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1500000006

第6章 “面子”与“物哀”

——最根本的差异在于日本没有黄河

全民学鸟铳[17]

给中国人带来冲击的“祈战死”旗帜

再次回到秀吉出兵朝鲜的话题。

毕竟,明治以前,日中两国只有这一次现实的接触,所以更需要研究这场战争。

秀吉出兵一事,事前当然极为机密。据《明史》记载,为了防止与明朝通商的琉球泄露消息,琉球曾一度停止向明朝进贡。

不过,最早把秀吉出兵朝鲜的意图通报给明朝的,还是一位来往琉球的明朝商人陈申。

接着,在萨摩的明朝医生许仪后,托同乡林均旺传递密信,紧急向福建军门报信。

许仪后并非间谍,他在广东附近的海上被倭寇抓获后送往萨摩。因为是医生,他成为了藩主岛津家的侍医。通过诊病,他与藩国首脑人物关系密切,因此早早掌握了秀吉出兵的秘命。如何将这一消息告知祖国,他绞尽脑汁。因为许仪后不是职业间谍,所以进展缓慢,最后还是往来于琉球的陈申拔了头筹。

这位许仪后在《报国书》中,描述了日本的国情。关于日本人的性格,他这样写道:“以病终为耻,以战死为荣。”特别点出了日本人轻视生命的尚武精神。

这令人联想到三百年后的明治时代,亡命日本的梁启超(1873-1929)看到送给出征士兵的旗帜上写着“祈战死”三个字,大吃一惊。

顽固的保守派罗振玉(1866-1940)在《扶桑两月记》中,记录了同类的事情并为之感动:当时在商船学校的航海实习中船只沉没,数十名学生下落不明,但报考者反而更多了。

鸟铳传来不过百年,日本开始出口枪弹

许仪后常年居留日本,并非像《魏志·倭人传》那样仅仅记下传闻,而是用自己的语言列举了亲眼所见的事实。

——善于攻城,鸟铳威力非凡。

——拙于水战。

——刑罚严厉。

——浮虚不实,大言壮语。

许仪后的本职是医生,对军事是外行。因此,前面所列举的,必定是外行都能看出的显而易见的事实。

也就是说,在外行看来,日本人明显比中国人擅长攻城,鸟铳队更有威力,不擅长水战。

葡萄牙人漂流到种子岛,将鸟铳传入日本,是在1543年。

请记住这一年。

日本最早使用鸟铳的战争是长篠之战(织田、德川的联合军与武田胜赖会战),爆发于1575年,即是在鸟铳传到种子岛的三十二年后。

仅过三年,据传教士的书简记载,大阪本愿寺竟已有鸟铳八千支。

光有鸟铳打不起仗来,还得要有人会使用。光是大阪本愿寺,就有一万多人会使用鸟铳。当时的日本,大概阿猫阿狗都去学开鸟枪了吧。

另一方面,葡萄牙船第一次到达中国,是在1514年,地点是广东省的屯门,这比葡萄牙人到达种子岛要早二十七年。

秀吉第一次出兵朝鲜,是在文禄元年,即1592年。

距离葡萄牙人到达,也就是鸟铳传入日本,正好是第四十九年。

而中国则是第七十八年。

日本鸟铳队的精锐,即使在军事门外汉许仪后眼里,也是显而易见的。

明军的鸟铳队,是在朝鲜之战后建起的。

顺便说一句,在1635年前后的日本贸易品清单上,记载着枪弹11696发。这不是进口,而是出口。种子岛鸟铳传入还不到百年,日本就成为弹药的出口国。除武器以外,烟草也在出口清单上,日本在吸烟的习惯传入不久,就开始出口了。

真是进展飞速。

这个时代的日新月异,请大家记住。

正如鸟铳这个例子所示,与中国相比,日本的反应敏捷表现得十分明显。

明知“有用”却弃而不用的中国人

在朝鲜遭遇日本的鸟铳队之后,明朝才终于建立了鸟铳队,但完全没有投入精力对其进行培育。

明天启年间,即1620年,也就是朝鲜之役三十年后,满族频频在东北挑起军事行动,明朝终于召来居留澳门的葡萄牙人,正式给官兵传授如何使用鸟铳。

还真是悠闲呢。

无论什么东西,日本人只要知道“有用”,就会迅速采用,十分热心于此。

明治以后的文明开化之迅速,并非突如其来,早就已有“不管阿猫阿狗都学习鸟铳”的狂热了。

中国人即使知道“有用”,也不会轻易采用。

是否适用当前情况,会有人提出异议。

鸟铳传入之时,日本正处于群雄割据、你死我活的时代,因此能够战胜敌人的利器必须马上大量采用。

相比之下,葡萄牙人到达中国时,明朝处于相对稳定的时代。武宗正德皇帝在位,自命为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四处出游,并热心于喇嘛教的房中妖术,将朝廷大事推给宦官刘瑾。当有人上书说刘瑾有觊觎帝位的野心时,这位皇帝竟然说:“那就把天下让给他吧。”尽管如此,明朝此后又存在了数百年。

处于这样的时代,不着急学习鸟铳也在意料之中。

那么,在清末西欧列强帝国主义的侵略时代,中国人又如何呢?

中国比日本先尝到鸦片战争的苦头,但在采用西方近代技术上却落后于日本。从这一点看来,不得不承认两国民族性格的差异性。

胡服骑射

军服难倒国王

先离开硝烟纷飞、刀光剑影的近代,看看在更久远的年代里,中国人采用“新事物”的实例。从这些例子中无疑能看出中国人性格的原型。

回到公元前300年。

当时是中国的战国时代。

赵武灵王这位英明君主,决定采用异族胡的服装。

当时,传统的三人乘战车的战法,已经向步兵战、骑兵战转变。

对新的战法来说,带钩收紧、上下身分开的胡服,比起当时宽袍大袖、一件到底的“中华”服装,更利于骑马和步行。中华之国的赵国,采用了胡人的这种服装,组成了“胡服骑射”的机动部队。

这时已是战国末期,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据《史记》记载,赵武灵王宣布:“吾欲胡服。”此话一出,“群臣皆不欲”。

司马迁在《史记》中,不惜笔墨记载了赵武灵王说服重臣和公子成等反对派的经过。

公子成对着夷狄之服十分抵触,称病不参加“胡服参朝”(着胡服拜见国王),并派使者转达了自己的意见:

臣闻中国者,盖聪明徇智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能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而怫学者,离中国,故臣愿王图之也。

听了这番话,赵武灵王亲自去探望公子成,耐心地说服他:

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故去就之变,智者不能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

赵武灵王同时对反对胡服的赵文、赵吉等重臣说:

先王不同俗……及至三王,随时制法,因事制礼。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

赵武灵王逻辑井然地说服了众人。

这是公元前300年的事,武灵王的观点相当理性。不得不佩服赵武灵王的思路整然。

失去惯有的“简洁”的司马迁之笔

司马迁执笔《史记》,是在胡服骑射一百五十年后。这里还要考虑到其间秦汉更迭,发生过巨大变革。

对于胡服骑射,生在那个时代的人的想法,和记录的人的想法,一定会有差异。

尽管如此,在读到《史记》的《赵世家》时,我不禁感到,写至胡服骑射这一段,司马迁忽然失去了惯有的简洁文风。

从“吾欲胡服”到“遂胡服招骑射”,共用了一千三百七十五个字。

战国时期最戏剧化的事件——吴越决一死战,司马迁在《吴太伯世家》中只用了八十九个字,《越王勾践世家》中也只用了三百零五个字。

在这些短小的篇幅中,司马迁记载了越王勾践欲赦吴王夫差,但夫差却说“我已老,死后无颜见伍子胥”,然后自杀而亡的悲剧。夫差曾经破越,不听重臣伍子胥的劝谏放过了勾践。记载如此曲折的吴国灭亡史,所用文字极为简练。

如此一一列举文章的字数,或许无聊。吴的灭亡,在司马迁惜墨如金的笔下,反而显得余韵悠长:

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

越王勾践对曾帮助过自己的吴国生出同情之心,名臣范蠡如此劝诫他。越王出于仁义之心,仍不忍拒绝使者。范蠡当机立断鸣鼓进军,驱逐前来求降的使者。吴国使者悲泣而去。越王慈悲为怀,欲救吴王一命,下令让吴王去舟山列岛统治百家。但是,吴王辞谢后自杀。

乃蔽其面,曰:“吾无面以见子胥也!”

全用史实,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吴国灭亡的悲剧,栩栩如生地浮现在眼前。

相比之下,对胡服骑射的叙述则显得十分冗长。为什么不用“十九年春正月,武灵王胡服招骑射,以报先王之仇”一句交代过去呢?只不过是把长袍大袖改成了上下两截套装这样一件小事而已。

当采用新事物时,中国人的顾虑之深、程序之烦琐,通过《史记》的这段记述风格就能看出来。

司马迁的时代,汉帝国正在与匈奴死斗,儒教正式被奉为国教。除了儒教的名分论之外,战争培养出的敌忾心所产生的“华夷有别”的思想,无疑正在高涨。因此,即使是一百五十年前的事,但若只用一行文字来记录采用夷狄风习这件事,恐怕不能服众吧。

同根

中国人的形式主义和说服主义同根

“胡服骑射”这件事到底说明了中国人性格中的哪些特点呢?

首先是“形式主义”。

不过是改换服装这一件小事,却颇费周折。

其次是“说服主义”。

赵武灵王如果确信胡服方便,只要果断地开始实施就行了,但他却耐心地剖析给公子成及重臣听,寻求谅解。当时的王,并非没有实权,但却为了说服众人费尽心思而“四处奔走”。

形式主义和说服主义同根。

其根源无疑正是崇尚人文的精神,用另一个词来表达,就是“无神论”。

中国人无神论的渊源有很多说法,其中,自然环境的优越应该有很大影响吧。不过说到自然环境的优越,日本应该更胜一筹。

宗教性民族,特别是信奉一神教的闪族,一定是从远古时起就生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例如被沙漠包围的绿洲,周围一片荒凉,刮起沙尘暴,人和骆驼都被掩埋。当人的力量无力回天时,才产生了依靠神灵的想法。

“治理黄河”才有当圣人的资格

中国也有沙漠。戈壁也好,塔克拉玛干沙漠也好,都在中国人广阔的生活圈之外,他们没必要穿越沙漠。在他们的生活圈里,最可怕的是“水”。

黄河给此流域带来了肥沃的土地,但一旦洪水泛滥,就会吞没家园与农园。

不过,面对黄河的泛滥,人们并不像对沙漠那样无计可施。人们想方设法阻止水害,用人海战术,动员百姓修建堤防,修补河道,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水害。

人类凭一己之力就可以制服自然,因此形成了不依赖神灵,重视自身力量的传统。在中国,不存在像基督教那样的神。中国人崇拜的是圣人,而不是神。什么是圣人?古代的圣王尧、舜等就是人们崇拜的对象。这些圣王都是人,而且主要是成功“治水”的人。

人有了力量,就可以改变一切——对人的力量的信仰,孕育了中国崇尚人文的精神。

在此根源上产生了形式主义。

中国式无神论归结为“面子”

都说中国人要面子,这正是一种形式主义。

在神存在的世界,事物的表与里,会因宗教式的道德紧紧相连。不,或许已经没有表里之分了,事物被神的旨意所充满,毫无空隙。

中国没有神,人则到处都是。人不像神一样能起到精神黏合剂的作用。在中国,为了方便处理生活中琐碎的人际关系,人们留出了不少的活动余地。

一切事物都有深幽之处,要想探索其奥妙将是看不到尽头的。既然如此,除了把握表面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外,别无他法。宗教凭借精神的力量,想深入其中一探究竟。中国人不知道有这种宗教式的探究方法。

“面子”这个词所表现出的中国的形式主义,可以说是中国式无神论理所当然的结果。

那么,同根而出的说服主义又是怎样的呢?

“文化大革命”是一种大规模的说服主义运动。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得不说是中国式的东西。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里这样说。

战争时,不论有多好的时机,占有多有利的地形,都敌不过“人和”。众人齐心,其利断金。从中可以看出,完成大业的是人,而不是“天地”这种信念。

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

是以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吴子》)。

在这里,“和”被反复强调,因为重视人,重视群体力量。这就是说服主义产生的土壤。

凡事都有最低程度的分界线。越过了分界线,就完全成为另一事物了。

日本与中国在环境优越方面程度之差,就是这个分界线吧。

人的力量是伟大的——如果有这点感触,就不能像沙漠民族那样在自然面前俯首称臣。虽说如此,若自然环境太过优越,战胜自然环境的人的力量就显现不出来了。

日本就是如此。

中国有时常泛滥的大河,伟大的人能倾尽全力控制它。在河与人的格斗中,河胜或人胜的差距只在分毫之间。在这种交战中,人胜将会产生戏剧性的效果。

在这种意义上,黄河被称为“崇尚人文精神”之母,形式主义和说服主义则是黄河的孙子。

因为没有像黄河这样的恩惠,在日本人的性格中,似乎很缺少赞美人的力量的部分。河川泛滥、水位稍涨时,只要稍微避难就可以了。台风时,只要躲几个小时,灾难就过去了。日本的自然环境如此安全,不需要英雄或圣人。

虽说日本人不崇拜人的力量,但也没有狂热地崇拜过神灵,至少没有像基督教系的一神教那样崇拜神明。关于这点,我们亲爱的伊达亚·卞达森也曾很有自信地断言过。

既怀疑神的伟大,又不赞颂人的伟大。那么是不是还需要一些什么?如果什么都没有,人不是就活不下去了吗?

日本式的精神,是非神非人的延长线上的一点,或许是任意点中的一段。

很难命名。如果一定要有个名字,那就不得不想想办法。

——物哀。

——侘寂[18]。

暂且如此命名吧。

非神性,也非人性。

差别

日本文学之根:“物哀”

什么是“物哀”?

听听指出“物哀”是日本文学之根的本居宣长的说法:

所见所闻,所接触之事,心中有感而发的叹息之声(《源氏物语玉小栉》)。

这就是“物哀”。

“叹息”——这是能断绝前后联系的东西。不,不是“能”,“断绝前后联系”才是叹息的本来面貌。

有时为了留有余韵而利落地省略后面的东西,这还有点困难。不过,“叹息”的本来面貌至少和前面是干净利落一刀切断的。

例如,有一个商人,一边走路一边担心期票的期限。忽然,抬头一看,一枝梅花伸出墙外,枝上的花蕾含苞欲放——

“啊……”

商人一声叹息。这就是“物哀”。

那一瞬间,期票的期限从他的脑海中消失了。等他再次迈开步履,开始担心期票时,对梅花花蕾的叹息、物哀,就消失了,或者是仅仅留下摇曳的余韵。

叹息也有各种形式,突如其来的才是本来面貌。旁边的人也许会听到叹息,但叹息并不是为了让人听到才发出的。只是无意识地从口中泄露,落入自己的心湖而后消失。它是自生自灭的东西,跟他人没有关系。

中国文学的根在于“对人的信赖”

中国文学的根在哪里呢?

在于诉诸人,说服人,最后是对人的信赖。从头到尾,都与“人”紧密相连。日本文学的水源是《万叶集》,中国文学的源头是《诗经》。《诗经》是一部古代民歌集,孔子从中国各地民谣中挑选了三百余篇编撰而成,作品从西周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600年。这正好是希腊荷马叙事诗成长的时期。

为《诗经》的“国风”(各诸侯国民谣)作注的吉川幸次郎曾很明确地说,“国风”有一百六十篇,几乎篇篇都在向人倾诉。赞颂明君、谴责暴君,或是呼唤恋人……形式多样,都是对人的呼唤,找不到直接向神倾诉的诗篇。

——彼苍天者……

诗中有这样的句子,但并非向天呼吁的表现。这是在向他人倾诉,自己现在很不幸,这是天的过错、命运的过错。

“文化大革命”是大规模的“说服运动”

从远古时代起,中国人从不向命运或天哭诉,倾诉的对象总是人——必须是能治理黄河泛滥的伟大的人。要向活生生的人倾诉,即使对方是伟大的圣人,也要条理分明,一点一点详细解释,比向神祈祷麻烦得多。问题越是复杂,倾诉和解释越要周密,越花费时间。

感动日本人的“物哀”,如前所述,是瞬间性的。突如其来,直抵心灵深处。叹息不容考虑就已经发出了,前后毫无脉络可循。

扰乱中国沿海的倭寇、攻陷朝鲜的秀吉的军队,随蝴蝶阵的扇子指挥,反应敏捷,可以看作“叹息”式的反应。

如果是中国人,白扇向右指,未必所有人都会按指示行动。为什么一定要向右行?要仔细听了解释,理解之后才会执行。

如果中国人有日本人的性格,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当时,也就是1931年(昭和六年)就正式和日本宣战了。但到1937年(昭和十二年)的“卢沟桥事变”,有六年“中间休息”的时间,在这期间,进行了“说服宣战”的工作,具体来说就是第二次国共合作。

有人说“文化大革命”是“示威”,有人说是“镇压”,其实本质上是大规模的“说服运动”。

熟知性情的一家人——这就是岛国日本

从我居住的神户高台,可以清晰地看见淡路岛。须磨一带海水被污染,所以夏天很多人去淡路游泳。

淡路是神话之岛。伊邪那岐、伊邪那美两位大神最先生下的就是淡路岛[19]。

可是实际上,不管何时来,这座小岛一点也没有神话气息。一次,我忽然想到,这个岛之所以与神话相关,只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岛的大小。

远古时代,海是防御外敌的天然屏障。盘踞岛上,统治权就有了保障。那个时代不可能有大规模船队的侵略军。

不过,岛太小了,居民的生活就成问题,还是需要适当的面积。淡路岛这种岛屿,不是最适合形成国家的形态吗?

在小豆岛上,四处可见不及一人高的古老石垣。为什么修建这些石垣,什么时候修的,岛上的年长者都不知道。有人说是为了防御海盗。不论如何,小豆岛和淡路岛一样,适合诞生古代的小规模政权。

如果淡路岛和小豆岛上产生过“国家”,那一定是很小的国家。统治范围小,几乎没有外部人员进入,这个小天地就变成了“熟知性情的一家人”。岛上的长老闭一只眼做个暗示,岛民就知道他想要什么。体察入微到这个程度,自然也就不需要说服了。

如果一家人中有反对者或异端分子,就会把他扔到木筏上,驱逐到海外。这让人联想起发育不全而被放进海里的水蛭子的传说[20]。

淡路岛、小豆岛的政权,稍稍膨胀不就是大和朝廷了吗?

把日本当作岛国,并说到“岛国根性”的时候,想到淡路岛就容易理解了。

中国人重视“说服”更甚于“以心传心”

一望无边的中国,没有大海可作为保障统治权的安全屏障。因此必须时刻睁大眼睛警惕外敌,避免外来分子的进入。岛的面积有限,而在大陆上,不论你愿不愿意,一个政权所支配的地盘,总是时而扩大,时而缩小。

一旦扩大,就会产生新的状况,必须容纳外来分子。而要吸收他们,光是靠体察入微是不够的。这个时候,最不能忽视的就是说服的力量。

川端康成曾经在夏威夷大学的讲演中,把日本的精神描述为“以心传心”。

这个词原出自中国宋代僧人道原编写的《景德传灯录》。放弃说服,正是日本的特点。

日本聚集的是互相熟知性情的人们,号令一下,就能如整体般灵活运转,如此身世,堪称幸福。

同类推荐
  • 小将很嚣张

    小将很嚣张

    哎呀,通宵猝死,醒来却在三国,身为系统宿主,杀兵有经验,升级学技能,做任务领奖励,一统天下还是手到擒来?后来……猪脚:“哇!驱虎过涧典韦?系统大大!我打不过啊!”“哇!吕布!系统大大,我要没命啦!”系统:“跑啊!”“他有赤兔马我跑不过啊!”系统:“唉……让我找找,给你换个幽灵疾步吧……”“三姓家奴,你来追我呀,略略略略……”……“哎呀,又没打过,好烦……”系统:“但是你很嚣张啊……”
  • 驸马至尊

    驸马至尊

    驸马是个奇特的群体,可能是吃软饭的缘故,没出过什么像样的角色。有个石敬塘,由驸马成了皇帝,可惜是个卖国贼;又有个陈世美,妇孺皆知,名头很响,却是忘恩负义、抛妻弃子的衣冠禽兽。一个现代小吏,意外地来到了大唐的贞观年代,成了房遗爱,一个历史上因其妻高阳公主红杏出墙而著名的王八驸马。幸运的是他到来时房遗爱的帽子还没转绿,那他能改变这可悲的命运吗?他能为驸马这个群体争光吗……《驸马至尊》书友群:qq:104687347
  • 超级武大闯水浒

    超级武大闯水浒

    附身武大郎,逆天改命,在这水浒乱世之中横冲直撞!“大郎!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有人勾引你的老婆,再也不会有人陷害你的弟弟,再也不会有人欺你辱你!”“我武大,要做这水浒传中堂堂正正的第一儿郎!”
  • 驿唐

    驿唐

    驿传系统是个好东西,不过每年都要吃掉朝廷一百多万贯才能维持运转。但李潜接手后它就变成了摇钱树。什么?馆舍一直闲置无用?太浪费!对商旅开放,收他们住宿费。驿丁闲得无聊?没关系,开通民邮,准许民间通过驿站寄送信件,造福百姓。怎么,这些钱还不够支持驿传系统运转的?没关系,当当当……大唐的国家钱庄开业喽!没错,李潜就是要依靠驿传得天独厚的网点优势和强大的运输优势组建大唐国家钱庄,利用钱庄将中小商业者团结起来,抗衡门阀的商号。不仅要打击他们的商业命脉,还要改良科举,广泛选拔寒门士子加入朝堂,打击他们的政治力量。民富国强,若不整武备无异于一块肥肉!异族亡我中华之心不死,与其被他们欺凌,不如奋起将他们扫平!颉利不是要入侵中原吗?灭了!吐谷浑不是不老实吗?灭了!高句丽不是不服吗?灭了!西域诸胡不是蠢蠢欲动吗?灭了!大唐铁骑所到之处,看哪个敢撄其锋!
  • 读史有感悟

    读史有感悟

    读史的最终结果是能从中有所感悟、有所体会,将历史与自己的思想融为一体,才能真正的读懂历史。读史有一定的学问,不要被某些历史结论和历史现象蒙蔽,重新审视这些历史现象;要改变历史的某些传统的说法,对其有清醒的认识;要善于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当时的历史背景,从中总结出相应的规律,得出一定的结论;还要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中走出来,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待历史;要学会把读到的历史知识、智慧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能够充分的运用。如果能够做到这些,虽不能说真正读懂历史了,也应算是会“感悟历史”了。
热门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瓦格纳

    名人传记丛书:瓦格纳

    名人传记丛书——瓦格纳——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歌剧大师:“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陶记略

    陶记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感觉有点冷

    感觉有点冷

    秋老头静静地躺在棺材里。他躺在他的床上听沟边的流水。学屋外的鸟叫。数老伴坟上的石头。这些都是秋老头最近一直做着的有趣的事情。秋老头数完了坟上的最后一块石头,轻轻说了一声青发今天又不得回来了。他张了张口,习惯性地用舌头在牙齿周围扫了一圈。秋老头感觉到了稀疏的牙齿间异物的存在。他知道这是昨天下午残留在牙缝间的肉丝。他伸出两个手指准确地将它拔出来,用舌尖舔了两舔,来不及咀嚼便吞下了肚里。秋老头尝到了一种香辣辣的味道,他在这种亲切的味道里走进三年前的一个早晨。
  • 倔人

    倔人

    倔人李正在我们这个县城是出了名的倔。提起他的名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奸商害怕他是因为他不但倔强,还特爱较真,更爱较劲儿,简直比消费者协会还难缠。有些领导怵他,是因为他两眼一闭,不管你是背景深厚的皇亲国戚,还是他三杆子扒拉不着的二大爷三大姨,一律认理不认人,简直比纪检委还不开面。而老百姓却特喜欢他,说他的倔是敢于捍卫真理,是在为老百姓维权、出气,是当代的侠客。我也说不清他这个人究竟如何,就把他最近做的三件在我们那里传得沸沸扬扬的事记述下来,是好是坏,读者自有评判。
  • 乐贯满盈

    乐贯满盈

    一个穿越女的古代敛财史。一朝穿越,乐姚成了一个没爹疼,没娘爱的孤女。(好吧,她在现代也没爹娘......)靠山没有,没关系,自己找;银子没有,没关系,自己赚;房子没有,没关系,自己买;相公没有,没关系,隔壁的庶子不错,自己拐。可是......努力了一大半,说好的庶子呢?!怎么变成世子了?!原想挖个坑让人跳,怎么自己跳人坑里了......
  • 流光石转

    流光石转

    “吱呀”一声,门扉开启迎面扑来的是潮湿、腐朽的空气还有黑寂的空间。黑暗阻碍人的视线,即使站在门口也看不清。她在黑暗中摸索,似乎有什么绿光在不远处,她伸手摸去,“啊!”被利器划伤的尖锐痛感传来。“好痛!”绿光变得强烈起来,她定睛一看,绿光中央刻着“楚夕”两个字。她再次伸手,柔和的绿光像是抚平受伤的手,尖锐的痛减轻了,但这时玉石却发出灼热的温度。而玉石上的血诡异的燃烧了起来。接着她看见玉在无限地扩大,以雷霆万钧之势把她吸进去……
  • The Three Partners

    The Three Partn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刚仙论

    金刚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皇帝走着瞧:宫女不好惹

    皇帝走着瞧:宫女不好惹

    你当了皇帝就了不起吗?不要动不动就要用亲亲来堵我的口。你们皇帝这职业的真不讲理!我蒙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怎么就非得蜷缩在这个破破破破后宫里!跟你说过什么?男人与牙刷绝不与人共用!喂!我是宫女!别碰我!
  • 豪门弃妇重生:老公,脸呢

    豪门弃妇重生:老公,脸呢

    重生归来,她一直想着离婚,而他却百般不愿。“在我这里,没有离婚,只有丧偶”不知什么时候,他拒绝其他所有女人的话在外面居然传的人尽皆知。“boss,夫人刚刚跟表小姐打架了”“谁赢了?”“当然是夫人,表小姐的一条腿被打断了”“敢招惹我老婆,晚上去医院,把她另一条腿也打断,再把那张脸也毁了,免得夫人看着烦”此时心里却暗搓搓的想着:今晚又有理由找老婆‘邀功请赏’了