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4000000005

第5章 梁惠王上(3)

当时,郭子仪随从军卒仅一万人左右,在泾阳屯军。四周叛军、回纥、吐蕃等军队有近三十万,已经把郭子仪军围得里三层、外三层。郭子仪急忙下令属下四将分阵迎敌,自己亲率两千铠甲军出于阵前。回纥军队首领很奇怪,惊问唐兵:“主帅为谁?”唐军回报:“郭令公。”回纥首领大惊:“郭令公还活着吗?仆固怀恩讲天可汗(唐代宗)已崩,郭令公也病死,中国无主,我们才跟随他来到这里。既然郭令公还活着,天可汗也活着吗?”唐军答称:“天子安好!”这下子回纥首领有些慌乱,面面相觑:“难道仆固怀恩欺骗我们?”

见此,郭子仪忙派使者去回纥营中晓谕:“几年前回纥大军跋涉万里,帮助我大唐收复两京,双方休戚与共,关系甚洽。现在,你们为什么要捐弃旧谊,帮助仆固怀恩这个叛臣,如此下去,对回纥一点好处也没有呵。”回纥人将信将疑:“都说郭令公死了,否则,我们怎敢至此。如果郭令公真活着,就让我们亲眼见一见。”

使者回报。郭子仪马上跨马欲出。左右将帅都劝:“戎狄狼子野心,怎能相信!”郭子仪说:“敌众数十倍于我军,力战肯定不能胜。我现在出去与他们相见,示之以诚。”左右将领要派五百骑兵护卫,郭子仪摇手拒绝,只带十几骑轻装而出。唐军大呼:“令公来!”

回纥人如临大敌,不知唐军真假,前面数排弓箭手皆引弓搭箭,持满欲射。

郭子仪骑马至阵前,摘去头盔,对带头的回纥首领亲切问候道:“君与我前些年同生死、共患难,怎么现在一点也不念昔日情分啊?”见到果真是郭子仪本人,回纥大将们都扔掉手中兵器下马行礼:“果吾父也。”(真是我亲郭大爷呵)

于是,郭子仪邀请回纥众首领欢饮,大赠金帛,誓好如初。酒席宴上,酒酣耳熟,郭子仪乘机劝说回纥首领:“吐蕃与我大唐本来是舅甥之国,现在背信弃义进攻我们。他们已劫抢牛马无数,诸位如果能倒戈奋击吐蕃,既能逐戎得利,又与我大唐重修友好关系,一举两得,多么好啊。”当时,仆固怀恩已经暴病而死,“群虏无所统一”,回纥人就答应了郭子仪。

吐蕃军队已经得知唐军与回纥军“联欢”的消息,惊疑双方有诈,乘夜就引军退走。郭子仪先派白元光等率一部分唐兵与回纥军相合,追击吐蕃,自引大军继后,于灵台西原大败吐蕃,斩首五万,生俘一万,得牛羊马驼不可胜计,并追回被俘掠的唐朝士女。

一颗仁爱之心,能够让一个人成为真正的赢家。

【原文】

孟子见梁襄王[1]。出,语人曰[2]:“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3]:‘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4]。’”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5]?’”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6]?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7]。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8]。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9],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10]!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11],沛然谁能御之?’”

【注释】

[1]梁襄王:梁惠王的儿子,名嗣(一说名赫)。[2]语(yù):告诉。[3]卒(cǔ)然:突然。[4]定于一:安定以统一为前提。[5]与:跟,从。[6]夫:彼。[7]七八月:指周历七八月,相当于夏历五六月。槁:草木枯干。[8]油然:盛多的样子。沛然:大雨滂沱的样子。浡(bó)然:蓬蓬勃勃地。[9]今夫:调换话头的连词。人牧:人君,指统治者。[10]引领:伸起颈项。[11]由:与“犹”通用。

【译文】

孟子见到了梁襄王。出来之后对别人说:“梁襄王远远地望去不像人君的样子,靠近些也不见有什么威严。他突然问我:‘天下怎么样才能安定呢?’”

“我对他说:‘统一了就能安定。’”

“‘那么谁能统一天下呢?’”

“我说:‘不喜欢杀人的人能统一天下。’”

“‘什么人能归顺呢?’”

“我说:‘天下百姓都会归顺。大王知道那禾苗么?七、八月之间天气大旱无雨,苗就枯黄了。天空突然起了很厚的云,下了很大的雨,苗就重新旺盛起来。能够像这样,谁又能抵挡得了呢?现在天下做人君的人,没有不爱好杀人的。如果有不好杀人的人出现,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伸长脖子盼望了!如果能做到这样,老百姓归顺他就像水向下流动一样,气势宏大,谁又能阻挡得了呢!’”

【历代论引】

苏氏曰:“孟子之言,非苟为大而已。然不深原其意而详究其实,未有不以为迂者矣。予观孟子以来,自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致之。其余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秦晋及隋,力能合之,而好杀不已,故或合而复分,或遂以亡国。孟子之言,岂偶然而已哉?”

朱子曰:“不似人君,不见所畏,言其无威仪也。卒然,急遽之貌。盖容貌辞气,乃德之符。其外如此,则其中之所存者可知。王问列国分争,天下当何所定。孟子对以必合于一,然后定也。”

又曰:“盖好生恶死,人心所同。故人君不嗜杀人,则天下悦而归之。”

【评析】

孟子对梁襄王谈的其实是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天下统一才能够安定。这个道理是非常简单的。天下不统一,四分五裂,战争不断,怎么可能安定呢?用以后各代的历史事实(如三国、六朝等)来验证,也可以看到孟子论断的正确性。第二层,谁能统一天下?孟子说得非常简单:不喜欢杀人的人能够统一天下。首先,孟子所说的“不嗜杀人者”是指执掌人的生死大权的国君。其次,在当时的时代,七雄纷争,战争不断。战争就要互相残杀。所以,孟子所说的“不嗜杀人者”实际上是指不喜欢战争的人,也就是和平的维护者,而“嗜杀人者”则是指那些战争贩子。

综合起来看,孟子认为,国君只有实行仁政,善待人民,就像雨水滋润禾苗一样,人民才会归顺他,他才能统一天下,而使天下安定下来。这段话,表达了孟子反对暴政、主张仁政、“仁者无敌”的思想。

从我们今天的研究来看,孟子的政治学说和治国方略在理论上说都非常有道理,使人听了后不得不信服。但从实践来看,则不一定适用于战国时代的特殊历史。在战争年代,军事和政治密不可分,要谋求天下统一也的确离不开军事,离不开战争本身。所以,一般国君都会认为孟子的思想过于迂阔而不实用,不如纵横家或兵家的计策来得实在。梁襄王显然也是这种看法。事实上,就在孟子走后不久,苏秦到了魏国,并没有费太多的口舌就说动了梁襄王参加六国合纵抗秦的计划。

【史例解读】

引领而望

商王武丁的宰相傅说从政以前,曾在傅岩(今山西平陆东)地方从事版筑,故以傅为姓。傅岩是虞、虢两地交界之处,又是交通要道,由于山涧的流水常常冲决道路,奴隶们就在这里版筑护路。傅说身为奴隶,就靠从事版筑为生。商王武丁即位以后,三年没有理政,国事全由家宰管理。

有一天,武丁告诉群臣,他梦见上天赐予他一位贤人,这个人穿着奴隶穿的衣服,说自己姓傅名说,正在做苦役。武丁说:“傅者,相也。说者,悦也。天下当有相我而悦民者哉!这是个好兆头,我一定能得到一位治理天下的好帮手。”武丁就让人把梦中人的形象画出来,在全国寻找,果然在傅岩找到傅说。

经过一番交谈,武丁发现傅说果然就是自己和百官引领而望的治国之才,于是就让他担任宰相。但是这一来,出身宗族的大臣们却很不服气,认为他身为一个奴隶做宰相是对朝廷的侮辱。

过了一段时间,傅说发挥自己的才能,出台了一系列励精图治的政策,终于使得贵族和平民都心甘情愿地服从于他的领导。武丁一朝也因而成为商代后期的极盛时期,史称“武丁中兴”。

七(一)

【原文】

齐宣王问曰[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2]?”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3]。无以,则王乎[4]?”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5],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6]。’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7],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8]。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9],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10]。以小易大,彼恶知之[11]?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12]?”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13]。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14]。”

【注释】

[1]齐宣王:姓田,名辟疆,齐威王的儿子,是齐田政权的第四代诸侯。其祖先本是春秋时姜姓齐国的大夫,到了田和,乃放逐齐之末君康公于海上,建立了齐田氏的封建政权。[2]齐桓:姓姜名小白。晋文:姓姬名重耳。皆春秋五霸之一。[3]未之闻:即“未闻之”。[4]以:同“已”。无以:不得已。[5]胡龁(hé):宣王左右近臣。[6]衅(xìn)钟:新钟铸成,杀牲取血,涂抹钟的缝隙,用来祭祀。[7]觳(hú)觫(sù):恐惧发抖的样子。[8]爱:吝啬。[9]褊(biǎn):狭小。[10]无异:莫怪。[11]恶(wū):何。[12]隐:痛,不忍。何择:有何区别。[13]无伤:不要紧。[14]仁术:仁者的心术。庖(páo)厨:厨房。

【译文】

齐宣王问道:“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可以讲给我听一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弟子没有讲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所以后世没有流传,我也没有听说过。如果大王非让我讲不可,那就讲讲王道吧?”

齐宣王问:“有怎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

孟子说:“安抚老百姓就能称王于天下,没人能挡得住。”

齐宣王问:“像我这样的,可以安抚老百姓吗?”

孟子说:“当然可以。”

齐宣王问:“怎么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说:“我听胡龁说:大王坐在朝堂上,有人牵牛从堂下经过,大王见到了,问:‘牵牛到哪里去呀?’那人说:‘将用来祭钟。’大王说:‘放掉它吧!我不忍心看着它发抖,好像没罪的人马上赴刑场一样。’那人说:‘是不是废除祭钟了呢?’您说:‘怎么能废除呢?用羊代替它。’不知有没有这回事?”

齐宣王说:“有这回事。”

孟子说:“这种心就可称王于天下。老百姓都认为大王您很吝啬;我却知道大王您是不忍心呀。”

齐宣王说:“您说得对。确实有这样的老百姓。齐国虽然不大,我也不至于吝啬一头牛。我就是不忍心看着它恐惧、发抖,像是无罪的人上刑场,所以用羊代替它。”

孟子说:“大王不要责怪老百姓认为您吝啬,用小的换大的,他们怎能知道您的真实想法呢?大王若是可怜它没罪而赴死,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着说:“我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呢?我不是因为吝惜财物才用羊替换牛的。怪不得老百姓会说我吝啬。”

孟子说:“这没有妨碍呀。这是仁爱之道呀,是看见牛而没有看见羊啊。君子对于禽兽,看到它活的时候,就不忍心看到它死去;听到它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所以君子离厨房远远的。”

【历代论引】

董子曰:“仲尼之门,五尺童子羞称五霸。为其先诈力而后仁义也,亦此意也。”

朱子曰:“王见牛之觳觫而不忍杀,即所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扩而充之,则可以保四海矣。故孟子指而言之,欲王察识于此而扩充之也。”

又曰:“牛羊皆无罪而死,何所分别而以羊易牛乎?孟子故设此难,欲王反求而得其本心。王不能然,故卒无以自解于百姓之言也。”

又曰:“术,谓法之巧者。盖杀牛既所不忍,衅钟又不可废。于此无以处之,则此心虽发而终不得施矣。然见牛则此心已发而不可遏,未见羊则其理未形而无所妨。故以羊易牛,则二者得以两全而无害,此所以为仁之术也。声,谓将死而哀鸣也。盖人之于禽兽,同生而异类。故用之以礼,而不忍之心施于见闻之所及。其所以必远庖厨者,亦以预养是心,而广为仁之术也。”

【评析】

在这一节里,齐宣王很委婉含蓄地向孟子请教历史问题:“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但实际上,他所关心是如何称霸天下的问题。因为齐桓公和晋文公在春秋时代都是靠“霸道”而称雄天下的。殊不知孟子所奉行的是反对霸权主义的儒学,不讲“霸道”而讲“王道”。也就是不讲武力,不依靠军事力量、战争称霸天下,而讲用道德,靠教化的力量,靠仁政统一天下,使天下人心归服。好在齐宣王也还通泰随和,管他霸道、王道,只要是能称雄天下就行,也就与孟子一问一答地探讨起来了。

同类推荐
  • 神话:魅力神话传说

    神话:魅力神话传说

    中华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物态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总体表现。中华文化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而内涵博大精深的传统优良文化,历史十分悠久,流传非常广泛,在世界上拥有巨大的影响。
  • 智囊(精粹)

    智囊(精粹)

    在古代,人们常用“智囊”一词形容足智多谋的俊杰人物,比如,战国时期的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西汉时期的晁错,足智多谋,颈下又有一个赘生物,好像袋子一样,因此汉景帝称他为“智囊”。《智囊》的书名正是撷取此意。《智囊》全书分为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共10部28卷,收录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慧故事1238则。其中上智部、明智部、察智部,收录历代政治智慧故事,胆智部、术智部、捷智部,收录历代官吏处理政务的智慧故事,语智部收录历代辩才的智慧故事,兵智部收录历代军事将领的智慧故事,闺智部收录历代女子的智慧故事,杂智部收录历代黠狡小技之类的故事。
  • 胶东半岛鸟文化

    胶东半岛鸟文化

    城市,可以被称为是一本“可读”的历史。一个城市的文化个性,只能从地域文化的亮点中寻找。胶东文化有着自己的特性和独立性,是一支原生态独立起源的文化,胶东文化偏重于齐文化,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结合得非常紧密。
  • 山居笔记

    山居笔记

    本书是余秋雨在1992年至1994年间,全身心地用两年多的时间创作成的,共十一篇文章,荣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散文杂文奖项,背负着生命困惑,为文化灵魂的回归导航;剖析千年中华文明,探索人性的自我救赎。本书在原《山居笔记》基础上,增加了相关照片、插图近70幅,且用料装帧均较考究。
  • 海沧民俗文化

    海沧民俗文化

    《海沧民俗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保生大帝信俗;“送王船”民俗活动;“蜈蚣阁”游艺活动;“抗大龟”民俗活动等。
热门推荐
  • 她的故事,始于灰烬

    她的故事,始于灰烬

    她的故事,始于灰烬,亦终于灰烬。背负着家族过往的她,为了搞清当年的真相,跟随一个来历不明的自称启铭的男人踏上了去往活死人之都——被遗忘者的国度的旅途。然而随着旅程的继续,一切都变得不再那么清晰明了……“你是世间仅存的,诺顿家族最后一人,炉乡最后的辉煌!”名为灰烬(Ash)的少女行走在这条须臾不定的不安之路上,一切浮于表面的脆弱事实都像你镜花水月般破灭无形,一切藏在黑暗中的未知谜团却开始蠢蠢欲动。“小姐,如果你拒绝了,那个生你养你的,曾经掌管着青铜与火焰的家族,将永远的沉寂在历史的尘埃中,往日的真相,也将成为一个永恒的迷。”名为永恩的男人掷地有声地说到。
  • 误解心理学:不被误解和不误解别人的高度和方法

    误解心理学:不被误解和不误解别人的高度和方法

    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或社会交往中,经常遇到误解别人或被别人误解的情况。误解确实是痛苦的,但又是人生中难以避免的。即使双方都很努力地想让对方明白自己的真正意图,却经常事与愿违,不经意间误解就这么发生了。本书全面列举了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误解情况,详细分析了我们误解他人或被人误解的原因,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多种可以帮助人们减少误解的方法,相信读了本书,你在人际关系上会有自己的进退之法与取舍之道。
  • 父亲长长的一生

    父亲长长的一生

    本书是我国知名编辑出版家叶至善先生以编年体的形式,描写叶圣陶一生事迹的传记,本书为读者写出了叶圣陶这位睿智而智慧的老人不平凡的一生与中国命运紧密相连的经历,把近一个世纪波澜起伏的故事讲得栩栩如生,娓娓动听,特别是与叶圣陶相知相交的朱自清、郑振铎、茅盾、丰子恺、周作人、胡愈之、夏丏尊、俞平伯、冯雪峰、丁玲、老舍、巴金、冰心等20世纪中国文坛上的名人逸事生动有趣,让人看到一位大家的人生风采。
  • 为你痴情为你狂

    为你痴情为你狂

    黄书琅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一直被宠溺,在学校也是校草级人物,高傲自大以自我为中心。可是遇到黄弯弯后,他竟然变成为爱痴狂的男人,为了心爱的女人,努力创业,努力跻身富豪行列,努力练习武术,可是努力过后发现弯弯要的并不是这些……
  • 爱与轮回

    爱与轮回

    谈啸是一名极度爱好旅游探险的人,有一天,他的脑海中突然多了些东西。跟着脑中的线索,他终于找齐了所需的东西。可惜这些东西却毫不留情的将他送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中,这个世界是个充满了血腥,充满了暴力,剑与魔法同时存在的世界。经过令人印象深刻的适应期后,谈啸必须为回家创造条件。他不知道如何回家,不知何时才能回家。所以,寻找在这个星球上拥有绝对力量的神,魔的道路便由此产生...一切有因就必有果,原因慢慢的出现了,而结果...
  • 重生抄动漫

    重生抄动漫

    姓名:陆格外貌:女性别:男(万幸)重生在另一个平行世界,这个世界没有倭国,那就抄抄漫画,制作几个恋爱文字游戏,写几首相关的音乐吧。......新书《女友有个系统》
  • Steering Toward Normal
  • 重生为狮

    重生为狮

    他是一个铁血佣兵,也是一个资深狮迷,非洲各个狮群都很是了解,他喜欢那种雄狮间热血的战斗,深厚的兄弟情义,这是人类无法比拟的情义。此书致敬坏男孩联盟
  • 迎难而上做了不起的自己

    迎难而上做了不起的自己

    心灵就像是一问房屋,只有勤于打扫,才能拂去笼罩其中的灰尘,才能清理干净其中的杂物。生命需要鼓舞与希望,心灵需要温暖与滋养。点亮温暖的心灯,打开紧闭的心灵,让光明充满你的整个心房,让幸福从此与你相伴。“影响孩子一生的心灵鸡汤书系”与你共同欣赏温暖千万心灵的情感美文,品尝改变千万人生的心灵鸡汤。
  • 最长的一天:1944诺曼底登陆

    最长的一天:1944诺曼底登陆

    历史写作的巅峰,销售累计超过2000万册的全球超级畅销书,震撼36国读者心灵的史诗巨作,不读“二战史诗三部曲”,就等于不了解二战!关于命运及其转折点的战争史诗。“二战史诗三部曲”每本书都有一个主题(《最长的一天》是“勇气”,《遥远的桥》是“失败”,《最后一役》是“生存”),但关注的都是人的命运,确切地说,这是人如何改变命运的故事。在远离战争的和平年代,它让千万读者在阅读中获得精神的鼓舞,陪伴他们度过生命中低沉黯淡的时光,迎来人生的转机;在欧美,它被父亲当作“成人礼图书”(grown-up book)送给年轻读者,希望其中的阳刚之美给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成长的心灵带去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