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0900000001

第1章 窗外的风景(1)

The view from the window

狂沙翻飞中,印度尼西亚裔的工头远远走来,头盔底下塞着早已汗湿的手染头巾。他掏出哨子吹了几下,让眼前那堆工人赶紧让出一条路。大伙儿随即不约而同,把视线投向工地后方那片一望无垠,也一无所有的沙漠。

这里是阿布扎比[Abu Dhabi]机场的外围,未来会变成一座新市镇的中心,将有十万人在此安居乐业。

过了几分钟,一辆修长的银色小车无声无息地滑行而来。这辆车从正面看,左右两个头灯很像吊高的眼尾,下方的散热口则是咧开一条缝的嘴,活像一只外星小怪物对着你奸笑。它浑身闪亮,缓缓驶近,敞开了门。里面坐得下四个人,没有驾驶员或控制台,完全由数字化高科技来操作。车靠埋在地下的隐形感应器导航,位置则由车中计算机以车轮转动计数来掌握。此刻有位技术人员坐在车里,用电笔监测其性能。

这是诺曼·福斯特造镇计划中的运输系统,设在七米高的人造地面之下。刻意架高的地面是行人徒步街道网,街边有建筑师梦想中的露天咖啡馆、鳞次栉比的商店及公寓。银色小车则在地下川流不息,无需轨道与驾驶员,自然省了塞车与停车之苦。

沙漠中的工地耸立着数架塔式起重机,四处是装了空调的工棚。每天约有六千名工人由大巴送来这里上工。主工地有些建筑物的混凝土结构已经盖到八至十层楼高。这些结构比照传统寨城的做法,尽量集中,以便互相遮光,制造能让凉风流通的缝隙。这座未来的寨城,就是马斯达尔[Masdar,阿拉伯文“来源”之意]。

福斯特赢得竞标之后的三个月,工人便进驻工地。马斯达尔的定位虽为城市,但其实它还不到这等规模。在阿布扎比与迪拜之间,许多新市镇如雨后春笋般诞生,马斯达尔只是其中之一。它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周边设施——供机组人员住宿的机场区隔壁就是高尔夫球场、一级方程式赛车场等。在全球环境愈发不宜人居的情况下,马斯达尔可说是个“在沙漠中打造绿洲”的实验。

开发计划的第一阶段是兴建“马斯达尔理工学院”,它将是研究重镇,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纽约大学合作,致力开发再生能源。至于日日在工地挥汗的幕后英雄,和当年打造迪拜一样,都是来自亚洲各国的劳工。过去十年间,亚洲劳工来到波斯湾区,盖起了耀眼的迪拜高楼、人工岛屿、喷着真雪的超大室内滑雪场。这种种展现极端“非理性繁荣”的建筑,终不敌负债累累,于一夕之间灰飞烟灭。在这里,为了淡化海水,大量燃烧原油,造成环境污染。这个过程正逐步摧毁霍尔木兹海峡入海口附近的红树林,而红树林是波斯湾地区极为重要的生态资源。

马斯达尔自称将走出一条不同的路。这座城市以碳中和为目标,自行回收所有的废弃物。在施工期间,工地就已经实施分类回收,工地边界可见标示不同颜色的回收区,把废弃物仔细分类整理。大楼用的强化钢柱和骨架,大多都是回收钢材制成。现场已经有座一千万瓦的太阳能电厂在运作,之后还会有更大规模的数组太阳能板和实验工厂,并尝试从浅海生长的海藻中提炼能源。终极目标是希望整个马斯达尔成为无车城市。街道两旁将绿树成荫,鼓励居民多走路。在八月高达摄氏五十度的波斯湾地区,想这么做,胆子可是不小。

马斯达尔象征乐观进取的精神,也为人类的未来提出对策,正如福斯特年少时梦想的未来城市。这个梦想的起源,一是他的恩师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1895-1983],二是连环漫画《大胆阿丹:未来飞行员》[Dan Dare: Pilot of the Future]。在英国曼彻斯特长大的福斯特,是《大胆阿丹》的忠实读者,每一期都不放过。这漫画每周在漫画杂志《老鹰》[Eagle]上连载,以一九五〇年代英国中产阶级家庭的青少年为目标读者。画中的未来世界,有原子能驱动的单轨电车和飘浮在空中的出租车[神似马斯达尔的个人高速运输系统]。看了入迷的福斯特,从此不断在脑中勾勒城市的样貌。

如果你运气好,参与过这么多杰出的案子,时间久了你自然会晓得,“永续”这件事的关键是“密度”。如果你老到懂得这点道理,就会明白打造城市其实不是盖一栋栋的楼房,而是思考更大的格局。这让我回想起,我当年写的论文就是关于城市空间。我写的也不是什么新东西,不过就是我在曼彻斯特四处压马路的经验。

[本书部分引文为诺曼·福斯特原话]

从莱文舍姆新月路四号的福斯特老家卧室望出去的景观,与五十多年前并无二致。莱文舍姆区位于曼彻斯特市南方边界,在工业革命的开发热潮退去后,已成了没落的郊区。也就是在这片阴湿破落之地,二十一岁的诺曼·福斯特拿出画笔和颜料,画下他窗外的风景。

新月路名为“新月”,却非新月形,亦非林荫路,而是一条只有五间连栋住宅的短短小街,夹在往来伦敦与曼彻斯特的铁路主干线与南向道路之间,毫无美丽街景可言,显然并非良好都市规划下的产物,反倒像无心插柳的结果。这里除住家之外,就是些小型厂房、工坊、几处堆东西的围栏而已。

福斯特的老家是这条小路尽头的其中一户。屋后的山墙端,被切出很奇特的角度,其中一面墙连着后来加盖的地方。前门嵌在拱形入口里,勉强算有点设计感。这里的连栋住宅都有角窗和前院,比起附近几条街上更简陋的房子,还是稍微像样些。环绕屋檐的模制瓦片,为这房子添了一丝哥特风,但当然称不上什么正统美学。屋后有个四面是墙的小院子,堆煤炭的棚架和户外厕所都在那儿。后院外是条小巷,根据十九世纪的卫生规定,必须有这么一条巷子,让清洁工每周来收垃圾。不过其实大家进出屋子,走的都是这条直通厨房的小巷。前门只有在丧礼、圣诞节、医生看诊之类的特殊场合,才会打开。小巷后方就是架在路堤上的铁轨。福斯特坐在自己的小房间里画图时,铁轨正好与他的视线齐平。

这房子并不牢固,只要火车一驶过,全家便天摇地动。二十世纪五〇年代时,害他们摇来晃去的是国营的“英国国铁”炭黑色蒸汽火车,喷着火焰黑烟加煤灰,呼啸而过。现在则换成了每小时四班、头顶连着高压电线、全身银灰色的维京摆式[Virgin Pendolino]高速火车。

铁轨两边的居住水平迥异,新月路正是较差的一边,头上有铁轨和路堤压着,中间又被铁轨下的人行通道切穿。这段通道是一百五十年前,伦敦与西北铁路公司的工程师所建,用的紫红色工程砖材质极佳。当年开发莱文舍姆的吝啬的建筑商人,绝不可能舍得花上这样一大笔。我们或许可以说,新月路就这么一段,算是莱文舍姆之中比较好的区段吧。

我跟福斯特说我去了他老家,他左手随即拿了铅笔,在笔记本上精准地画出我当时看到的景象,大气都不喘一口。他上次回去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却两三笔便勾勒出铁轨下那个又黑又脏、老鼠洞似的拱门,以及拱门下五根大小形状不一、阻挡车辆通行的路柱。我没开口,他却自己写下一句我早已想到的话:“铁轨分隔着两个不同的世界。”

福斯特的画也画出了一些我在铁轨另一端看到的,二十世纪初期盖的半木造的房子。这种房子虽然现在看来略显破落,但比较坚固,所在的街道也比较宽,绿树成荫。新月路的另一端是斯塔克波特路,这是一条大马路,从曼彻斯特南区经过朗塞特到莱文舍姆。两边净是爱德华时期风格的银行、酒馆、商店等等,见证着这一区的楼起楼塌。再往下走,就是清真寺与巴基斯坦人的小区中心。

新月路往北不远处,便是艾伯特王子林荫道,福斯特的祖母曾住在这里。这里有穆斯林学校,有可以抽水烟筒的土耳其餐厅。从前的皇宫戏院原址,现在成了一人五英镑吃到饱的自助餐厅。福斯特还在念书的时候,他母亲还给他在隔壁面包店找了一份差事。

莱文舍姆的房舍大多是用粗红砖盖的,偶尔有几间外墙覆上釉陶土的楼房,看来贵气十足。就像新月路转角、农人客栈对面的马丁斯银行,现在是巴克莱银行。

新月路的连栋住宅数量其实已经少了许多,让这区稍稍有点优良住宅区的感觉,当年工业革命的气味已然淡去。莱文舍姆从福斯特童年时期演变成今天的模样,他认为是中产阶级搬到这里,改变了一切。不过他这样讲也不算对,还是有好些居民从他小时候就住在此地。现在这里住了念艺术的、搞音乐的,还有颇为活跃的巴基斯坦移民社群。屋里水电与浴室样样齐备,这些在福斯特的童年都是奢侈品。即使如此,这里还是称不上是优质小区。这里的某些建筑物看来颇具巧思,有瓦片砌成的圆形拱顶入口,有的屋子有拱顶石,有的屋脊上有雕花装饰,可惜用的建材都很廉价。莱文舍姆区最常见的红砖,表面早已坑坑疤疤,仿佛整个区都得了皮肤病,脱皮脱个不停。

如今,新月路第一代的前门和窗框早已朽烂,即将换成硬质纤维门板和铝框。街角杵着细瘦的电话线杆,撑起蛛网般的电话线。福斯特老家的西侧已经变成建筑商人堆放建材的地方和废铁厂,但整个小区却仍洋溢他幼时英国乡间的气息,诉说着那时的英国——铺着花岗岩的街道、有轨与无轨电车、衣帽整齐的司机;有混凝土冷却塔、有运河与工厂,外加两大特产:烟雾和舞厅。

福斯特十几岁时,现代化之风已吹遍英国。他眼中的曼彻斯特边界,是以他骑自行车到德比郡和柴郡的距离为准。他曾一路往北骑到湖区,一天之内来回一百三十英里;也曾在一九五七年往南骑到焦德雷尔班克,专程去看洛夫尔电波望远镜正式启用。这座望远镜对英国的意义,就像美国在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尔角火箭发射基地,都是人类探索未来的划时代成就。

走进当代建筑之门的那把钥匙

福斯特酷爱画画。为了申请进曼彻斯特大学读建筑,一九五五年的他,关在房里埋头作画。他的画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是英国画家劳瑞[L.S.Lowry]笔下的工业社会众生相;二是《老鹰》杂志里,航空母舰和“火神轰炸机”的剖面图。

五十年后的今天,福斯特的墙上挂着一幅劳瑞的画,是现任妻子埃琳娜送他的礼物。画中景象和福斯特老家望出去的如出一辙:三〇年代经济大萧条阴影下的工业城曼彻斯特。劳瑞后来进了地产公司当出纳员,总是一一亲访店家收租,这也是他观察庶民生活的机会。

对五〇年代中产家庭的少年来说,《老鹰》是每周的精神食粮。杂志的创办人莫里斯[Marcus Morris]是兰开郡的卫理公会派牧师,因忧心美国的进口漫画伤风败俗,英国自产的漫画周刊《比诺》[Beano]又可能教坏小朋友,遂创办《老鹰》分庭抗礼。这本杂志的宗教意味很强,有很长一段时间连载的是关于耶稣生平的漫画。奇妙的是,《老鹰》虽没能挡住六〇年代社会的放浪风潮,却在无意间孕育了一群高科技建筑师,福斯特正是其中一位。《老鹰》是福斯特身为独子感到孤寂时的心灵港湾,也是引领他走进当代建筑之门的那把钥匙。

每期《老鹰》的封面都少不了“大胆阿丹”的招牌翘下巴和弯勾眉。画中常见驶过泰晤士河的单轨电车,以及神似大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1959]晚期都市规划中的太空站。阿丹,这位汉普森[Frank Hampson]笔下的科幻漫画英雄,每周都要跟邪恶的绿色怪物“麦孔”及其爪牙大战。

《老鹰》每期中间的跨页,总有精细的剖面图,介绍当代杰出的工程成就。一九五一年有一期刊登“发现圆顶馆”是当时的英国年轻建筑师拉尔夫·塔布斯[Ralph Tubbs,1912-1996]为“英国节”设计的临时展馆。福斯特没法去伦敦看英国节的活动,这幅画是他唯一的线索[可惜等福斯特真的到了伦敦,该馆已遭拆除]。英国节号召了当代的建筑师、设计师,用许多不同的主题馆来展示他们的创意,当代建筑也因此首次在英国有了懂得欣赏的知音。《老鹰》后来又刊登了五〇年代英国另一代表建筑物:巴斯·斯彭斯[Basil Spence,1907-1976]设计的考文垂大教堂[Coventry Cathedral],并称之为“太空时代的大教堂”。

《老鹰》对思想如白纸的年轻人来说,是相当有效的倡导刊物。它倡导现代建筑,展现以科技创造的未来。画中的世界有核能船舰、燃气涡轮引擎车——仿佛预言在不久的将来,这就是人们的运输工具。在漫画家的笔下,这些车辆竟酷似富勒设计的狄马西昂车[Dymaxion car,此为富勒自创字,结合“动力”与“最大效能”的概念],外型像水滴,靠三个隐形车轮驱动。未来的都市将由许多豆荚状的单位组合而成。有一期的剖面图则是美国在南极的基地,由一群埋在冰雪中的小单位集结而成。十年过去,同样的图无论放在哪一本前卫建筑杂志里,也丝毫不显突兀。

同类推荐
  • 中国当代舞台美术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当代舞台美术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舞台美术应属于相对偏远的学科,却又有悠久的历史。曹禺先生指出,“没有舞台美术就没有戏剧”,通俗地对其作了艺术定位,又辩证地建构了与戏剧舞台的关系。本书以不同的学术视角,对当代舞台美术的创造,进行了整体性的剖析、读解,折映了当代舞台美术的生命状态、生存空间和未来前景。全书基于作者的创作实践,有论有述,史论并举,对当代戏剧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宋徽宗赵佶的绘画贡献

    宋徽宗赵佶的绘画贡献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宋徽宗赵佶的绘画贡献》介绍了宋徽宗赵佶传奇的一生。《宋徽宗赵佶的书画贡献》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篆刻:金石篆刻艺术

    篆刻:金石篆刻艺术

    我国古玺的源头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期的印纹陶,后经商周时的甲骨文、铭文、石鼓文等雕刻影响,至战国时形成整体形象。在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动力来自文字体系的演变和完善,同时体现了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审美风尚。随着玺印的使用相对普及,其文字表现形式也趋于多样化。先秦古玺留存于世的大多是战国玺。古玺形状各异,内容有官职、姓名和铭文等,玺文精练,章法生动,传达着远古文明发端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漫漶,显得越发神秘、朦胧和迷幻,让人感受到一种神奇、古朴的气息,令人心驰神往。
  • 历史是被描述的:中国电影历史的景观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历史是被描述的:中国电影历史的景观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历史是被描述的(中国电影历史的景观建构)》深入研究了中国电影历史的景观建构,从“历史是被描述的”这一角度观察了中国早期电影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反思中国电影史学进程,系统地探讨了中国电影走过的道路、积淀的艺术经验与理论精粹。
  • 影视文化(生命百科)

    影视文化(生命百科)

    卢米埃尔完成电影的发明后,于1896年雇用了二十多个助手,经过训练,分派到世界各地去放映他的电影,并随地摄取新的电影素材,回来制成新的电影节目。这样,就大大地促进了电影事业的发展与推广。同年,电影也传入了中国。
热门推荐
  • 掌玄生灭

    掌玄生灭

    一次邂逅,一个神秘老者和一件神物,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神话时代终结,新的轮回开始,看他如何掌玄生灭。企鹅群:530930180
  • 重生之李白修仙记

    重生之李白修仙记

    本是一名即将毕业的高材生,却在即将毕业之时与女朋友分手。心灰意冷他一个人走在大街上,忽然一辆客车驶来。。。。。再次醒来,已物是人非。“日,老子穿越到了唐朝”“他们叫我啥?李白,我穿越成李白了?”从此,大唐'诗仙'开始了另一段不一样的故事。。。“哈哈哈,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高力士,把我的鞋子脱下来我就给娘娘做诗。”。。。。。。。。
  • 最美唐诗宋词故事:诗意春秋伴人眠

    最美唐诗宋词故事:诗意春秋伴人眠

    本书精心描绘59篇纯美文字,从全新角度发掘唐诗宋词之美,解析它的特色与技巧,解读塑造它的人,解密它背后的故事,情感细腻、文字珠玑,还原凄美诗词创作的情境,带给我们古人最彻骨的人生体验和最惊叹的诗词才华。
  • 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注

    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倾覆天下:只为牵个相公回家

    倾覆天下:只为牵个相公回家

    她是相府的庶出,自幼受尽磨难。相国府真正的千金却为了躲避当今圣上的指婚出逃,她代姐出嫁,一朝入深宫。他是大名鼎鼎的十二皇子,弑君夺位成为一国之君,灸国人人惧怕的恶魔,霸道而残忍。当看见自己未来的皇后竟然被轻易推落荷花池时,他的眼中尽是鄙夷。一个半点胆识都没有的女人,如何做他的王后?只是没想到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她竟然只费费唇舌便轻而易举的招降了自己一直头疼不已的叛臣贼子……迎头又招来太子殿下的示爱……这样祸国殃民的女人,对于江山
  • 我的绝代王妃

    我的绝代王妃

    她是将军府的大小姐,从小受宠,娇纵放肆他是一国皇子,同样也极受皇上的宠爱一份圣旨,将两个原本素不相识的人绑在了一起云逸,我根本不爱你忆南,本王爱你就足够了一次误会,让两人原本平静的关系彻底走向决裂“我不会老老实实的待在王府,我可是有特权的”“就算你去了天涯海角,本王也愿陪着你”“随便你。”她女扮男装?还被公主看上了?这个女人着实不让人省心在战场上,她是风华绝代的战神在战场上,他亲眼看着她将敌方的大将斩于马下他也亲眼看着她被设计陷害被带到了他国忆南,你在他国过的还好吗?等我,我会去找你她扮做男人做了他国的驸马“公主,”她邪魅的笑着,“今夜,你是我的人。”两人历经磨难,终于发现彼此才是真正的归宿云逸,这次我心甘情愿嫁给你忆南,没有什么事情能把我们分开在突如其来的困难降临到他们身上时他们,又会做怎样的选择?
  • 错过星辰,再不错过你2

    错过星辰,再不错过你2

    上一秒高高在上的韩大老板,下一秒化身为小奶狗依偎在媳妇身边,人前他虐狗一套一套的,人后,他一套一套的被虐,奈何,媳妇的话不敢不听。三年前她突然消失,他发了疯的找,最后找到了,她告诉他,她不爱他,他转身离开,三年后,他用一张假的结婚证把她绑在了身边,从此,虐狗模式再一次开启,那狗粮撒的,已经不用吃饭了。
  • 情翔九天(下)

    情翔九天(下)

    年少的倾心爱恋换来一身破碎,帝王的无情让他只能选择远避塞外抛弃了宫中的侍卫身份;重生的龙镶将军罗文琪只想纵横沙场,终老一生。但命运的转轮永远让人难解孽债情伤又岂是逃避就能解决?自负高傲的将军、横扫一时的可汗蔑视的眼光,敌对的利剑,到最后,却全化为一腔柔情似水……战场上杀得刀枪相见,情场上争得你死我活,处在两人之间的文琪又该如何自处?心痛!心伤!究竟又有谁能察觉得到呢?大将军高靖廷,伊沙可汗摩云,同样的狂热炽爱,又是谁能燃烧至最后呢?
  • 证道长生

    证道长生

    长生路艰险,弱肉被强食,放眼望去皆是恶鬼。夸着仁义,讲着道德,定眼细瞧,牙缝中满满的“吃人”二字,怨不得世道险恶。男儿血,应壮烈,豪气贯胸心如铁!我当仗剑踏天歌,杀尽世间魍魉人,立誓证道长生路,重定宇内乾坤天!
  • 铁血英侠传

    铁血英侠传

    当一群人醒过来之后,却发现自己出现在了一个陌生的世界,而且这个世界居然和以前他们统一玩的铁血游戏十分的相似,那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隐秘呢,希望大家一起和他们闯荡这神秘的江湖。揭开这个世界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