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3700000005

第5章 也谈《中国电影发展史》的历史建构(3)

同时,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历史学过于强调阶级分析,过于强调农民起义,正像戴逸所说:“农民战争史代替了整个的中国历史,讲到每个朝代都以农民战争开头……中国历史成为一部农民起义史。”[23]其实,《清宫秘史》和《武训传》受到批判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因为没有正确地再现农民起义和农民革命,前者把义和团描写成乌合之众,后者则侧面描写了太平军的失败。

经过一次次的批判和运动,“政治正确”成为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标准。而令人感到无所适从的是,这种“政治正确”的要求越来越严苛,因此,尽管《发展史》以《新民主主义论》为基础,按中国社会的历史的发展来构建和评价中国电影实践,但终究因为建国后历史研究的革命化、政治化,以及党内日趋尖锐的思想斗争和越来越高的革命调门,在出版三年后遭到全面否定。陈荒煤在《发展史》和再版前言中已对这本书在“文革”中的遭遇作了充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只想强调的是,《发展史》的历史观与《新民主主义论》相一致,它对左翼电影的肯定,与建国后逐渐确立的革命史观不相吻合,没有达到后者所要求的“政治正确”的标准,这应该是它被打成“毒草”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左翼电影与人民电影

中国革命经历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阶段的发展,左翼电影和社会主义电影则分别对应着这两个阶段,延安时期的人民电影则是两者之间的一个重要过渡和联结。这三者构成了一条清晰的中国革命电影传统。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社会、历史环境的不同,由于两个时段的革命目标不同,三种电影在形态上有重要的区别,《发展史》强调了它们之间的连续性,虽然意识到其中的差别,但并未就此展开明确的阐释和分析。

左翼电影是指20世纪30年代初共产党进入电影界后在中国影坛上出现的一次电影文化运动。1931年左翼戏剧家联盟成立时就表达了对电影的关注;1931年5月,夏衍、钱杏邨、郑伯奇加入明星公司并成立了电影小组;1933年2月,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成立,左翼电影文化运动拉开帷幕。[24]受当时社会史论战的影响,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成立后,就展开了中国电影的性质和任务的讨论,并提出了中国电影应确立“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和大众化方针。由此可见,左翼电影文化运动在理论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就其宗旨而言,它仍然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电影文化协会则具有明显的文化统一战线的特点,“这是一个包括了电影界广大人士参加的,以爱国、进步为共同目标,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进步文化组织”。[25]从左翼电影的初期作品来看,它们也是多姿多彩,有的作品表达了鲜明的反帝主题,如《渔光曲》《春蚕》,有的作品虽然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识,但同时也有作品表达的是普世的人道主义观点,如吴永刚的《神女》。因此,左翼电影在思想性上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只要表达一定的进步意识,对社会的黑暗有所批判,与一切落后的、反动思想进行斗争的作品,都受到肯定和接纳。

而且,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中国电影业,仍然是商业电影体系。左翼文化人士最初被接纳到电影业中,一部分也是出于商业考虑。即使左翼电影在其高潮时期,也仍是在电影的商业体系内发展的,因此,正如夏衍所说,“我们是处在‘寄人篱下’的地位,不可能如心所愿地选择题材,更不可能畅所欲言地发抒己见”,只能“转弯抹角、点点滴滴地在资本家经营的电影商品中间加进了一些进步思想,而执拗地把电影引向为政治服务的方向”[26]。因此,从电影形态上说,左翼电影是传统的商业电影与进步思想的融合,早期的创作尤其如此。而且,由于生活现实尚未经过革命的颠覆和洗礼,因而进步思想大多表现为纯粹的观念,与电影对生活情态的描摹有一定的距离感,常常表现为内容与形式的疏离。只是到了战后,由于进步影人经历了战乱、颠沛流离的生活,更广泛地接触到了中国社会的现实,因此,这一时段的进步电影明显克服了左翼电影的疏离感,电影的艺术性与思想性达到了较高程度的圆融统一。

与左翼电影不同,人民电影是在解放区出现的电影形态。虽然这一阶段时间不长,但文艺工作者于戎马倥偬之中,克服物质匮乏的困难,勉力为一种新型电影打下了基础。如果说,《新民主主义论》是为左翼电影提供了理论阐释的话,那么,毛泽东发表于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则成为人民电影的准绳。正如《发展史》指出的那样:“《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地规定了中国的革命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指出了革命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途径,并把一切问题的中心放在文艺工作者同工农群众相结合,从而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取得文艺创作的源泉这个根本问题上,这就从理论上彻底解决了‘五四’以来中国革命文艺工作者所一直企图解决而没有能够彻底解决的革命文艺同人民大众结合的任务。”[27]应该说,文艺知识分子的世界观改造是革命文艺必然面对的问题,只有通过这一改造才能培养出属于无产阶级自身的文艺知识分子,即葛兰西所说的“有机的”知识分子。也就是说,经过世界观的改造,文艺知识分子才可能不仅仅是同情革命、支持革命,而且是超越其知识分子本身的局限,成为工农群众的一分子,从而真正获得工农阶级的视角以表现现实生活。显然,《讲话》后的文艺发展方向已经与左翼电影的反帝反封建诉求有着很大的不同了。因此,虽然说左翼电影与人民电影有着内在的联系,但同时它们又分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观,而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电影则是人民电影的进一步强化,它一方面遵循着《讲话》所提出的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与此同时,又加强了阶级分析的分量,在“政治正确”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最终发展到极端,随着“文革”的失败而破产。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文革”期间对《发展史》的否定显然是一种非历史的、形而上学的“批判”,左翼电影是中国革命电影传统的源头,这一点是没有疑义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发展史》依托唯物史观所构建起来的中国电影传统,本身也包含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比如对1931年之前的中国电影的评价,再比如左翼电影与人民电影及社会主义电影的关系。特别是,如果站在今天重写电影史的角度,我们更需要考虑左翼电影传统与百余年中国电影发展的关系问题。而《发展史》给我们的启示是,重写电影史的首要任务便是史观的构想。

(原载丁亚平主编:《电影史学的建构与现代化》,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年版)

注释:

[1]陈山:《电影史学的建构——对〈中国电影发展史〉文本的史学研究》,《电影艺术》2008年第6期,第102页。

[2]李少白:《关于〈中国电影发展史〉的一件事实》,《电影艺术》2009年第2期,第97页。

[3]罗艺军:《一部书的是非和两个人的遭遇》,《电影艺术》2009年第5期,第120页。

[4]陈荒煤:《中国电影发展史·重版序言》,《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第11页。

[5]戴逸:《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总序》,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外二种)》,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6—11页;也有研究者提出不同划分方法,认为第一个时期是从1900年到辛亥革命,属现代史学的奠基时期;从辛亥革命到1937年抗战爆发是第二时期,史学近代化基本完成;第三时期是1937—1949年,各派史家受到战争洗礼;第四个时期是1949年之后,唯物史观占据主导地位。参见周文玖、王记录:《20世纪中国史学思潮发展大势略论》,《济宁师专学报》2001年第2期,第55—60页。

[6]梁启超:《新史学》,陈其泰、陆树庆、徐蜀编:《梁启超论著选粹》,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71—679页。

[7]关于西方史学和汉学对20年代初中国史学的影响,参见常建华:《社会科学与中国社会史研究历程》,《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0卷),2009年,第366—389页;陈辉:《社会史论战与现代中国史学》(博士论文),2005年,第15—26页;周文玖、王记录:《20世纪中国史学思潮发展大势略论》,《济宁师专学报》2001年第2期,第55—60页。

[8]陈辉:《社会史论战与现代中国史学》(博士论文),2005年,第307页。

[9]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37页注释1。

[10]梁启超:《新史学》(1902),陈其泰、陆树庆、徐蜀编:《梁启超论著选粹》,第676页。

[11]贺麟:《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67—68页。

[12]戴逸:《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总序》,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外二种)》,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9页。

[13]秦喜清:《一部书与一个传统——〈中国电影发展史〉与影视所的中国电影史研究》,《影视文化》第3期,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年,第186—187页。

[14]讲演原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初载于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1940年2月15日),同年2月20日刊登于延安出版的《解放》杂志(九十八、九十九合刊),题目改为《新民主主义论》。

[15]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2—709页。

[16]程季华、李少白、邢祖文编著:《中国电影发展史》第1卷,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第52—53页。

[17]立尼:《中国电影战斗道路和革命传统——〈中国电影发展史〉(初稿)读后》,见《中国左翼电影运动》,1993年版,第921页。

[18]张石川:《自我导演以来》,《明星半月刊》1935年第1卷第3期,转引自刘思平:《张石川从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第47页。

[19]董立甫:《明星电影制片公司初探》,《电影文化》1983年第3期,转引自刘思平:《张石川从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第42—43页。

[20]霞飞:《〈清宫秘史〉的前前后后》,《党史博采》2009年第9期。

[21]见孟犁野:《新中国电影艺术史(1949—1965)》,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年版,第81—84页。

[22]戴逸:《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总序》,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外二种),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9页。

[23]孟犁野:《新中国电影艺术史(1949—1965)》,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年版,第81—84页。

[24]关于左翼电影文化运动的情况,参阅高小健:《新兴电影:一次划时代的运动》,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第12—42页。

[25]高小健:《新兴电影:一次划时代的运动》,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第14页。

[26]夏衍:《中国电影的历史和党的领导》,《夏衍电影文集》第1卷,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版,第807页。

[27]程季华、李少白、邢祖文编著:《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第339页。

同类推荐
  • 西方音乐简史

    西方音乐简史

    该书概括地介绍了西方音乐的发展过程,力求简明阐述了各个时期的风格特点和重要作曲家及著名作品。全书分为六卷,如第一卷古代音乐这一阶段的西方音乐的主要事情及整体状况进行了横向的飞类叙述,最后一卷为现代音乐,介绍了20世纪西方音乐的成就及其多分化发展态势。
  •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修订版)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修订版)

    本书提出即兴发挥、临场应变是主持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在简要介绍了几种临场应变的综合技巧之后,全书从开场导入、话题进行、即兴采访、受众交流、嘉宾把握、困境解围等方面列出了节目主持中可能出现的50种场景,并通过大量实例来说明应对技巧和处理原则。比如电台直播中接到恶意电话的应对策略等。
  • 歌剧的误会

    歌剧的误会

    《杨燕迪音乐文丛:歌剧的误会》收入杨燕迪教授近年有关歌剧的散文和评论。歌剧作为特殊的艺术体裁,其间必然涉及音乐、文学、戏剧、景观、舞蹈等各类艺术品种的交叉与融通。就“音乐人文”的关切而论,歌剧自然是最适合这一解读视角的音乐种类之一,这也是杨燕迪教授近年持续关注歌剧并从事歌剧解读和批评的个中缘由。这些篇什中,有的属于歌剧原理性的散议,有的是具体歌剧的导赏性剖析,有的则是歌剧演出之后的评论……所涉及的歌剧作曲家和剧目基本属于在国内舞台上演过的“主流”,但也有一些针对从未在中国舞台上亮相过的现代歌剧的引介。
  • 唐代碑石与文化研究

    唐代碑石与文化研究

    本书收有35篇研究唐代碑石与文化的文章,有“《张士贵墓志铭》所反映的问题”、“唐代的学士”、“关于西安建都的朝代问题”、“魏征的史论观”等。
  • 宋徽宗赵佶的绘画贡献

    宋徽宗赵佶的绘画贡献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宋徽宗赵佶的绘画贡献》介绍了宋徽宗赵佶传奇的一生。《宋徽宗赵佶的书画贡献》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五年勿三年

    五年勿三年

    她追不上他啊,他也不想让她追。这又不是五年模拟三年高考,她真的追不动了。阳光正好,佳人亦好,其顾盼少年兮。
  • 大唐悬疑录3:长恨歌密码

    大唐悬疑录3:长恨歌密码

    杨贵妃究竟死于马嵬驿,还是逃生日本?大诗人白居易根据杨贵妃的秘闻写就名篇《长恨歌》,不想竟引来杀身之祸。各路僧、道、官、匪先后出动,齐齐盯上了《长恨歌》中的明文暗码……大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诗人白居易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游玩。在皇太后族兄王质夫所讲的宫中秘闻的激发下,白居易一气呵成写下千古名篇《长恨歌》。文人陈鸿也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十年后,被贬江州的白居易在浔阳江头听到一名中年歌女弹奏琵琶,惊为神曲,遂写下名篇《琵琶行》相赠。
  • 健康早餐

    健康早餐

    《妈咪私房菜丛书》根据家庭一日三餐的营养需求,精选了一千三百多道营养食谱,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有益身心,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妈咪私房菜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家庭主妇的有益参考书。
  • 邪魅女皇

    邪魅女皇

    一头璀璨银发,一袭红衣,睥睨天下的傲气,强横霸道作风。她,赫连星月是明日学院的废柴,同学眼中的耻辱,任人欺负的对象,一夜间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走上强者的道路,不惜用各种身份出现在大陆视线中,在古月大陆游鱼得水。为亲人而痴,不惜只身闯入被人视为死亡禁地的死亡森林,为爱人而狂,即便踏平古月,也要让你守在我身边。充满诡计的大陆,死亡笼罩的森林,踏平无比尊贵的古堡,这是一个以拳头大为尊的世界!
  • 考古发现

    考古发现

    本书站在科学的立场,以考古发掘为依据,以亚洲、非洲、欧洲、美洲为分界点,对世界考古的重大发现进行生动传神的解说,力求重新再现历史文明,再次演绎古老传说,帮助人们揭开了地下沉睡千年的秘密。阅读本书,读者即可重读先人的思想,透视发达的古代文明,又可收获到心灵的愉悦与知识的富足。
  • 皇后谋:忠犬皇帝欠调教

    皇后谋:忠犬皇帝欠调教

    前世,第一眼我便倾心于你。为你,我宁愿深锁于后宫,尝尽这半生的孤冷;为你,我背上被世人唾弃的骂名;为你,我孤身闯入敌营,夺取敌军首级,向你邀功。最后落得身陷大牢,看你怀中拥着绝世佳人对我嗤笑冷嘲。今生,第一眼我便想杀了你。天下之大,何必将心系之于一人身上,我便风流快活,日夜歇于他人榻上又与你何干!凤靖瑶:“这姑娘漂亮得紧,掳我府上去,做我的丫鬟吧。”从蓉附耳悄声道:“小姐,那是宫里最近新晋的清嫔娘娘,这段日子皇上宠得紧呢。”凤靖瑶:“那又如何。不管他,把那姑娘打晕了带回去。”皇上:“凤靖瑶你敢!”凤靖瑶眉眼一抬,漫不经心的说:“有何不敢?皇上莫要忘了,是谁让你坐上如今的地位?如果你不想要这个位置,本小姐分分钟就可以让你下来!就算本小姐要你的妃子做丫鬟使,那也是使得的。”皇上:“......”某王:“靖瑶,嫁于我可好?”凤靖瑶斜睨一眼,“好啊,不过我要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还于我!”某王:“好,以后这江山都是你的。”本文1V1,女主强,忠犬男主。
  • 冷邪太子狂傲妃

    冷邪太子狂傲妃

    她,二十一世纪的剩女。相亲会上,众人嘲笑她平胸,说她不男不女。为了不做剩女,她用了所有积蓄去丰胸,却穿越了。一朝穿越,虽贵为丞相府嫡出大小姐,却爹不疼娘不爱。不只如此她变成了又黑又胖的大肥婆,成为东宇国京城第一丑女。爹爹下毒害她,庶母处处争对,庶妹设计陷害。且看她如何逃脱爹爹的毒害,庶妹的设计,把一个个陷她于死地的人踩在脚底……**他,东宇国的太子,生性凉薄,有严重洁癖,冷若冰霜。却被她的独特吸引,他视她为珍宝。当第一丑女脱变成第一美女,给她带来的不只是桃花朵朵,还有更多是非与阴谋……
  • 爱情像一场博弈

    爱情像一场博弈

    这是一个关于抉择的故事。一个都市青年,面对着感情,面对着生存,面对着人生变故而艰难抉择的故事。阴差阳错之际,沉沦在三个女人的情感漩涡里,爱恨纠缠,孽缘丛生,也纠结其中;事业上,变故突生,左右掣肘,该如何抉择?借东风,图创业,他将计就计,围魏救赵,瞒天过海,凭借着专业的布局和一份笃定的坚持,三十六计殆尽,九死一生还魂,终于杀出了一条血路。却不料祸起萧墙,他又面临怎么的抉择?……
  • 正妃住隔壁

    正妃住隔壁

    《合卺词》镜子的古文她,一个现代国际安全局的高级特工,风平浪静时慵懒闲适,帅性如风。看似全然不具杀伤力。环境变化时则出手狠绝,精准,招招毙命。她,一个架空时代王府捡回来生子的丫头,初来王府,局促不安,胆小怕事,处处看人脸色行事。为免招惹事端,习惯闭门不出。当她成了她!他,一朝呼风唤雨的王爷,温文尔雅,温润如玉,性淡若薄云,嗜睡且对一切都漠不关心,喜欢拒人于千里之外。甚至记不得近身处女子的相貌。当他被一个喝醉了酒翻墙而入的小丫头敛去所有神志,当心中寒霜被融化,暖意注入心田,他如何会对生命里唯一一次感兴趣的东西收手。她为他的妾,她和他却不知。她以兄弟称他,他将她捧于手掌,喝护于胸膛。正妃在隔壁,一切荣华炫目都在隔壁,他的视线越过茫茫人海终是投在何处?宋楚说:“白末,我不喜欢江山,不喜欢权贵,也没哪个女人见过第一面就记住相貌轮廓,唯你是铬记于心的。”宋楚说:“白末,我的身心都只沦陷给你这么一个女人,再无其他!”宋楚说:“白末,当你立于墙头,一双明亮的眼眸渲染整个星空,那一刻我便决定,将你带到天涯海角,不让尘世沾染你丝毫我欲独霸的美丽。”宫九夜说:白末,你偷去的又何止一个钱袋。我的心你拿去了,却不说要。此生,我将如何安放它?!莫凌风说:白末,本该你是我的妻。奈何我们之间,竟隔着万水千山的距离。我允许你带着目的靠近我。哪怕是背叛,这一生我也允你若干次。直到最后用自己的生命去换你的命了。这许多年明眸中好似才看到一片锦绣,竟心甘情愿被这三尺黄土掩埋。君宇墨说:白末,我的人你要吗?我的承诺你要吗?我的心你要吗?为何时间流逝了,你始终定格在我的脑子里,那一瞬间便是动也不曾动过。尘子倾说:白末,一张龙椅争了多年,时间再回到这一点,只想以江山为聘,娶你为妻,不让宫廷束缚你,同你做对平凡的夫妻。可是,我遇你,终是晚了。白末想,我不想宫廷,宫廷却已生涟漪。我不想江湖,江湖却也已泛滥。如果幸福是流沙,我只愿沿着你的方向一路追随。如果温情是场梦,我只愿一觉再不醒来。(不虐男女主,男主一路宠到女主看不到边际。)新文《重生—硬碰硬》这是一对男女总裁斗智斗勇,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的故事,女总裁不羁精怪,绝对有一鸣惊人的爆发力。男总裁邪魅桀骜,攻于算计,运筹帷幄。客观说:
  • 花沫何辰

    花沫何辰

    咳咳,各位小可爱小公举美腻帅比们欢迎观看苏冉的处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