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5700000004

第4章 吉普赛人与共产主义的“城堡”

——闲说新版的寇德卡摄影集《吉普赛人》

《吉普赛人》(Gypsies)小史:这本书一波三折,是摄影界的一个著名故事。寇德卡从1962年开始拍摄吉普赛人,1968年他请布拉格的设计师米兰·考浦丽娃(Milan Kopriva)设计了一个版本,名叫《茨冈人》,准备1970年出版,因“布拉格之春”泡汤。1970年寇德卡来到法国,与法国摄影界有“第一图片编辑”之誉的出版人罗贝尔·德尔彼(Robert Delpire)合作,选了1962-1968年拍的吉普赛人照片60张,以《吉唐,旅行的终点》(Gitans, la fin du voyage; Gitans是法国对吉普赛人的俗称,略有贬义)为名于1975年出版,选入的照片主要摄于捷克。同年光圈出版社出了这本书的英文版,就叫《吉普赛人》(Gypsies),现代艺术馆还出了一个特殊的纪念版,这本书成为20世纪下半叶的著名摄影集。2011年的新版本照片扩充到109张,主要是在1975年版的基础上补充了寇德卡在西班牙、法国、罗马尼亚等地拍摄的吉普赛人的照片。

2011年末,寇德卡的著名摄影集《吉普赛人》(Gypsies)新版问世,不知他心情如何。1975年,这本书在巴黎出第一版时,寇大叔心里很是不爽:“以前,这些照片只有我自己、朋友和选择过的人才能看到,现在你只要有钱,就随便看了。拿着这本书,我感觉就像和一个妓女在一起。”

当时的寇大叔还没有名动江湖,一个人当“巴漂”(漂在北京叫“北漂”,漂在巴黎当可称“巴漂”),那些吉普赛人的照片于他情若女友,与自己卿卿我我可矣,与他人分享则罢。寇大叔一生对外界所求甚少,这种人的内心世界不是白练秋江就是残阳瑟瑟,十分自恋;当然,如果控制力不够,往往发酵为“闷骚”。

寇大叔对拍摄吉普赛人的事儿讲得很少,自己喜欢吉普赛人的音乐,去他们家里采风,后来也就拍起来了,听上去特艺术、特纯洁,与当时捷克斯洛伐克的社会、历史、政治一点关系都没有。但艺术家不可能脱离自己的视界和社会——历史语境,如果把《吉普赛人》放回到捷克斯洛伐克的1960年代,就会发现这群社会边缘人身上,深刻地烙印着、映射着这个国家的历史问题、政治问题和艺术问题:历史问题是吉普赛人与捷克斯洛伐克这片土地的千年纠结,政治问题是195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对吉普赛人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政治自由化”,艺术问题则是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方法的挑战。

历史——政治问题。1962年,当寇大叔开始拍吉普赛人时,吉普赛人与捷克斯洛伐克的社会关系正十分纠结。简单说吧,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吉普赛大国”,吉普赛人源于印度的罗姆部落,千余年前迁移散居于欧洲各地,历史上一直作为欧洲国家的边缘人群而生活于歧视之中。“二战”期间与同性恋者、犹太人、流浪汉等一起被**在集中营消灭了几十万。到1960年代,在捷克斯洛伐克,吉普赛人是除了捷克人、斯洛伐克人之外最大的少数民族,人口超过20万,[1]主要生活在城镇周围,靠打零工、摆小摊、买卖工艺品和算命、表演小戏法为生。但问题是,捷克斯洛伐克是社会主义国家,1950年代的社会主义阵营在苏联老大哥带领下,有个实现共产主义的时间表;而实现共产主义,当然是全体人民在某一天早上六点钟,一起迈进美好明天,不能将吉普赛人单独留下,那太自私了,而且有违圣训: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于是政府决定在奔向共产主义的时候,带吉普赛人一起走,给他们盖了排房,建起吉普赛社区;吉普赛青年参军背上了钢枪,吉普赛兄弟走进工厂当起了工人,吉普赛姐妹到商店当上了售货员,吉普赛儿童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与其他儿童一起学习……看上去一切都十分美好:被歧视了千余年的吉普赛人,正作为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一部分,向共产主义飞奔!

1955年,捷克斯洛伐克有一部电影很轰动,叫《我的朋友吉普赛人》(Muj pritel Fabian,导演Jiri Weiss),说的就是这事儿。

但遗憾的是,这次吉普赛人的社会主义改造没成功。“我的朋友”不习惯踏着钟点走进工厂,吉普赛女郎在商店里想唱就唱想跳就跳想吃就吃,就是不好好为人民服务。到1960年代初,轰轰烈烈的改造吉普赛人的工作就停止了,被另一项工作取代,那就是对吉普赛人的迁移和遣散。政府准备改造他们的时候,称他们为“有各种恶劣生活习惯的古老原始的吉普赛人”,改造方式十分生硬:人口登记、半军事化式的快速集中定点居住、没收私有财产(其实也没有什么私有财产,主要是大篷车之类)、马匹杀掉、传统节日取消……现在改造不成功,政府的迁移和遣散计划也很无情,直接将他们从大城市周围遣送到伯希米亚、摩罗维亚地区的小村镇。这时政府遭遇经济困难,地方上在接纳新移民时十分勉强,居民点建设很慢,甚至连厕所和水井都不够用,平均200人才能有一口水井和一个公厕;而在这里,吉普赛人谋生也更为艰难……准确点说,“我的朋友”这时候过得比改造前还惨(连原来的马匹和大篷车都没了)。所有这些,寇大叔在镜头里看得十分清楚,二十分凄楚:不少吉普赛人住在棚屋里,拉家带口,孩子众多,家徒四壁;忧愁的妻子,酗酒的丈夫。你还记得那个抱着婴儿走向简陋公厕的男子吗?你还记得一个男子骄傲地牵着马走过,身边是羡慕的眼光,后边还跟着兴奋的孩子吗?这匹马在吉普赛村落的新闻价值,相当于1980年陕北农民年集上买了一辆进口轿车——这个场景里面,有丰富的社会文本,寇大叔不是在拍民俗!马在《吉普赛人》中几次以突出的形象出现,都有与此类似的意义:它象征着吉普赛人的财富。你还记得一个吉普赛男子失神地看着自己英姿飒爽的列兵照吗?吉普赛孩子背后的墙上,依然写着或贴着捷克语的字母,可能是他们正在学习的或者是以前学习时留下的,显示出他们与捷克斯洛伐克“主流社会”的一种不确定联系。确定的联系偶尔也会出现,比如警察到村子里来拿小偷,“警察”几乎是整个摄影集里表明政府还在关心“我的朋友”的唯一证据,但他们在场景的边缘,让人难忘的是戴铐子的吉普赛青年迷惘的眼……走出村子的路是如此泥泞,“美好生活”犹如许诺过的共产主义,像卡夫卡的“城堡”一样可望而不可即。

在整个的1960年代,吉普赛人奔共产主义的事儿,捷克斯洛伐克官方回避谈、民众不好谈,相当敏感,而且容易被“外国敌对势力所利用”。

那为什么又被提起来了呢?因为政治气候发生了变化。别看捷克斯洛伐克领土不到13万平方公里(其中捷克部分约7.9万,斯洛伐克部分约为5万),“二战”前却是世界10大工业国之一,个人平均工业产值位列世界第四,是东欧经济基础最好的国家,并建立了十分成熟的民主选举制度,捷克人很骄傲。但到1960年代初,经过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其工业排名却落到了世界第12位,人均工业产值下滑到世界第五,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很慢。原来捷克人看不上奥地利人,觉得他们生活差,现在反而被奥地利人超越了。1962年,捷克搞起了经济改革,总理希克试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在捷共中央内部和社会上都出现了思想、言论自由化的倾向,这种政治开放一直持续到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捷克人称这段时间为“政治自由化”时期。特别好玩儿的是,这一时期的政治话题,不是由政治人物或理论家提出来的,而是来自于文艺界——与很多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捷克的文艺问题同时也是政治问题。这一时期电影界搞“新浪潮”(与法国电影的“新浪潮”无关,是彻彻底底的捷克电影的“新浪潮”),戏剧界更闹,剧本写得很大胆,有的剧本以很强的政治暗示性轰动一时,比如全部邀请非专业演员,而且全是批评政府的知名文化人演出,这个剧本的结局是这些人最后全都失踪了。最出格的还是作家。1967年6月27日,捷克斯洛伐克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上(有400多名作家出席),党员作家米兰·昆德拉率先发言,以自由与专制、人道与非人道为题的演讲直接指向官方文艺政策:“当我们谈到自由的时候,有些人就会感到不舒服,他们会说: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的。当然,任何自由都要受到种种限制。但是没有哪一个进步的时代曾经为自己的发展规定过限度……只有在我们这里,把维护禁区看做是比冲破禁区更大的美德。”[2]会上还宣读了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致苏联作协的信,提出了取消新闻审查,要求给公民出国旅行,特别是出国定居的自由等热点问题,并要求“不许把人们无根据地置于流亡者的地位”。笔者一直怀疑,后来寇大叔出版的另一部著名摄影集《流亡》(Exile)与这次讨论有精神联系。

文艺界的“热闹”,实际上直接挑战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方法。这一方法1930年代肇始于苏联、后来被强调为社会主义国家文艺创作的唯一正确方法。昆德拉在小说《玩笑》(1967)中,将这一方法对文学的影响形容为人物“不皱眉头,只带笑容”: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一出场,必须是,而且也只能是笑容,因为敌人一天一天地烂下去,我们一天一天地好起来,社会主义人民即使想有什么不痛快,那也不可能嘛!你不笑,你就会有麻烦,“因为每一个人如果不表示出自己的日子过得挺美,他就会立刻被人怀疑是对工人阶级的胜利不高兴,或者是被怀疑为自私地沉溺于某种个人忧伤之中。”(昆德拉:《玩笑》)在这种背景下,寇大叔大拍社会主义改造失败的吉普赛人,日子过得一无所有,形同“贱民”——这当然是在呼应文艺界的“热闹”,是给社会主义抹黑,是对主流文艺思想的挑战,容易被“外国敌对势力所利用”。

当时布拉格的文艺圈并不大,哈维尔的剧本演出时,旁听导演、演员和剧作者讨论并跑前跑后拍剧照的正是寇大叔;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昆德拉专门写到女主角特雷莎拍了数百卷“布拉格之春”的照片,“有坦克、吓人的拳头、毁坏的房屋、被沾满鲜血的三色旗包裹着的尸体”,[3]这原型也是寇大叔。

这次《吉普赛人》的突然再版,并不排除与当下吉普赛人的现实遭遇有关。2011年,欧洲因经济形势不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都有驱逐吉普赛人的行动,光法国就拆毁了200多个吉普赛人集聚点,将1000多名吉普赛人遣返回罗马尼亚。“我们的音乐,我们的艺术,我们的传统服饰,都被偷走了,在世界各地的演奏厅和博物馆里,它们被当作西班牙、匈牙利、捷克、法国文化展示着,我们几百年来的所有创作都被偷走了,而我们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被人称为‘小偷’。”翻着寇大叔的《吉普赛人》,想起吉普赛人作家唐娜德·李的《天咒的吉普赛人》,不免伤感。

注释:

[1]据英国少数民族权利协会1975年统计,全世界吉普赛人口的总数约为900万人,欧洲有500多万,三分之二集中在东欧,其中捷克斯洛伐克的吉普赛人口约为37万;当时捷克斯洛伐克人口总数约为1400万。参见王艳萍《世界民族志》。

[2]赵启强:《“布拉格之春”四十周年祭》,《炎黄春秋》2008年第10期。

[3]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许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83页。

同类推荐
  • 浮生:芷宁电影札记

    浮生:芷宁电影札记

    《浮生:芷宁电影札记》由少年的灰色时光、旧时已逝,天地默然、无语凝噎的史实、趣与意的有致结合、以含泪的爱送别疮痍、没有华丽外衣只有艰难求生、不到死亡不能解脱、“我愿意为你朗读”、一部颇具气质的电影、记录个体对战争的反应方式、于获释中幸存等构成。
  • 音乐的历史

    音乐的历史

    《音乐的历史》评述了世界音乐史上各个时期伟大的音乐家的心路历程。在众多人物面前,作者按时间先后顺序,以平易近人的语气、独特的犀利目光,对西方音乐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静心读来,高雅的音乐,经典的旋律,名垂乐史的大师,仿佛就在你的身边。该书逻辑和条理清晰,读者可以读一本故事书的状态来品读房龙的音乐思想,并由此大体把握欧洲音乐史的发展脉络,知晓那些光鲜的音乐家的别样人生。
  • 东方舞蹈审美论

    东方舞蹈审美论

    “东方”这个词总是勾连着独特的美学意象和文化气质,“东方舞蹈”则是这种美学意象最为生动、可感的呈现。本书作者从“东方美学”的宏观视角对中国、日本、印度的传统舞蹈艺术进行了形态描述与学理分析相融合的研究,从身体观念、审美特征、美学气质与艺术精神四个层面论述了“东方舞蹈”的独特艺术魅力。
  • 凝固不朽的世界雕塑

    凝固不朽的世界雕塑

    雕塑是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通过对雕塑的了解和研究,可以更加具体地了解一定时期的艺术思潮。本书介绍了世界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雕塑发展情况。
  • 音乐文化与音乐人生

    音乐文化与音乐人生

    本书的上编《音乐文化》将音乐看作社会的文化现象和人类的精神财富,从数学、物理学、思维科学、哲学、美学、教育学的角度,探讨了音乐与科学、哲学、建筑、文学、教育学等学科及绘画、舞蹈、影视等艺术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阐述了音乐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说明了音乐教育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不但从多维视角扩展了人们对音乐本身的认识,也从音乐的、美学的视角出发,加深了读者对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认识,有助于读者增强通过音乐欣赏而美化自身的积极性。本书的下编《音乐人生》介绍了众多古今中外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航天科学家、心理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建筑家、音乐家、画家、舞蹈家、电影导演以及当代大学师生的音乐人生,说明了他们的人生与音乐之间的密切关系,讲述了他们事业和生活中的许多音乐故事,说明了音乐教育在各类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和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中,所起过的重要作用,适合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本专科生、研究生、教师和管理者,以及广大音乐爱好者和有志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各界人士阅读。
热门推荐
  • 网游之大神真的不充钱

    网游之大神真的不充钱

    在玩游戏第一天就结识的神秘小队友,居然成长飞速,稳步发育成了排行榜第一的大神。在她感叹有钱就是好的时候,大神还一脸无辜地表示,“我没有充钱啊。”什么!!没有充钱那这些RMB装备怎么来的!!无论如何,混吃混喝的日子已经开始了...等等!为什么大boss的名字和游戏好友名字一毛一样——闻暖暖小心肝颤了颤,“一定是还没睡醒。”于是,她决定继续睡觉。总之,这是一部现言+古言+游戏竞技+推理+高干+总裁+逆袭+娱乐圈+.....N重元素混合的温情之作,是一个看似聪慧实则呆萌的女主,被看似简单实则深沉的男人拆吃入腹画地为圈的搞笑舒爽故事···
  • 三国弑

    三国弑

    兴汉室,振华夏。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血染黄沙万里,论今朝仍是汉土江河…其父刘虞兵败,公孙瓒得势猖狂,看我如何力挽狂澜,收猛将,笑沙场……
  • 笑林广记(中华国学经典)

    笑林广记(中华国学经典)

    《笑林广记》荟萃中华文化精髓,弘扬中华精神文明。轻松阅读国学经典读本,开启智慧,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学会做人。
  • 生死场 呼兰河传

    生死场 呼兰河传

    菜圃、老马走进屠场、荒山、羊群、刑罚的日子、罪恶的五月节、蚊虫繁忙着、传染病、十年、年轮转动了、黑色的舌头、你要死灭吗?到都市里去失败的黄色药包等等。
  • 黎曼猜想

    黎曼猜想

    阎副官捏着土布的军帽檐左右拉扯了一下,松动松动额头,笑嘻嘻地说道,“你们家对党的贡献就是给队伍上送来了三个白花花的大姑娘。”尹大小姐轻轻拍了一下八仙桌,瞪着杏眼正色道,“我们这是投奔革命,不是慰问军阀。”阎副官但笑不语。
  • 战神无敌

    战神无敌

    吴家第一天才吴战,用了三个半月突破地泉境。吴双这个别人眼中的废材,用了两顿饭的时间就突破了…………陈家的超级天才,一年半突破天泉境,吴双这个别人眼中的废材,用了一个月完成突破………万境仙漩之路,带吴双掀起横扫天下之路,别跟我比突破之速,你会自卑的………
  • 奇卢飞羽

    奇卢飞羽

    江湖传承,天地逆袭。身在乱世,一统百通。豪杰逐鹿,岌岌可危。愿与君共携天下大计,创江湖豪情血脉相承!灵眸,情缘。本书献给大家,欢迎加入作者郭城粉丝群,群聊号码:637095009
  • 分歧者外传:FOUR

    分歧者外传:FOUR

    这是以“分歧者”系列的男主角老四的视角来写的一部合集。他是无私派头领之子,却受虐于父亲;母亲神秘死去,又神秘现身,一语道破五派玄机;他因怯懦而逃离,却逃到更加需要勇气的地方。他是转派者,因对父亲的恐惧而逃离;他是分歧者,必须于惊险考验中拯救自己;他是背叛者,须于万难境地中拯救世界……可怕的对手,惊险的考验,危机重重,他一再涉险,数度迷茫……
  • 直销圣经

    直销圣经

    直销不仅造就了无数企业和行业的辉煌业绩,还造就了无数的高收入人群。近几年来,直销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并以其非凡的魅力吸引很多喜欢挑战的人员加入。许多人正是看到了直销的光明前景而加入到直销员大军中来的。本书致力于满足每个直销人员应当掌握的正确心态与基本技能,是每一个直销人员必备的入门指南。本书的所有观点和技能都来源于权威的专家学者的专业指导和直销成功人士。
  • 北苑别录

    北苑别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