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8400000003

第3章 代序:生活的历史与历史的生活

王赟

张冠生先生知我希望成为民盟成员,厚爱有加,在《从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付梓之前即以书稿见赠,使我得有一堂气象阔大、细节丰富、魅力充盈的入门课——于清晰的线索、凝练的语言之间,得以领略这样一段颇为厚重,却有意无意被忽视、被遮蔽的历史。

历史是人类的共同记忆。历史首先是特定时段——过去——的社会现实,或说一系列社会现象的集合。通过作为现实之物的历史,群体的经验性常识(common sense)或共同知识(common stock of knowledge)得以创造、成熟和变迁。历史得以成为历史,正需通过记述、描写、重提。如此,作为史实的历史以各种故事、事件甚至想象的方式被带入了人类的认识和知识体系中,用以构成我们的“生活世界”(lifeworld)。这个现象学家口中的“生活世界”也因此自然包含了历史及其与现实的联系。而现实中的政治观点或其他社会维度的认识经常影响着对史实的忠实呈现。通过各种或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选择、加工、禁止、优化,历史被现实重新打造。而作为共同记忆的历史一旦缺失,就会直接导致某一具体情境下的常识与更广意义上的共同知识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其次,历史不仅限于对“过去”进行叙述,它必须同时满足一个科学任务。作为史学的历史因此必须高于编年式的史料收集。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上,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并无区别,而作为“过去了的生活”,它又是如此的必要。基于历史现象的史学因此必须突出其现象学的“现时”意义。每个史学家通过自己的研究对史实进行整理,按其本人认识的线索而进行编排,进而形成一个史学的系统,用以充实人类的共同知识。而共同知识本身并不在任何史家那里达到一个排它性的完美。如同社会学家或其他社会科学的专家,史家在每个时代都有其重要意义。而区别于自然科学领域的专家,史家同时呈现了他所属时代的特点和超越某个具体时代的共同知识。因此他们的重要性也蕴含在共同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这个过程在每一个时代都是活跃的,并且在过程的连续性中求得永恒。作为人类认识的历史也因此与其他范畴的认识一样,具有“荟萃”(constellation)的特征。

我想,只有在本体和认识这两个基础之上,我们才可以考虑一段历史如何被忽视、被遮蔽。

历史绝不是“过去”。

“过去”仅仅是自然范畴里时间的一个阶段,而“历史”绝不是自然时间简单的流淌:“历史”中首先要有人的活动。因此历史和“过去”之间的区别首先在于人的参与。换句话说,历史首先是人和时间的关系。而在自然的时空网络之中,脱离空间的时间并不存在,反之亦然。因此,历史或说人和时间的关系中,也就同时包含了人和空间的关系。

历史也不仅仅是“历史上的事情”而已。

作为史实的历史或许就在那里,看与不看,如何去看,却是我们在“现时”的问题。历史自身并不会思考,任何对历史的思考都是由作为思维主体的我们在今日来完成的。因此,史实之上的史学,首先又是历史和现实的关系问题。

从这两方面意义上说,“历史”和“现实”一样,都是人与外部世界相联系而创造出的生活的总和。没有历史的生活不可能存在,没有生活的历史也是一个假命题。同时,应当摒弃“为了历史而历史”的观念:历史意义正在于历史的现实意义。这或许可以同时解释本书的旨趣和重要性。选定一个时代,记录一群人,重现他们的生活,超越时间的隔膜;最终联系我们与他们、过去与现在、历史与现实。

《从前的先生》记录了胡适对当时史学的批评。我们在林林总总的史学著作中看到了过多的内政、外交、经济政策、机构设置等等,却绝少看到爱情、友谊、个性或“女人穿的鞋子”。

一方面,没有人就没有人的生活。如此一个简单的道理却一直淹没在各种“家天下”、唯理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的观念里而被我们忽视。仿佛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过去曾经真切生活过的人,只是某种历史的创造物罢了。另一方面,受传统哲学和西方近现代功能主义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史学家只致力于研究生活中公开、正式的那一面,却同时故意回避私下、私密的生活。仿佛历史的生活与我们现时的生活先天不同:由于过分强调“公事”和“公史”,历史反倒更像是用来展现某种神性的工具而非生活本身。它呈现的是一种高高在上却无法企及的图景,并在其中隐含了一个可怕的思想:历史只有公事,历史上的人也必须首先“公事化”或“公式化”。《从前的先生》中记录了一个细节。梁漱溟谈统一建国同志会的缘起时,批评当时社会思潮中“不革命就是反革命”的观念。有意思的是,这个观念恐怕未必特属于某一政党或某一时期。我们的整个近现代史里弥漫的不正有这种非黑即白、“公事化”和“公式化”的观念吗?

某种史观于是既忽视人又忽视人的生活。这两个方面相互交错,造成了我们读史时的意兴阑珊。那些本该是活生生的人,要么变成某种结构或时代的产物而形同玩偶,要么变成千篇一律的脸谱而并非完整的人。这两者互相强化,造成了历史和我们之间的隔阂。如此这般的历史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无什么联系。生活中的我们也根本无从理解如此历史中的“他们”。

因此必须重复和强调,整理历史首先是整理共同记忆。正是在共同记忆之中,我们才可以在生活的意义上把握那些过去的生活,在人性的意义上把握那些人。

我们也因此亟需这样一本《从前的先生》。它不再致力于将人变成结构或规律的玩偶,我们因之反而更加贴近那个时代本身。不去寻找民盟历史的社会结构或功能意义,不去钻研民盟活动的政治或国际国内关系背景,不去找寻民盟背后的“规律”——《从前的先生》只是忠实于那个时代的史实,忠实于民盟这个团体本身,忠实于生活本身:在内忧外患之间,一群有识之士如何在颠沛流离中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进行思考,并将思考付诸实践。仅此而已。

于是,书中的人物远离了公式化或脸谱化,我们因之看到了更真切的人。张澜的“直”、“拙”,闻一多的“烈”,潘光旦的“真”,吴晗的两种“诗”……如果说官史在片面强调公器、国典、结构、规律的同时塑造了一批脱离生活的“神”,那么这本“盟史零札”其实并不“零”。或者说,正是这种还原生活本身的“零”才真实地体现了“整”。“零”而不“碎”。各种人物或事件并不是互不相关地并列摆放着,而是在每一个自我之上组合出了一幅整体画卷。

本书记录了从1939到1950年间民盟诸位先生的若干剪影,以此承载了民盟自发端、草创至解散、复盟的历史。有两个特点一直与这个时期的民盟不可分割:其一,民盟先贤中很少有职业政治家,反倒几乎都是学者、教授、文人、知识分子。其二,区别于其他党派,在《从前的先生》记录的这个时代,民盟似乎一直有意将自己区别于政党和政治。

关于学者和政治家,马克斯·韦伯在其《学术与政治》中有精辟论述。但将“价值中立”混同于“价值无涉”并进而得出“学者必须不问世事”则是一种彻底的误解。社会科学学者从来就是一个二元的角色。如果说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家首先需要将自己与研究对象割裂开,以价值无涉的原则开展研究,如此的割裂在社会科学里既不必要也不可能。社会科学学者往往置身于其研究对象之中,分享他者的价值,体会他者的感受,倾诉他者的诉求。

社会科学学者也并不是“鉴定人”。如果说只有医生对疾病有发言权,学者绝不是唯一对社会事务有发言权的人。而且无论水平多高,学者的社会角色都使他无法左右或定夺社会事务。社会科学学者同时是“专家”和“中间人”。作为专家,他必须比普通民众看得更远更深;而作为中间人,他必须首先从日常生活中体会和分享民众的感受和认识,用以建立他的研究,并最终使研究回归到民众和日常生活中去。这就是安东尼·吉登斯所说的社会科学从业者的“双重阐释”角色,而社会科学也因此先天蕴含了实践意义。这种“双重阐释”角色要求学者同时扮演“局内人”和“局外人”的角色。

通过《从前的先生》,我们清楚地看到教育家如张澜、陶行知,社会学家如潘光旦、费孝通等民盟和民主人士,是如何作为“局内人”与那个时代的其他人一样共体时艰,共赴国难。同时,作为某种意义上的“局外人”,他们宿命般地以所学求有所为,背负着个人之外的巨大责任。这恐怕也是整个民盟当时所处的两难境地。

学者并不直接制定政策,但学者并不与政治绝缘。凡谈到政治,我们首先会想到政策、方针、党派,乃至权术、斗争,等等。但这恐怕只是政治的一层含义而已。而在其人类学或社会学意义上,政治首先应该指人在公共领域的生活及其管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或可清晰区别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前者因先天含有人文主义色彩而体现了对价值的追求;而后者只是将价值等同于利益,并因此用对利益的追逐取消了价值本身。顺带一笔,陶行知思想中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恐怕与杜威所传授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不无关系。

民盟的先生们因此一直在狭义的政治权力之外寻求更为广义的“政——治”,《从前的先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这种“政治之外的政治”如何发端、形成,又如何运作,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如何运作不下去。这种政治无关权力、支配、算计,却是在人文主义价值之上,在全民范畴,在公共事务领域内,对“自由”和“责任”的实践性统一。也正是为此,民盟的先生们对办学(如张澜办成都大学)、办报(如邹韬奋与《生活》周刊,梁漱溟办《光明报》,民盟群贤办报)、治学(如潘光旦的《政学罪言》,季羡林的博士论文)、指导农事和发展区域社会经济(如费孝通与《江村经济》)等事务有如此执着的兴趣,却很少寻求,甚至主动回避通常意义上的政治权力。

但当广义的政治绕不开狭义政治的羁绊之时,当仁不让又成为一代民盟先贤的自觉选择。背后还是“人本”思想下自由与责任的统一。于是才有了国共之间的调停,拒绝参加伪国大,《为和谈正式破裂发表宣言》以及被迫解散,等等等等。

民盟的命名,除现实意义之外,似乎颇受“君子群而不党”的影响。“群而不党”似乎跟其他儒家经典语录一起,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时刻扮演着行动原则的角色。我却认为“群而不党”首先应当是描述性的,然后才能成为指导性的。“群”与“党”的区别,或许就在于前者是基于价值的契合,而后者是基于利益的联合。那么我们面对的又是社会学的中心问题之一:价值及伦理在社会联系方面所起的作用。如果传统社会中的社会联系更多的是基于血缘或地缘等,那么现代社会中的人在人际层面所创造的社会联系则是既多且广的。性格、信仰、价值甚至技术(近代有报纸、广播,当代有互联网)完全可以突破甚至取代血缘或地域的限制,并以心灵的契合形成更稳固的共同体。《从前的先生》细致地呈现了这样一种社会联系或伦理的形成。我们于是看到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学科的有识之士在相似的信仰和价值的基础上联合在一起。至于这个价值的具体内容,恐怕张澜先生的《四勉·一戒》是最好的表述了。

《从前的先生》里没有狭义政治和功利主义的计算与斗争;没有被裹挟的狂飙突进;也没有以科学之名而脱离现实的结构功能。但它展示给我们一个真实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那些受我们尊敬又与我们如此亲近的先生们努力地活着,生活着。为了自己,更多却是为了他人,为了民众,为了自由和责任。他们那时并不孤单,而是以共同的价值和伦理为桥梁,结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聚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民盟自然是这个生态聚落的名字,朴素,庄严。

2014年4月15日于斯特拉斯堡

同类推荐
  •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贞观十六年冬,现代宅男杨舟穿越成为大唐太子李承乾,此时李世民已经有了废太子的心思,一旁的李泰虎视眈眈,大臣也因为李承乾反感汉文化,对他离心离德。在这个冬天李承乾如何用自己后世的见识改变历史,走出一条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皇图大道。携现代思想与技术的强势皇太子李承乾VS霸道狠辣千古一帝李世民。李承乾: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为了大唐帝国的千秋长盛,孤王要改革。李世民:老子十六岁领兵,杀兄杀弟还囚父,老子还活着,你小子就想当家?李承乾:当皇帝要懂阴阳矛盾变化之道。李世民:魏征死了,你小子想接班,完成气死老子的大业?李世民:程咬金点兵,老子是马得天下。李承乾:薛仁贵上马,孤王能征战四方大臣:…………
  • 瓜分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瓜分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乱世痞贼

    乱世痞贼

    当云也穿越密道爬进王爷新婚洞房的一刻起,一个痞子的乱世崛起之路就此展开。平行时空列国纷争,奈何统一大势已成,覆灭死局如何化解,是力挽狂澜还是随波逐流。草民教头殴打王爷一生恩怨情仇,皇家海盗奉旨打劫,崛起于东南微末,掠国成瘾发家致富,朝廷鹰犬坏事做尽,丧尽天良,却有人拍手称快,侠肝义胆,不服命运,到手荣华岂能轻言放弃,艰辛之路,最终又有几人能还。既是痞贼,又何言仁义道德,血洒征途终有儿女情长。
  • 我老婆是花木兰

    我老婆是花木兰

    穿越成为花木兰的未婚夫,赵俊生表示鸭梨很大!刚开始花木兰只是一个温柔贤淑的小女孩儿,可她却代父从军,在军中磨砺成了一个的杀伐果断、战功赫赫的女将军,赵俊生有点儿担心婚后生活。是选择做这个成功御姐背后的那个男人,还是选择撑起家庭、当家做主?群254765694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我大明终其一朝315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铁骨铮铮,唯我大明;甲申天变,神州陆沉;大好河山,遍染腥膻;汉家儿郎,誓不为奴!永历十三年,郑成功北伐,这本是一场毫无快乐的痛——最优秀的将领阵亡了,再次北伐的本钱输光了。这一年,朱明忠意外的来到大明,成为郑成功麾下一小卒……建了两个读者群欢迎加入大明铁骨:150536833大明铁骨VIP读者群:150536544新书《这个大明太凶猛》已经发布!还请大家继续支持无语,支持这个与众不同的明末故事……
热门推荐
  • 逆天武神:至尊魔妃

    逆天武神:至尊魔妃

    “若能重活一世,我君清羽必定不再轻信任何人!”她,君清羽,君家毫无地位的庶女废物,却获得朱雀宝鼎认主,因错新亲人而导致神器被夺,追杀毁容!仇人婚礼前夕,不惜引爆丹田,同归于尽,谁知睁眼,竟回到了十年前,初次得到朱雀宝鼎的那一天……人生好不容易重新来过,这一世她的命运将由自己掌握!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九霄龙吟惊天下,风云际会傲九天。※※※※※※※※※※※※“什么?你说的是真的?君家那废物竟然是神秘的炼阵师?”“是那种比炼丹师还要高贵的炼阵师?据说强大的炼阵师不但能制成炼丹师所会的东西,还能强行契约战兽!君家那个废物居然是大陆极少的炼阵师?”“当然是真的,你们可还记得前不久拍出高价的治疗之阵?听说就是出自君家这废物之手……”众人愕然,谁也不敢相信那软弱无能的废物有朝一日竟能脱变,是如此的风华绝代,光芒万丈!而她亦用手段让世人明白,谁才是天才,谁才是妖孽!※※※※※※※※※※※※重生前:“君清羽,你当真愚蠢的不可救药,现在就算你告诉世人,我是因为抢走了你的朱雀宝鼎,才有了如今的风光,又有谁会信你?对了,我忘记告诉你了,你知道拼死护你的师父与朋友是如何死的?他们被我活生生刮肉喂狗!生生疼死的!”山崖之巅,女子一袭白衣,如莲花般纯洁无暇,却字字恶毒,声声剜心。“你为什么这么做?”“哈哈,君清羽,你可道我未婚夫是谁?他是你十二年前所救的男人,我能得到他,是在冒充你的前提下!原本我的荣耀是你的,他也是你的,这两样东西都是我从你那夺来,所以我恨你!你若死了,我就能当做这些从最初就属于我!”重生后:“清羽妹妹,我们好歹是一族同胞,请你看在君家养你这么大的份上,放过我们这一次可好?”少女哭的梨花带雨,声声哀求。她站起身,冰冷的匕首低着少女的脖子,唇边的笑容犹如恶魔般绽放。“你说,我是将你的脸皮割下来,还是刮肉喂狗?”※※※※※※※※※※※※关于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宠文,无虐无误会,男女主身心皆干净,有洁癖的妹纸欢迎跳坑,我也有洁癖。此文表达的不只爱情,友情和亲情同样会有,不是每个出场的男人都会深情女主,我想写那种可以为朋友抛头颅洒热血的友情。武技:贱品,下品,中品,上品,极品,凡品……武者等级:后天一级到十二级……
  • 比汗水更重要的是选择

    比汗水更重要的是选择

    很多人因为一个正确的选择而大放异彩,如司马迁、鲁迅、比尔·盖茨。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司马迁在死刑和宫刑之间没有选择令男人最为耻辱的宫刑并含羞忍耻地活着、假如鲁迅舍不得放弃医学、假如比尔·盖茨选择了拿哈佛的镀金文凭……那些彪炳千秋的辉煌还会由他们来谱写吗?在美国历史上享有极高声誉的林肯总统认为:所谓聪明的人,就在于他懂得如何去选择。做出正确的选择的确需要智力、眼光与勇气,人在选择时,常常要面对很大的变数、超强的诱惑、艰苦的困难……然而正是因为做正确选择之难,才会有强者与庸夫。
  • 初暖未至夏已凉

    初暖未至夏已凉

    喜欢一个人本来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可当颜初暖发现自己明恋了多年的人突然有了女朋友之后,最幸福的事也就变得不幸了起来。初暖这辈子讨厌的人有好多!她讨厌苑清,不要以为你是校花我就怕了你!我不会让你把他抢走,因为——你不配。她讨厌梁安洵,你为什么要喜欢我,为什么喜欢了我还要利用我?她讨厌季森,这个卑鄙的人,毁了她最好的朋友。但她最最讨厌的人只有一个——颜末凉。她喜欢了他十年,他却送了她最痛的生日礼物。这世间最暖不过一个你,最凉也不过是这样一个我。
  • 佛说頞多和多耆经

    佛说頞多和多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葬书

    葬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任务系统面板

    任务系统面板

    简介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只不过是个无情的系统面板
  • 医品残妃

    医品残妃

    九年前,她不过是想为自己讨个公道回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却被他认为是弑妹坑母的敌国奸细。她被他亲手打断双腿坠下悬崖,九年后身坐轮椅化身‘人间阎王’再度归来……当亲情,爱情和友情交织在一起,少年时遇见的白马王子蜕变成今日的腹黑王爷,她无奈被卷入汹涌的朝政纷争。他们互相利用,她被他送回自己最为怨恨的那个家,他则给她所有她想要的一切。当一切尘埃落定,他却发现,他已经无法再放开她……他手握重兵执掌天下却只想念她的笑靥如花;她空有一身医术,却治不好自己的相思华发,这才发现,他与她,早已在互相沉沦。
  • 此情问天

    此情问天

    她是个丫鬟,她也只想做个丫鬟,一个普通而坚强的丫鬟。然后命运给她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自家小姐的情人春宵一度。当她试图逃避、忘却,却发现一个新生的生命已经在自己腹中孕育。彷徨的最深处,那个男子她走出迷路,她才蓦然发现,这个曾经落难的男子竟然是天下第一堡的少爷。然而命运的交织,一个个其他女子的出现,卑微的她是否有机会去争取自己的幸福?面对当另一位身份神秘的男人抛出的绯红情愫她又该何去何从……
  • 去西游死路一条

    去西游死路一条

    萌新:我下个世界去西游。大佬点烟,深吸一口:呋~卖了装备,凑生存点,苟住就行,别管主线。萌新:???本书讲述的,是诸天万界穿越者在西游记,被主角虐得死去活来的故事。
  • 你有多少问题要请示

    你有多少问题要请示

    什么样的员工让企业放心、省心、舒心?答案是:不逃避工作中的问题,即时找方法解决问题,并把问题当成机会的员工。领导不想被工程进度太慢急死,被太多问题请示晕死,被工作效率太低烦死,被下属成长太慢愁死。SOStaff给出你的效率!给出你的方案!给出你的速度!给出你的计划!给出你的状态!给出你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