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9800000003

第3章 老子庄子不一样

游于道,善用道

《庄子·秋水》中有一段故事,说惠子(惠施)在梁为相,庄子要到梁去见惠子。有人跟惠子说:“庄子来,是要取代你为相。”惠子担心了,就派人在梁国境内三天三夜大搜庄子的行踪。他们没有找到庄子,庄子则自己按照计划来见惠子。见了面后,庄子对惠子说:“南方有一种叫鹓雏的鸟,你知道吗?这种鸟,从南海起飞,一路飞向北海,沿路只停栖在梧桐木上,只吃竹子的果实,只喝甘美的泉水。在鹓雏飞行途中,有一只猫头鹰捡到了腐烂的老鼠尸体,发现鹓雏从它头上飞过,就抬起头来看着鹓雏,威胁地发出‘吓’的声音。唉,现在你就是为了护住你的梁国,而要吓我吗?”

《庄子·秋水》的另一段故事则说,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王要来拜访他,先派两位大夫前行转达:“希望将楚国的国政托付给您。”庄子手里拿着钓竿,头都没有转过来,就说:“我听说你们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楚王特别把他小心翼翼地包好藏在小竹箱里,供奉在庙堂上。你们觉得这只龟比较喜欢死了留下骨头得到尊贵待遇,还是宁可活着在泥里摇尾巴呢?”两位大夫回答:“应该是活着在泥里摇尾巴吧!”庄子就说:“那就去吧,别烦我,我还要在泥里摇尾巴呢!”

这是庄子对待政治权力的基本态度。别人努力想要争取,随时担心失去的,在他眼中,那是“腐鼠”,根本不值一顾,遑论要抢夺或保护。权力和权力带来的地位,在他看来反而窒息了一个人自然活泼的生命,把他关在一个不是由他自己决定,也必然违背他本性的牢笼里。

老子就不是这样看权力的。老子和庄子都以道为本,都相信在所有现象变化之后有一套自然的规律,为其真宰;也都相信,最重要的是明了道的存在,追索道的规律。但两人的相同之处,也就到此为止。

在庄子,明了了道,于是能洞视我们执守的许多价值,其实源自狭窄的自我中心眼光,那么我们就能看清楚不是所有人、所有动物都想要腐鼠,就可以不必陷入那些外在的标准,而能自在地活着。

在老子,了解了道,是为了将道拿来运用在处世与安排权力上。了解道的人,比不了解道的人,可以更有效地取得权力、运用权力、保有权力。

庄子了解了道,就必然有避世的态度。世俗的权力、享受、安逸,一般人汲汲营营计较的,其实不过就是猫头鹰嘴里咬的一只臭掉的老鼠,我们何必跟着人家去计较去争夺呢?老子了解了道,则采取了一种吊诡的态度-取得权力、保有权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像没有权力,好像不在乎权力一样。

万物混同,以虚为本

《庄子·天下》论列战国诸子,是将庄子和老子分别处理的。

芴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庄周闻其风而悦之。恍惚暧昧没有固定的形状,没有规律地不断变化,这是生呢,还是死呢?是和天地并存的吗,还是随着神明而来去的?茫然看不出要去哪里,倏忽匆忙看不出又去到了哪里。所有的事物通通各自罗列,没有办法归类整理。

这是庄周学问、思想的来历。看《庄子·天下》的写法,让人想起《楚辞·天问》,一连串的问题,而不是任何具体、坚实的主张。应该说,和《天问》一样,庄子的学说,问比答更重要,有些根本的问题,是不能回答的。一旦回答了,那答案就必然将原本无形的强解为有形;也就将原本无常的改写成有常。所以庄子表达其意见: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厓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矣。间接迂回、无稽悠远、大而无当、四处晃游,不偏在任何一边,才不会逆反了自己的本心本意,把无形讲成有形,把无常固定为有常。

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没有真的要和同时代的人对话,没有要教他们什么。他不说正经的话,随机发挥展开,有时重复别人说的话来证明道理,有时用寓言来开拓道理的范围。他真正的思考友伴是开阔无涯的天地精神,但也不轻视万物,不否定世俗的是非,混居其间。

老子则不然。《庄子·天下》的说法是: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淡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说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也就是说,本源道理是精微的,万物实体不过是这种本源道理的粗糙显现(所以不能执着于物体本身,要依照本源道理行事),有所积存反而是不足的,最好的方式是弃绝一切,独自与不受物体拘限的神明共处。古代有强调这方面的思想,吸引了关尹、老子,以无、常、有三个观念为基础,以太一为其主导原则,主张表面上应该濡弱谦下(效法水),实质上则保持空虚状态,不破坏既有的万物。

老子这一派主张存在之物不值得我们耗费心神去追求,在物的背后有本,那才是真正重要的。本的规律,是吊诡的辩证。表面上愈富有的,实质上愈穷。所以最坚强、最能成功的,反而是最软弱最谦下,看起来没有权力也不坚持的那种人。整个世界最宝贵的,不是任何一项具体的东西,而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虚,因为空虚才可以包纳万物。

治世黄老,乱世老庄

从战国末年庄周弟子的眼中看去,庄子和老子不是同一派。往下到了汉代,汉承秦弊,刘家天下是建立在秦始皇的错误上的,所以他们早早选择了一套相反的统治逻辑,尊崇“黄老”。那时候的道家,重点在于政治与统治上的无为,与民休息。道家的代表人物是黄帝、老子,没有庄子。

黄老是政治权力上的原则,与一般个人没太大关系,讲的是握有权力的人如何“无为而无不为”,谦冲下人反而能运用更大的权力,更紧密地把握权力,反而能做出更有利的事来。贯串整个汉代,流行的都是这样的黄老道家,一直到汉末,才由黄老道家转成老庄道家,几百年未受重视的庄子咸鱼翻身,被拉上来和老子并列,相应地将黄帝抛弃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一个主要的因素是,思想的对象改变了。汉末大乱,刘家政权瓦解,从皇帝到官僚体系最下层都无法维系原本的运作,政治的主体都不在了,还需要什么政治原理呢?相反地,动乱中,一切变得不可依恃,人们需要可以用来整理痛苦、惶惑、不安经验的新态度与新智慧。

庄子的豁达、开阔,可以对活在动乱中追求新态度、新智慧的士人说话,而老子则提供了庄子没有的一份知识权威。于是黄老退位,老庄升起,道家也就从一套政治哲学、一套统治原理,转型为一套人生哲学、一套乱局中的世界观。

那个时候又有了从印度传来的佛教。佛教教理的核心是空,佛教关注的是如何应对人生的苦。在社会秩序大毁坏的时代,人们切身真实感受活着的苦,很容易、很愿意接受佛教的前提,而空的观念又和道家的无有相似相通之处,于是在这个时代,佛和道又紧密地联系起来。

王弼注《老子》,郭象注《庄子》,都在他们的注释中引用了当时新鲜的佛教观念,又将《老子》与《庄子》的文句用来彼此互证,如此一来,不只是成功地让外来的佛教“中国化”,而且把老和庄拉在一起,从此建立起老庄同家、老庄不分的印象。

同类推荐
  • 聚散一杯酒

    聚散一杯酒

    本书为“艺术经典”丛书之一种。郑重是著名的艺术家传记作家,在艺术界享有盛名。本书是郑重历年所写关于书画家人生故事和艺术成就的文章结集。郑重对现代中国书画名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许多画家是朋友。
  • 海子边的历史变迁

    海子边的历史变迁

    外地游客来到太原,均为钟楼街、柳巷、桥头街与海子边的市井繁华和人文荟萃所倾倒。
  • 我眼中的中国

    我眼中的中国

    本书作者在武汉纺织大学工作了5年时间,其间游历了中国23个省60多个城市。本书即是作者对在中国工作生活的观感和思考的记录,涉及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但基本上是片段式概述,并不具体深入地谈论一个方面或问题,并且多是对于中国的赞美之词。武汉纺织大学的译者在翻译本书时,已对原著进行了删节。
  • 菜根谭(全集)

    菜根谭(全集)

    《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的格言集,融儒、释、道三家思想以及作者的生活体验为一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其中的格言警句文辞优美,对仗工整,短小精悍,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发人深思,耐人寻味。该书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并远播海外。本书按内容分为修身励志篇、求学悟道篇、交际处世篇、克己警示篇四个部分,对难解的字词进行了注释,并参考大量文献配注了相应译文,还有精彩点评来阐释精辟的道理,使生活在现代社会的读者更容易理解几百年前的古人的思想精髓。
  • 哈尼阿培聪坡坡:哈尼族迁徙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哈尼阿培聪坡坡:哈尼族迁徙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这部史诗是哈尼族传统文学的顶峰之作,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是目前发现的系统、完整地记载哈尼族历史沿革的长篇史诗之一。作为哈尼族人民的“史记”,全诗长5000余行,由歌头和以下七章组成:《远古的虎尼虎那高山》、《从什虽湖到嘎鲁嘎则》、《惹罗普楚》、《好地诺马阿美》、《色厄作娘》、《谷哈密查》、《森林密密的红河两岸》。它以现实主义手法记叙了哈尼祖先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迁徙情况,并对其迁徙各地的原因、路线、途程、在各个迁居地的社会生活、生产、风习、宗教,以及与毗邻民族的关系等等,均作了详细而生动的辑录,因而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历史学、社会学及宗教学价值。
热门推荐
  • 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我不是超级警察

    我不是超级警察

    【新书已发】:《开局就成了嫌疑人》!————“我不是超级警察,我只是警界传说!”警校毕业生肖然有个小目标,成为世界上最好的警察,于是就这样实现了……PS:群号【949636533】,欢迎入群讨论~
  • 姜先生追妻记

    姜先生追妻记

    秦湘湘辞职,回到了A市,这个给她留下很多回忆的江边城市。回到家中,秦母看见她,露出了惊喜的神色,喜极而泣:“不声不响,一走就是五年,也不给家里来个信。”秦湘湘有些愧疚:“妈,对不起。”“回来就好。”秦母抹了抹眼泪,“不准再有下次!”秦湘湘微微垂下眼眸,唇边泛起一丝苦笑:“妈,有件事要告诉你。”从包里取出一张照片,秦湘湘递给秦母,这是一个五……
  • 叩仙门

    叩仙门

    修行九州龙脉,锻造无上魔躯,坐拥先天神器,御使上古凶兽。纵横宇内,扬威海外,我虽未成元神,元神以下的不要前来送死。一条与众不同成仙之路,我虽狂妄,于仙道却谦卑。大道漫漫,人路两坎坷;岁月悠悠,心月同踟蹰。且看一个不知修仙为何物的小子如何叩开那一道浩瀚天门!
  • 一寸河山一寸血4

    一寸河山一寸血4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4册,主要讲述了1938年到1941年,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历史。
  • 留守家园

    留守家园

    清明一过,天气就稳定了下来,风不再像前一阵子那么可劲儿地刮,日头也不再像前一阵子那么躲躲闪闪在云里藏,只要从远处的山峁上一弹出,就那么鲜鲜亮亮地挂在天边,鲜鲜亮亮地照着这大片的山野。磨子觉着身上有些热了。磨子弯腰撅屁股埋了脑袋在自家的麦地里锄草。噌——噌——噌——磨子耷起两只硕大的耳朵,他清晰地听到了锄刃切割土中草根和其他杂物的清脆声响,这声响对他好像是一种同报,无形中又给他增添一些力气,运了双臂,谨慎却有力地拉动着锄把,让锄面在麦行间入土、拉动、切割、运行、回收……
  • 江湖绝歌

    江湖绝歌

    游戏里玩出来的感情叫什么,网恋。网恋走向现实的感情叫什么,奔现。我对他说:“游戏不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离开。当你离开之后,游戏世界里的人会变得怎么样。他们不会因为你的离开而停住脚步,他们会找到一群新的朋友,然后继续开始他们的游戏之旅。这本就是个虚拟的网络世界,消失就消失了,不会有人在意。”
  • 特效之王

    特效之王

    新书《天地藏码》已上传,命运给易阳开了一趟顺风车,然后他在影视圈中踩了脚油门,江湖人称——烂片终结者。完美特效已上线,五毛特效请靠边……PS:读者群954695440。
  • 魂飞疯人院(下)

    魂飞疯人院(下)

    瑟隆亚医院清洁工在一只猫头鹰的引导下,进入医院的防空洞地道,发现失踪不久的女精神病人和精神科主任的尸体。数月后,瑟隆亚医院因拆迁搬走。留守旧宅的拆迁钉子户伍崇远和禹镇宝,却在半夜听到瑟隆亚医院旧址传来恐怖的惨叫声。两人好奇想一探究竟,不料噩梦从此开始。伍崇远开出租车撞倒一男子。伍崇远将车开至医院,受伤男子却不知所踪。随后又以精神病人“孙木”的身份,将伍崇远挟持回精神病医院。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医院竟将伍崇远当成了“孙木”,对他进行大脑信息替代的实验。
  • 金台集:维吾尔族诗人名作(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金台集:维吾尔族诗人名作(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金台集》是元代维吾尔族诗人纳新的代表作。为危素所编,纳新通过努力学习,充分掌握了汉民族文化,在文人才子云集的京师和江南,以诗文知名于世。其诗文以游览酬唱居多,亦不乏针砭时弊之作,风格清丽,不刻意雕饰。陈垣在《元西域人华化考》中对他极为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