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0800000006

第6章 离娄章句上(4)

领导人的三大毛病

关于“责难于君”,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清代康雍乾三朝的时候,有一位大臣叫做孙嘉淦,字锡公,他有一篇有名的奏折,我曾在讲孟子见梁惠王时详细介绍过,可能大家不清楚,现在这一篇印给大家的讲义是把它集拢来的,不完全,这一篇东西很长很有名,叫《三习一弊疏》。这个孙先生告诉乾隆,做皇帝有三个大毛病很容易养成,这三个毛病一旦养成,如果出一个大纰漏,就不可救药。诸位青年同学难得上这个课,外面恐怕也少看到,好好注意,将来你们诸位出去,做了公司的老板,工商界的领袖,或做一个校长,甚至做一个家长,都容易犯这三个毛病,不可不慎戒也。

第一个毛病是什么呢?“主德清则臣心服而颂,仁政多则民身受而感”,他说做一个好皇帝,当一个好领袖,一个公司的好董事长或总经理,因为你好,部下心里服你,到处讲你好。如果当皇帝的行仁政,老百姓受了你的好处,“出一言而盈廷称圣,发一令而四海讴歌”,你上面随便讲一句话,或下一个命令,下面都叫好,真诚地叫好。“在臣民原非献谀”,老百姓部下的恭维,不是拍马屁,是真诚的。“然而人君之耳,则熟于此矣”,上面的人听恭维话听久了,耳朵听惯了,有一天如果来一句不是恭维的话,就会受不了了,因为这个习气已经养成了。当校长啊,当法师啊,都会有这个毛病;出家人当法师,这个一句了不起,那个一句了不起,法师慢慢就起不了了。每个人都是如此,皇帝也是如此。

“耳与誉化,匪誉则逆,故始而匡拂者拒,继而木讷者厌,久而颂扬之不工者亦绌矣,是谓耳习于所闻,则喜谀而恶直。”这一段就是说,上面的是第一流的好人,下面多恭维。譬如大家见到我,老师啊你讲得好啊,那恭维话多得很,听久了以后,真觉得每一个毛孔都钻出一个悚然来;久而久之,会觉得自己伟大得很。千万不能受骗!将来你们做事业,当了领导的人,这样一受骗,你就完了。

“上愈智则下愈愚”,注意哦,当领袖的人,不要太聪明,上面越聪明,下面的笨蛋越多。那是真的,这叫做“良冶之门多钝铁”,好的铁工厂里头废铁特别多,“良医之门多病人”,好的医生那里病人特别多,那是没有办法的。所以上面越智,下面笨的越多,因为本来不笨,上面的人太能干,下面的人就抱一个观念,多做多错,不做不错,干脆不做最好,因为领导太能干了嘛,什么都会。

“趋跄谄胁,顾盼而皆然”,他说因为上面是能干聪明的领袖,下面跟着的,“顾盼而皆然”,上面皇帝走在前面,头一回过来,就看到敬礼,到处都在拍马屁。“免冠叩首”,清朝时候都是这样,“喳”,帽子脱了跪在那里。“应声而即是”,到处听到都是好的,都是应声虫。“在臣工以为尽礼”,做干部的人这也没有错啊,这是对长上敬礼嘛。“然而人君之目,则熟于此矣”,当皇帝看久了之后,看惯了,有一个腰弯得不够弯,就讨厌这个家伙了,所以这个毛病不能养成习惯。“目与媚化,匪媚则触”,眼睛看到的都是拍马屁的人,如果看到有一个面孔翘头翘脑,不大拍马屁,就刺到你了。

“故始而倨野者斥,继而严惮者疏”,想做圣人的皇帝,看到傲慢一点的,开始是训他几句。有些人不是傲慢哦,他做官读书志在圣贤,很恭敬的,但该说就说,他是好心,可是你就觉得讨厌,虽晓得他讲得对,就是不过瘾嘛,慢慢好人也离开了。“久而便辟之不巧者亦忤矣”,久而久之,马屁不到家的忠臣也离开了。“是谓目习于所见,则喜柔而恶刚”,要注意哦,当爸爸妈妈的也一样。我也做过爸爸,我也做过人家的儿子,这些经验都同诸位一样,都经验过的,我才发现,做爸爸的有时候对儿女也拍马屁的,回头一想,都是一样,所以齐家就可以治国。

你说父母对儿女绝对平等,大家当过父母的仔细想想看,有没有平等?没有的,有偏心,对儿女都有偏心。你想带领部下会没有偏心吗?所以孟子说做皇帝之难啊,学问就在这里开始了。你们当法师的将来收徒弟,说一律平等没有偏心,那是圣人。不过我们不是圣人哦,是圣人同音剩下来的剩,我们是剩人。所以人听马屁话久了,你就喜欢柔和的人,很乖、态度很好的人。开始觉得是要做圣人,对不好的态度还能够忍受,慢慢的不能忍受了,这是第二个毛病。

“敬求天下之士,见之多而以为无奇也,则高己而卑人。慎办天下之务,阅之久而以为无难也,则雄才而易事。”当领袖的人要特别注意,因为社会上很多一流的人到他面前来,他看多了一流的人才,认为没有什么了不起,就把人才当狗屎了。再看到科学家都是怪里怪气的,没有什么意思,然后看看都不如自己,搞久了觉得天下自己第一聪明,没有人超过自己。

领袖要办的事,是天下的事,都是大事情,处理惯了,久而久之认为天下没有困难的事,到我手里就解决了。他不晓得能够解决并不是他比一般人能干,而是因为他有一个无形的权力,是这个权力使他把事情解决的;如果他失了权力,也就解决不了困难了。因为他不懂这个理,在上面当久了,“则雄才而易事”,自己认为是天下第一英雄,把天下的事情看简单了。

“质之人而不闻其所短,返之己而不见其所过,于是乎意之所欲,信以为不逾,令之所发,概期于必行矣,是谓心习于所是,则喜从而恶违。”中间的文字都不解释了,大概都看懂了,他说这样搞久了以后啊,认为自己反正都是对的,慢慢认为天下聪明都不如自己,心里越想自己越对,越想自己越伟大,慢慢养成一个毛病“喜从而恶违”,喜欢顺从自己的话,讨厌相反的意见。

“三习既成,乃生一弊”,眼睛、耳朵、心理,有这三种毛病,一个大漏洞就出来了。何谓一弊?“喜小人而厌君子是也”,自然喜欢拍马屁的,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喜欢人家戴高帽,老师好,老师早,老师是个宝,明知道是给你戴高帽,也是挺舒服的,戴久了就习惯了。

这是孙锡公对皇帝的教训,是教训乾隆哦!下面还长得很,一样一样说,所以这一篇东西,清朝后来的皇帝都要读。这一篇疏文集中了孔孟思想,就是刚才说的“责难于君谓之恭”,读书志在圣贤的一个榜样。曾国藩曾说,他年轻时常听到老辈子讲,孙锡公这篇《三习一弊疏》是一个读书人不能不读的。曾国藩年轻时也很自负的,文章也很好。一般年轻人读这一篇文章,看看没有《滕王阁序》好嘛,更没有《西厢记》那个“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好嘛,所以认为没有意思。曾国藩说,到了自己做事的时候一看,我啊,服服帖帖的,甚至把它印出来,给几个兄弟和一般弟子、高级干部们看,不但做皇帝的要读,任何一个领导人都要读。

全篇的奏议很长,这个叫做“责难于君谓之恭”,也是“陈善闭邪”,这才是真正的恭敬,但是你把全篇奏议看完了,孙锡公没有一点火气,他是平平实实,老老实实,所以皇帝看了非接受不可。当然碰到乾隆是个好皇帝,有这样的雅量,很了不起,他就接受了,并且吩咐子孙都要读。现在是为了说明“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这两个问题,我们提出来这个资料。

效法尧舜 怀疑尧舜

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这个话我们不需要解释了,规跟矩是两个仪器,可以画方画圆。“圣人,人伦之至也”,什么叫做圣人?当然值得讨论,儒家的道理,做人的目标是成圣人,等于我们学佛的人目标是成佛。至于有人说,学佛的目标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并不是学佛的真正目标,那是没有办法了,因为晓得自己成不了佛,只好到极乐世界去留学,学好了再成佛,那个是留学的地方。所以学佛的人志在成佛,学道的人志在成仙,学儒家的人志在成圣人。拿中国文化来讲,佛也好,仙也好,儒也好,统称叫做圣人。孟子说“圣人,人伦之至也”,人伦是人的人格、人的标准、人的规范,人的规范做到了极点就谓之圣人。怎么样叫极点呢?很难讲,下面接下去讨论,圣人的标准是什么?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这个君字,现在名词就是领袖、家长、领导人,所以我们不要看到君字就想到皇帝。在上古的文化里,这个君字是个代号,像长者、长辈、领导的人;小学里的班长,在这一班里他就是君,领头的。他说一个做领导的人,与他属下的人,就是君道与臣道。这两个以什么为标准呢?“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都该效法尧舜。我们上次提到要注意的,在《孟子》的前面很多篇,《梁惠王》啊,《公孙丑》啊,孟子给诸侯们讲话,要他们效法文王的地方多,很少提尧舜。到这里提出尧舜来,说只要效法尧舜而已。

下面他有个解释,“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做一个臣道的人,就是做人家干部的人,必须要像舜当年跟唐尧做事一样。事尧这个事是动词,就是替他做事的时候,做他干部的时候,要以这一精神来事君。也像跟自己的长辈或者是国家领袖做事一样才对;假使不是这样,这个人是不敬其君。换句话说,做领导的人,“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如果不以唐尧治理天下国家百姓的那种精神来治理一般人,那等于“贼其民”,害天下的人。这个贼字用得很重,等于谋杀天下人,各种坏的名词都可以加在这个贼字上面。

好,这里有一个问题出现了,他说以君道来讲,做领导的人第一个效法的人是尧;以臣道来讲,第一个效法的是舜。像我们老一辈子读书,尧舜这一些故事都很熟,现在年轻人就要回转来去研究《尚书》了,就是《书经》。其中第一篇是《尧典》,这个古文研究起来就很麻烦,孔子也经常提尧舜,孟子在这里也提出来。孔子的孙子子思著《中庸》时,讲他的祖父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换句话说,孔子的教育精神,教人效法人格养成的最高的标准是尧舜这个精神;而文化的、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等,则“宪章文武”,偏重在周朝文化的文王和武王。

关于尧舜的研究,当然古代素来都讲好的方面。到宋朝以后,人类的知识文化到底不同了,对尧舜的怀疑慢慢开始,到明朝更多。到了民国时期,那个厚黑教主李宗吾,写了一篇《我对于圣人的怀疑》,当年也很轰动。他提倡的厚黑,是故意骂人的,骂人面厚心黑,他说成功的人都要如此,文中列举了历史对尧舜的怀疑。

当时大家读到李宗吾的文章,认为他是一个怪物。我跟他年龄差一大截,不过是好朋友,我说你又何必这样搞呢?他说你不知道,我跟爱因斯坦是同年的,他已经是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成名了,我现在没有成名啊,所以我只好走歪路,乱骂人。我说你这样骂不对的,要被抓去关起来;他说我就是希望人家把我抓去关起来,一关起来名气就大了,到现在也不关我,所以我这个教主还没有当成。你看这个人怪不怪!但是他本人非常好,道德也很好,他当时写尧舜只是怀疑。

我说我这个人脑子是很死的,你写的有很多问题,你这个思想哪里钻出来的?他说我叫李宗吾嘛,明朝有个学者叫李卓吾,做了很多怪事,又是学佛,又是学儒,也是大宗师。晚明的时候出了几个怪人,对于学问的研究和怀疑,非常尖刻严厉,李卓吾是对历史文化的问题挑剔得很厉害的一个人,他姓李,我也姓李……所以李宗吾写尧舜写了一大堆。

其实古人讲过,尧为什么把两个女儿嫁给舜啊?因为他的儿子不成器,将来尧老了,这个不成器的儿子一接手,把国家搞亡了,那怎么得了呢?干脆不传给儿子。幸好还有两个女儿,以两个女儿做本钱吧,一起嫁给舜。舜当了皇帝,虽然不是我的儿子,却是我的女婿,半子嘛,天下始终还是自己的。李宗吾说,这是尧的手段啊。我说你们讲起来都是歪理。这种煽动性的文章,都是五四运动前后的作风。你说不成理由吗?很成其理由;真成理由吗?金圣叹批小说一样,当笑话看看可以,当真话看全搞错了。其实宋朝、明朝我也可以列举很多的资料,都是对于尧舜的怀疑。

反过来正面如何去了解尧舜呢?这个问题太难了。我们都晓得除了《书经》上这一篇《尧典》外,《孟子》提到的也不少,大家注意《史记》上的《伯夷列传》,司马迁提到一句话,“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这是点题,给我们画龙点睛。大家都晓得尧舜是公天下,礼让天下不是那么容易啊,不是说我老了,你来吧,拖上来就是。不是这样,要晓得尧选定舜,是由四方的诸侯推荐的,以后“典职数十年”,尧叫舜跟着自己做行政的工作几十年,每一个部门都给他去磨炼过了,成绩都不错。这时尧已经八九十岁了,然后才说,你来接手吧。这就是司马迁所说“传天下若斯之难也”,他说公天下那个让,那个选贤与能是这样的难。不是像现在的人说,拜托!投我一票!他当选就算是能了。如果他没有行政经验,也没有人品的证明,能与不能,有谁知道啊?!

同类推荐
  • 伦理与文明(第3辑)

    伦理与文明(第3辑)

    《伦理与文明》是全面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问题的连续出版物(集刊),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省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主办。本辑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主要围绕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研究、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研究等方面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与研究价值。
  • 道的气场

    道的气场

    修一颗清净心,心清净了,智慧自然而生。处理一切事务,就不会有错误,不会有偏差;是非、邪正、善恶,都会看得清楚、想得明白。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的力量传递到身体,就会让我们在行动上散发出无穷的感召力、影响力,实现悟禅、修心、正行的过程。《禅的气场》将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结合,边读边悟,能使你的心灵从佛的气息中得到洗涤,让自身的气场变得和善、慈爱、博大,无形中拉近与他人的距离,实现和谐、温情的人际关系,迎来超脱的大境界。
  •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研究

    本书立足当代辩证法研究的前沿理论,在深入发掘、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献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辩证法,如马克思的“批判本质”的辩证法、恩格斯的“理论思维”的辩证法、列宁的”三者一致”的辩证法。同时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论遗产、实践基础、批判本性、当代课题等重要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凸显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论魅力,对于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精髓和实质、深化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 孔子与儒家学派

    孔子与儒家学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 听南怀瑾讲《论语》全集

    听南怀瑾讲《论语》全集

    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学贯古今的国学大师,他潜心研究《论语》几十年,具有很深的造诣,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南怀瑾先生对《论语》的解读因迥异于其他人而独树一帜,其语言通俗易懂,所言之事都是人一生中必须面对的事情,在深入浅出的文字之间将人生道理阐释得清清楚楚,尤其是对做人与做事有着精辟的见解。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从南怀瑾先生的精彩讲述中,领悟《论语》的思想内涵,从而将《论语》蕴藏的人生智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开阔自己的人生视野,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成就成功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品位致胜:重新定位商业领袖的成功形象

    品位致胜:重新定位商业领袖的成功形象

    有些时候,因为一心想赶路,就忘记了看风景。当我们太过于专注事业打拼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对自身形象的打造。在编写这本书的过程中,作者尽可能地兼顾了商务人士的阅读习惯:简约、直奔主题。这本书通读一遍只需10个小时,这就是去伦敦的一个单程,或者北京到海南的一个往返加上机场候机的时间。如果你已经做好了阅读的充分准备,那就在目录中挑选出最关注的章节,开始你的泛读吧。随后你会发现,让自己变得更有品位,打造出与成功的事业相得益彰的高雅形象,并没有你想像的那么难。
  • 史前文明探秘总集

    史前文明探秘总集

    本书主要内容为:远古历史的神秘文化,神奇的远古帝王,历史的足迹。
  • 始觉冬意深

    始觉冬意深

    这是一个关于嬗变的故事。一个是天之骄子,一个是旷世奇才,他们是从小争到大的夙敌。一个是内敛深沉、心细如发的寰宇总裁,一个是狷狂张扬,盛气凌人的黑帮痞少。而她,祈愿,只是一个唯钱是从的小孤女,傅觉冬和贺意深这俩生死宿敌这次居然将争夺的砝码压在她身上……
  •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最后的金矿

    最后的金矿

    随着中国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走出去”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非洲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发展潜力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新热点。在投资非洲过程中,中国政府和企业都暴露出很多问题,本书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总结出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可行性办法,通俗易懂,可操作性,非常适合国内企业管理人士借鉴。
  • 培养青少年良好心态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培养青少年良好心态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本书以轻松快乐的语言,汇集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小故事,将带领读者徜徉在一个多姿多彩、奇妙变幻的故事世界中。从故事中领略人生的真谛,从而调整心态,培养心态。拥有积极的好心态,就会拥有一生的快乐和成功。
  • 银河帝国12:机器人与帝国

    银河帝国12:机器人与帝国

    人类蜗居在银河系的一个小角落太阳系,在围绕太阳旋转的第三颗行星上,生活了十多万年之久。人类在这个小小的行星(他们称之为“地球”)上,建立了两百多个不同的行政区域(他们称之为“国家”),直到地球上诞生了第一个会思考的机器人。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人类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术,开启了恢弘的星际殖民运动;人类在银河系如蝗虫般繁衍扩张,带着他们永不磨灭的愚昧与智慧、贪婪与良知,登上了一个个荒凉的星球,并将银河系卷入漫长的星际战国时代,直至整个银河被统一,一个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十万光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庞大帝国崛起银河帝国。
  • 大理行记

    大理行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盲点心理学

    盲点心理学

    生活中,我们有着太多视而不见或者考虑不周,有着太多的心理盲点,这些盲点大多是因为我们不自知造成的,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错误的认知和行为。人性盲点有着两面性,如果我们了解不够,我们可能就会深受其害;如果我们能充分了解并运用它,那么,它将让我们的人生收益。本书从人生、生活、人际、思维、成功、工作、恋爱七个方面出发,列举大部分人在每个方面常存在的盲点,让我们做事少出错,并且减少因为不当与不自知的言行造成的各种错误。通过讲述一个个生动有趣而又深刻的故事,揭示了大部分人可能存在的盲点,帮助读者透视自我、改善人际,最大限度地提升个人的心理修养,更好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都遭遇了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本书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将百年来国家的演变和人物故事娓娓道来,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史料的堆砌,尽显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关切。特别是作者对近代国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原因的分析更是远见卓识,至今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