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0900000001

第1章 窗外的风景(1)

The view from the window

狂沙翻飞中,印度尼西亚裔的工头远远走来,头盔底下塞着早已汗湿的手染头巾。他掏出哨子吹了几下,让眼前那堆工人赶紧让出一条路。大伙儿随即不约而同,把视线投向工地后方那片一望无垠,也一无所有的沙漠。

这里是阿布扎比[Abu Dhabi]机场的外围,未来会变成一座新市镇的中心,将有十万人在此安居乐业。

过了几分钟,一辆修长的银色小车无声无息地滑行而来。这辆车从正面看,左右两个头灯很像吊高的眼尾,下方的散热口则是咧开一条缝的嘴,活像一只外星小怪物对着你奸笑。它浑身闪亮,缓缓驶近,敞开了门。里面坐得下四个人,没有驾驶员或控制台,完全由数字化高科技来操作。车靠埋在地下的隐形感应器导航,位置则由车中计算机以车轮转动计数来掌握。此刻有位技术人员坐在车里,用电笔监测其性能。

这是诺曼·福斯特造镇计划中的运输系统,设在七米高的人造地面之下。刻意架高的地面是行人徒步街道网,街边有建筑师梦想中的露天咖啡馆、鳞次栉比的商店及公寓。银色小车则在地下川流不息,无需轨道与驾驶员,自然省了塞车与停车之苦。

沙漠中的工地耸立着数架塔式起重机,四处是装了空调的工棚。每天约有六千名工人由大巴送来这里上工。主工地有些建筑物的混凝土结构已经盖到八至十层楼高。这些结构比照传统寨城的做法,尽量集中,以便互相遮光,制造能让凉风流通的缝隙。这座未来的寨城,就是马斯达尔[Masdar,阿拉伯文“来源”之意]。

福斯特赢得竞标之后的三个月,工人便进驻工地。马斯达尔的定位虽为城市,但其实它还不到这等规模。在阿布扎比与迪拜之间,许多新市镇如雨后春笋般诞生,马斯达尔只是其中之一。它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周边设施——供机组人员住宿的机场区隔壁就是高尔夫球场、一级方程式赛车场等。在全球环境愈发不宜人居的情况下,马斯达尔可说是个“在沙漠中打造绿洲”的实验。

开发计划的第一阶段是兴建“马斯达尔理工学院”,它将是研究重镇,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纽约大学合作,致力开发再生能源。至于日日在工地挥汗的幕后英雄,和当年打造迪拜一样,都是来自亚洲各国的劳工。过去十年间,亚洲劳工来到波斯湾区,盖起了耀眼的迪拜高楼、人工岛屿、喷着真雪的超大室内滑雪场。这种种展现极端“非理性繁荣”的建筑,终不敌负债累累,于一夕之间灰飞烟灭。在这里,为了淡化海水,大量燃烧原油,造成环境污染。这个过程正逐步摧毁霍尔木兹海峡入海口附近的红树林,而红树林是波斯湾地区极为重要的生态资源。

马斯达尔自称将走出一条不同的路。这座城市以碳中和为目标,自行回收所有的废弃物。在施工期间,工地就已经实施分类回收,工地边界可见标示不同颜色的回收区,把废弃物仔细分类整理。大楼用的强化钢柱和骨架,大多都是回收钢材制成。现场已经有座一千万瓦的太阳能电厂在运作,之后还会有更大规模的数组太阳能板和实验工厂,并尝试从浅海生长的海藻中提炼能源。终极目标是希望整个马斯达尔成为无车城市。街道两旁将绿树成荫,鼓励居民多走路。在八月高达摄氏五十度的波斯湾地区,想这么做,胆子可是不小。

马斯达尔象征乐观进取的精神,也为人类的未来提出对策,正如福斯特年少时梦想的未来城市。这个梦想的起源,一是他的恩师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1895-1983],二是连环漫画《大胆阿丹:未来飞行员》[Dan Dare: Pilot of the Future]。在英国曼彻斯特长大的福斯特,是《大胆阿丹》的忠实读者,每一期都不放过。这漫画每周在漫画杂志《老鹰》[Eagle]上连载,以一九五〇年代英国中产阶级家庭的青少年为目标读者。画中的未来世界,有原子能驱动的单轨电车和飘浮在空中的出租车[神似马斯达尔的个人高速运输系统]。看了入迷的福斯特,从此不断在脑中勾勒城市的样貌。

如果你运气好,参与过这么多杰出的案子,时间久了你自然会晓得,“永续”这件事的关键是“密度”。如果你老到懂得这点道理,就会明白打造城市其实不是盖一栋栋的楼房,而是思考更大的格局。这让我回想起,我当年写的论文就是关于城市空间。我写的也不是什么新东西,不过就是我在曼彻斯特四处压马路的经验。

[本书部分引文为诺曼·福斯特原话]

从莱文舍姆新月路四号的福斯特老家卧室望出去的景观,与五十多年前并无二致。莱文舍姆区位于曼彻斯特市南方边界,在工业革命的开发热潮退去后,已成了没落的郊区。也就是在这片阴湿破落之地,二十一岁的诺曼·福斯特拿出画笔和颜料,画下他窗外的风景。

新月路名为“新月”,却非新月形,亦非林荫路,而是一条只有五间连栋住宅的短短小街,夹在往来伦敦与曼彻斯特的铁路主干线与南向道路之间,毫无美丽街景可言,显然并非良好都市规划下的产物,反倒像无心插柳的结果。这里除住家之外,就是些小型厂房、工坊、几处堆东西的围栏而已。

福斯特的老家是这条小路尽头的其中一户。屋后的山墙端,被切出很奇特的角度,其中一面墙连着后来加盖的地方。前门嵌在拱形入口里,勉强算有点设计感。这里的连栋住宅都有角窗和前院,比起附近几条街上更简陋的房子,还是稍微像样些。环绕屋檐的模制瓦片,为这房子添了一丝哥特风,但当然称不上什么正统美学。屋后有个四面是墙的小院子,堆煤炭的棚架和户外厕所都在那儿。后院外是条小巷,根据十九世纪的卫生规定,必须有这么一条巷子,让清洁工每周来收垃圾。不过其实大家进出屋子,走的都是这条直通厨房的小巷。前门只有在丧礼、圣诞节、医生看诊之类的特殊场合,才会打开。小巷后方就是架在路堤上的铁轨。福斯特坐在自己的小房间里画图时,铁轨正好与他的视线齐平。

这房子并不牢固,只要火车一驶过,全家便天摇地动。二十世纪五〇年代时,害他们摇来晃去的是国营的“英国国铁”炭黑色蒸汽火车,喷着火焰黑烟加煤灰,呼啸而过。现在则换成了每小时四班、头顶连着高压电线、全身银灰色的维京摆式[Virgin Pendolino]高速火车。

铁轨两边的居住水平迥异,新月路正是较差的一边,头上有铁轨和路堤压着,中间又被铁轨下的人行通道切穿。这段通道是一百五十年前,伦敦与西北铁路公司的工程师所建,用的紫红色工程砖材质极佳。当年开发莱文舍姆的吝啬的建筑商人,绝不可能舍得花上这样一大笔。我们或许可以说,新月路就这么一段,算是莱文舍姆之中比较好的区段吧。

我跟福斯特说我去了他老家,他左手随即拿了铅笔,在笔记本上精准地画出我当时看到的景象,大气都不喘一口。他上次回去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却两三笔便勾勒出铁轨下那个又黑又脏、老鼠洞似的拱门,以及拱门下五根大小形状不一、阻挡车辆通行的路柱。我没开口,他却自己写下一句我早已想到的话:“铁轨分隔着两个不同的世界。”

福斯特的画也画出了一些我在铁轨另一端看到的,二十世纪初期盖的半木造的房子。这种房子虽然现在看来略显破落,但比较坚固,所在的街道也比较宽,绿树成荫。新月路的另一端是斯塔克波特路,这是一条大马路,从曼彻斯特南区经过朗塞特到莱文舍姆。两边净是爱德华时期风格的银行、酒馆、商店等等,见证着这一区的楼起楼塌。再往下走,就是清真寺与巴基斯坦人的小区中心。

新月路往北不远处,便是艾伯特王子林荫道,福斯特的祖母曾住在这里。这里有穆斯林学校,有可以抽水烟筒的土耳其餐厅。从前的皇宫戏院原址,现在成了一人五英镑吃到饱的自助餐厅。福斯特还在念书的时候,他母亲还给他在隔壁面包店找了一份差事。

莱文舍姆的房舍大多是用粗红砖盖的,偶尔有几间外墙覆上釉陶土的楼房,看来贵气十足。就像新月路转角、农人客栈对面的马丁斯银行,现在是巴克莱银行。

新月路的连栋住宅数量其实已经少了许多,让这区稍稍有点优良住宅区的感觉,当年工业革命的气味已然淡去。莱文舍姆从福斯特童年时期演变成今天的模样,他认为是中产阶级搬到这里,改变了一切。不过他这样讲也不算对,还是有好些居民从他小时候就住在此地。现在这里住了念艺术的、搞音乐的,还有颇为活跃的巴基斯坦移民社群。屋里水电与浴室样样齐备,这些在福斯特的童年都是奢侈品。即使如此,这里还是称不上是优质小区。这里的某些建筑物看来颇具巧思,有瓦片砌成的圆形拱顶入口,有的屋子有拱顶石,有的屋脊上有雕花装饰,可惜用的建材都很廉价。莱文舍姆区最常见的红砖,表面早已坑坑疤疤,仿佛整个区都得了皮肤病,脱皮脱个不停。

如今,新月路第一代的前门和窗框早已朽烂,即将换成硬质纤维门板和铝框。街角杵着细瘦的电话线杆,撑起蛛网般的电话线。福斯特老家的西侧已经变成建筑商人堆放建材的地方和废铁厂,但整个小区却仍洋溢他幼时英国乡间的气息,诉说着那时的英国——铺着花岗岩的街道、有轨与无轨电车、衣帽整齐的司机;有混凝土冷却塔、有运河与工厂,外加两大特产:烟雾和舞厅。

福斯特十几岁时,现代化之风已吹遍英国。他眼中的曼彻斯特边界,是以他骑自行车到德比郡和柴郡的距离为准。他曾一路往北骑到湖区,一天之内来回一百三十英里;也曾在一九五七年往南骑到焦德雷尔班克,专程去看洛夫尔电波望远镜正式启用。这座望远镜对英国的意义,就像美国在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尔角火箭发射基地,都是人类探索未来的划时代成就。

走进当代建筑之门的那把钥匙

福斯特酷爱画画。为了申请进曼彻斯特大学读建筑,一九五五年的他,关在房里埋头作画。他的画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是英国画家劳瑞[L.S.Lowry]笔下的工业社会众生相;二是《老鹰》杂志里,航空母舰和“火神轰炸机”的剖面图。

五十年后的今天,福斯特的墙上挂着一幅劳瑞的画,是现任妻子埃琳娜送他的礼物。画中景象和福斯特老家望出去的如出一辙:三〇年代经济大萧条阴影下的工业城曼彻斯特。劳瑞后来进了地产公司当出纳员,总是一一亲访店家收租,这也是他观察庶民生活的机会。

对五〇年代中产家庭的少年来说,《老鹰》是每周的精神食粮。杂志的创办人莫里斯[Marcus Morris]是兰开郡的卫理公会派牧师,因忧心美国的进口漫画伤风败俗,英国自产的漫画周刊《比诺》[Beano]又可能教坏小朋友,遂创办《老鹰》分庭抗礼。这本杂志的宗教意味很强,有很长一段时间连载的是关于耶稣生平的漫画。奇妙的是,《老鹰》虽没能挡住六〇年代社会的放浪风潮,却在无意间孕育了一群高科技建筑师,福斯特正是其中一位。《老鹰》是福斯特身为独子感到孤寂时的心灵港湾,也是引领他走进当代建筑之门的那把钥匙。

每期《老鹰》的封面都少不了“大胆阿丹”的招牌翘下巴和弯勾眉。画中常见驶过泰晤士河的单轨电车,以及神似大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1959]晚期都市规划中的太空站。阿丹,这位汉普森[Frank Hampson]笔下的科幻漫画英雄,每周都要跟邪恶的绿色怪物“麦孔”及其爪牙大战。

《老鹰》每期中间的跨页,总有精细的剖面图,介绍当代杰出的工程成就。一九五一年有一期刊登“发现圆顶馆”是当时的英国年轻建筑师拉尔夫·塔布斯[Ralph Tubbs,1912-1996]为“英国节”设计的临时展馆。福斯特没法去伦敦看英国节的活动,这幅画是他唯一的线索[可惜等福斯特真的到了伦敦,该馆已遭拆除]。英国节号召了当代的建筑师、设计师,用许多不同的主题馆来展示他们的创意,当代建筑也因此首次在英国有了懂得欣赏的知音。《老鹰》后来又刊登了五〇年代英国另一代表建筑物:巴斯·斯彭斯[Basil Spence,1907-1976]设计的考文垂大教堂[Coventry Cathedral],并称之为“太空时代的大教堂”。

《老鹰》对思想如白纸的年轻人来说,是相当有效的倡导刊物。它倡导现代建筑,展现以科技创造的未来。画中的世界有核能船舰、燃气涡轮引擎车——仿佛预言在不久的将来,这就是人们的运输工具。在漫画家的笔下,这些车辆竟酷似富勒设计的狄马西昂车[Dymaxion car,此为富勒自创字,结合“动力”与“最大效能”的概念],外型像水滴,靠三个隐形车轮驱动。未来的都市将由许多豆荚状的单位组合而成。有一期的剖面图则是美国在南极的基地,由一群埋在冰雪中的小单位集结而成。十年过去,同样的图无论放在哪一本前卫建筑杂志里,也丝毫不显突兀。

同类推荐
  • 相声

    相声

    相声是一种民间说唱曲艺,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相声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门民间传统艺术,然而在旧时代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解放后,曾经岌岌可危的相声艺术才获得了新生,并且发展迅猛。它从北方的几个城市风靡至全国,由城市发展到农村,由市井阶层的狭小范围扩展到各个阶层,形成“妇孺皆知,雅俗共赏”的发展趋势。
  • 画皮

    画皮

    集市。群众演员上场。群众演员统一穿带帽兜的长袍。有人提着鱼。有人提着肉。有人提着蔬菜水果。还有一些人提着日常物什。群众演员们在舞台上走来走去。疯子也在场上,似乎睡着了。陈氏上场,身后跟着王生。陈氏(停住)咸鱼!(仔细打量咸鱼)好新鲜的咸鱼啊!王生掩鼻,退后了两步。陈氏多少文?卖咸鱼的12文!陈氏12文?打劫啊?卖咸鱼的(拿着成鱼当成刀状,威胁陈氏)把你的银子全拿出来!
  • 胡考必胜:影视高考速成攻略

    胡考必胜:影视高考速成攻略

    本书从考试的实战需要出发,从考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对考试过程中将要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都进行了坦诚的、直言不讳的、一针见血的分析,对广大考生调整考前心态具有耳目一新的启迪作用和益智效果。本书是一部不循常规的备考战略和战术的总汇,也是一部对考生进行短期强化训练使之成功考入高等艺术学院实际过程的深度纪录。本书提供的成功经验与应变智慧,对于广大考生在时间紧、压力大的条件下“临阵磨枪”,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本书所阐述的独具一格的影视评论与影视故事的写作理念与技巧,对于高等艺术院校影视专业的在校学生以及专业影视工作者或业余影视爱好者,也富于参考价值。
  • 生命的舞蹈

    生命的舞蹈

    艺术是一种心灵的舞蹈,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一种阐释。懂艺术的人,人生不寂寞;会欣赏艺术的人,生活无处不诗意。林丹环编著的这本《生命的舞蹈》精选了中外艺术家谈论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文章,让您跟随他们一起走进艺术殿堂,领悟艺术之美。
  • 阅读电影(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阅读电影(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是作者自新时期以来的电影评论自选集,收录了近百篇影评与随笔。所论及的影片均是30多年来具有巨大影响或有强烈争议的国产影片,和部分在世界各大电影节得奖的外国影片。作者努力做到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凭良心,说真话,有思想,有文采,有文化。作者之所以把书名定为《阅读电影》,是因为他把“阅读”看成是一件特别庄重的事,对于电影亦然。要对一部电影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是需要认真、反复阅读的。写电影评论的过程是一个阅读的过程。唯如此,才能解剖与彰显电影的意义。和诸多随着风向转的藤萝状态的评论不同,它扎根在作者自己的土壤里,如一泓清泉从心灵深处汩汩流淌……
热门推荐
  • 等待不如相爱

    等待不如相爱

    以前,唐言在粉丝眼里是个高冷的人。大明星苦追十年,他不回应;网红小姐姐倒在脚边,他不伸手;名门千金频频示好,他看不见。就是这样一个全世界都看不入眼的高冷男神,突然在某一天变成了二十四孝男友!粉丝震惊了,大明星哭晕了,网红小姐姐脚扭了,名门千金心碎了!!唐言这一生的耐心和浪漫都只给了一个人,这个人在年少时对他许下了永不相负的诺言,然后毫不留了的转身离开,从此他的世界失了色彩。他想了一万个不原谅她的理由,却在下一秒溃不成军,她义正言辞地说:唐言,我想你了。他知道,这辈子是真的栽了,那个女人,手里握了一把能扎进人心里的刀。海归高颜值女医生VS高冷CV界男神因为有你,我的世界终于色彩斑斓
  • 方向

    方向

    本书收录了张殿权近年来发表的各种小说,包括生活、情感、感悟等等。
  • 豪门强宠:尽是离人眼中血

    豪门强宠:尽是离人眼中血

    你知道吗,如果相爱的两个人能够一起看枫叶飘落,那么他们就一定能够在一起。可事事哪能尽如人愿,君不见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她是言家大小姐,一次案件,家败人亡,而她最爱的恋人竟然是害死她全家的凶手,这时她最害怕的人却成了她唯一的依靠,以妹妹的名义留在我身边,我帮你复仇。然而她却不知,在十年前就落入了另外一个圈套……到底谁才是伤我最深的人,谁才该下地狱!言衍,霍成轩,顾离,三个从年少就纠缠在一起的人,两段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或许,缘分的红线一旦断开,就再也再不也接不上了吧。
  • 农女替嫁之娘子有点儿甜

    农女替嫁之娘子有点儿甜

    苏绾的人生信条: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挖你祖坟!可是为何欺负她的都是和她一个祖宗的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说好的相亲相爱一家人呢?祖坟不能挖,那她就分家!渣爷渣奶,渣叔渣婶儿外带白莲小姑妈,如今只有一句话:撒由那拉~死性不改,各种找茬?相公,抄家伙,开挖!
  • 拒绝承认绯闻男友

    拒绝承认绯闻男友

    十年过去了,我还是没有忘记林可跟我说的:“你可千万别有事憋在心里,一定要大大方方的讲出来,该哭的时候哭,该笑的时候笑,你就活几十年,别亏待了自己。”林可走后的十年,我时常在想,如果她还在,是不是开始了一段非常幸福的生活,也许会跟她想的一样,一个幸福的家庭,一起旅游一起做饭。我想,不管是十年,还是二十年和后面的好多年,林可都在我的生命里绽放过她的色彩。
  • 总裁的赎心情人

    总裁的赎心情人

    刁小溪:我爱你,可是还有机会吗?<p>卞玉泽:你永远是我的,生,是,死,也是。<p>夏俊彦:如果,你还能爱,给我一次机会好吗?我会等你,直到你来。<p>丁傲然:这是我常带女伴来的地方,怎么样,不错吧?<p>白小荷:我得不到的,谁都别想得到。<p>………………<p>她,刁小溪,只是简单的女子,平凡如尘埃,可是上帝却偏不如她愿,在婚礼的前夕,一场无妄之灾,打破他的平静,一切,旦夕之间,已是不同,五年之后,物是人非,她想爱,可是,他不愿意给她机会,她,不爱,却无法拒绝他深情的眼眸。还有他,像魔鬼与撒旦的化身,在最严肃的场面总是最滑稽的出现,还有他,他,他……到底她该如何选择,或者,命运又如何为她作出了选择呢……<p>“你不爱我了吗?”<p>”爱“<p>”那你为什么跟他走,不留下来?“<p>“那是因为我太爱了。”<p>“不,我不会让你走的,除非我死!”<p>………………<p>明明是他先要放弃,为何现在又出来搅局,充当她的免费斯司机、冒牌男友、厨师兼洗衣工,更过分的,竟然连她不小心怀的孩子的尿布也洗的干干净净,似乎一点也不介意这个“野种”。这到底是怎么了,谁能告诉她…………<p>推荐月人的小说<p>《冷酷堡主色娇妻》完结本,进入半价区,看完大概需要两~三元人民币<p>《压寨王妃》完结本<p>《邪王的风流小妾》情人系列:<p>第一部《总裁的正牌情人》<p>第二部《总裁的厨娘床伴》<p><p>月人的群:6183341365728619喜欢的可以进去方便交流
  • 冥法仙尊

    冥法仙尊

    一个落魄的少年偶得神法,从此一雪前耻,凭借着神奇的武魂,堪破生死,踏上九天,横扫各方至尊强者,成为一方冥法仙尊!
  • 解读王朝 王子卷

    解读王朝 王子卷

    封建帝王们的后妃多,生的王子也多,从十多个到数十个,有的帝王生的子女甚至多达百个。然而龙椅却只有一张。为了成为万人之上的那一人,于是杀父继承者有之;兄弟互相杀戮者有之;杀子废立者有之;特别是被指定接班的王子,往往成为诸王子们阴谋杀戮的对象。据统计,从春秋战国的公元前770年到1911年清朝灭亡,约有290个王子死于非命。他们自己也读史书,殷鉴不远,然而他们仍然在不断地重复历史。
  • 江总V5:家养小娇妻

    江总V5:家养小娇妻

    十岁生日过后,一声巨响让我魂牵梦萦。从此我便只知道养我的人姓江。“江先生,我想去学校!”“家教不够用?”十八岁生日那天,江宅高朋满座,一如梦魇里那个画面。再一声巨响打破八年的沉寂,记忆翻江倒海。原来十岁前,我就认识他!想要寻求事实真相,但越往前探索越发现,梦魇是真的。江汓的阴谋,也是真的。“你知道了真相,还妄想一走了之?我们的账怎么算?”“你想怎么算?不如把命赔给你?”“你的命本来就是我的!不过……陪我,倒可以考虑!”
  • 海底两万里(经典译林)

    海底两万里(经典译林)

    《海底两万里》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颂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