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7200000009

第9章 藏区少数民族戏曲(7)

第三节 安多藏戏

安多藏戏系统的影响仅次于西藏藏戏,其形成和发展受到西藏藏戏的直接影响,但因流布地域、发展历史、方言语音、艺术形态等诸多不同,故与西藏藏戏仍有很大的差别。它主要流行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以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等安多藏语区,由于是用安多语演唱,统称“安多藏戏”。安多藏戏分布很广,藏族群众习惯用当地地名称呼它,因此现在又有“黄南藏戏”、“甘南藏戏”、“四川藏戏”等称名,形成艺术上的几大流变。

在我国黄河南岸的安多藏语区,矗立着两大藏传佛教名刹,即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的隆务寺和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拉卜楞寺,这两座寺院虽分属两省辖管,但地理毗连、语系相同,宗教文化联系十分密切,成为安多地区藏传佛教文化的中心,也成为黄南、甘南藏戏的发祥地。

一 黄南藏戏

1.历史沿革

黄南藏戏最早萌芽于青海黄南州同仁县隆务寺,因主要流行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而得名,又称“隆务寺藏戏”,是安多藏语区最早诞生的一个藏戏剧种。

隆务寺始建于14世纪,初为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后于夏日仓一世噶丹嘉措(1607—1677)时改宗格鲁派,并建成显宗经院。噶丹嘉措一生编创了很多有关佛教的文学作品,其中“噶丹道歌”是其最有影响的一部诗歌。道歌以诗歌和谚语相结合的手法进行创作,集宗教、民俗、格言和训诫于一体,因语句通俗晓畅、易懂易学,为一般民众所喜闻乐见,很快在隆务地区的僧侣群众中传唱开来。由此,演唱道歌不仅成为一种崭新的传教方式,而且其音调也演变成当地的民间歌舞曲调,并得以广泛流传,初步奠定了黄南藏戏的音乐基础。噶丹嘉措的作品,还有整理的民间故事,如《苏吉尼玛》、《顿月顿珠》、《阴府救母》等,其中《阴府救母》与汉族戏曲剧目《劈山救母》有异曲同工之妙,均对人类的勇敢和智慧予以肯定,这些故事后为藏戏剧目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随着道歌的进一步普及,寺院僧侣们不再满足于仅演唱“噶丹道歌”,开始以道歌的音调演唱圣僧传记、佛教故事、诗词格言、生活见闻等,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呓”的说唱艺术。僧人借乎此种说唱形式,表达心中的愁苦与喜乐,或将所见所闻加以讽刺调笑,借以调剂清苦的修行生活。“呓”的出现,标志着安多藏族曲艺说唱的形成,进一步坚实了黄南藏戏的形成基础。

夏日仓二世阿旺承列嘉措(1678—1739)时期,隆务寺建筑已颇具规模,经院制度也日趋完善,并有了显宗与密宗学院。许多寺院僧人除在本寺学经外,还要到拉萨格鲁派寺院进修学习。适逢雪顿节上演西藏藏戏,使他们深受熏陶与感染,藏戏的演出盛况和艺术表演方法,也在他们心中留下深刻的记忆。待这些僧人再回到隆务寺后,则使寺内文化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藏传佛教格鲁派有“夏日闭修”的制度,隆务寺每年藏历六月十五日到八月一日,为寺僧研习佛学经典的闭修时间。其时僧侣不得擅离寺院一步,只能闭门直身打坐,用一种严密又单调的方式修行。但闭修期过后,有一段被称为“呀什顿”(夏日野宴)的假日,让寺僧们开展“夏庆”游乐活动。在这一吉庆活动中,僧侣们演唱道歌,跳“撒意拉姆”(大地仙女)舞,尽情欢乐嬉耍。那些从西藏进修归来的僧人们,根据见到的藏戏演出形式和带回的藏戏“经文本”,运用当地的安多语言和道歌音调,吸收西藏藏戏的表演方法,将宫廷音乐和民间舞步相糅合,将佛本生、高僧大德故事以及《如意宝树史》中的情节加以编选,在夏庆活动中进行歌舞说唱表演,从而孕育了黄南藏戏。

夏日仓三世根敦陈列拉杰(1740—1794)时期,寺院规模更加宏大,夏庆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并开始建立了寺院藏戏班,黄南藏戏逐步趋于成型。最初的演出只有三个人,分别扮演渔夫、龙神(女)、本本子,仅演出藏戏《诺桑法王》开头的一个片段。故事梗概是本本子奉日登巴国王夏巴旋努之命,用妖法去拘捕龙神,但龙神在渔夫的帮助下死里逃生。为答谢渔夫的救命之恩,龙神将一件如意法宝赠给渔夫。这种三人表演的藏戏,以神奇的神话故事,浓郁的风俗民情,优美的艺术形式,受到僧众的普遍欢迎,由此黄南藏戏正式形成。

夏日仓六世嘎丹贝坚赞(1859—1915)时期,黄南藏戏进入一个成熟、繁荣的阶段,其音乐、唱腔、表演和服饰等已趋于规范,以往的片段演出也最终为完整的剧目所取代。嘎丹贝坚赞对藏戏十分喜爱,他的支持有力促进了藏戏发展的进程。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名身兼演员、编剧和导演多种职责的著名戏师吉先甲(1854—1946),他5岁进隆务寺,16岁在《诺桑王传》一剧中扮演龙神,后成为寺院戏班的组织者和戏师。民国十六年(1927),吉先甲对《诺桑王传》做了一次修改和加工,使全剧的故事情节更加合理,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并指导扮演“引超拉姆”(意乐仙女)的演员,在唱腔中糅进了藏族山歌“伊”的曲调,从而使民歌小调进入寺院藏戏音乐。吉先甲从事藏戏工作六十多年,他的出现标志着隆务寺藏戏走向成熟。直到民国二十三年(1934),八十高龄的吉先甲才将戏师一职,传授给他的徒弟多吉甲。

藏戏传人多吉甲(1910—1973),6岁即进入隆务寺。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主张藏戏艺术的改革创新。自接任导演一职后,他再次对文学剧本进行了增删,加以修饰润色。为设计各种人物的造型形象,他曾在月光下顾盼自己的身影,提炼准确、丰富的动作身段;他还自己出资,为“引超拉姆”设计制作仙女服装;更为突出的是,他大胆引进二胡、竹笛、扬琴、唢呐等乐器,开创了黄南藏戏乐队伴奏的先例。正是由于他的不懈努力,才使《诺桑王传》的演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为了藏戏的延续传承,他还培养出寺院藏戏的第三代戏师尕藏甲。1958年多吉甲还俗回乡,又积极帮助家乡苏乎热村成立了藏戏演出队,成为第一个把寺院藏戏传播到民间的人。

新中国成立后,黄南藏戏进入兴旺发达的重要时期。1958年寺院僧人大多还俗回乡,从而将藏戏带离封闭的宗教禁地,促进藏戏在民间更广阔的土地上发展起来。隆务寺戏师多吉甲回到家乡后,立即投入当地的群众文化活动中,他指导家乡的藏戏队排出《诺桑王传》,在本村及邻近的隆务庄、浪加等地演出。从此藏戏在藏族民众中生根、开花、结果,促使业余藏戏班社纷纷建立,仅邻近黄南州的循化县就建有4个演出团队。此外,藏戏队伍中还首次出现了女演员,打破了过去寺院藏戏以男扮女的惯例,进一步推动了藏戏艺术的发展。

“文化大革命”中,蓬勃发展的民间藏戏,被视为宣扬宗教思想、传播封建迷信的落后文化,遭到禁演和批判,刚刚兴起的群众业余藏戏班也被迫解散,艺人惨遭迫害,剧种濒临消亡。

同类推荐
  • 嗬!我最喜欢的民俗故事

    嗬!我最喜欢的民俗故事

    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一种精神、一种气派、一种特质的民族民俗文化风情。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因为生活方式的迥异,各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民间风俗更是绚丽多姿,因此民俗也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因素。
  • 虚构(中篇)

    虚构(中篇)

    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领衔”“立场”“虚构”“叙事”“重建”“前世”栏目中刊发的短篇小说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 郁达夫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郁达夫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凯歌百代美名扬

    凯歌百代美名扬

    上个世纪的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我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在举世闻名的朝鲜战场五圣山战区上甘岭。由我所在的45师135团两个连队扼守仅3.7平方公里、正面宽仅2.5公里的弹丸之地(即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两个山包),与以世界军界一致公认的世界最大的军事强国美国军队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展开了敌方称之为“金化攻势”、我军则称之为上甘岭战役的一场鏖战。在这场历时43天的鏖战中,敌人先后共投入兵力6万余人,参战火炮1565门,坦克120辆,飞机3000余架次。
  • 人生如谷

    人生如谷

    本书系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文艺评论家、诗评家李国文的散文精选集,书中收录了李国文不同时期的散文随笔五十余篇,内容广泛,涵盖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游历各地的见闻与感受,对人生的理解与体悟,以及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独到的针砭评说。其散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热门推荐
  • 绝响

    绝响

    胡树彬,民族穿青人,1977年生于贵州纳雍,现居浙江永康,主编企业季刊《哈尔斯杂志》。2007年开始学写小说,已在《江门文艺》《贵州作家》《百花园》《青春》《小小说月刊》《翠苑》《短篇小说》等发表小说多篇。木城乡方圆五十里,自古以来非常重视白喜丧事,人死了不但要念经诵佛,伴灵救苦,还要请三亲六戚前来祭奠,请唢呐匠坐堂吹奏。唢呐匠两人一班,一大一小两支唢呐,小唢呐高亢嘹亮吹正谱,大唢呐低沉浑厚吹反谱,一正一反双剑合璧,直吹得荡气回肠,九曲百转。丧事正酒那天,孝家三亲六戚请来祭奠的唢呐匠一般都要借此良机举行唢呐大赛,孝家也会包个红包,让唢呐匠们你争我夺。
  • 抗命2

    抗命2

    随着八路军武工队到来,打鬼子、斗伪军、剿土匪……战斗了一场又一场,冀南大武村的村民们不再只是旁观,他们得过且过、为了保存宗族血脉而摇摆不定的态度渐渐有了变化。每个尚存一丝血性的大武村年轻人,都争先恐后地要加入武工队,不为别的,就为给这片土地留一口气:凡是侵我国土、辱我百姓的,都必须付出血的代价!在战友逐渐增多的情况下,武工队开始稳扎稳打,再加上莫天留等人偷学日语、巧设离间,种种奇袭战术更是让鬼子叫苦不迭。只是好景不长,一场封山大雪给了鬼子喘息之机,鬼子看破了天留的计谋,集结重兵,要与武工队决一死战!一时间,武工队为了掩护乡亲们撤退再次陷入绝地!
  • 史上最慢快穿

    史上最慢快穿

    #新书《恃萌行凶》已开,欢迎新老读者捧场#【沙雕慢穿,女主在位面无cp,三观正】这是一部节奏最慢、最不像快穿的快穿;也是一部很少按套路出牌,颠覆你想象的非传统快穿。你能想象这世上有一所时空穿梭学院吗?你能想象对于那里的学生来说,穿越不过是家常便饭吗?能进时空穿梭学院的,都是天才少年,但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筱白栀。听说她是靠的“走后门”?不,筱白栀会用实际行动告诉你,她靠的是“实力与运气”。
  • 切蛋糕

    切蛋糕

    假如你和小伙伴一起开公司,两人商定平分股份。结果你做了所有的工作,而你的小伙伴却十分懒散。那么,你还要把一半公司交到他手里吗?《切蛋糕》旨在教你如何来精确计算每一个创始人应获得的股份,或者公司早期员工应当享有的权益。你将会学到:如何评价一个员工为公司付出的时间和带来的资源价值;如果有创始人离开公司,会带来什么样的损失;以及当你不得不解雇某人时,你该如何处理他的股权。
  • 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竞技体育精神研究

    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竞技体育精神研究

    竞技体育精神作为竞技体育文化的核心,不仅是竞技体育健康、有序发展的需要,也是激发我国运动员发挥竞技运动水平,创造优异成绩的保证。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竞技体育精神的塑造和完善,不仅是为了实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目标,也是为了向世界展现中国运动员的精神风貌。
  • 败类

    败类

    初秋时节,女儿就要离家远行,我专程带她去了一趟大别山。大别山连绵千里,我们要去的只是这群山之中的一座普通的山。她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带着她千里迢迢冒雨来攀登这座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山。她已经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再过几天就要去北京报到。作为父亲,我应该送给女儿一件礼物。从未到过山区的女儿看着车窗外苍苍茫茫的大别山默默无语。直到开始下雨,她才把头转向我,再一次用她那清澈的目光向我探寻此行的目的。公共汽车在一个叫铁索关的地方停下来,我们下了车。公路旁的山坡上,有一条弯弯曲曲向上的小路爬向山顶的雨雾里。
  • 奚以度青春奚以为爱情

    奚以度青春奚以为爱情

    在你十七岁的那年,有没有喜欢过一个人……广场上,伴着夜空中无数的孔明灯,那人一句“我不再喜欢你了”,让孟宸希第一次受到了青春的伤。在她难过无法释怀之际,有人告诉她,“若是还忘不掉,就去见他吧,趁他还在。”—————————————————小剧场剧透受了某人委托的廖某人对着自己眼前的人问道:“那个……你难道真的就有没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孟宸希:“有啊!……”廖某人拿起手机对着电话那边的人道:“她说让你最好死在法国别回来!”————————————————孟宸希:有时候自以为真的爱上了一个人,因为他难过,因为他不快乐。却不料,最后才遇到那个自己真正爱的人。真爱没有错过。真爱会在你不经意间遇到,那些假的会自己销声匿迹。喜欢可以是一个选择,而爱一定是非那个人不可。顾憬辰:我以十年青春为聘,用一生的幸福为赌注,只为了等你,你怎么舍得让我输!苏骐:原来,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心里有你,而是爱到心底,却不敢想未来,不能说一句我爱你。//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无处安放的故事,故事里总是会有各种的错过、各种的遗憾,那里都有一个人。//
  • 末世灾劫进行时

    末世灾劫进行时

    末世灾难不断,天灾人祸不断出现,一个伪地球女生在末世的生存故事。文字版:谁说离异家庭就要被歧视,没爸的孩子就活该。苏默心附身到地球女生的身上,在末世来到之际,智斗陈世美渣爸一家,顽强生活在末世。自然灾害为主的末世文
  • 霸道公主拽天下

    霸道公主拽天下

    这辈子,再也不是好欺负的女人!谁敢惹我,百倍奉还!
  • 我和邻家姐姐

    我和邻家姐姐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正在发生的或者已经发生的婚姻感情家庭困惑和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