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影》是《红楼梦》问世以来的三十馀种续书之一,1988年初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作为《红楼梦资料丛书·续书》整理出版。原书二十四回,扉页题“云槎外史新编”,又题“光绪丁丑校印,京都隆福寺路南聚珍堂书坊发兑”二十字。卷首有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西湖散人所撰《红楼梦影序》一篇,各回之下均有“西湖散人撰”五字。北大整理本即以此本为底本点校的。
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卷四《明清小说部乙》著录此书,内云:“存。光绪丁丑北京聚珍堂活字印本。清无名氏撰。题‘云槎外史新编’,亦题‘西湖散人撰’。首咸丰辛酉(十年)西湖散人序。”[1]北大整理本《点校说明》认为此书:“成书于咸丰(1851—1861)末年。作者署名根据原书扉页题作‘云槎外史’,原书每回前题‘西湖散人撰’,与云槎外史当为一人。”《红楼梦影》的作者云槎外史到底是谁?与西湖散人是否为同一人,这是始终没有搞清楚的一个问题。其实云槎外史并非无名之辈,乃是清季著名女词人太清(一般称之为顾太清或顾春);撰序者亦非等闲之人,乃是作者闺中密友、清季才女沈善宝。要说清这个问题,先要从太清家世生平及其著述流传情况谈起。
一 《红楼梦影》作者的家世生平
太清生于清嘉庆四年正月五日(1799年2月9日),卒于光绪三年十一月初三日(1877年12月7日),名春,字梅仙,[2]别号太清,又号云槎外史,[3]属满族西林觉罗氏。本籍铁岭(今属辽宁),她有《食鹿尾诗》云:“海上仙山鹿食苹,也随方贡人神京。晚餐共饱一条尾,即有乡心逐物生。”[4]可证其家乡在东北产鹿之区。其祖父鄂昌是雍正、乾隆两朝重臣鄂尔泰的侄子,鄂昌在乾隆朝官至甘肃巡抚,后因胡中藻《坚磨生诗抄》案牵连,被赐自尽,其族遂趋衰微。[5]恩华纂辑《八旗艺文编目》“别集七”著录其《天游阁诗》五卷、《东海渔歌》四卷,下注:“太清幼育于姑母顾氏,故姓顾,名春,字子春,号太清道人。其族望西林觉罗,为鄂文端之族人,自署名为西林太清春。初入簉贝勒奕绘,后晋夫人。富察敦崇为其外孙也。”[6]又富察敦崇《紫藤馆诗草·哭砚诗》自注:“外祖母姓西林觉罗,鄂文端公之族人,幼育于姑母顾氏家,故又姓顾。”[7]顾氏为何许人?白育《清代女诗人西林春姓氏里贯考》引杨钟羲语曰:“老人为西林觉罗,为鄂文端公曾孙女,寄食于顾氏,故世称顾太清。顾为荣邸护卫,被选为幻园贝勒侧福晋。”[8]启功先生《书东海渔歌后》一文谓:“此顾某乃荣邸之庄头,盖以冒之报挡子者,或以避获罪者后裔之故。”[9]考奕绘《明善堂集·流水编一》,有《题故仆护卫顾文星春水壁障》[10]一诗,显然,顾文星就是荣王府的护卫。奕绘又有《知乐堂画壁图歌》,题下自注:“画为护卫顾文星作,东西壁间各一。”金启孮笺云:“顾文星,荣恪郡王邸中之二等护卫,西陵易州韩村人,原为内务府包衣。乾隆四十九年恪王分府,随侍至邸中。文星知书善画,深为恪王所喜。恪王薨后,贝勒奕绘欲纳西林太清夫人为侧室,邸中故事,得征女子于包衣家,如宫掖选秀女之制,遂以文星女报宗人府,夫人署名顾太清,即以此之故。外间讹传吴人,或幼养于顾氏,或顾八代之裔者,皆非也。”[11]恽珠《国朝闺秀正始集》、震钧《天咫偶闻》、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皆称其为顾太清,即本此,却又不尽妥当。启功先生认为:“近世人于夫人名字曰顾太清,或曰太清春,皆非其实。称西林春,亦似是而非。”[12]根据满族习惯,称名多不联姓氏,笔者以为径呼“太清”较为合适。
太清幼时,生活飘泊无定,曾到过江南及福建一带,有人或称其为吴人,可能与此有关。太清幼年生活已难于考见,只知后来她成为多罗贝勒奕绘(1799—1838)的侧室。奕绘正室为妙华夫人(1798—1830),据启功先生说法,夫人乃太清堂姑,太清则“依姑为媵”随嫁奕绘,[13]当属传闻异词。奕绘,字子章,号太素道人,别号幻园居士。他是清高宗乾隆帝弘历的曾孙,至他这一辈已降袭贝勒。奕绘曾管理宗学、御书处与武英殿修书处,官正白旗汉军都统,37岁以后辞官家居。平生工诗词,通书画,著有《明善堂集》(包括诗集《流水编》和词集《南谷樵唱》)以及《妙莲华集》等,是一位贵胄才子。奕绘与太清一向感情很好,二人闺中极尽唱和之乐。妙华夫人早逝,太清“九年占尽专房宠”,成了奕绘实际上的正室夫人。
奕绘有五子四女,长子载钧与三子载钦(早夭)皆为妙华夫人所出,其馀三子四女则为太清所出。奕绘40岁即辞世,太清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太福晋的逼迫下,仓皇从京师太平湖府邸移居西养马营。关于这次家庭变故,人们有不少猜测。龚自珍《己亥杂诗》第209首“忆宣武门内太平湖之丁香花”云:“空山徙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14]冒广生刺取太清遗事,关合龚诗赋六绝句,暗寓二人关系暧昧,这就是有名的“丁香花公案”。嗣后三人成虎,飞短流长,曾朴又将此事虚构一番,写进其小说《孽海花》第三、四回。其实此传言纯属子虚乌有,史学家孟森先生与文学史家苏雪林女士都曾为太清辩诬,恕不赘言。[15]
载钧无子,以太清所出载钊之子溥楣为嗣,太清与嫡长子的关系也随之好转。太清寡居中曾与许云姜、许云林、沈湘佩、李纫兰、石珊枝、项屏山、栋阿少如、富察蕊仙诸女友结社唱和,生活并不清贫,儿孙绕膝,四世同堂。太清77岁双目失明,又患有喘嗽之疾。去世以后,与奕绘合葬南谷。
太清丰才美貌,工诗善画,尤以词名,王鹏运论满族词人,曾有“男有成容若,女有太清春”之誉,将太清与清初大词人纳兰性德相提并论,可见推崇。
二 太清诗词的流传与《红楼梦影》的写作
太清著有《天游阁集》,为其诗集与词集的总名,正与奕绘《明善堂集》取义相对。《天游阁集》中诗集无专名,词集名《东海渔歌》,又与奕绘词集《南谷樵唱》取偶。太清诗词于其身后流传不广,19世纪末,词学名家况周颐就曾以不见《东海渔歌》全帙为恨事。况周颐于“光绪戊子、己丑(1888—1889)间,与半塘(王鹏运)同客都门,于厂肆得太素道人所著《子章子》及顾太清春《天游阁诗》,皆手稿”。[16]这部手稿后为文廷式门人徐乃昌借得,于1909年刊印《天游阁诗集》,分上、下两卷,收诗197首,今北京图书馆有藏。这一年的春天,陈士可也从厂肆购得《天游阁集》抄本,包括诗五卷,缺卷四;词四卷,缺卷二。今藏中国科学院图书馆。1910年排印的《风雨楼丛书》本《天游阁集》(仅录诗),底本即用陈士可所购抄本的诗集部分,原缺之卷四,以将卷五一分为二凑成,加补遗六诗,共收诗528首。
1914年西泠印社活字本《东海渔歌》也是以陈士可所购抄本词集部分为底本排印的,该本又从《闺秀词话》中录得太清词5首作为补遗,共收词164首。这个本子曾为况周颐删改,已失其真。1941年,王佳寿又在西泠三卷本《东海渔歌》的基础上,排印了竹西馆本《东海渔歌》四卷,原缺之卷二,用新觅得的朱祖谋所藏抄本《东海渔歌》一卷补足,除去重复者外,共收词212首。
以上所述皆非太清诗词全帙。胡文楷《历代妇女著述考》著录《风雨楼丛书》本、西泠印社本与竹西馆本三种版本,《清史稿·艺文志》仅著录《天游阁集》五卷。太清好友沈善宝(湘佩)所著《名媛诗话》卷六谓:“太清工倚声,有《东海渔歌》四卷,巧思慧想,出人意外。”[17]其实太清诗集不止五卷,词集亦不止四卷。1928年储皖峰曾著文介绍日本所藏《天游阁集》抄本,他说:“据日人铃木虎雄所见内藤炳卿所藏《天游阁集》抄本诗词集,各多三卷,很可证明现存的刻本也不完全。”储氏不无感慨地说:“这种抄存的稿本,藏于海外异国人之手,我国反找不着,真是憾事。”[18]他用《风雨楼丛书》本《天游阁集》、西泠印社本《东海渔歌》与日藏抄本的目录作了比较,并把日藏抄本的目录发表在《清华周刊》29卷14号上。
长期以来,国内学界仅知日藏抄本《天游阁集》目录,而以不见全豹为憾。20世纪80年代中,我国学者终于从日本携回该抄本的副本,这对于研究太清诗词及确切证明《红楼梦影》的作者与作序者诸问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抄本显然是早期抄本,早年即流入日本,是收太清诗词最全的一个本子。抄本书写严整,存诗七卷,收诗767首;存词六卷,收词313首,比国内所见各本各多出三分之一的数量,国内本仅有六七首词不见于日藏抄本。此抄本弥足珍贵,自不待言。
日藏抄本《天游阁集》诗集卷七有《哭湘佩三妹》二首,其中一首云:
红楼幻境原无据,偶耳拈毫续几回。长序一篇承过誉,花笺频寄索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