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7700000007

第7章 主题预设·叙事张力·意图转移

一、《红楼梦》的主题预设

一般认为,艺术家的智慧是感性的,包括对生活的敏锐感受性、情感体验性、思维与评价的具体性等。换言之,艺术家在抽象思维上是不擅长的。但是,艺术家对生活的丰富感受不应该是凌乱的、无头绪的,或者说,艺术家对生活的看法不能等同于生活本身。艺术家总要归结自己对于生活的看法,尤其是在形成艺术作品时,故事的相对完整往往体现了艺术家对于生活总的观念,或者叫世界观、人生观等。“一般说来,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同时也就表明了他对生活的抽象思考的倾向,这样一来,他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理论家。”[1]有的时候,艺术家又往往会借助于传统的哲学智慧,用已有的话语、思想、箴言作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总结,从而使凌乱的生活、大河般茫无际涯的生活显得有头有尾、相对独立。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是这样来处理生活与艺术的关系的。可以想见,曹雪芹是对于生活感受特别丰富、体会特别深、感触特别多、幻想特别奇特的艺术家,但是,愈是这样愈是不容易把握生活、结构艺术,形成相对独立的故事单元。可是,艺术又不能就是漫无边际的生活本身,它必须有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所以,艺术家不能不对生活进行理性处理、技巧处理、结构处理。

显然,曹雪芹借鉴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小说开头第一回中就说:“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从“假”与“真”、“有”与“无”的关系上,从某个角度讲,是将小说的有限性与生活的无限性的关系摆了出来。

加上凡例中的“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显示了艺术家在归结对于生活的认识时,接受了、借鉴了中国宗教哲学的智慧,准确地说是佛家“空”的思想。

对于艺术家来说,如果能够像佛家子弟理解教义那样真正将生活看成是“空”,将“明镜台”也看做是“空”,那么就没有必要再写作品这类“有”的东西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既然已经被理论、教条说清楚的东西,为什么艺术还要重复讲呢?实际上,艺术家从生活中领悟到的“理”和已经表述过的、教条中“理”是不能相互取代的。艺术家提前提出“理”的问题时,往往在“理”中又融进了个人体会到的“味”,即不可言说的“味”。贝多芬有过这样一次经历。一次,贝多芬新做了一首曲子,他把它弹给朋友听。他的朋友听完了问他:“你这曲的意义是什么?”贝多芬不答,坐下来把他的曲子从头又弹了一遍说:“我的曲的意义就是如此!”[2]正因为曲子的“意义”是不可言说的,所以才必须创作曲子,曲子才有存在的价值。

难以言表的思想,需要立象尽意,这便是艺术的创作过程。在抽象的层次上,或者说在借鉴哲学智慧时,艺术家理解到,生活有时候像一个从起点又回到起点的循环过程,这类似于宗教中的“轮回”观念。任何人的努力、作为最终不过是零,在强大的命运面前,人显得无比渺小。“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很容易使艺术家产生“空”的观念,于是宗教哲学的智慧很容易地就进入了艺术家的视野。在结构故事时,在布局连续的画面时,艺术家就运用了这个循环结构:这既是故事的结构,也是宗教哲学对人生的智慧总结。

这种循环包括:由甄士隐家族的毁灭到贾府的由盛到衰,贾雨村在人生道路上从起点(穷书生)到位及人臣再到起点(有罪的穷书生)的故事,甚至包括薛蟠从开头的杀人官司到结尾处的杀人官司,等等,循环无处不在,并且是无意义的循环。

单纯从思想增值的角度讲,只有一个故事就够了。这个故事是对宗教教义的形象演绎或者叫图解。如果《红楼梦》只是这样一个图解概念的小说,那么它又会有什么价值呢?它不会有价值,只从这个角度讲,是绝对没有价值的。因为从思想史的角度,它没有提高和创新。就像威勒克在《文学理论》中所说的那样:“如果我们对许多以哲理著称的诗歌做点分析,就常常会发现,其内容不外是讲人的道德或者是命运无常之类的老生常谈。”[3]

我们具体来看一看作家的主题预设:

一说《红楼梦》还可以叫《情僧录》。显然,他说的是贾宝玉“历幻”、风月债难偿而后出家的故事。第八回有这样的诗句:“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一说《红楼梦》还可以叫《风月宝鉴》。正面是美女,反面是骷髅,还是说要看破红尘、戒色戒欲。

一说《红楼梦》还可以叫《石头记》。石头的神话故事,从石头(无情物)来又回到石头(无情物)的故事。第五回有这样的诗句:“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尝。”

一说《红楼梦》还可以叫《金陵十二钗》。主人公似乎变成了“闺阁女子”,但也不过是香消玉殒、青春难继、好景不长的故事。

上面四种说法最终被总括在《红楼梦》的名下,而《红楼梦》不过是“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的主题换词换句不换义的说法。

前几回,这样密集的诗句,讲的是一个主题、一个思想。这个主题和思想,就是俞平伯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对《红楼梦》的主题归纳:“宿命论”和“色空观”。可以确凿地肯定,作家尽管“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依然是“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第五回)的预设主题,在预设主题上没有变。

在“五四”时期,胡适、俞平伯都看到了作者预设的这个主题,但是胡适认为《红楼梦》宣传这种“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的颓废思想,非常不利于当时正在探求救国救民的民族进取精神和积极有为的个性主义,所以,胡适认为作者一涉及“哲学见解”就显得“幼稚”。

可是,我们能把作者的预设主题看成是作品的真正主题吗?

二、《红楼梦》的叙事张力

艺术家的世界观可以借已有的哲学智慧来表达,但是,真正影响艺术家创作的不是教条的世界观,而是具体的、从生活中而来的世界观。

俄国著名的批评家杜波罗留勃夫有过一个说法,认为决定艺术家世界观的不是教条的世界观,而是具体感受生活的世界观。[4]

是的,《红楼梦》就是如此。从故事结构来看,作者的理性意图非常明显:贾府没落,宝玉出家,红尘滚滚,转头成空,命运悲剧,无可避免。但是从描写叙事来看,作者“怀金悼玉”,不忘忏悔之情、儿女之情、赏美之情、“大旨谈情”。细心的读者都会发现:作品的理性框架钳制不住、窒息不了作品含有的异质性的感性内容。

本来,写儿女之情、写悲欢离合只是手段,为的是服务预设主题。但是,当你进入阅读的时候,目的和手段调换了:儿女之情、悲欢离合之情控制了你,人物的个性使你“迷幻”,使你沉浸其中。所谓“恨凤姐,骂凤姐,一日不见想凤姐”即是。本来作者是要你超脱生活,为什么效果恰恰是让你陷入生活的恩恩怨怨、爱与恨的悲欢情仇?可见,《红楼梦》的叙事与其预设主题之间存在着张力。

所谓张力,就是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的力量。《红楼梦》一方面借用佛家话语否定生活的魅力,一方面又比任何一位历史上的作家都还明确地渲染生活的美好。一方面说生活的美好是幻觉,一方面又对这美好反复流连。这种内在的矛盾,就是艺术的张力、叙事的张力。

《红楼梦》中这种相援相抗、相反相成的张力比比皆是:一会儿说是末世,一会儿说是盛世(第五回说“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第十八回说“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一会儿毁僧谤道,一会儿以超现实为真;明明是写袭人藏奸,却偏偏说她贤惠;一会儿写宝玉聪颖过人,一会儿又骂他“腹中草莽”……你信那一种说法呢?

还有一些学者则依据某一方面的说法,就轻易地给《红楼梦》定了主题。关于主题的争论,很多时候是偏执一端的强词夺理。其实,毛泽东同志早在1942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说过,研究文艺作品,要将作者的主观动机、主观意图和作品的客观效果相结合。是的,王国维、胡适、新中国成立前的俞平伯等都是根据《红楼梦》作者的“主观意图”就给《红楼梦》定了主题,而没有看到它的客观效果。显然,《红楼梦》的客观效果相对于主观意图来说是异质性的。

更多的学者提醒我们,与其注意直接进入作品的思想本身,不如注意它如何进入。美国批评家威勒克在《文学理论》中指出:“文学研究者不必去思索象历史的哲学和文明最终成为一体之类的大问题,而应该把注意力转向尚未解决或尚未展开充分讨论的具体问题:思想在实际上是怎样进入文学的。”[5]当这个问题被提出来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预设主题是作为故事框架进入作品的,而在这个框架之内,作者装进了他真正想表达的,是别人较少表达的,也是值得表达的内容。

更为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红楼梦》的感性描写撑破了原有的理性框架。细读《红楼梦》的人都会注意到,曹雪芹对生活的爱,爱到了具体的时间(良辰)、具体的场景(美景)、具体的人物(宝玉、黛玉)、具体的意绪(宝玉与花鸟鱼虫的对话)、具体的个性(王熙凤与史湘云)……。尽管在叙事时,作者不忘插进《南华经》、佛经、参佛等来提示预设主题,但是,还是掩盖不住作品自身所昭示的生活的力量和美好。即使生活是有矛盾的,但就是这矛盾的生活也是美好的。或者说,不表现出生活的矛盾,就无法表现出作者的所爱所恨。人们有理由相信,艺术家曹雪芹虽然说要超脱红尘,但是他比我们更爱生活、更懂得生活、更懂得生活的美、更懂得如何创造生活的美。是的,通过他对宝黛人格和爱情的赞扬,他分明在《红楼梦》中告诉我们如何选择生活才会更美好。

那么,这样具有内部张力的创作是不是艺术上的失败呢?不是。从思想形成和思想形式的本身讲,深刻的认识往往包含着对立面的相互转化,即有“此”必有“彼”。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张力正好引起接受者的主动性,经过揣摩、比较、印证、分析,在多种可能中选择最大的可能性,这样的作品宛如一个值得探究的生命个性,可以和它对话。再次,从艺术创作的规律来讲,完全被理性、自觉性控制、支配的创作很可能是视域狭窄、意义有限、缺乏余韵的创作。

《红楼梦》的叙事张力往往让人想起恩格斯赞扬巴尔扎克的话,“多么了不起的勇气!在他的富有诗意的裁判中有多么了不起的革命辩证法!”巴尔扎克的创作是包含着深刻矛盾的创作,他对贵族的同情与他对资产阶级的憎恶没有妨碍他将贵族看成是被历史抛弃的阶层,没有妨碍他将资产阶级看成是社会的主宰和主人公。作家巴尔扎克主观的价值取向是贵族阶级身上那些人类共同珍视的规范、道德价值、文化追求,但是作者将客观的历史必然性放在了前者之上,从而赢得了貌似对立的,实际上是具有双重意蕴层次的诗性裁判。

三、作者的意图转移

如果我们认为,作品的感性描写更具诱惑力,比抽象的教义、哲理更有吸引力,那么我们可以认为作者的实际意图在他不知不觉的叙述中发生了转移。

创作中主题转移的例证不胜枚举,最典型的两个例子是: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作者由诅咒骑士制度到赞美骑士精神的不自觉转变,托尔斯泰创作《安娜·卡列尼娜》由谴责安娜到同情安娜的转变。我国著名的例子是鲁迅的《阿Q正传》,由毫不留情地讽刺阿Q到同情他的不幸命运的叙述转变。

无独有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是这样。他不知不觉地将对生活的拒绝变成了对生活的执著。也许正是如此,曹雪芹才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细细品味这首诗,我们会发现它与预设的主题是矛盾的。第一,预设的主题是明确的,没有什么模糊不清的地方。既然很明确,为什么作者还说大家不理解他呢?第二,既然他劝大家解脱,为什么他还“一把辛酸泪”不能解脱呢?要解脱,小说最好也不要写了,那才是真解脱。

其实,在中国古代,一直认为“味”和“理”是对立的两个概念。钟嵘在批评永嘉诗的时候说:“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在《红楼梦》中,那些佛家教义、那些无常的感叹,往往是一种“理”,这种“理”作者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与“理”对立的是“味”,难以言表的正是它。显然,作者将“味”的问题提出来,多少带有对于读者阅读的提示意味。

曹雪芹对生活的执著必然产生执著生活的结果。是的,众多读了《红楼梦》的人不是从情感中解脱出来,而是更深地沉入了各种各样的情感。按照“有什么样的功能就有什么样的本质”的观点来看,《红楼梦》所唤起的力量正是感性描写部分,而不是先验说教的那一部分。对的,“艺术不是用抽象的概念而是用活生生的个别事实去表现思想”[6]。

为了唤起大家对《红楼梦》感性描写的关注,我们试引下面一段文字:“到了次日一早,宝玉……掀开帐子一看,虽门窗尚掩,只见窗上光辉夺目,心内早踌躇起来,埋怨定是晴了,日光已出。一面忙起来揭起窗屉,从玻璃窗内往外一看,原来不是日光,竟是一夜大雪,下将有一尺多厚,天上仍是搓绵扯絮一般。宝玉此时欢喜非常,忙唤人起来,盥漱已毕,只穿一件茄色哆罗呢狐皮袄子,罩一件海龙皮小小鹰膀褂,束了腰,披了玉针蓑,戴上金藤笠,登上沙棠屐,忙忙的往芦雪庵来。出了院门,四顾一望,并无二色,远远是青松翠竹,自己却如装在玻璃盒内一般。于是走至山坡之下,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拂鼻。回头一看,恰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第四十九回中“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这是一个良辰,这是一个美景,宝玉看到了,也是作者看到的。作者将它描绘出来,让我们能够体验这“良辰美景”。我们又看到了宝玉所看到的,这个场景中又多了一个脱尽尘俗、一片赤子情怀的宝玉。我们与宝玉有没有相同的体验呢?宝玉沉浸在良辰美景之中,开始了一天美的“历幻”,这美情美景是幻觉吗?

是的,对于生活本身的热爱,使曹雪芹忘了自己的“主题预设”,而将意图转移到了感性生活本身。

著名作家王蒙曾说,他怀疑作家曹雪芹怎能收束住他展开的丰富的生活画面,作品越来越像生活本身,波澜恣肆,无穷无尽,相互环绕,剪不断、理还乱。是的,小说越来越像没有一个结局的故事,在到第八十回时,似乎是故事正在展开,又添进来一些前面没有写到的人物矛盾,而不像是挽结收束。其实,不要说是高鹗、程伟元,就是比曹雪芹毫不逊色的一个伟大作家,也难以在此时收束全文。从这一个角度看,后四十回不过是恢复了作品的理性框架,尽可能快地将“图解”的任务完成。因此,如果说后四十回,“用力”、“斧凿”的痕迹明显些,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当我们对《红楼梦》作出评价的时候,我们是更应该看重感性描写呢?还是应该更看重理性框架?如果是从美学的角度对《红楼梦》作出评价,无疑应该更看重感性描写。如果是从思想价值的角度来看,《红楼梦》所传播的思想是不是顶多可以和当时的佛家思想以及其他哲学家(包括反叛哲学家)的思想等量齐观呢?

不论是将《红楼梦》看成是佛家思想的演绎,还是将其看做是反叛哲学家思想的文学回声,这两种观点其实都没有真正认识到《红楼梦》的思想价值。这种思想价值不是从先验的、预设的主题中来的,而是从感性描写本身来的。这样认识,才能使感性描写和真实意图相结合,才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这样认识,必然会出现《红楼梦》的多主题现象,至少一个是预设的主题,一个是实际的主题,即艺术描写所“显示”和“呈现”的主题。如阿多尔诺所说:“假如客观对象的要义完全是指艺术家所描绘的经验对象的要义的话,那么艺术的双重性就会荡然无存。”[7]

那么,通过感性描写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是什么呢?即:良辰美景如何永久永远?人间真情如何常在常新?个性生命的自然本真与自由怎样才能得到尊重?民族、家庭、个人如何超越历史的恶性循环,走出文化的怪圈,焕发新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走向理想的彼岸?这是否可以算作是对“其中味”的一个理解呢?

这个“其中味”,带有明显地超越了时代的理想性质,是的,作者将它写成了必然悲剧。在当时的现实条件下其悲剧性质显示了作者的现实主义的力量和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尽管如此,曹雪芹还是通过强烈的主观力量和情感判断肯定了它的价值性,这是曹雪芹对世界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具有永远不可磨灭的思想光芒和不可怀疑的价值。

(原载《红楼梦学刊》2004年第1辑)

注释:

[1]波斯彼洛夫:《文学原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22页。

[2]汪流编:《艺术特征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年版,第201页。

[3]威勒克与沃伦合著:《文学理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113页。

[4]参见波斯彼洛夫:《文学原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105页。

[5]威勒克与沃伦合著:《文学理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128页。

[6]波斯彼洛夫:《文学原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23页。

[7]阿多尔诺:《美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43页。

同类推荐
  • 你的建筑有多重?: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

    你的建筑有多重?: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

    普利兹克奖得主,诺曼·福斯特至今唯一授权个人传记!建筑是什么?个人的作品?时代的映射?权力的集合体?功能美学的极致?设计的风向标?也许在这本书中,当代最举足轻重的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会给你一些答案,这位普利兹克奖获得者,从曼彻斯特贫民区成长为爵士授勋的建筑贵族,乔布斯心目中最有资格为苹果建造总部的人选……本书是诺曼·福斯特亲自授权并凭借作者三十年笃交创作记录的传记作品,追溯回顾了这位建筑大师的成长经历与杰出成就,他建筑人生的点滴感想和辉煌瞬间,以写实而入木三分的笔触刻画了这位已然名垂青史的大师建筑人生。
  • 教你中国绘画史

    教你中国绘画史

    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伴随者石器制作方法的改进,原始的工艺美术有了发展。但在若干年以前,我们所掌握的中国绘画的实例还只是那些描画在陶瓷器皿上的新石器时代的纹饰。但近年来,在中国的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使得史学家们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旧石器时代。
  • 中国艺术经典1

    中国艺术经典1

    本书从书法、绘画、建筑、服饰、民间传统工艺等多方面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 音乐:悠扬古乐音韵

    音乐:悠扬古乐音韵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根据音乐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记载,大概在夏商周时代就已经产生了我国最初的音乐教育行为。夏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音乐教育从萌生、逐步定型到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韶》乐史称“舜乐”,起源于5000多年前,为上古舜帝之乐,是一种集诗、乐、舞为一体的综合古典艺术。我国音乐史,同时也包括俗乐历史,俗乐以民间歌谣为主体,成为我国古典艺术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电影与文化:电影史论·女性电影·后现代美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电影与文化:电影史论·女性电影·后现代美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电影与文化:电影史论·女性电影·后现代美学》分为三部分:第一编电影史:比较研究的视角,第二编女性电影,第三编知识分子理论与后现代美学;内容包括:也谈《中国电影发展史》的历史建构——以中国现代史学脉络为视角,破产的乡村与失衡的现代中国——谈左翼早期电影对中国农村的再现,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目光政治学与“凝视”理论,站在摄影机后面:女导演先驱,元叙事的危机与知识分子的坟墓——评利奥塔的知识分子理论,知识分子与革命——论葛兰西的知识分子理论等。
热门推荐
  • 帝尊请三思呆萌帝后又跑了

    帝尊请三思呆萌帝后又跑了

    整个天地分为四类,仙界,魔界,妖族,人族,传说中,妖王娶后三万年无儿无女,却在一个雪天捡到一名女童,取名“郁雯汐”,此女单纯可爱,聪明机智,深受妖王和妖后的喜爱,因疼爱她,妖王把她禁锢在一个地方,不许她出去。若不是一次意外碰到了恰巧下界的他,怕是她永远也只会是那个什么都不懂,集宠爱于一身单纯的“妖族公主”吧。待身份一点点被解开,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离她而去,她堕落了,入了魔道,杀红了眼,却突然被某个曾疼她入骨的人抱住“我不管你是谁,都是吾的至爱,永远都是!”
  • 那些,故事

    那些,故事

    李柚是a大乃至a市公认的女神,不仅脸和身材好,家境也好,还有个门当户对温文儒雅的男朋友。原本平静的生活里突然蹦出个“讨厌鬼”,让她从名媛变成大家口中的渣女。终于,在她准备抛下一切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他却消失了……
  • 天地玄灵兽

    天地玄灵兽

    云明大陆,强者为尊!星空若海,月神怜悯!看星若海与月怜如何在这弱肉强食的云明大陆克服磨难,一步一步向神祗之路出发。
  • 木叶的不知火玄间

    木叶的不知火玄间

    穿越火影世界,成为还在忍者学校就读的不知火玄间——中忍考试时叼着“牙签”的考官、四代火影的护卫之一。对不知火玄间来说,好消息是第二次忍界大战已经结束了,坏消息是第三次忍界大战正在不远的未来等着他。所以,他必须要赶在忍界大战来临之前成为一名合格的忍者……当然,这只是个开始,迎接他的将是一个属于忍者的世界。不知火玄间:我要纠正一件事情,我嘴里的东西……其实并不是牙签。
  • 红楼梦

    红楼梦

    《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同时,通过描绘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牵涉出封建社会政治法律、宗法、妇女、道德、婚姻等方面的问题,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世态,暴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并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可以说,《红楼梦》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
  • 玲珑丫头狠嚣张

    玲珑丫头狠嚣张

    参加同学会喝高了,居然就这么穿越了?穿也穿了,还是个小乞丐?最关键的是还得去玉府做侍女?她肿么就这么倒霉啊!哎,既来之则安之:她陪陪少爷读书,捉捉小贼领功,看来也很爽!什么?少爷喜欢他?还要娶她?哈哈,丫头要翻身喽!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结婚后恋爱

    结婚后恋爱

    民政局里,一男一女,互不相识,她是一号,他是二号,他们都知道,彼此约定结婚的对象失约。眼看着工作人员就要下班,她绝望的看着他,“我未婚夫不来了,你要不要和我登记?”他同样心冷的看着她,点头,“好。”上帝在创造亚当的时候,用他的一根肋骨创造了夏娃,上帝说除非找到那一根肋骨,否则他便永远不会幸福完整。洛家华很幸运,在茫茫人海中,在他最绝望的时候,随意抓到的救命草,就是他的肋骨变的,所以说,他的RP很好。洛家华和乔梦琪的关系,注定就是亚当和夏娃的关系。*推荐现代宠文《第一百零八次相亲》:简介:坐错位置是她的错相错对象也是她的错看到他内裤更是她的错不过先生,你用得着这么小心眼的纠着我不放吗,我其实真的不是故意的…推荐新文:《公主绝世》:简介:她有着天下女子最尊贵的身份她有最疼爱自己的父母兄长她是天下人都羡慕的公主…如果一切都是假相,那她又将如何?NO.1‘碰’~茶杯失手掉在地上,她不可置信的看着最亲爱的父皇,声音颤抖,“父,父皇,您说什么?”“朕说,三日后,你出发,与秦国联姻。”“可是父皇不是说过,女儿的附马可以自行选择么?”“朕是说过,那么,现在你选一下,是嫁给秦国的国君还是太子?”“……”NO.2秦国太子与太子妃夫妻伉丽,形成一段佳话,秦国与燕国也由此更加的交好,燕皇大寿,秦皇携太子太子妃至燕国祝贺,国宴上,当着天下人的面,燕皇大笑,“秦皇,听说您曾经最宠爱的贵妃,与朕的平儿,长得十分的相似。”秦皇眼光微闪,“是啊,朕看着她,就觉得十分的喜爱,可是将她当亲生女儿一般宠爱的。”燕皇大笑,“你确实该把她当成亲生女儿,因为,她就是你的亲生女儿。”一段为世人所不知的秘闻,但众人的目光都投向脸色苍白的秦国太子与太子妃,如果是这样,那么,他们岂不是……兄妹!!!《宝贝在隔壁》:简介:艾宝贝,女,27大龄猥锁女一枚,QQ昵称:宝宝他贝吴宝贝:男,28大龄猥锁男一枚,QQ昵称:猥锁派掌门宝宝他贝:我们来玩个游戏怎么样?猥锁派掌门:好啊,玩啥。宝宝他贝:敲开你邻居的门,不管出来的是男是女,是老是少,给他/她一盒杜蕾斯,什么话也不许说,直到他/她收下为止,看看他/她是如何反应。猥锁派掌门:这游戏挺好玩,可万一对方看我长得太帅看上我怎么办?本少爷虽然有一颗无人能比的黑心,但绝对有着无人能比的纯洁身体。…………
  • 贵妃的现代生活

    贵妃的现代生活

    这是一个女追男,男追女,纠缠不清的故事雍容华贵的娘娘VS腹黑刚毅的军官瞧咱的贵妃娘娘,曾在后宫中权势赛过皇后,沦落现代,追起男人也是毫不含糊,各种攻心术层层不尽说咱的宋大公子,那是部队中被誉为臭石头,遇上金凤,冰山上的雪莲也有被摘下的时候都道娇妻不好管,宋大公子发觉贵妃娘娘的别样心思,为了能日夜伺候贵妃娘娘,开始了艰辛的追求道路现代生活无限好,娘娘凤榻岂是能轻易爬上的?宋大公子哟,您努力哟,您滴情敌在您前头哟瞅瞅这个,深邃的双眸,被他那么一盯,不自觉要陷入那片柔情中,况且,这公子长得很像皇帝约个会,不算啥吧?她本就是皇帝的女人看看那个,阳光开朗的小伙子,默默无闻的守护还有一个,神秘莫测,不知怀着什么样目的接近娘娘的御医,偏偏是娘娘最为信任的人,半句坏话都听不得哟重重阻碍,不尽的磨难,宋大公子,你教会娘娘什么是真正的情爱了吗?不离不弃,一生信任的纯爱故事,尽在此篇。精彩片段:宠妃追夫篇金凤:就算知道你在利用我避开穆莹莹,那么我也接受这样的交往,只要你在这份字据上签字,承诺以后会娶我进宋家门就好智峰:我签了字也无用,它没有法律效力金凤:没关系,只要宋伯伯和我爸爸认可就行,宋伯伯说了,你若违约,他会亲自送你入洞房的智峰:……情敌碰撞篇智峰:你是我的女朋友,不能背着我和别的男人约会,这是妇德金凤:我崇拜他,我是他的粉丝,不行么?骨灰级哟宋延:凤儿善解人意,热情开朗,让人难以不想接近浩东:大叔们,我还年轻,我等得起凤儿!妃爱不可篇李医生:她从未说过爱任何人,她是一个不懂爱的人,她只会喜欢,也会厌恶宋智峰:我动了情,你也非爱不可,我不信什么贵妃皇帝,我只知道,眼前的姚金凤,是我要疼宠一辈子的人姚金凤:女戒,妇德……我没想过牵手一生一世,只想着晚年不至于太凄凉,全身心依赖的时候,失去那日,一无所有的悲剧,我见过太多婚婚来迟篇智峰:凤儿,终于追到你了,嫁给我,好吗金凤:我还要去酒吧,还要留学,还要享受单身生活智峰:凤儿,你想要嫡长子还是私生子?金凤:……智峰:你怀孕了金凤:嫁吧智峰:呵呵,生米煮成熟饭,李医生教的不错恍然大悟篇宋延:同是宋家子,凭什么我就要流落在外,一辈子不能认祖归宗,而宋智峰却能享受宋家给予的荣耀?智峰:再多的恩怨,你也不该将金凤扯进来?
  • 约翰·亚当斯传

    约翰·亚当斯传

    约翰·亚当斯(1735年-1826年),美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总统,绰号“圆球”《独立宣言》签署者之一,被美国人视为最重要的开国元勋之一。1735年10月19日,亚当斯生于马萨诸塞州昆西的一幢房子黑,美国人称这幢房子为“美国独立的摇篮”。亚当斯从小聪慧过人,有“神童”的美誉。20岁时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1765年发表文章评击《印花税法》,从此参加到反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运动中。1774年当选第一次大陆议会的代表,成为《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的成员,被誉为“美国独立的巨人”。
  • 重生之凡女破苍穹

    重生之凡女破苍穹

    ◆◆◆◆◆多年前,灵界与魔界的一场大战,使得灵界最为重要的鸿蒙本源不见踪迹。多年后,她携被封的鸿蒙本源归来,却悲催的穿越成灵界的农家凡女。二十八岁的妇产科医生穿越成异界农家凡女。没有最悲催,只有更悲催。连唯一护着她的爷爷也因病上了天堂。她不但成了孤女,还光荣的当上了传说中的童养媳。◆◆◆◆◆贼老天,不给她牛叉的身份,不给她牛叉的过去……额,她修仙练级,打怪闯关,戳破这苍穹,自创一个牛叉烘烘的未来。冰凤出,天下谁人敢挡。狂风起,风云涌,煞气漫天……幸好,一路有他相随。他狂,他傲,他腹黑,他狡诈,他无情,他冷咧……但是在她面前,他却永远只有一腔柔情,“有一天,我一定会踩着五彩祥云来迎你过门。”信念动摇时,他说:“一切有我,你只管勇往直前,去追寻你心中的梦。”误会来临时,他又说:“你是我的,只能是我的。这天下,没人能分开我们,就算是误会,也不能。”溺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不管她的心里是否有他,此生,他只认准她一人。只要是她想得到的,他都会想尽办法拿来给她……如此深情不移,怎能不铭感于五内?◆◆◆◆◆本文修仙升级类爽文,有随身空间,还有可爱萌宠来报到,爱情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喜欢玄幻修仙的妹纸们,快快来勾搭吧,点击【加入书架】支持猫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