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0900000002

第2章 窗外的风景(2)

福斯特对这些图像的狂热始终未减。他喜爱图画的样貌,认为它们每一幅都是优秀的艺术品;他也爱画中传达的设计观。从威灵顿轰炸机的剖面图,到福斯湾铁路大桥的建筑技法解析,他都一一仔细研究。不难想见这些画曾在他幼小的心田,点燃求知的火花,让他开始思考世界运作的道理。

多年后,福斯特设法找到了约翰·巴彻勒[John Batchelor],他曾在《老鹰》后期画过某些剖面图。福斯特当时在斯文敦郊区帮雷诺汽车设计零件厂,请巴彻勒帮忙绘图分析他为支撑厂房屋顶设计的黄色钢柱。可惜,剖面图固然漂亮,但比起精细的截面图来,还是不够准确。

建筑大师的灵感,常来自大众文化,然而青少年时期的嗜好,更是想象力的源头。赖特曾说童年时玩积木的经验,影响了他日后的作品,但很少有建筑师像福斯特这么坦荡荡,说自己是受了科幻漫画故事的影响。

出身于劳工家庭

诺曼·罗伯特·福斯特,一九三五年六月一日,生于斯塔克波特附近的雷迪什。他出生没多久,全家就搬到新月路四号这个地址。父亲名罗伯特,母亲名莉莉安[原姓史密斯,婚后从夫姓],两人只生了诺曼这个孩子。他们一九三三年在莱文舍姆的圣路克斯教堂成婚,莉莉安二十七岁,罗伯特三十三岁。

新月路这小屋周租十四先令。福斯特的祖父母和一堆亲戚都住在附近。母亲娘家在贫瘠的阿德维克,以曼彻斯特市郊各区的等级来看,阿德维克比莱文舍姆还落后。“新月路”这名字虽然听来颇有郊区欣欣向荣之感,但在福斯特的记忆里,却是每天都得冲洗门廊,每周有人上门收租的穷乡僻壤。福斯特母亲用来洗地的“驴子石”牌清洁剂,由碎石、漂白粉、水泥等混合而成,还是她用旧衣服向收破烂的小贩换来的。刷门廊是她每周的例行公事,像是急着展现这户人家十分注重卫生,却也是双手双膝着地的粗活。要是小福斯特弄脏了门廊,少不了要吃苦头。福斯特童年的字典里,“盆浴”两字代表每周一次泡在厨房的镀锌水盆里。

新月路四号的前厅,贴着花朵图样的壁纸,总是泛着湿气。瓦斯表装在屋角,煮饭时得一直往里面投钱。整间屋子唯一的暖气是客厅的壁炉。墙上有水渍,旁边摆了一架收音机兼电唱机,可以听到英国国家广播公司的软性节目,连荷兰和卢森堡的节目都有。要是信号不好,福斯特还得负责搬动收音机,转转松了的真空管,偶尔还会被电到一两下。

家里没有电话,离家最近的电话在斯塔克波特路上,装在卫理公会教堂外的铁箱里,要走个五分钟。家里除了他的教科书外,没其他什么书,要说报纸杂志,也只有《曼彻斯特晚报》和他每周都要看的《老鹰》。那个年头,这一区的人大多十四岁左右就不再上学,直接就业。相较之下,念大学的福斯特不但是小区中的异类,加上他直到二十好几还跟爸妈住,更成了邻居眼中游手好闲的混混。

隔壁布莱德利家的儿子山姆,有天追着我跑,把我拦下来之后问:“你看看我的手,跟你完全不一样。我有活儿干,可你没有。你怎么不去找份正当的工作?”我被那一区的男孩狠狠修理过,但山姆不是要对我动手。他只是不懂我到底在大学里面干么。

福斯特回想起来,虽说亲戚们就住在附近,但家人之间并不亲,少不了怨怼离间,也总有避而不谈的话题,其一是他姑丈可能在“二战”时当过逃兵,其二就是他母亲的身世。他一直觉得不太了解自己的母亲。“我对她的身世很好奇。我想她应该是领养来的。她姓史密斯,但她哥哥姓贝奇特。她的美是地中海地区的那种美。”

福斯特大部分的亲戚都住在不远的艾伯特王子林荫道,有个姑姑则住在斯塔克波特路。他父母过世后,这位姑姑曾写信给他,说她的房子因为都市改造计划要被拆了,他能否想想办法,让她继续住在这一区?他马上采取行动,买下新月路六号的屋子给她,正是他老家的隔壁。

他印象中的爷爷奶奶家总是黑漆漆的。即使战后了,还是点瓦斯灯。爷爷奶奶总是一人一边坐在壁炉旁,置身黑暗里。在他看来,奶奶待母亲这个媳妇并不好。“二战”末期有一年圣诞节,他父亲病重,被紧急送到医院,母亲只得自立自强。那年,姑姑带堂兄弟们去曼彻斯特的百货公司和圣诞老人玩,就是没带小福斯特。

当然生活不是只有悲哀的一面,这一家人还是有一起度假的欢乐时光,有时在北威尔士[North Wales]、有时去布莱克浦找亲戚,有年夏天还去布莱克浦郊区住民宿。小福斯特吃早餐时,看到叔叔穿的衬衫上有两道黑线,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她说那是因为洗衣服时会把衬衫翻面,水渍便留下两道黑线。其实那个年头,莱文舍姆的居民大多只有几套衣物从早穿到晚,甚至穿着睡觉,根本没钱添购新的。这两道黑线就此深深刻在他心上。后来他在莱文舍姆的图书馆首次读到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尤其是《走向新建筑》[Vers Une Architecture]一书里关于居家卫生的描述,试想对那两道黑线记忆犹新的福斯特来说,这段文字是何等的冲击:

浴室一定要朝南。这应该是全家最大的房间之一[如旧式客厅般大小],有一面墙全部装上玻璃,尽量对着阳台敞开,以便做日光浴。装上最新的设备,包括淋浴间与运动器材。隔壁的房间设为更衣室,供穿脱衣服之用。绝对不要在卧室更衣,既不卫生,又会弄乱房间。告诉你的小孩:唯有地板、墙壁空旷整洁,屋内充满光与空气,才是适合人居的房子。

福斯特虽是孤零零的独子,莱文舍姆却是人情浓郁的小区,人人都对邻居的事情了如指掌。斯塔克波特路算是比较热闹的街,也是英国北方劳工阶级生活的写照。有卖炸鱼薯条的店[鱼炸好后用盐与醋调味,配上豆泥,裹上报纸供客人外带,常客还可以拿到店主送的炸鱼用面糊];有福斯特和父亲偶尔会去玩玩的撞球馆;有罗宾森咖啡馆,福斯特的母亲后来在那边当女侍;还有牛肉铺和国标舞学校。

莱文舍姆的居民状况不一,从小生意人到打零工的都有。他同学迪金的爸爸,战后一直靠做清洁工维生。“我母亲对他没好话。”福斯特说。住在巷尾的利浦托家则是开修车行,福斯特念书的时候曾在那边打工,搞得全身脏兮兮。对面的斯崔特家经营搬家公司,隔壁就是堆东西的空地。路的另一边还住着长年卧病、神经质的芙洛德太太,不过她可是知名的水彩画家。

福斯特的父母并非小康一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父亲在电子工厂当工人,工时很长,还得转好几班公交车上下班。福斯特出生之后,他改行管当铺,开始开车上下班,也有了生意人的样子,但当铺收的利息太高,他并非客人眼中的好好先生。

父亲退休后仍打扮体面,西装笔挺,皮鞋闪亮;母亲秾纤合度,仪态优雅。一对很般配的夫妻。

夫妻俩一直努力想拥有自己的事业,但打拼多年下来,社会地位反而一直往下落。福斯特自称是劳工阶级背景,其实在英国这个阶级分明的社会,福斯特家算是很争气的了。他们介于“高等劳工阶级”和“低等中产阶级”之间的灰色地带,虽说不如某些邻居事业有成,但至少维持着符合世俗标准的生活。两人辛苦工作,努力存钱,一来供福斯特读书,二来当创业基金。他们希望像某些亲戚一样,开一间自己的店。例如福斯特有个舅舅开面包店,另一个舅舅席德开的是肉铺。席德过得相当不错,还供得起女儿弹钢琴,儿子学小提琴,那是福斯特一家人无法想象的阔绰。

他还记得房屋中介曾带他们一家三口,去看某间父母考虑买下的店面,怎奈福斯特夫妇即使拟了不少创业计划,到头来还是一场空。福斯特十几岁的时候,便看到了父母梦想未圆的失意,与两人眼界的局限。这也是促使他决心离开老家的主要原因。父母对人生有想法却未能实现,他知道自己不能重蹈覆辙。

沉浸在阅读、模型飞机、绘图的世界

莱文舍姆镇上的“自由图书馆”,是少年福斯特的避风港,让他逃离阴湿的客厅、同学的欺侮,逃离那沉闷的家。只要出了新月路往右拐,到了斯塔克波特路再右转,往南走个近一百米,过了酒吧、教堂和联合旅社,到克伦威尔路右转,就到了。从这栋建筑物的红砖山墙和托臂梁的屋顶,不难看出这原本是座庄园大宅,不幸受困在举目尽荒凉的南曼彻斯特。

这座图书馆可说是市民的绿洲,旁边有小学,对面是市立澡堂和大众浴场,都是冷冰冰的新乔治王朝风格,和斯塔克波特路上的邮局一个模样。澡堂前面是一道阶梯,爬上去之后有两个入口,上方各有一块拱顶石,左边刻着“男”,右边刻着“女”。

自由图书馆是由维多利亚时期的慈善家安德鲁·卡内基捐款建造,福斯特正是在此读到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初次发现建筑的意义。卡内基明白有些人出身清寒,未必有钱受教育,但资质好也有心向学。图书馆能助他们一臂之力,让他们克服先天的缺憾。后来卡内基成立基金会,资助英、美等多国兴建及整修图书馆,包括纽约市的三十七座图书馆。福斯特与卡内基的图书馆之缘,二〇〇八年初得以再续——那年,福斯特的事务所赢得纽约市公共图书馆的改建案。福斯特对美国人表示,他也曾是纽约市图书馆想要帮助的那种小孩。这话一点不假。

今日的莱文舍姆图书馆,依然有数千本包着黄色透明塑料书皮的书,但年久失修亦未更新,书况已相当破旧。虽然图书馆也进行了整修计划,但对改善藏书似乎没有兴趣。福斯特二〇〇九年曾旧地重游,但藏书内容之贫乏,让他相当伤心失望。

福斯特对母亲的印象要比父亲来得深。“二战”爆发时,福斯特的父亲因为在“一战”时负伤,免受了再上战场的罪,也离开了原本任职的当铺,到斯塔克波特郊区的某间飞机工厂担任保安人员。母亲因此有段时间接手了当铺的工作,但为此每天必须先搭电车到曼彻斯特市中心,再转公交车到当铺,单趟便有十多公里的路。母亲上班的时候,五岁的小福斯特就由亲戚和邻居照顾。他曾说:“我爸妈每天就是工作、工作、工作……实在很拼,我根本没机会了解他们。”

“二战”的空战经常在曼彻斯特上空开打,那片天空让他着迷,也令他胆寒。除去和母亲撤退到柴郡乡间的那阵子,整个“二战”期间,他都待在新月路的老家。他固然怕空战,却迷上军械器材的酷炫外观。飞机、兵器、军服……都让他兴趣盎然。一九四〇到一九四一那两年,夜复一夜,曼彻斯特的上空满是敌军的飞机,执行德军全面摧毁英国工业重镇的任务,螺旋桨引擎发出轰然巨响,间杂着刺耳的爆炸声。福斯特对于战争的印象,大约由两种影像交错而成:一种是他童年亲眼目睹的探照灯与照明弹的强光;一种是日后描绘现代战事的艺术作品,里面常夸大或美化军事科技。他清楚记得牵着母亲的手,走过图书馆旁的公园,通过公园的栅栏朝里望,看到战机倒栽葱坠毁后的残骸,机鼻深陷土中,机身上有个大大的英国空军图样。

按照福斯特自己的说法,这整个东西活像装置艺术,仿佛什么外星异物给扔出了太空,一头栽进世间。但这残破扭曲的物体,牢牢嵌进了他的意识,挥之不去。他坦承,连他也分不清这记忆是真是幻。

“我至今仍不晓得是不是有某些幻想的成分,还是我真的亲眼看到。”福斯特说,“我相信我是真的看到,但那景象又不像是真实的。也或许是因为我后来看了纳什[Paul Nash]画的战争场面?还是我哪天上学路上,确实看到的事情?”历史上,莱文舍姆的确发生过战机坠毁事件,但福斯特紧紧记在心上的,不是烧得面目全非的残骸与飞行员的尸体,而是他与一架坠机不期而遇的经过,是破碎螺旋桨叶片象征的机械之美,更是机身上鲜明的英国空军图样。

战争的无情、百姓的无助,连同对军事科技的热爱,他一样历历在目:

我记得有一次空袭,我在母亲怀中醒来。我们躲在公共防空洞里,听着轰炸机在半夜飞来。我记得原本还好好的,说这大概是哪种轰炸机,下一秒就忽然大哭起来。我记得自己怕得要命,真的怕得要命。

那时我其实是很安全的,既没吃什么苦,也不用上前线作战,又不住在敌军进攻的中欧。我在这么安全的地区,居然还怕成这样,或许也说明了我当时有多么幸运。隔天我们出来看到残骸,只是,你还那么小的时候,不会了解残骸背后真正的恐惧。我还记得在空袭隔天四处捡金属碎片,却一点也不懂得炮弹碎片的意义,只是觉得找碎片好像很好玩。

那时还没有电视。集中营的种种、盟军攻进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画面,都是十岁的小福斯特去皇宫戏院看电影时,在正片开始前的新闻片上看到的。

除了骇人的夜间空袭,战争带来的贫困,一样冲击着曼彻斯特的生活。那时“脱水蛋”刚问世,福斯特和母亲在杂货店购物,母亲百思不解,还问了好几遍烹调方法才回家。到今天他都记得那东西的样子与触感。脱水蛋其实就是蛋粉,用牛皮纸盒装着,纸板上过油,所以摸起来湿湿的。他还记得跟母亲一起做家事,每周母亲洗衣服的时候,他都要帮她扭动轧布机的把手,把湿毛毯的水挤干净。

同类推荐
  • 著名交响曲欣赏

    著名交响曲欣赏

    《著名交响曲欣赏》定位为交响乐知识普及型书籍,收集了各种世界闻名的交响乐名曲,并对其进行了讲解与分析,其中包含了交响乐名曲的评论与指导性欣赏,以及名曲诞生的历史,以及音乐人创作的背景、故事等。其中囊括了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等的许多世界名曲。本书文字浅显易懂,并包含了一部分曲谱,能指导读者怎样去了解欣赏一部交响乐名曲,适合大众阅读,阅读价值高。
  • 许鸿宾说许鸿宾

    许鸿宾说许鸿宾

    《许鸿宾说许鸿宾》是一本围绕一个主题的杂作结集,体裁上有对话、有侧记、有随笔、有札记还有日记与散文、纪念文章,在学术性、理论性与思想性以及艺术性几方面都还有着力之处。
  •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重点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艺术叙事”、“现代性体验”、“艺术生产”和“艺术接受”等几个主要方面来揭示和阐述改革题材电视剧审美现代性的内涵与特质,是中国电视剧艺术研究的新探索和新尝试。改革开放30年是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发生巨大变化的30年。作为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一种典型形态,改革题材电视剧以其影像表意系统,生动、形象地表征了世纪转型期人们精神历练的诗意轨迹,成为了“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
  • 浮华影像的背后:华语大片的生存策略

    浮华影像的背后:华语大片的生存策略

    本书关注中国近年电影的焦点问题,从新的理论视野展开整合与比较,对华语大片的本体特征、语境、功能、前景等进行系统论述,同时引发出对大众美学、主流意识、类型和超类型、明星制、数字美学等相关命题的思考。
  • 认识古典音乐的40堂课

    认识古典音乐的40堂课

    古典音乐入门指南,30年教学经验凝结而成的经典著作。此书是台湾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彭广林撰写的关于古典音乐的知识普及读物。书中通过对音乐知识、乐器和音乐家的全景介绍,让读者爱上古典音乐。当然,书中更是讲述了音乐家的趣闻轶事:据载,莫扎特当红时,演出一场音乐会的酬劳,大概可购买五至六台奔驰汽车,而他一天要演出三场!法拉利引擎装配完成以后,质检员们竟然是以小锤子轻敲引擎汽缸,再根据敲出来的音高,决定是否达到制造标准……看完这40堂彭广林富有个人特色的音乐课,你会发现,你以为很有“气质”、很难亲近的古典音乐,其实很有趣!让孩子爱上古典音乐一点都不难,你也会跟孩子一起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热门推荐
  • 书法纶贯

    书法纶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莫洛伊秘典

    莫洛伊秘典

    雷洛,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华夏大地,一颗湛蓝的星球。他性格有些怪异,很少与人交朋友,一直想象着能到一个有魔法、有骑士、有巨龙、等待拯救的公主、有吟游诗人、有传说、有魔兽、有奇景的世界里去。然后,梦实现了。......“这本书是大法神、圣城城主莫洛伊魔法造诣的结晶。”“这本书里记载了所有类型的魔法,神圣的光之魔法;恐怖的死灵魔法,爆裂的火之魔法,苏生的木系魔法...无需学习,无需法力,持书者可以施展书中记载的所有魔法,且不用消耗自身的法力。”“这本书,是天域圣城的启动钥匙,所有圣城守卫都会听从持书人的指令。”“这本书...是我来到异世界过程中走大运拿到的。”“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叫雷洛,我是一名勇...不,目前从实力上来讲,大概是魔王。”“我的目标呢,就是在这个世界,活出我想活的样子。”“拥有了莫洛伊秘典,乐子要找总有能找的方法嘛。”
  • 爱尔兰之旅

    爱尔兰之旅

    《爱尔兰之旅》是海因里希·伯尔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包含十八篇文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伯尔多次游历爱尔兰,本书是此间心灵闪光时刻的精妙记录,描写了动人的爱尔兰风情,神秘的凯尔特文化,以及爱尔兰大地上的众生相,被称为“二十世纪最富同情心的散文杰作”。作者伯尔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战后德国最重要、最多产的作家之一。该书被称为“二十世纪最富同情心的散文杰作”。
  • 魅宅

    魅宅

    漂亮的别墅中,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月的鬼故事,随着日子的推移,我却发现真正被吓着的,是我自己。他们的行为总让我觉得与常人有异。我开始疑惑,我们谁是人呢……寂静的房间里,我几乎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我说过,我是个胆小的人。在寂静如坟墓的环境里,最容易滋生我那该死的恐惧之心。我听到自己的心跳越来越剧烈,就像是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一般,我忍不住捂住了胸口,就在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缓缓在我的耳边响起……
  • 觚不觚录

    觚不觚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官员商人的故事

    官员商人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王国简直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万花筒,在那些语言浅显、妙趣盎然的美丽童话故事里,有的蕴藏着严肃的人生准则,富于哲理,发人深省;有的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现象,揭露了黑暗、鞭打了丑恶;有的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为此,我们编辑了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把世界各国许多童话名篇佳作装在一个美丽的花篮里,让它熠熠闪烁的光辉照耀下一代人茁壮成长,使孩子们梦幻般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 增慧陀罗尼经

    增慧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蛟川闻知录

    蛟川闻知录

    镇海,古称蛟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后梁开平三年闰八月(公元909年9月),吴越王钱镠在浙东甬江口两岸设置望海县至今,1100多年来,镇海人民在这片甬江三角洲秀丽富饶的土地上生生不息,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着幸福美满生活的同时,也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 恋爱就是玩游戏

    恋爱就是玩游戏

    许闲心眼不大,只求与师兄在游戏里双宿双飞霜满天。为此人妖卖萌无所不用其极,可还是看着“妖女”硬生生拐走师兄。愤怒的小宇宙瞬间爆发,勇闯BT副本,岂料一剑刺中了大神。大神:俗话说伤人偿身,负责就好。许闲:大神,虽然我是女号,但我是男人!大神:没事,我不嫌弃人妖。大神嗜好特殊?!求遁隐技能爆破天!大神:我人在这里,乖乖到我怀里来~
  • 步步独宠

    步步独宠

    宠你就要宠你一辈子,你是我的,当面前这个男人霸道的宣布的时候,曾经的长孙明珠现在的慕容明珠摸摸鼓起的肚子,抬头一笑,那就看你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