学”有别的“新形而上学家”,或者是一个“反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家。就尼采早期提出“审美形而上学”命题以及中晚期提出的“权力意志”等学说而言,这种认识并没有错误。但是,如果仅止于此,我们就会忽略尼采思想、特别是其晚期思想的高度复杂性,忽视尼采在其写作生涯最后两年中彻底反形而上学的异质性。谱系学,正是这种复杂性和异质性的体现。
  •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看不开是苦,想开了是福。有欢喜心才合乎佛法,才合乎做人的意义。一个人在世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如果活得不欢喜那有什么意思?“欢喜”是佛法,欢喜是财富,有欢喜才能安住身心。如果做到欢喜?不管见到任何人都很欢喜,不管做什么事都很欢喜,不管在哪个地方都很欢喜,不管读什么书都很欢喜……能有越多欢喜,表示心中越有佛法,越有成就。保持欢喜的方法是:凡事皆生欢喜心。在本书中,星云大师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家庭、工作、艺术、人际、生死等各个层面,分享了自在生活方面的智慧。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研究Ⅱ(第20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研究Ⅱ(第20卷)

    本卷是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第II卷,所收录的文章从社会主义的角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战略、革命形势、革命条件和革命任务等问题,研究了工人阶级的产生、发展、历史地位和现状,探讨了工人运动的历史发展,也对国际工人运动史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分析。
热门推荐
  • 食鉴本草

    食鉴本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赴陆以潺潺

    赴陆以潺潺

    这么多年来,顾溪始终想不通自己为什么会和陆叙相爱,但她却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能让她如溪水般擅行不顾奔向的人,除了陆叙,再无他人。
  • 武状元张文豪

    武状元张文豪

    张文豪从默默无闻到一代宗师,从一无所有到妻妾成群,从猥琐男变身高富帅。
  • 城市·大演奏厅(上)

    城市·大演奏厅(上)

    让时间回到三年前吧,也是秋天。我从东莞来到深圳罗湖。不等车停稳。车门就“哗”地散开。没有熄火的车尾管还在喷吐热气,杂乱人流车流往来穿梭。谁也不肯相让。太阳明晃晃高悬,往哪里瞅都刺眼。城市最乱的地方当数火车站,尤其深圳的罗湖。汽车站、火车站、罗湖口岸三位一体,纵横交错,如陷迷宫。人流不知从哪里咕噜噜往外冒。长途客运站设在最底层。底层的简陋粗鄙还有嘈杂无序,将城市弱点暴露无遗。只有踏上滚梯,才会解脱。大理石地面光泽可人。有着浮游的幻觉。
  • 阅读的刀锋

    阅读的刀锋

    《阅读的刀锋》为庞溟先生近年文化随笔文字的结集,系“独立阅读书系”第三辑之一。《阅读的刀锋》作者庞溟是一位独立书评人,先后获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学士、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硕士、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硕士、香港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 铸剑江湖

    铸剑江湖

    少侠柯冬青为报灭门之仇,隐迹江湖,苦练奇技,习成了百年前孔孟神刀所留的《万刃奇绝》之技,重入江湖,乔装易容,收回故居,独斗群魔,终以无敌奇技将魔首屠于刃锋之下,并赢得了数位侠女的纯真之情……
  • 懒妃当宠之权色天下

    懒妃当宠之权色天下

    她前世是特工,一个跟头栽下去成了几个月大的婴儿,从此只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她懒惰无比,需要动心思的事情,她从来都是简单粗暴的解决;她是新月王朝尊贵无比的郡主,却是传闻中命不久矣的病秧子;她是江湖中令人闻风丧胆的毒医,救人杀人只凭一念之间。传闻中如此不堪的她,却不知不觉便招来一朵朵掐不死的桃花,深不可测的王爷,温柔的皇子,火爆的宗门少主,这可把她的三个哥哥忙坏了,而她却在一边清闲看戏,偶尔添一两把火,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小祖宗要上天

    小祖宗要上天

    逃得了迟来的成人死劫,斩杀了命中注定的宿敌,以非法偷渡来到了仙灵界。全新的世界,全新的挑战!云月瑶却发现,她又被坑了。云月瑶:师父,你给我的这是一堆什么破铜烂铁?天绝道人无辜的眨眨眼,再眨眨眼,道:怎么会是破铜烂铁,数万年前,你师父我可是靠着这些个保命的宝贝,一路劈荆斩棘才爬上了大乘期的修为,成就了一代传奇神话.......云月瑶不耐烦的瞥了他一眼,打断道:停!也就是说,你这些过了时的破铜烂铁,根本就护不住我?天绝道人胡子气得一抖一抖,颤着手指,指着云月瑶道:你这个臭丫头,怎么说话呢?老子那些可是古宝,古宝你懂不懂?飞升上界,又有怎样的奇遇等着瑶瑶呢?预知后事如何,且看正文分解~!
  • 魔王校草拯救计划

    魔王校草拯救计划

    新生开学典礼,她在台上致辞,他在台下打了同学,一个眼神,他从此记恨上她。好心挽救打架的他,她却被误会成他的女朋友。自此,各种麻烦纷至沓来,青梅厌恶,竹马误解,她的身边什么时候竟全是和他有关系的人?完美天使路西法,过于高贵,过于自信,却在某一天堕入了地狱.....韩筱萝最大的愿望,就是将堕落成魔王的应修寒从地狱里拯救出来......他负手而立,凝视着面前一脸希冀的女生,冷言:宁在地狱称王,不在天堂为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那些年那些兄弟

    那些年那些兄弟

    从情窦初开到对爱彷徨,我们说过多少地老天荒。从年少轻狂到历尽沧桑,我们失去多少爱情友情。【欢迎兄弟们加入书迷群:4099663一起怀念我们的那些年那些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